高三年级历史调研考试_第1页
高三年级历史调研考试_第2页
高三年级历史调研考试_第3页
高三年级历史调研考试_第4页
高三年级历史调研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2008.5解析:石志海本试卷共8页,3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1.D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2.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2.B唐朝实现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又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3.关于我国唐朝时期的商业,表述正确的是A.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C.市场交易开始使用纸币D.商业市镇大量兴起3.A唐朝时期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非常严格,市坊严格分开,政府直接控制市场。BC项属于宋朝;D项属于明清时期。4.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①以官办手工工场为主②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③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④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B明朝中后期以后,私营收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故①错误;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近代才出现的,采用大机器生产,故④错误。5.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B.明朝国力的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5.A首先明确明末大约在17世纪前期。这个时期出现的中西文化融合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结果。这个时期工业革命还没有出现。6.“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6.B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来自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势力就是为中国近代化减少了障碍。7.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的主张是A.废除君主制B.建立总统制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7.C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材料信息表明,材料介绍和高度评价了议院的作用,指出了此政治体制的优越性。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都符合这一描述,但从材料信息“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可以看出此人主张君主立宪制。8.右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8.A仔细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图中人物一人扇风,一人点火,清朝和立宪派“一冷”“一热”,反映了双方对宪政改革的不同态度。图片形象逼真,惟妙惟肖。9.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③《新民主主义沦》④《论十大关系》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9.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作于大革命时期(1924—19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新民主主义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论十大关系》写于新中国成立后。10.右图中的“童谣”应出现于A.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B图片不是很清楚,但依稀能看到“工农”“土豪劣绅”等信息,表明这是反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情形的童谣。11.1950年,毛泽东曾说:“有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情况的。”这一讲话是为了A.纠正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激行为B.利用官僚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团结民族资本家进行经济建设11.D注意1950年这个时间,这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民经济亟待恢复,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是调整扶植的政策,即团结资本家进行经济建设,尽快恢复国民经济。12.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12.A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主张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13.“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13.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它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基本原理。14.对右图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②藏族人民当家作主③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④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A.①②③D.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D本题可用排除法,西藏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从元朝就开始了,故排除带①的选项。15.下列不符合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内容的是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B.双方均不谋求在亚太地区的霸权c.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积极促成世界多极化15.D中美关系改善的重重要目的是联合对付苏联的威胁,和世界多极化没有关系。16.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6.B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17.下列哪一政治文献的颁布实施,表明了议会至上原则在英国得以确立A.《大宪章》B.《大抗议书》C.《权利请愿书》D.《权利法案》17.D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18.英国宪章运动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这说明A.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私有制B.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英国工人阶级普遍接受C.工人阶级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18.D“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而饭碗问题就是经济问题,故选D。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化学工业的建立19.C火车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其动力是蒸汽机,蒸汽机主要是用煤作燃料,和石油开采量增加没有关系。20.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A.丘吉尔和斯大林B.罗斯福和列宁C.罗斯福和邓小平D.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20.C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21.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21.D斯大林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此体制下,国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经济,包括纽扣价格这样的“小事情”,国家也要进行控制,所以导致了材料中所提事情。22.“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A.报纸和广播B.铁路与飞机C.电影和电视D.网络与漫画22.A注意时间:20世纪初,那时电视和网络还没有出现,故CD错误。人们能听到说话腔调显然铁路和飞机做不到,故B错误。20世纪初,报纸和广播都已经出现,而且人们可以从广播中听到说话腔调,故选A。23.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D所谓“冷战”是指美苏双方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的对抗,其中包括了选项中的所有手段。24.世界银行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成立初期,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A.西欧国家B.亚洲国家C.拉美国家D.非洲国家24.A世界银行成立初期,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西欧国家,旨在帮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25.历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请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推断这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A.“欢迎回家”B.“永远的朋友”C.“点燃心中之火”D.“绿色奥运,人文奥运”25.B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世界奥林匹克大家庭空前的一次团聚——在经历了美苏互相抵制的莫斯科奥运会和洛杉矶奥运会,以及被朝鲜抵制了的汉城奥运会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终于在多年低潮之后迎来了一次大团聚。冷战刚刚结束的国际背景,赋予了这届奥运会特殊的意义。当国际政治中的阴云和奥运赛场上的敌视一同消散时,巴塞罗那奥运会响亮地喊出了“永远的朋友”这一主题口号,不仅强调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友谊与和平的永恒主题,表达了全世界人民所共同的期盼与心声,更试图以此来赋予巴塞罗那奥运会荣耀的历史地位。二、必做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7分,第30题12分,共计6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4分)(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6分)(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2分)解析本题实际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注意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考察思想史一定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答案:26.(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2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2分)(2)汉朝: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分)宋朝:程灏、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3分)(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2006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希腊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2)古代希腊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并分析促成这一核心理念形成的社会原因。(4分)(3)结合宋元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分析东西方文明彼此交融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属于今年的热点问题,即中国举办奥运会,而奥运会的故乡是古希腊。题目从政治经济和中西交流的角度命题,考察基础知识,也考察综合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这些。答案:27.(1)创立了城邦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创造了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2)核心理念: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2分)社会原因: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的推动。(2分)(3)中学西传:中国的四大发明、儒家思想传播到西方,(史实:2分)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影响:1分)西学东渐: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启蒙思想传播到中国,(史实:2分)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影响:1分)注意:学生按照下列答法也可得分:宋至清前期以东方文明影响西方为主,(影响:1分)中国的四大发明、儒家思想传播到西方;(史实:2分)近代以来,以西方文明影响东方为主,(影响:1分)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启蒙思想传播到中国。(史实:2分)28.(12分)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些目标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2分)两党革命纲领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2分)(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4分)(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了祖国大陆。在当前形势下国共两党发展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围绕国共关系命题,旨在突出国家统一这个时代主题。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28.(1)共产党: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1分)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的新三民主义。(1分)共同点:反帝反封建(2分)(2)第一次: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分)第二次: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全民族抗战),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分)(3)有利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两党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汪辜会谈达成了“九二共识”)(2分);主要障碍:台独分裂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2分)29.(17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中的几段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卑,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1)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5分)材料二“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2)结合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6分)材料三“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3)导致这—时期人们“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经济、政治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材料四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3分)解析本题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注意审题和仔细作答。题目考察了几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注意材料信息的提炼和综合分析并和课本知识挂钩。答案:29.(1)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革命;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2分)影响:科学、理性思想为欧洲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2)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一步瓦解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古老的土地贵族”没落;工业资产阶级(即中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使“自由主义”的革命和改革运动发展;社会阶级结构分化,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明显对立,使“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增长(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3分)法国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使“古老的土地贵族没落”;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许多国家代议民主制的建立与发展,即“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革命确立的新秩序促进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产阶级”获得“经济上的成功”。(3分)(3)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其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设完善“福利国家”;建立欧洲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此题不超过3分)30.(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但后来,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81个,形成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材料二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干部精简运动,全国共精简81万人。精简下来的干部大多数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中央收回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到1965年底,国务院的机构数达到79个,为建国后的第二次高峰。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等。又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2003年以前的改革开放时期,政府既创造环境,又在直接创造财富;新的时代发展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是,“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1956年、1960—1964年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改革的结果有何共同之处?(6分)(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与前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从建国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本题运动了大量的新材料,创设了不同于教材的新情境,所以注意仔细阅读材料,并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来回答问题。答案:30.(1)原因:1954—195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工业化建设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2分)1960—1964年:严重的经济困难,调整、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2分)相同之处:改革不成功;开始机构得到精简,最终出现机构膨胀。(2分)(2)不同:前者只是单纯精简机构和干部;后者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效型、服务型政府;(2分)根本原因:前者的机构改革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后者的机构改革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2分)(3)启示:政府机构改革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政府机构改革直接涉及到权力与利益的调整,阻力大,必须要敢于面对压力与困难,坚持改革;机构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机构改革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此题不超过2分)三、选做题。本大题有两小题,第31、32两题同样分值,均为9分。请考生从下面的两道选做题中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答题(不能同时选做两题,否则选做无效,不能得分)。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31.(9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中国先后改革——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这两次改革的条件有何相同之处?(3分)(2)这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日两国改革的内容,第一问注意比较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问注意题目要求从“近代化”的角度回答。答案:31.(1)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分)(2)日本:明治维新传播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成为了世界强国。(4分)中国: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32.(9分)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成就这两位伟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3分)(2)结合史实分别概述这两位伟人的主要历史贡献。(6分)解析本题考查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个历史人物的贡献,注意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答案:32.(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社会矛盾激化)。(2)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缔造美立坚合众国,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美国的民主制度),(其高尚的人格风范为美国人民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3分)拿破仑: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拿破仑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3分)[附原件]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2008.5本试卷共8页,3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2.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3.关于我国唐朝时期的商业,表述正确的是A.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C.市场交易开始使用纸币D.商业市镇大量兴起4.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①以官办手工工场为主②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③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④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B.明朝国力的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6.“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7.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的主张是A.废除君主制B.建立总统制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8.右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9.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⑧《新民主主义沦》④《论十大关系》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10.右图中的“童谣”应出现于A.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1.1950午,毛泽东曾说:“有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上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情况的。”这一讲话是为了A.纠正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激行为B.利用官僚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c.完善社会土义民主政治D.团结民族资本家进行经济建设12.美国已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同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13.“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任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14.对右图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②藏族人民当家作主③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④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A.①②③D.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下列不符合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内容的是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B.双方均不谋求在亚太地区的霸权c.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积极促成世界多极化16.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7.下列哪一政治文献的颁布实施,表明了议会至上原则在英国得以确立A.《大宪章》B.《大抗议书》C.《权利请愿书》D.《权利法案》18.英国宪章运动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这说明A.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私有制B.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英国工人阶级普遍接受C.工人阶级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化学工业的建立20.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A.丘吉尔和斯大林B.罗斯福和列宁C.罗斯福和邓小平D.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21.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22.“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A.报纸和广播B.铁路与飞机C.电影和电视D.网络与漫画23.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4.世界银行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成立初期,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A.西欧国家B.亚洲国家C.拉美国家D.非洲国家25.历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请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推断这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A.“欢迎回家”B.“永远的朋友”C.“点燃心中之火”D.“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二、必做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7分,第30题12分,共计6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4分)(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6分)(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2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2006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希腊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2)古代希腊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并分析促成这一核心理念形成的社会原因。(4分)(3)结合宋元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分析东西方文明彼此交融的影响(6分)28.(12分)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些止标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世纪20年代,国北网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2分)两党革命纲领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2分)(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4分)(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了祖国大陆。在当前形势下国共两党发展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4分)29.(17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西方文明尘》([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中的几段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卑,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1)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5分)材料二“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2)结合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6分)材料三“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3)导致这—时期人们“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经济、政治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材料四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3分)30.(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但后来,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81个,形成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材料二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干部精简运动,全国共精简81万人。精简下来的干部大多数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中央收回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到1965年底,国务院的机构数达到79个,为建国后的第二次高峰。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等。又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2003年以前的改革开放时期,政府既创造环境,又在直接创造财富;新的时代发展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是,“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1956年、1960—1964年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改革的结果有何共同之处?(6分)(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与前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从建国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三、选做题。本大题有两小题,第31、32两题同样分值,均为9分。请考生从下面的两道选做题中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答题(不能同时选做两题,否则选做无效,不能得分)。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31.(9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中国先后改革---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这两次改革的条件有何相同之处?(3分)(2)这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2.(9分)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成就这两位伟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3分)(2)结合史实分别概述这两位伟人的主要历史贡献。(6分)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ABABCA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DDBDDCC题号2122232425答案DADAB二.必做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7分,第30题12分,共计66分。26.(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2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2分)(2)汉朝: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分)宋朝:程灏、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3分)(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7.(1)创立了城邦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创造了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2)核心理念: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