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_第1页
第12章 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_第2页
第12章 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_第3页
第12章 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_第4页
第12章 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的核算导读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附录导读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2.掌握GDP和GNP、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和区别。3.掌握国民收入的两种核算方法。4.掌握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5.理解国民收入的流量模式。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法。四、宏观经济分析的历史发展五、宏观经济学鸟瞰一、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二、对定义的理解GDP=C+I+G+(X–M)消费(C)——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国防、筑路、建校)。转移支付不计入、公债利息不计入。净出口(X–M)——即出口(以“X”表示)减去进口(以“M”表示),表示为“X-M”。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以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公式为: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例1: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1000亿美元而年末为1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困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例2:假定某国家在1998年投资是900亿美元(流量),该国1998年初资本存量是4500亿美元。由于机器厂房等会不断磨损,假定每年要消耗即折旧400亿美元,则上述900亿美元投资中就有400亿元要用来补偿资本消耗,这400亿美元因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故称重置投资。净增加的投资(净投资,也是流量)只有500亿美元,1998年末资本存量5000亿。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地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

分配利润等。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这和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相等。因为用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社会的总收入;而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社会的总支出。社会总收入与社会总支出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主要掌握以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是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就得到了净增价值,因而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NDP=GDP–折旧3.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4.国民生产净值(NNP)NN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NNP=GNP-折旧[理论上,NNP比GNP更能准确反映社会经济的增长]5.国民收入(NI)这里的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w)、利息(i)、租金(r)和利润(π)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助NI=w+r+i+π6.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了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给个人的及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出7.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二、GDP与GNP的区别:GDP是一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GNP是一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总和或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简称NFP其中,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发达国家GNP大于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美国1991年GDP到DPI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资本消耗扣除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间接税其他(净值)等于国民收入减公司留利(应改为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缴款加政府和企业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等于个人收入减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175

6261

4752494

36435288771125111370

6187

56775

56949

50688

45442

48283

42096PI=NI-社会保险税(从工资中缴的)-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从利润中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利息调整=NI-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企业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红利)+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利息调整=NI-社会保险税-公司利润+红利+政府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两部门系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再先撇开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口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的构成情况将是这样:第五节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C)加投资(I),即:

Y=C+I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公式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C)+储蓄(S),即:

Y=C+S由于C+I=Y=C+S就得到I=S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政府部门,因此,收入的构成如下:从支出的角度看Y=C+I+G从收入的角度看Y=C+S+T当C+I+G=C+S+T即:I+G=S+T或:I=S+(T-G)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式中,G表示政府支出,T表示税收。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加进一个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因此国民收入的构成如下:从支出的角度看Y=C+I+G+(X-M)从收入的角度看Y=C+S+T+Kr

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C+I+G+(X–M)=C+S+T+Kr

即:I+G+(X–M)=S+T+Kr

或:I=S+(T-G)+(M–X+Kr)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其中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注意:如果上述Y指GDP则上述所有等式两边的I和S分别表示把折旧包括在内的总投资和总储蓄。如果Y指NDP,则等式两边的I和S分别表示不含折旧的净投资和净储蓄,如果Y指N1,则C、I、G是按出厂价计量的,等式两边减少了一个相同的等于间接税的量值。四、经济循环的应用将I+G+X=S+T+M,移项得:(I-S)+(G-T)=(M-X)用途:投资过渡(经济活跃)与投资不足(经济疲软)财政赤字与财政盈余进出口:顺差与逆差,外贸赤字与外贸盈余总需求与总供给<企业角度>生产产品的去向:总需求:AD=C+I+G+X<公众角度>要素收入的去向:总供给:AS=C+S+T+M给定某些变量,求另外某一变量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名义GDP(货币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实际GDP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三、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数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一国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为弄清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究竟是由产量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需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例:GDP折算指数

1989年名义的GDP1999年名义的GDP1999年实际的GDP香蕉上衣15万单位*l美元=15万美元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

20万单位*l美元=20万美元6万单位*40美元=240万美元

215万美元330万美元260万美元名义上增长了53.5%[(330-215)/215=53.5%]。实际GDP只增长20.9%[(260-215)/215=20.9%]。1999年GDP折算指数:330/260=126.9%,说明从1989年到1999年该国价格水平上升了26.9%。四、潜在GDP与奥肯定律1.潜在GDP与实际GDP潜在GDP: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产出的最大产量,也就是实现充分就业时会有的GDP。实际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所生产的GDP。即由有效需求水平所决定的GDP,它和潜在的GDP相对应。GDP缺口:潜在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差距称为GDP缺口。在有效需求不足或经济萧条期间,潜在GDP大于实际GDP,二者间的差额就是萧条缺口(通货紧缩缺口);若有更多的成年人参加劳动或增加时数,则实际GDP大于潜在GDP,二者间的差额就是通货膨胀缺口。2.潜在GDP是不断增长的——导致潜在GDP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回答潜在GNP和实际GNP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概述如下:第一,假定潜在GNP每年增长X%;

第二,如果实际GNP每年增长超过潜在GNP增长的3%,则失业率下降1%。注意两点(1)这是一种经验验证;(2)为调节经济提供了一种政策依据。五、西方收入核算(SNA)的合理性

首先,由信息、知识、劳务等部门所构成的第三产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在国民收入中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值计人GDP也具有必要性。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最后,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六、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缺陷

首先,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例如,许多不经过市场交易的活动,像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难以在GDP统计中反映出来。家务劳动由自己干改为雇人干,GDP就会上升,但国民经济实际产出并未增加。又如,不少地下交易,只是为了逃避税收,在这里,经济活动发生了,GDP统计中却未得到反映。其次,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例如,GDP核算无法说明人们享受了多少闲暇(两个生产了同样多GDP的国家,一国成员劳动十分紧张,一国成员享有许多闲暇,显然后者福利大于前者)。又如,GDP无法说明环境污染到了什么程度(两个生产了同样多GDP的国家,如一国环境污染了,另一国并未污染,显然,前一国人们不及后一国人们幸福)。再次,西方国民收入核算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DP中来,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某地赌博和黄色活动盛行,也许GDP水平很高,但并不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能给人民带来幸福,而只说明社会生活腐朽。最后,由于GDP含劳务活动,两个国家可以拥有相同的GDP,但物质生产水平大不一样。附录一、本章内容精要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宏观经济学是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主中心的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所涉及到是总体,微观经济学中正确的未必在宏观经济学中都正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就是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会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很缓慢?为什么一些国家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出现金融危机等等?2.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写为GNP)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4个方面理解: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3.GDP与GNPGNP遵循国民原则,是本国的生产要素产生的增加值;GDP遵循国土原则,是在本国的国土上生产的增加值。这两者之间相差一个净要素收入。最终产品(final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是指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和劳务。具体计算GDP时采用增值法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小麦100---100面粉12010020面包15012030

4.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5.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等于总收入。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看成是企业自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国民产品(产出)≡国民收入≡国民支出6.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含义:企业与公众。

(2)均衡条件:(企业角度)产量Y=C+I(公众角度)收入Y=C+S产量=收入,故I=S(3)图示:收入(工资和股利)企业消费者消费支出储蓄金融机构投资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图示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1)含义:企业、公众与政府(2)均衡条件:(企业角度)产量Y=C+I+G(公众角度)收入Y=C+S+TI+G=S+T(3)图示:收入(工资和股利)企业消费者储蓄金融机构投资消费支出政府部门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图示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1)含义:企业、公众、政府与国际市场(2)均衡条件:(企业角度)产量Y=C+I+G+X(公众角度)收入Y=C+S+T+MI+G+X=S+T+M国外部门企业消费者储蓄金融机构投资消费支出政府部门收入(工资和股利)(3)图示:7.实际GNP、名义GNP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使用的价格不一样。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GNP折算系数=名义GNP/实际GNP

由于价格变动,名义GNP并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二、考查重点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GDP(或GNP)的核算,包括标准、范围等,例如关于投资、利息、支出法和收入法,以及投资——储蓄恒等式的具体规定。同时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也是应该重点掌握的。三、典型习题1.下列哪几项计入当年GDP?()A.购买一辆旧车B.购买股票4年C.蛋糕厂购入的5吨面粉D.银行从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E.购买旧车时支付中介费1000元F.农民自己生产用于消费的粮食(答案:D、E)思路:旧车以前已计提往年的GDP,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但中介费是新生产的劳务费,应计入当年GDP。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它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在这些资金未进入生产之前,它也只是财富转移,这也是对某些“圈钱”国企深恶痛绝的原因之一。蛋糕厂购买的面粉为中间产品。D可以根据GDP收入法核算公式的分析得到结论。F是农民的非市场活动,故不计入,同时这也反映出GDP核算体系中的一个弱点。2.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收入?()A.业主收入B.雇员报酬C.公司转移支付D.股息E.租金收入(答案:C)思路:要素收入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3.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答案提要: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衡量生活水平,是存在缺陷的。首先,统计中不包括非市场交易活动,即一部分产品和劳务给漏掉了。例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以及地下经济等。其次,国民收入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例如,它无法反映人们的闲暇,无法反映污染程度等。

第三,西方国民收入核算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并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例如赌博盛行,也许GDP很高,但并不说明该地区的人民过得幸福。第四,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差异,两国国民收入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例如,由于GDP中包含有劳务,两个国家虽然可以拥有的GDP,但一个生产粮食,一个生产歌曲,显然,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一样。鉴于以上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修正,提出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计算方法和指标。近年来,经济学家试图采用“扩充国民收入帐户”来修正国民收入衡量的缺陷。其中一项加项为地下经济,但不是所有的地下经济都是加项,例如,医生、保姆、农民的地下活动应计入加项,而贩毒、赌博等地下经济则不计入。另一个减项为环境的破坏。思路:本题的考查点在于结合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特点,谈其核算的缺陷。4.说明在证券市场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活动。答案提要:一方面,虽然购买债券和股票对购买者而言可以称为一种“投资”,但经济学上规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投资不一样。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具体而言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也存在减少的可能性)。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GDP计算时,采用的是总投资而不是净投资。另一方面,国民收入核算中核算的是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购买股票和债券的资金,在购买时还没有用于生产,不能产生最终产品,更谈不上价值。但是如果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了一定的佣金和未来可能产生的股息和利息,则应该归入国民收入的核算。因为前者为经纪人的劳务,而后者则是资金利用后的增值。思路:本题一方面考查经济学对投资的定义,另一方面又涉及国民收入衡量的初衷。5.甲乙分别为对方做家务,甲应付乙350美元,乙应付甲300美元,两人经过协商,甲只付给乙50美元。计算计入GDP的金额,并比较自己做家务的情况。答案提要:应该计入为甲应付乙350美元和乙应付甲300美元的加和。GDP=350+300=650(美元)如果是自己做家务,由于是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思路:清楚GDP的核算。计入GDP的决不只是实际支付的50美元。6.假定某国某年仅仅发生了下列经济活动(1)金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金卖给金器制造商,售价为10万美元;(2)金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给工人制造了一披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用收入法计算GDP。答案提要(1)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为项链售价40万美元。故GDP为40万美元。(2)增值法第一阶段增值:10万美元-0万美元=10万美元第二阶段增值: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合计增值40万美元公司工资利润金矿公司7.510-7.5=2.5金器制造商540-5-10=25合计12.527.5(3)收入法所以GDP=12.5+27.5=40(万美元)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三种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7.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答案提要: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万,即SP=300万政府储蓄=预算盈余(或赤字)=-200万根据储蓄—投资恒等式:I=SP+Sg+(M-X)I=300-200+100=200万又GDP=C+I+G+(X-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