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 平面设计_第1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 平面设计_第2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 平面设计_第3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 平面设计_第4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 平面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平面设计2023/2/11第三章平面设计

本章的主要内容:

1、直线

2、圆曲线

3、缓和曲线

4、平面线形的组合设计

5、视距

本章的难点内容:

1、缓和曲线

2、平面线形的组合设计2023/2/12第三章平面设计§3.1概述3.1.1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的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路线的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横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2023/2/13第三章平面设计§3.1概述3.1.1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中线2023/2/14第三章平面设计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路线平、纵、横断面设计,三者相互关联,既分别进行,又综合考虑。

1)制约因素: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技术条件。

2)设计任务:设计出符合技术标准、满足行车要求且工程费用最省的路线。

3)设计顺序:

平面→高程、横断面测量→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修改平面,反复设计2023/2/15第三章平面设计

路线的平面线形平面线形是指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的平面线形

2023/2/16第三章平面设计2023/2/17第三章平面设计1)汽车行驶轨迹.

行驶中的汽车其重心的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①轨迹是连续的、圆滑的,任一点不出现错头和破折。

②曲率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③曲率变化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3.1.2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2023/2/18第三章平面设计

汽车行驶轨迹不连续的路线2023/2/19第三章平面设计

直线-圆-直线:

不满足第二、三条性质,但满足第一条要求,满足了车辆的直行和转向要求,可作为低等级山区道路采用。

2023/2/110第三章平面设计为满足第二条要求,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引入了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缓和曲线”,使整条线形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一条和二条,保持了线形的曲率连续。它不满足第三条要求,不是最理想的,但与汽车行驶轨迹接近,国内外普遍采用。2023/2/111第三章平面设计

2)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

1.角度为零

2.角度为常数

3.角度为变数汽车行驶轨迹线曲率为0——直线曲率为常数——圆曲线曲率为变数——缓和曲线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2023/2/112第三章平面设计

3.2.1

直线的特点优点:两点之间距离最短。

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

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就可以精确量距、放样等)

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3.2直线2023/2/113第三章平面设计

3.2.1

直线的特点缺点:直线单一无变化,与地形及线形自身难以协调。过长的直线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观缺乏变化时,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

在直线纵坡路段,易错误估计车间距离、行车速度及上坡坡度。易对长直线估计得过短或产生急躁情绪,超速行驶。§3.2直线2023/2/114第三章平面设计

3.2.2直线的运用

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2023/2/115第三章平面设计3.2.3直线的长度

(1)直线最大长度德国(日本)20V;前苏联8km;美国3mile。最大长度主要应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及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来确定。总的原则: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023/2/116第三章平面设计3.2.3直线的长度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注意下述问题:①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行驶更易导致高速度;②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2023/2/117第三章平面设计哪一个最优?2023/2/118第三章平面设计

3.2.2直线的运用

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

③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广告牌

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④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2023/2/119第三章平面设计美国俄勒冈州典型沙漠公路2023/2/120第三章平面设计香榭丽舍与凯旋门2023/2/121第三章平面设计德国柏林2023/2/122第三章平面设计3.2.3直线的长度(2)直线的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A.当V≥60km/h时,直线≥6V(以km/h计)为宜。。

B.当V≤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2023/2/123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设计中应最好的办法是在两同向曲线间插入长的直线段尽量避免。2023/2/124第三章平面设计3.2.3直线的长度2)直线的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A.当V≥60km/h时,直线≥2V(以km/h计)为宜;

B.当V≤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C.特别困难四级15m。2023/2/125第三章平面设计

§3.3圆曲线3.3.1圆曲线的线形特征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要多占路面宽。3)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4)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特点。故常采用。2023/2/126第三章平面设计3.3.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特性XY(1)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2023/2/127第三章平面设计3.3.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特性

(1)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ih——超高横坡度;

i1——路面横坡度。当设超高时:不设超高时:2023/2/128第三章平面设计(2)关于横向力系数μ横向力的存在对行车产生种种不利影响,越大越不利,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危及行车安全:μ≤φh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μ<0.3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4)行旅舒适:μ<0.1~0.15间图3-8汽车轮胎的横向偏移角a)轮胎横向变形b)轮迹的偏移角3.3.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特性2023/2/129第三章平面设计

(3)关于最大超高要考虑车辆组成μ≤φh要考虑气候因素

要考虑驾驶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公路最大超高值表3-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一般地区(%)108积雪冰冻地区(%)63.3.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特性城市道路最大超高值表3-2计算行车速度(km/h)6060,5040,30,20最大超高横坡度(%)6422023/2/130第三章平面设计3.3.3圆曲线的半径《标准》根据不同横向摩阻系数值,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三个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

定义: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强调说明: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2023/2/131第三章平面设计(2).一般最小半径

定义: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适用: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一方面考虑了汽车在这种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增加工程量。2023/2/132第三章平面设计(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定义:指平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阻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所采用的最小半径。路面不设超高。从行驶的舒适性考虑,必须把横向力系数控制到最小值。2023/2/133第三章平面设计(4).最小半径的选用

在适应地形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最小半径的“最小值”。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合。

(5).圆曲线最大半径

《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l0000m。

2023/2/134第三章平面设计2023/2/135第三章平面设计3.3.4圆曲线的计算(1)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为:(2)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ZY(桩号)=JD(桩号)-TQZ(桩号)=YZ(桩号)-L/2YZ(桩号)=ZY(桩号)+LJD(桩号)=QZ(桩号)+J/2

2023/2/136第三章平面设计

§3.4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2023/2/137第三章平面设计

§3.4缓和曲线

3.4.1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与作用

(1).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特点)

1)缓和曲线曲率渐变,设于直线与圆曲线间,其线形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从而使线形缓和,消除了曲率突变点。——作用①2)由于曲率渐变,使道路线形顺适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作用②③(行车缓和)(超高缓和)2023/2/138第三章平面设计

§3.4缓和曲线

3.4.1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与作用

(1).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特点)

3)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后,使平面线形更为灵活,线形自由度提高,更能与地形、地物及环境相适应、协调、配合,使平面布线更加灵活、经济、合理。——作用④4)与圆曲线相比,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复杂。2023/2/139第三章平面设计3.4.2汽车的行驶轨迹分析

汽车等速行驶,司机匀速转动方向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

其中,是在t时间后方向盘转动的角度:=t

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

=kωt

轨迹曲率半径:

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k

φ

假定:1.汽车为一刚体,汽车不变形,忽略轮胎变形。

2.左、右轮差别不计,只研究重心的轨迹。

3.转弯时汽车等速行驶,驾驶员匀速转动方向盘。2023/2/140第三章平面设计设汽车前后轮轴距为d,前轮转动后,汽车的行驶轨迹曲线半径为

汽车以v(m/s)等速行驶,经时间t以后,其行驶距离(弧长)为l: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质与数学上的回旋线正好相符。

3.4.2汽车的行驶轨迹分析2023/2/141第三章平面设计3.4.3缓和曲线的选择(1)缓和曲线的形式1)回旋曲线2)三次抛物线3)双纽线线形①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5°~6°)时,几乎没有差别。②随着极角的增加,三次抛物线的长度比双纽线的长度增加的较快,而双纽线的长度又比回旋线的长度增加得快些。③回旋线的半径减小得最快,而三次抛物线则减小的最慢。从保证汽车平顺过渡的角度看,三种曲线都可以作为缓和曲线。④此外,也有使用n次(n≥3)抛物线、正弦形曲线、多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但世界各国使用回旋曲线居多,我国《标准》规定的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2023/2/142第三章平面设计(2)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

rl=A2

(rl=C汽车行驶轨迹方程)式中:r——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

l——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

A——回旋线的参数。A表征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3.4.3缓和曲线的选择2023/2/143第三章平面设计ORLsYX

缓和曲线起点:回旋线的起点,l=0,r=∞;

缓和曲线终点:回旋线某一点,l=Ls,r=R。即回旋线的参数值为:3.4.3缓和曲线的选择(3)回旋线的应用范围:2023/2/144第三章平面设计(3)回旋线的应用范围:

缓和曲线起点:回旋线的起点,l=0,r=∞;

缓和曲线终点:回旋线某一点,l=Ls,r=R。即回旋线的参数值为:3.4.3缓和曲线的选择直线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缓和曲线2023/2/145第三章平面设计(4)回旋线的相似性3.4.3缓和曲线的选择回旋线的曲率是连续变化的,而且其曲率的变化与曲线长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回旋线的形状只有一种,只需改变参数A就能得到不同大小的回旋曲线,A相当于回旋线的放大系数。

A=1时的回旋曲线叫单位回旋曲线。回旋线长度要素=单位回旋线长度要素×A

回旋线非长度要素=单位回旋线非长度要素2023/2/146第三章平面设计3.4.4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的设计标准

(1)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旅客感觉舒适: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控制在αs≤0.6m/s3间较适当。

2)超高渐变率适中:考虑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要求,即还要满足Ls≥LC。3)行驶时间不过短: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3s2023/2/147第三章平面设计3.4.4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的设计标准

(2)回旋线参数值旅客感觉舒适: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控制在αs≤0.6m/s3间。

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1)回旋线最小参数值2023/2/148第三章平面设计2023/2/149第三章平面设计图3-13A和R的关系2023/2/150第三章平面设计3.4.4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的设计标准(3)缓和曲线的省略——公路

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①R≥RP②四级公路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①R小≥RP

②R临<R小<RP

且满足A、B、C条件之一

A:P大-P小≤0.10m。

B:V≥80km/h,R大/R小<1.5C:V<80km/h,R大/R小<2③

四级公路2023/2/151第三章平面设计3.4.4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的设计标准(3)缓和曲线的省略——城市道路

1)V<40km/h时,可省缓和曲线

2)大于V≥40km/h时,R>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R时,可省,表3-11。2023/2/152第三章平面设计3.4.5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元素

2023/2/153第三章平面设计(1)基本型曲线的曲线要素计算:

2023/2/154第三章平面设计

ZH(桩号)=JD(桩号)-THY(桩号)=ZH(桩号)+LsQZ(桩号)=HZ(桩号)-L/2YH(桩号)=HY(桩号)+LyHZ(桩号)=YH(桩号)+LsJD(桩号)=QZ(桩号)+J/2

(2)曲线主点桩号计算:2023/2/155第三章平面设计(3)回旋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

(4)圆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公式:

注意:坐标原点位置lml2023/2/156第三章平面设计2023/2/157第三章平面设计3.5.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原则:与地形相适应,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不片面追求直曲。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二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

§3.5平面线形组合设计

2023/2/158第三章平面设计

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2023/2/159第三章平面设计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主。2023/2/160第三章平面设计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区,应以直线为主。2023/2/161第三章平面设计(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尽量以均匀速度行驶,平面线形各要素应保持连续而均衡,必须避免线形的突变。

①长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上汽车行驶速度较高,如果突然遇到小半径曲线,易产生减速不及造成的事故。3.5.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②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同一等级道路上大、小指标间的均衡过渡同一条道路上采用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路段之间的过渡。2023/2/162第三章平面设计

要求:长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特别避免长直线下坡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2023/2/163第三章平面设计(3).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3.5.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023/2/164第三章平面设计

(4).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3.5.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023/2/165第三章平面设计(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①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平曲线一般由前后缓和曲线和中间圆曲线共三段曲线组成,每段曲线至少需要3s的时间。LS:LY:LS≈1:1:1,才能使其线形美观、顺畅。

基本型曲线:9s行程凸型曲线:6s的行程

平曲线最小长度不得小于下表规定。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600500400300200150100最小值(m)2001701401007050403.5.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023/2/166第三章平面设计②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

小偏角曲线的问题: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

2023/2/167第三章平面设计小偏角曲线要求的平曲线长度θ≤7°属于小偏角弯道。为保证小偏角曲线有足够的长度,采用α<7°的曲线外矢距E与α=7°时曲线的E相等时的曲线长为最小平曲线长。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平曲线最小长度(m)1400/α1200/α1000/α700/α500/α350/α250/α表中的为公路转角值(度),当<2°时,按=2°计。2023/2/168第三章平面设计3.5.2平面线形的组合设计

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几何要素组成,三个线形要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组合线形。

(1)简单形曲线当一个弯道由直线与圆曲线组合时叫简单型曲线(单圆曲线)用于①

4级公路

其它各级,当R≥RP(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可用于高速公路?2023/2/169第三章平面设计(2)基本形曲线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曲线称为基本型。用于:高、一、二、三级中,R<RP

注意:①满足几何条件②LS:LY:LS=1:1:1左右③A的取值符合有关要求(R/3)≤A≤R2023/2/170第三章平面设计(3).凸形

1)定义:两段同向缓和曲线之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

2)组合要求:凸形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连接点附近最小0.3V的长度范围内,应保持以连接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横坡度。

3)适用条件

只有在路线严格受地形、地物限制处方可采用凸形。2023/2/171第三章平面设计(4).S形

1)S形定义: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2023/2/172第三章平面设计(4).S形

2)S形要求:①S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②(A1/A2)应<2,有条件(A1/A2)宜<1.5,当A2≤200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1.5。③(R2/R1)=1~1/3为宜④

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回旋线相互重合时,其短直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L≤(A1+A2)/402023/2/173第三章平面设计

3)S形曲线的计算

已知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D=328.912m,JD1=K5+250.14,偏角α1=49°15′17″(右偏),半径R1=200m;Ls1

=70m;JD2为左偏,α2=85°39′30。要求:按S型曲线计算确定Ls2、R2,并计算两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步骤:(1)先根据α1、R1、Ls1,计算T1;

(2)T2=D-T2根据S形的组合要求,假定Ls2(3)用T2、LS2、α2计算R2。(4)检查R2是否符合S形的组合要求,如不能,重新调整计算。2023/2/174第三章平面设计(5).C形

1)定义: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半径为∞)的组合线形。

2)适用条件C形曲线仅限于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线严格受限制时方可采用。2023/2/175第三章平面设计(6).复合形

1)定义: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线形。

2)组合要求:复合形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1:1.5为宜。

3)适用条件复合曲线在受地形条件限制,或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设计中可采用。2023/2/176第三章平面设计(7)复曲线

1)定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S=0)或插入缓和曲线(lS≠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2)圆曲线直接相连的组合形式(LS=0)

即按直线-圆曲线(R1)-圆曲线(R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用于四级公路中;或其它各级公路中,同时满足LS的省略条件时采用,即其大、小半径均应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2023/2/177第三章平面设计2)两端带缓和曲线的组合形式即按直线-缓和曲线(A1)-圆曲线(R1)-圆曲线(R2)-缓和曲线(A2)-直线顺序组合构成。用于除四级公路以外的其它各级公路中,当仅满足lF的省略条件而不满足lS的省略条件时采用。

2023/2/178第三章平面设计

3).卵形

定义:两同向的平曲线,按直线—缓和曲线(A1)—圆曲线(R1)—缓和曲线(AF)—圆曲线(R2)—缓和曲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线形。卵形曲线2023/2/179第三章平面设计

3).卵形组合要求:大圆能完全包住小圆而且不是同心圆。卵型曲线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圆曲线,其公用缓和曲线的参数AF最好在R2/2≤A≤R2范围内(R2为小圆半径);2023/2/180第三章平面设计3).卵形组合要求:圆曲线半径之比以满足R2/R1=0.2~0.8为宜;两圆曲线的间距,以D/R2=0.003~0.03为宜,(D为两圆曲线间的最小间距)。2023/2/181第三章平面设计复曲线12023/2/182第三章平面设计复曲线22023/2/183第三章平面设计复曲线32023/2/184第三章平面设计(8).回头曲线。回头曲线是在山区越岭线的特别困难地段,以延长展线方式克服高差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曲线类型。

回头曲线一般是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所夹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2023/2/185第三章平面设计2023/2/186第三章平面设计§3.6行车视距

2023/2/187第三章平面设计3.6.1视距的定义(1).定义视距——是指从车道中心线上1.2m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遭中心线上高为0.1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指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图3-25影响行车视距的地点a)平面视距b)纵断面视距c)桥下视距

视距与视线:在直线段视距与视线的长是一致的,但在曲线段,视线是直的,而视距是汽车在道路曲线上走过的距离,视距比视线长。2023/2/188第三章平面设计(2)、行车视距类型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四种类型。

①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2023/2/189第三章平面设计②会车视距:

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双双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2023/2/190第三章平面设计③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汽车相遇,发现后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2023/2/191第三章平面设计④超车视距:

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从开始驶离原车道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2023/2/192第三章平面设计以上四种行车视距中,前三种为对向行驶,第四种为同向行驶。第四种超车视距所需要的距离最长。前三种行车视距中会车视距最长,且为停车视距的两倍。⑤目高和物高的规定计算视距首先得明确“目高”和“物高”。“目高”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据实测采用1.2m。“物高”:考虑安全和经济方面因素,再考虑汽车底盘离地的最小高度,它的变化在0.14m到0.20m之间,故规定物高为0.10m。2023/2/193第三章平面设计`1)、在平曲线的暗弯处(处于挖方路段的弯道与内侧有障碍物的弯道),包括具有中央分隔带公路弯道外侧超车车道上的视距;

2)、在纵断面的凸形竖曲线处;

3)、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跨线桥、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等,如果它们正好处在凹形竖曲线上方,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4)、在夜间行车时,若凹形竖曲线半径过小,前灯照射距离近,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

5)、交叉口相交处。(3)道路上可能存在视距不良的地段2023/2/194第三章平面设计2023/2/195第三章平面设计3.6.2视距的确定与视距的应用

(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m,物高为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