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本主义发展史_第1页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本主义发展史_第2页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本主义发展史_第3页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本主义发展史_第4页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资本主义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主义史专题复习奠定基础确立发展与巩固危机与调整14、15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

奠定基础(思想基础)(经济基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掠夺黑奴贸易文艺复兴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罗马帝国的扩张。B、新航路的开辟。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历史上有很多概念由于误解往往名不符实,下列名称不属于这一类的是:

A、阿拉伯数字B、印第安人C、文艺复兴D、三角贸易“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的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你认为这里“人”和“世界”的被发现应该是指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D、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产生连连看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神曲》《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画家诗人文学巨匠猜猜看这是一场革命

它推翻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发展巩固猜猜看这是一位历史人物他领导了一场战争,实现了一个国家的独立。还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华盛顿

猜猜看这是一部历史文献它对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人权宣言》猜猜看珍妮纺纱机机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猜猜看这是一段演讲稿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位改革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猜猜看猜猜看日本明治维新它的发动者凭借一次改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这是一张地图反映了一场海战猜猜看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夜晚象白昼一般明亮,人类实现了象鸟一样在天空翱翔的梦想。什么事件开启了这个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确立发展巩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时间顺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AFEDCHBG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法国法国大革命俄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日本明治维新(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所通过的《权利法案》,其作用在于:A、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C、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D、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A、资本主义反封建斗争。B、资产阶级革命。C、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下列历史事件与华盛顿无关的是:A、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B、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C、担任大陆军总司令。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视为天赋人权,并以法律形式写入《人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A、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C、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行为最能表明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皇帝的是:A.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B.颁布《拿破仑法典》C.征服欧洲许多国家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连绵不断,这些战争打击了欧洲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同时也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从这段话中你不可能得到的信息是:A、拿破仑通过发动战争夺取了政权。B、拿破仑执政期间,经常对外发动战争。C、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D、拿破仑对外战争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B、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C、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D、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下列关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反对殖民统治的要求。B、都倡导了自由平等的原则。C、都反映了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使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对世界统治的事件是:A、新航路的开辟B、第二次工业革命C、工业革命D、“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包括:A、美国南北战争。B、日本明治维新。C、俄国农奴制改革。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相同点是: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统一。C、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解除了种族压迫和歧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重要的共同点是:A、吸收外来文化。B、摆脱落后状态。C、成为中央集权国家。D、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都为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它们的相似点是:A、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B、发动了战争。C、颁布了废奴法令。D、进行了侵略扩张。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时代得益于:

A、瓦特的发明。B、爱迪生的发明。C、卡尔·本茨的发明。D、莱特兄弟的发明。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32%13%10%23%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3241下表所反映的史实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争夺霸权的结果。B、殖民扩张。C、大机器生产的开始采用。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材料一:“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材料二:“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回答:1.材料一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变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工业革命英国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材料一:“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材料二:“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回答:2.请举出材料二中所指的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新发明一例及它所使用的动力。汽车(或飞机)内燃机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突破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主要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主要动力蒸汽电力、内燃机

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机车电车、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

有线电话、电报无线电话、互联网其它发明珍妮纺纱机发电机、电动机、耐用碳丝灯泡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第三次:(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一次:(政治格局)极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格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第二次:(政治格局)东西方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经济格局)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刺激了东亚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三次:(政治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五个力量中心。(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科技革命: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A、火车B、克隆技术C、轮船D、电灯E、核电站F、飞机G、电报H、航天飞机I、人造卫星J、电子计算机K、发电机L、内燃机M、互联网N、珍妮纺纱机O、电车P、汽车Q、原子弹R、电话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A、C、ND、F、G、K、L、O、P、RB、E、H、I、J、M、Q20世纪的战争危机与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开始的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具体原因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奥匈、意;“三国协约”——英、法、俄)形成,疯狂扩军备战。性质帝国主义战争目的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原料参战国同盟国集团:德、奥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意等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结果同盟国失败危害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开始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具体原因1、德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2、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和英法绥靖策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参战国轴心国: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英、苏、美、中等26个国家主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等。结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法西斯国家失败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这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到整个欧洲)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达到最大)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法西斯德国溃亡。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1、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根源没有消除,我们必须在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提高警惕,居安思危。2、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3、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刘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的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上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这次大战”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B、干涉俄国十月革命C、第二次世界大战D.1929年经济大危机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是:A、都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失败国都有德国和意大利。

C、法国都在大战中投降。

D、中国都在大战后期参战。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苏联美国争霸开始50年代后期冷战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阵营美苏“冷战”开始时间:1947年3月

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对美国“冷战”政策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②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③“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④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某班同学围绕“杜鲁门主义”做专题复习,归纳的知识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由美国国务卿杜鲁门提出。

B、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表面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实质是干涉各国内政。

D、表面以反苏反共为借口,实质是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战后二战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亚、欧洲、非洲的统治秩序以及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两极格局美苏苏联解体“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帕默斯顿苏一超多强日中俄欧盟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这充分说明了:A、中苏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未来世界将呈现两极化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当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所包括的特点有:①冷战局面结束,苏美争霸不复存在。②世界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③新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④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中东战争(四次)——巴以冲突科索沃战争——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受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大危机二战一战面对经济危机,不同的国家的应对之策有很大区别美国: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先后在1933年和1936年形成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注意区别: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和德国、日本不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经济危机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C、日本轰炸珍珠港D、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纳米比亚的独立印度民族大起义和章西女王“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印度独立(印巴分治)巴拿马收回运河的主权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关键)20世纪重要的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一战后二战后期巴黎和会(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二战中慕尼黑会议二战前雅尔塔会议有关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共同点叙述不正确是:A、都有美国的参加。

B、都涉及到如何打败法西斯的问题。C、都是调整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D、都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②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③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④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A、②③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