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_第1页
罗马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_第2页
罗马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_第3页
罗马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_第4页
罗马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马大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建筑纪念碑简介罗马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它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地理位置

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的东南方向,梵蒂冈位于欧洲,面积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边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圣彼德广场、圣彼德大教堂、宗座宫、教皇避暑胜地和梵蒂冈博物馆等。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另外,有一条“密道”从著名的圣天使堡通向梵蒂冈城内。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19世纪画的老圣彼得大教堂,这大约是1450年的景象。由君士坦丁大帝资助,在圣彼得的墓地上建立,于326年至333年始建,历时三十年建成,为巴西里卡式建筑。

800年圣诞节,查理曼大帝在此跪着做礼拜时,突然被教皇良三世加冕,并被其称为“罗马人的皇帝”。老圣彼得大教堂历史沿革

教皇犹利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与艺术家,勃拉芒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莎迦洛等都曾参与设计。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尔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的壁画与雕刻。于1506年4月18日动工,1626年宣布落成。即今日所见之圣彼得大教堂。重建圣彼得历史沿革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平面

经过竞赛,从米兰来的伯拉孟特的方案被采纳,1506年开始兴建.

1514年,伯拉孟特辞世.此工程暂时被耽搁下来.而它的建造和设计,也随着进步与反动势力的较量而变化着.

撇开拉斐尔及中间参与设计的其他建筑师不谈.1547年,已经72岁高龄的米开朗琪罗主持圣彼得教堂的工程,凭借自己的多年声誉,米开朗琪罗获得全权决定方案的权利.

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教堂平面

圣彼得教堂的平面历史沿革

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伯拉孟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

该教堂最初的构想是布拉曼特与达芬奇商量之后确定的(这一点最近才从达芬奇的手稿中得到证实)。大穹窿是由米开朗基罗最后确定的,从顶上的十字架到地面约137米很长时间以来有互相抵触的地方,而教皇也总是指手画脚。按原设计,教堂应该是集中式的,但教皇认为这样不能体现梵蒂冈的地位,于是命令玛丹娜把教堂改成了厅堂式的,而且加上了现代的硕大的门廊。结果后面的大穹窿被遮掩住了,其气势无法完全被人们领略,影响了整体的效果。为了弥补不足,贝尔尼尼在前面加上了巨大的广场,扩展了观者的视野。虽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但留下了这个巴洛克式的广场的代表作。其空间的开阔感在墨索里尼破坏之前,一直是令人惊叹的。另外,贝尔尼尼用4排280根非完全多立克式柱围绕着广场。穿过密集的柱子形成的石头森林进入广场,广场就越发显得开阔了。历史沿革建筑风格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整个圣彼得教堂由两部分组成:圣彼得教堂:整栋建筑平面走势是一个十字架结构,造型充满神圣的意味。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让人窒息,令人惶恐不安圣彼得广场:教堂前面是能容纳30万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来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大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正面宽115米,高45米,以中线为轴两边对称,8根圆柱对称立在中间,4根方柱排在两侧,柱间有5扇大门,2层楼上有3个阳台,中间的一个叫祝福阳台,平日里阳台的门关着,重大的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上露面,为前来的教徒祝福。教堂的平顶上正中间站立着耶稣的雕像,两边是他的12个门徒的雕像一字排开,高大的圆顶上有很多精美的装饰。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皇家卫队就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

圣彼得教堂外观设计建筑结构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平面走势呈现出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充满神圣的意味圣彼得教堂的平面圣彼得教堂的平面

圣彼得教堂的平面图,横剖面是一个希腊十字与一个正方形的结合,最上面的半圆处放置着圣彼得的御座,而十字的交叉点则放置着贝尔尼尼制作的青铜主祭坛,主祭坛正下方的地下便是圣彼得之墓。圣彼得教堂的立面现在我们见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圆顶廊檐上有十一个雕像,耶稣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间,廊檐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其他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通过中门进入能容纳5万人的圣彼得教堂内部,呈现在眼前的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

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程十分浩大,因此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拍摄。教堂内部

走进大教堂先经过一个走廊,走廊里带浅色花纹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纹,从左到右长长的走廊的拱顶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个黄褐色的顶面布满立体花纹和图案。教堂内部

走进大教堂先经过一个走廊,走廊里带浅色花纹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纹,从左到右长长的走廊的拱顶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个黄褐色的顶面布满立体花纹和图案。教堂内部教堂内部站在大门口,迎面便是贝尔尼尼制作的30米高的青铜主祭坛,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教堂内部圣彼得教堂其实可以被看作一座精美绝伦的室内墓园,这个园子的头把交椅自然属于圣彼得,另一个阵容强大的队伍由91位历任教皇组成,最新入住的就是2005年去世的第264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因为信仰而得以葬在这里的,除了克里斯蒂娜,还有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的儿子詹姆士•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和他的两个儿子,他们因为受英国新教实力的排挤被迫流亡,最终得到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的特批而安葬在此。圣依纳爵•安提约基亚,因为传教在公元107年被罗马皇帝图拉真下令被野兽吞噬而成为殉道者,他也自然有资格长眠在此。除了以上这些人,葬在圣彼得教堂的还有最后两位,一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他在位时曾指定约翰十四世作教皇,不知他最终能在这里安息有没有这个因素,而另一位是16世纪杰出的意大利宗教音乐家帕勒斯替那(GiovanniPierluigidaPalestrina),他把宗教音乐推到了顶峰。教堂内部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墓教皇英诺森十二世的墓教堂内部“圣朗基努斯”(St.Longinus),教堂内的四座主雕塑之一。朗基努斯本来是罗马军队的一名百夫长,耶稣死后正是他把手中的长枪刺入耶稣胸膛来验证他是否已死。耶稣的血顺着长枪流下溅入朗基努斯的眼睛,治好了他的眼病,他顿悟耶稣真的是神的儿子,便皈依基督教,日后成为圣徒。这支长枪被称作“朗基努斯之枪”,成为基督教六大圣物之一,据说谁拥有它便可横扫欧洲,谁失去它便要遭厄运,于是围绕着这支枪不免一番争斗。这支枪后来断为三片,又被制成三支枪,一支在维也纳霍夫堡博物馆、一支在罗马奥古斯丁教堂、一支在大格拉斯顿柏立修道院。当年希特勒弄到了其中一支,果然一时横扫欧洲,1945年美军攻入德国,4月30日下午夺取圣枪,两个小时后希特勒便命丧地下室。后来艾森豪威尔将这支枪归还给维也纳,结果他后来做了美国总统。教堂内部

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圣彼得宝座教堂内部翼展1.5米的圣灵鸽,12条射出的光线象征着12使徒,同时这些光线也象征胜利之椅的权力之源

右边紧邻御座的是教皇乌尔班八世(UrbanVIII)的墓,同样是贝尔尼尼的作品御座左边是教皇保罗三世(PaulIII)的墓教堂内部米开朗基罗的穹顶配贝尔尼尼的青铜主祭坛果然不同凡响,当初布拉曼特、拉斐尔等几任设计师计划建一个与彩色玻璃花窗相配套的哥特式穹顶,但最终从光影协调的角度考虑,71岁的米开朗基罗接手设计后做主建了这个直径42.3米的圆顶,但实际上1564年他去世的时候这个圆顶并未落成,后来的建筑师对原有设计也稍做了一些改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顶教堂内部穹顶细部装饰,每幅图画表现一名神灵,形象多变,又有一种恬静而奢靡的感觉。天窗的采光将装饰照亮,效果鲜明。从下向上观看,目光随渐窄的条幅向中心聚拢,达到顶端。在日光的照射下,仿佛圣光从天而降,刺痛你的眼睛,将心中的敬畏与神圣激发。这一刻,你能感到,天国就在头顶,圣贤正在俯视;穹顶将你笼罩,控制你的视线,压抑你的精神。在穹顶之下,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微不足道,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份子,只是匆匆岁月的一刹那。教堂的小穹顶由拉斐尔设计,以宗教场面为素材,表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与他的以往恬静的绘画风格略有不同,但古典、细腻的气息扑面而来。教堂内部图右是另一座主雕塑“圣海伦娜”,圣海伦娜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据说是她在公元326年前后找到了真正的耶稣受难十字架的残片,这部分残片也成为基督教六大圣物之一教堂内部所有雕塑的姿态都那么优雅管风琴教堂内部书上写着:“为了上帝的无上荣光”,《达芬奇的密码》中提到的圣殿骑士团的座右铭。圣殿骑士团正是为了在耶路撒冷保护圣海伦娜发现的十字架残片不被阿拉伯人抢走而全军覆没圣水钵——贝尔尼尼作品,圣彼得教堂里有两个此题材雕塑《哀悼基督》云石雕像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总的来说,教堂内部让人窒息的华丽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方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主持设计施工的是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尔尼尼。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如果把脸和头发涂上真实的颜色,一定会被当作真人。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中的第一个,耶稣去了天堂后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成为了基督教的首领,他来到罗马传教,后来,罗马的皇帝为了嫁祸基督教,放火烧了罗马城,然后归罪于基督教,并处死了彼得。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为纪念彼得而修建的。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据说那是耶稣的另一得意门徒保罗,耶稣在世时,他总是与彼得一起跟随耶稣的左右。彼得保罗圣彼得教堂雕塑梵蒂冈圣彼得大殿正门前的圣彼得雕像圣彼得广场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的精华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位于梵蒂冈的最东面,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而出名,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广场的建设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亲自监督工程的建设。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住和88根方柱组合而成。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