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包括抒情方式、狭义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表达方式。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命题率占90%,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表达技巧1修辞技巧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4
结构技巧
鉴赏手法修辞手法描写议论概念地图抒情表达方式篇章结构叙述表现手法首尾照应伏笔铺垫抑扬手法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对比衬托渲染想象联想借代双关对偶反复夸张排比线索层递赋比兴比喻比拟以景结情卒章显志概念辨析答题模式直接间接象征手法承上启下互文顶真对方着笔表达方式间接抒情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虚写实写点面结合正面侧面动态静态白描工笔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远近高低多觉结合借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细节描写意象叠加色彩组合三、(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闲适之情。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3、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4.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5.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细节描写、想象联想等,也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描写类手法1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衬托手法。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例]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众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有静有动(2012福建卷)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虚实结合诗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诗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设想的未来之境。从对方的角度写的景或事。十二、(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13天津卷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2、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6分)
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虚实之从对方的角度着笔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4、白描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很自然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的呼啸的秋风,看看胯下的瘦马,是什么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它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2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分)5、细描(工笔)《孔雀东南飞》中以工笔亮彩描绘了刘兰芝的形象: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它也是绘画中的术语,又叫细描,是指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它的特点是详尽而细腻。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6、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细节指细微的动作或细小的情节,这些动作或情节人们一般不在意,但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抒发情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秋。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山东卷)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7、正面描写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分析正面描写时,要考虑感观角度、观察角度。也称直接描写。表现手法之描写类8、侧面描写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
表现手法之描写类正侧结合的作用:(1)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评价术语也可单用于“侧面描写”的作用。(天津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声色结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诗人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2015(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观察角度的变化(时空顺序)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列锦(名词意象罗列)
不用其他词,只用名词组合成一首诗或几句诗,构成典型环境,勾画出一幅幅画面。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每句三个名词,三个意象,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课本范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2广东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色彩组合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课本范例:雁门太守行全文作者:李贺
(唐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鉴赏: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
宿洞霄宫
【作者】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问:诗的颔联是写景的诗句,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答案: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②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③俯仰相对。“碧潭”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何等空阔自然。小结(1)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2)描写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3)描写讲究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意象叠加、色彩组合等。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借事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蔑视权贵之情。表现手法之抒情类49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尾联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该诗通过描写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2、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
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自然界中的具有某种特征的具体事物中。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表现手法之抒情类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或借物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2、间接抒情(2)借景抒情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正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反衬)表现手法之抒情类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借景抒情a.乐景写乐情表现手法之抒情类借景抒情b.哀景写哀情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译文】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答案:
1.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借景抒情
c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其实不然,请你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2)答: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2分)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2分】《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一句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借景抒情d.哀景写乐情表现手法之抒情类景情练习五、(2016上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答案: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三、(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闲适之情。十四、(2015上海卷)(8分)春江晚景
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十四.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遥远。②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借诸葛亮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2、间接抒情(3)借古讽今即借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现实,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代的人和事,实则抒发自己对人或事物的认识。
表现手法之抒情类借古讽今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参考答案〗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间接抒情(4)用典抒情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典故的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表现手法之抒情类借古讽今与用典的区别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14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借事抒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再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表现手法之其他类赋比兴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直陈其事,是直接叙事写景的方法;比是打比方,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这三种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很大,后世出现的多种表现手法都可以看作是赋比兴的发展和综合运用。(14年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答案】(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衬托、渲染、烘托的区别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2、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3、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烘托,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
(2012广东)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013·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梅花的形色味香或精神品质的,只是写到了它怒放的环境以及诗人围绕它的活动及内心感受。首联中的“江边”,颈联中的“雪”“夜”“明月”,尾联中的“日暮”“鸦”,属于环境描写,用以上意象去暗写梅花,可见运用的是烘托手法。在冰封的江岸,几树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绽放了;雪花飞舞,积在枝头,哪里能分清白雪和白梅呢?雪霁天晴,月光朗照,白梅该是何等的清幽美丽,惹人爱怜,使诗人魂牵梦绕。对着梅花,浮想联翩,日暮时分寒鸦归巢,诗人才独自回家,而无人欣赏的梅花又该是何等的孤独落寞。同时我们注意到本诗以写诗人的举动层层渲染,去表现诗人对梅花的复杂感情,全诗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表达感情的。(2分)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1分)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分)说明:答“以景衬情”“对比衬托”也可。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概念)或抽象事理(思想感情),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平中见奇。象征(咏物诗多用此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全文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用水中的风浪暗示人生的波折,表达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Web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车辆电器与电子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甘肃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安徽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扬州慢公开课课件2
- 《菱形的判定方法》课件
- 安全风险管控课件
- 《管理学院简介》课件
- 棉鞋里的阳光课件
- 修井作业冬季和雨季技术服务方案
- 三相电能表测量误差不确定分析报
- 色彩基础知识ppt
- Q∕GDW 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
- 加油站冬季安全教育
- 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计算(共享版).xls
-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 (完整版)市政工程施工工期定额(定稿).docx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超声波焊接作业指导书(共8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