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节能技术监督导则》_第1页
解读《节能技术监督导则》_第2页
解读《节能技术监督导则》_第3页
解读《节能技术监督导则》_第4页
解读《节能技术监督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T1052-2007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2008年8月

宣贯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

前言

节能技术监督作为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管理手段,它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生产的管理水平和设备健康状况,保证电力生产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在国家大力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切实做好节能技术监督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正是为了推动电力企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力行业标准《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L/T1052-2007,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为了有利于本导则的贯彻执行,中电联电力试验分会组织了这次《节能技术监督导则》的宣贯活动。通过《节能技术监督导则》的执行,目的是规范电力行业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的节能监督管理体系,通过电力企业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对监督工作的重视,提高管理水平和设备完善情况,保证能源消耗达到最佳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1)《节能技术监督导则》是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文件进行编制的,是电力行业技术监督系列标准之一。

(2)导则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的基础上,参照各发电集团公司、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的节能技术监督管理文件,结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节能标准的基础上编写的。

(3)本《导则》主要适用于电网企业、火力发电企业的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其他类型的发电企业可参照执行。

(4)本《导则》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对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运行指标进行了量化,规定了监督方法和考核依据。指标量化的原则是根据国内火力发电机组的统计数据,并以300MW机组作为基础数据制定的。

(5)《导则》尽可能地吸收电网、发电企业以及电科院的最新节能成果。根据国内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实际条件,尽可能地做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导则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电科院同行的支持,吸收了含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1《导则》的编制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1)宣贯材料基本按照《导则》条文的顺序来介绍节能技术监督的项目、内容和方法。

(2)将文中提及的概念性的东西阐明其内涵,并对其中个别条文内容予以展开叙述或进行归纳。

(3)从培训的角度简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根据,意在浅显易懂地讲明其道理。

(4)为了理解各条文更广泛的内容,在相关条文释义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

(5)节能技术的监督本身并非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监督,提高管理水平,掌握设备以及运行过程中参数和指标的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本宣贯材料释义的侧重点分三个方面,一是参数和指标的统计计算方法,二是监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是提出设备和指标改进的技术措施。⑹鉴于我们水平所限,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的专家们给予批评指正。

2宣贯材料的编制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体系和职责5电网企业节能技术监督

5.1规划与设计

5.2电网运行6火力发电企业节能技术监督

6.1规划、设计和基建

6.2生产运行

6.3能源计量

6.4节能技术措施

6.5节能技术检测

6.6节能技术资料3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电网企业、火力发电企业节能技术监督工作的基本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电网企业、火力发电企业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其他类型发电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1范围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219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GB475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2565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GB/T3216回转动力泵水利性能验收试验1级和2级

GB/T8117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09天然气取样导则

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14100燃气轮机验收试验

GB/T18666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

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467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DL/T469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规程

DL/T552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和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

DL/T567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DL/T567.2入炉煤和入炉煤粉样品的采取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DL/T567.4入炉煤和入炉煤粉、飞灰和炉渣样品的制备

DL/T567.5煤粉细度的测定

DL/T567.8燃油发热量的测定

DL/T567.9燃油元素分析

DL/T569船舶运输煤样的采取方法

DL/T576汽车运输煤样的采取方法

DL/T60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DL/T606.2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

DL/T686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DL/T783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DL/T839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DL/T851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验收试验

DL/T9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934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

DL/T964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1027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

DL/T1051电力技术监督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3术语和定义3.2节能energyconservation

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能源energy

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3.3节能技术监督energyconservationtechnologysupervision

采用技术手段或措施,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在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中有关能耗的重要性能参数和指标实行监督、检查、评价及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执行第二条: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第三条: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1节能技术监督的目的

为落实我国“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加强对电力企业节能技术监督,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的节能技术监督体系,对影响电网、发电设备经济运行的重要性能参数和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及调整,使能源的消耗率达到最佳水平。确保节能监督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力求使节能技术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保证节能工作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3.3节能技术监督energyconservationtechnologysupervision

采用技术手段或措施,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在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中有关能耗的重要性能参数和指标实行监督、检查、评价及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2节能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⑴监督国家、电力行业有关节能的政策、法规、规程、规范、标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⑶电力设施、设备效率检验、检测情况。⑷供电和发电企业能耗状况评价及新、扩、改建工程的节能影响评价。⑸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情况。⑹设备档案管理情况。⑺节能技术培训情况。⑻节能体系运行情况。3.3节能技术监督energyconservationtechnologysupervision

采用技术手段或措施,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在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中有关能耗的重要性能参数和指标实行监督、检查、评价及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3节能技术监督的基本要求⑴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报告、签字验收和责任处理制度。⑵建立技术监督预警制度、技术监督告警制度和整改制度。⑶技术监督项目及指标情况应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如实、及时上报各级主管监督部门。⑷对严重影响电力系统重大节能的问题,实行专项技术监督。⑸对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设备材料以及安装、检修、改造等工程,节能技术监督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可越级上报。⑹由于技术监督不当或自行减少监督项目、降低监督指标标准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相应责任。⑺节能技术监督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的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中的全过程中执行。3.3节能技术监督energyconservationtechnologysupervision

采用技术手段或措施,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在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中有关能耗的重要性能参数和指标实行监督、检查、评价及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4

体系和职责

节能监督的管理体系和职能要求按照DL/T1051的规定执行。

⑴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⑵提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负责制定、修订技术监督有关规定及技术措施。⑶检查指导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1电力主管部门职责2电力行业协会职责

⑴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⑵受电力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制订电力行业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组织制订、修订技术监督有关规定及技术措施等。⑶指导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⑷参加因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制订反事故措施,组织解决重大技术问题。⑸组织交流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⑹完成电力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技术监督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

节能监督的管理体系和职能要求按照DL/T1051的规定执行。

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的方针、政策、标准、规程和制度等。⑵建立健全组织、标准体系。落实监督部门和人员责任及考核制度。⑶对所辖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并建立健全设备档案。⑷组织开展新建、扩建、改建电网工程的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以及安装、调试、试生产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和基建交接验收的技术监督工作。组织实施大修技改项目质量技术监督。⑸定期组织召开电力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电力技术监督工作经验,通报电力技术监督工作信息,部署下阶段技术监督工作任务。⑹对影响和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督促接入电网的发电厂和重要用户进行整改.⑺加强对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水平。⑻按电网企业监督内容开展技术监督工作。3电网企业职责4

体系和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

节能监督的管理体系和职能要求按照DL/T1051的规定执行。

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的方针、政策标准、规程和制度等。⑵建立健全技术监督网络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开展本单位技术监督工作自查自评。⑶对所辖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对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进行质量监督,并建立健全设备档案。⑷组织开展本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电力工程的设计审查和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设备应符合并网技术质量标准与条件。⑸加强对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水平。

⑹定期组织召开节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节能技术监督工作经验,通报节能技术监督工作信息,部署下阶段节能技术监督工作任务。⑺按发电企业监督内容开展技术监督工作。4发电企业的职责4

体系和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

节能监督的管理体系和职能要求按照DL/T1051的规定执行。

⑴受相关单位委托或授权,开展技术监督工作。⑵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的方针、政策、标准、规程和制度等。⑶检查、督促发供电企业做好主要电力生产设备的日常技术监督工作。⑷对主要电力生产设备的重要技术监督指标进行监督,对重要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提出分析报告。实施大修技改项目质量技术监督。⑸参加新建等工程的设计审查、监造验收以及基建过程中的技术监督。⑹建立必要的设备监测管理系统,掌握主要发供电设备和计量装置的技术状况,建立、健全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措施。⑺参加重大能源浪费事故的调查,提出技术处理意见。⑻参加并网发电厂和重要用户的并网技术条件审查和技术监督评估。⑼负责电力技术监督信息发布。⑽研究推广先进的测试手段、方法和新技术,开展技术服务和信息交流。5电力试验研究院(所)职责4

体系和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规划与设计

5.1.1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应贯彻节能降损的原则,所选设备符合国家能耗标准,尽量选择节能型设备,采取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电网规划和设计应有节能篇。

⑴电网应发展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技术。电网规划及设计应有《节能篇》。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应贯彻降损节能的原则,所选设备应符合国家能耗标准。凡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工程项目,审批单位不应批准建设。监督降低线损措施在基建、技改及大修工程项目中实施情况。积极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利用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降低技术线损。1基本要求

⑵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及有关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的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5电网企业节能技术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规划与设计

5.1.1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应贯彻节能降损的原则,所选设备符合国家能耗标准,尽量选择节能型设备,采取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电网规划和设计应有节能篇。

⑶城市电网的规划设计应符合GB50293的基本要求。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和远景发展,城网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导线截面的选择,除按电气、机械条件校核外,还应按导线截面的经济电流密度考虑。配网的供电半径经济合理。合理选择节能及有载调压变压器。1基本要求

⑷农网规划设计应符合DL/T5118的基本要求。农网有足够的供电能力,能满足供电区域内各类用户负荷增长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电网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和点线配置方案,使农网结构优化合理。输电、变电、配电容量协调,无功电源配置适当,功率因数达到合理水平。改善电网布局和电能质量、降损节能、提高设备水平和供电可靠性、解决供需矛盾等。5电网企业节能技术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规划与设计

5.1.1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应贯彻节能降损的原则,所选设备符合国家能耗标准,尽量选择节能型设备,采取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电网规划和设计应有节能篇。

⑸变电站应按典型设计启动和应用。应符合500(330)kV变电站典型设计、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基本要求。1基本要求

⑹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应贯彻节能降损的原则,积极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环保节约、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5电网企业节能技术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规划与设计

5.1.1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应贯彻节能降损的原则,所选设备符合国家能耗标准,尽量选择节能型设备,采取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电网规划和设计应有节能篇。

2技术措施

⑴工程设计方面:对已成熟的紧凑型线路技术、同塔多回技术、串补技术、提高导线允许温度技术、耐热导线技术,逐步推广采用国产化可控串补技术和动态无功补偿技术。

⑵工程施工方面:加大直流换流站、串补装置HGIS设备安装力度,加强六分裂导线张力架线技术、湖底电缆施工技术、大力推广输电线路节能环保施工技术。5电网企业节能技术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规划与设计

5.1.1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应贯彻节能降损的原则,所选设备符合国家能耗标准,尽量选择节能型设备,采取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电网规划和设计应有节能篇。

2技术措施

⑶在推广建设新技术的同时,要重点关注与电网建设密切相关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科技动向。如新型复合材料、保护监控一体化、国产变压器油、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不停电跨越施工技术、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分解运输变压器、非晶合金铁芯材料、新型防腐涂料、220kVHGIS设备、调容变压器技术、扩径导线等新技术,积极参与和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⑷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应符合DL/T599要求,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符合DL/T5131的基本要求。5电网企业节能技术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规划与设计

5.1.1基建、技改工程项目应贯彻节能降损的原则,所选设备符合国家能耗标准,尽量选择节能型设备,采取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电网规划和设计应有节能篇。

3参考文献

⑴GB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⑵DL/T599-2005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⑶DL/T5118-2000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⑷DL/T5131-2001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⑸输变电设备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生技[2005]174号⑹关于加强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05]669号⑺国家电网公司节能与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试行)国家电网生[2005]682号5电网企业节能技术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2规划设计中应考虑采用紧凑型输电及同杆多回输电技术、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等电力新技术,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经济性。

1紧凑型输电技术

紧凑型输电技术是指压缩相间距离、增加相导线分裂根数、减少线路阻抗、大幅度提高输电能力、同时减小线路走廊宽度的输电线路技术。我国在认真分析国外紧凑型线路技术的基础上,采取了压缩相间距离和增加分裂导线根数同时并举的方法,线路输电能力较仅靠压缩相间距离的紧凑型线路有进一步提高,并解决了压缩相间距离后引起的导线表面场强过高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又将相导线正三角布置改为倒三角布置,从而大大减小了线下及其周围的工频电场和磁场。紧凑型线路具有较大幅度地提高线路输电能力、减小线路走廊宽度和改善工频电磁环境等三大特点,紧凑型线路与常规输电线路相比可提高自然输电功率30%,减少线路走廊30%以上。⑴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2规划设计中应考虑采用紧凑型输电及同杆多回输电技术、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等电力新技术,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经济性。

1紧凑型输电技术

a)应用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目的是提高线路输电能力,降低输送每千瓦功率的建设成本和节省每千瓦功率的线路走廊。应用紧凑型线路时,宜与其他可能提高输电能力、节省线路走廊的输电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做到应用紧凑型输电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⑵技术措施b)设计紧凑型输电线路应按DL/T5217“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根据线路经过的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计算分析,做到设计的线路运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环境保护要求。c)单回220kV、330kV和500kV线路建设继续扩大紧凑型线路使用范围。建设220kV、330kV同塔双回或多回相导线垂直布置的低阻抗紧凑型线路。500kV线路可考虑建设同塔双回500kV紧凑型和双回220kV(110kV)构成的同塔多回线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2规划设计中应考虑采用紧凑型输电及同杆多回输电技术、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等电力新技术,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经济性。

2同塔多回输电技术

同塔多回输电技术是指在一个杆塔上架设2回及以上线路,同塔多回线路可以是同一电压等级,也可以是不同电压等级,是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是比常规单回路架空输电尺寸和走廊宽度明显减少,单位面积的输送容量却显著增加的一种新型输电技术。目前国内220kV输电线路中已较多已较多采用双回或四回输电;500kV同杆双回技术已开始应用,500kV同塔四回线路正在筹建中。虽然与单回输电相比,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的难度较大,但该技术已趋于成熟,具备应用条件。

⑴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2规划设计中应考虑采用紧凑型输电及同杆多回输电技术、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等电力新技术,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经济性。

2同塔多回输电技术a)应用同塔多回输电技术时,应借鉴国外输电技术的研究、建设和运行经验,并根据具体电网和工程的实际,与其单回输电技术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加以综合考虑和研究实施,做到输电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⑵技术措施

b)以线路走廊人口稠密及树木较多的山区为主,应用同塔多回输电技术。

c)在电厂出口处,采用同塔并架双回线路,当双回线路同时故障时对电网冲击更加严重。因此,电厂出口线路应尽量避免采用同塔并架双回线路。

d)与紧凑型输电、特高压输电和大截面导线技术结合应用。研究和筹建1000kV特高压输电网时,建议与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紧凑型输电技术相结合,建设特高压同塔多回紧凑型输电线路。

e)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重视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如充分考虑电磁场对周围民用通信、电视信号等方面的影响,重视输变电工程与环境的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2规划设计中应考虑采用紧凑型输电及同杆多回输电技术、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等电力新技术,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经济性。

3大截面导线技术

大截面导线目前是指导线中导体截面超过700mm2用于输电线路的导线,包括钢芯铝绞线和铝包钢芯铝绞线。目前我国已具备大截面导线的生产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大截面导线从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已具备了应用条件,并将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⑴基本要求⑵技术措施a)宜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选用大截面导线,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工程中优先选用大截面导线。

b)综合采用大截面导线技术、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紧凑型输电技术,提高线路输送能力,降低线路损耗,节约线路走廊。

c)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截面导线的运输、放线施工技术,研究大截面耐热导线设计、制造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2规划设计中应考虑采用紧凑型输电及同杆多回输电技术、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等电力新技术,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经济性。

4参考文献⑴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应用新技术目录(2006年第一批)⑵关于加强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05]6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3城市电网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相关规定。

5.1.4城市电网应简化电压等级,建设外围环网,高压深入市区供电,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简化网络结构,采用新型配电设施。

1城市电网节能的基本要求

城市电网中的最高一级电压应根据城市电网远期的规划负荷量和城市电网与地区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确定,对现有城市电网存在的非标准电压等级应采取限制发展、合理利用、逐步改造的原则。城市电网规划应贯彻分层分区原则,各分层分区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避免重叠、交错。城市电网规模应与城市电源同步配套规划建设,达到电网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要求。城网中各电压层网容量之间应按一定的变电容载比配置,各级电压网变电容载比的选取及估算公式,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应按城市规划和道路综合管线的布置要求,统筹安排、合理预留城网中各级电压变电所、开关站、配电所、电力线路等供电设施和营业网点的位置和用地。对用电量很大,负荷高度集中的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区,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可采用220kV及以上电源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布置,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3城市电网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相关规定。

5.1.4城市电网应简化电压等级,建设外围环网,高压深入市区供电,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简化网络结构,采用新型配电设施。

2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和层次

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的下列规定: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和380V、220V。500kV电压属我国跨省大电网采用的电压,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用电负荷的迅速增长,现已有少数大城市已逐步在城市范围内建设500kV外环网。城市电网应简化电压等级、减少变压层次,优化网络结构。大、中城市的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宜为四个变压层次,即220kV及以上高压送电网,110(66,35)kV高压配电网,10kV中压配电网,380/220V低压配电网。在用电负荷量不大的小城市也有分为三个电压层次,即110(66,35)kV及以上高压送、配电网,10kV中压配电网,380/220V低压配电网。3参考文献

GB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5导线截面的选择,除按电气、机械条件校核外,还应按导线截面的经济电流密度考虑;配网的供电半径经济合理;合理选择节能及有载调压变压器。宜采用紧凑型、小型化、无油化、绝缘化的电气设备和技术。1导线截面的选择原则

导线损耗指电流通过线路导线时,在导线电阻上产生的损耗。导线损耗的大小既与流过的电流大小有关,也与导线的截面积有关,因此,增大导线截面可降低输配电线路的线损。⑴选择导线截面的计算负荷,应按线路建成后5~10年线路长期出现的最大负荷进行考虑。⑵对负荷小、供电距离长、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低、无调压措施的35kV输电线路以及10kV线路,按允许电压损耗选择导线截面,用机械强度和发热条件进行校验。⑶对35~110kV架空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用允许电压损耗、发热条件、电晕和机械强度进行校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1.5导线截面的选择,除按电气、机械条件校核外,还应按导线截面的经济电流密度考虑;配网的供电半径经济合理;合理选择节能及有载调压变压器。宜采用紧凑型、小型化、无油化、绝缘化的电气设备和技术。1导线截面的选择原则

⑷当计算所得的导线截面在两个相邻标称截面之间时,一般选大一号的标称截面。⑸在确定导线截面时,应考虑用电负荷的发展余地和过度的可能性。2节能设备和技术⑴有载调压变压器。⑵配电线路的优化。采用架空绝缘配电线路⑶单芯可分裂组合型防老化绝缘电线⑶耐热合金线。⑷地埋线的应用。3参考文献

赵全乐线损管理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1无功补偿配置技术⑴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能保证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分层无功平衡的重点是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层面的无功平衡,分区就地平衡的重点是1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的无功平衡。无功补偿配置应根据电网情况,实施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结合电网规划和电源建设,合理配置适当规模、类型的无功补偿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1无功补偿配置技术⑵技术措施a)500(330)kV电压等级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是补偿主变压器无功损耗以及输电线路输送容量较大时电网的无功缺额。容性无功补偿容量应按照主变压器容量的10%~20%配置,或经过计算后确定。500(330)kV电压等级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工频过电压和降低潜供电流、恢复电压以及平衡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主变压器低压侧并联电抗器组的作用主要是补偿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剩余充电功率,其容量应根据电网结构和运行的需要而确定。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1无功补偿配置技术

⑵技术措施b)220kV变电站的容性无功补偿以补偿主变压器无功损耗为主,并适当补偿部分线路的无功损耗。补偿容量按照主变压器容量的10%~25%配置,并满足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对进、出线以电缆为主的220kV变电站,可根据电缆长度配置相应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感性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不宜大于主变压器容量的20%,或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般情况下无功补偿装置的单组容量,接于66kV电压等级时不宜大于20MVar,接于35kV电压等级时不宜大于12MVar,接于10kV电压等级时不宜大于8MVar。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1无功补偿配置技术⑵技术措施c)35kV~110kV变电站的容性无功补偿装置以补偿变压器无功损耗为主,并适当兼顾负荷侧的无功补偿。容性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按主变压器容量的10%~30%配置,并满足35kV~110kV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110kV变电站的单台主变压器容量为40MVA及以上时,每台主变压器应配置不少于两组的容性无功补偿装置。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单组容量不宜大于6MVar,35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单组容量不宜大于3MVar,单组容量的选择还应考虑变电站负荷较小时无功补偿的需要。

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1无功补偿配置技术⑵技术措施d)配电网的无功补偿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为主,以高压补偿为辅。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可按变压器最大负载率为75%,负荷自然功率因数为0.85考虑,补偿到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或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0%~40%进行配置。配电变压器的电容器组应装设以电压为约束条件,根据无功功率(或无功电流)进行分组自动投切的控制装置。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1无功补偿配置技术⑵技术措施e)电力用户应根据其负荷特点,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并达到以下要求: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用户,在用户高峰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其他电力用户,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0。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2配电网无功优化技术⑴基本要求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

配电网无功优化技术是指通过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合理安排运行方式,优化无功潮流分布,提高无功管理水平,从而改善城市电网功率传输和电压质量,减少受端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网络损耗,提高发、供电设备利用率,提高无功补偿设备运行水平。无功补偿一般根据分区分层就地平衡的原则,采用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高压配网一般在变电站集中补偿,中压配网多采用分散补偿方式。实行配电网无功优化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无功补偿,具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2配电网无功优化技术⑵技术措施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

a)综合分析评价配电网无功补偿现状,研究无功补偿对电网的影响,包括损耗降低、电压质量、运行维护及设备成本等,确定合理的无功补偿配置原则和管理方式。

b)优化计算网络无功潮流,确定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补偿方式、地点、容量等,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实现电容器投、切的优化控制。

c)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不应有过电压及过电流,应能合理控制无功装置本身投切过程中产生的谐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电网运行2配电网无功优化技术⑵技术措施5.2.1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调整运行电压,通过调整发电机、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大小,投切电力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等手段改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状况和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头位置的改变,使电压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适度地进行调整,达到降损效果。

d)使用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动态无功补偿设备。

e)尽量减少无功补偿装置的维护工作量。

f)健全配电网无功规划和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3参考文献

⑴SD_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⑵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国家电网生[2004]435号⑶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4]20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2简化电压等级是有力的降损措施,应对重复降压的、非标准电压的或者负荷过重的输变电设备进行升压改造。更换粗截面导线,采用架空绝缘配电线路,采用单芯可分裂组合型防老化绝缘电线,采用地埋线等手段优化配电网的节能改造。

1电网升压改造

为满足用电需求,特别是降低电网线损率,节约能源,有必要对原有电网进行升压改造,通常升压改造后可变损耗减少、固定损耗增加,电网升压改造的技术条件表达式为:2配电线路的优化

⑴采用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特别是架空成束绝缘导线,由于其线间距小,线路阻抗仅为普通裸导线路阻抗的1/3,节约线路电能损失,同时提高了线路安全供电可靠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2配电线路的优化

⑵由4根单芯导线经聚氯乙烯绝缘层相互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体的绝缘导线,成为单芯可分裂组合型防老化绝缘电线。该导线具有电抗减小、电纳增大、完全绝缘、安全可靠的特点,对提高电网电压合格率、提高供电质量、节约损耗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⑶地埋导线就是埋入地下的绝缘导线,采用地埋导线可减少外力破坏,缩短供电半径,泄露小、技术线损低,地埋线敷设在冻土层下,有利于减少电流热效应造成的电能损失,同时也可减少管理线损。3参考文献

⑴倪建立.农村电网节能降损与自动化实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⑵雷铭.电力网降损节能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5.2.2简化电压等级是有力的降损措施,应对重复降压的、非标准电压的或者负荷过重的输变电设备进行升压改造。更换粗截面导线,采用架空绝缘配电线路,采用单芯可分裂组合型防老化绝缘电线,采用地埋线等手段优化配电网的节能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

采用节能变压器更新改造耗能较高的变压器,节能变压器是指在满足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等技术手段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使变压器在运行中消耗较少能源,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变压器型号中含有性能水平代号,反映了变压器的损耗水平。目前性能水平代号包括:8、9、10、11型以及适用于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的15型等。对不同电压等级和类型的变压器,GB6451等基础标准规定了变压器的基础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不同性能水平变压器的空载和负载损耗在此基础上有规定程度的降低。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节能变压器成熟的产品包括:S11型油浸式配电变压器;10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10型干式变压器。上述产品均具备应用条件。

1基本要求

5.2.3对老旧变压器进行更新改造,采用S9系列及以上型号和非晶态变压器等高效节能型变压器替换S7系列及以下型号高耗能变压器,降低变压器损耗。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2技术措施

⑴在城网以及防火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10型及以上干式变压器。⑵油浸式配电变压器使用11型产品。电力变压器使用10型及以上产品。

⑶开展节能新材料在变压器制造中的应用,条件成熟时使用油浸式非晶合金铁心变压器。

⑷应用节能变压器,可靠性仍是第一位的,其他性能指标(如噪声、温升、机械强度等)也要得到保证。

⑸应用节能变压器的目的是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以节约能源,因此,节能变压器的先进性体现在性能参数的先进性,损耗指标不但要适当低,而且要适合相应的负载率。

⑹节能变压器要把握现有条件和制造水平,把握其技术发展方向,对新一代产品的技术寿命要有前瞻性。产品换代也是有代价的,避免频繁换代。5.2.3对老旧变压器进行更新改造,采用S9系列及以上型号和非晶态变压器等高效节能型变压器替换S7系列及以下型号高耗能变压器,降低变压器损耗。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3参考文献⑴GB6451-200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⑵GB/T13499-2002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⑶GB/T17468-199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⑷DL/T572-19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⑸DL/T573-1995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⑹DL/T985-2005配电变压器能效及经济技术评价导则⑺关于发布《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应用新技术目录(2006年第一批)》的通知5.2.3对老旧变压器进行更新改造,采用S9系列及以上型号和非晶态变压器等高效节能型变压器替换S7系列及以下型号高耗能变压器,降低变压器损耗。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4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价机制,发挥电价杠杆作用,激励用户合理有序用电,以提高负荷率节电降损;采取有效的削峰填谷措施,合理利用电力资源,降低线损;做好三相负荷的平衡工作,减少线损。

1基本要求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能消费者改变用能方式,使电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用电管理活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要坚持负荷与能效管理并重,将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纳入电力规划、电力供需平衡、需求侧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通过政策的引导,调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客户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共享受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2技术措施

⑴编制电力规划时,把电力需求侧管理放在与电源和电网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效率而减少的电量消耗,以及改变用电方式而降低的电力需求视为一种资源纳入规划编制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⑵加大负荷预测力度和电力需求分析工作,提高负荷预测的水平。加强中长期、短期和超短期的负荷预测,及早制订不同情况下的错峰、避峰预案和措施,引导用户参与调荷避峰。

⑶在安排和落实用电负荷的错峰、避峰方案时,要按“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原则,实现错峰、避峰负荷“定企业、定设备、定容量、定时间”,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⑷大力推广削峰填谷、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改善用能结构、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全社会终端用电效率。如负荷管理技术;蓄冷、蓄热技术;绿色照明技术和节能型家用电器;高效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的应用技术;大功率低频电源冶炼技术;交流电动机调速运行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

5.2.4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价机制,发挥电价杠杆作用,激励用户合理有序用电,以提高负荷率节电降损;采取有效的削峰填谷措施,合理利用电力资源,降低线损;做好三相负荷的平衡工作,减少线损。

2技术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4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价机制,发挥电价杠杆作用,激励用户合理有序用电,以提高负荷率节电降损;采取有效的削峰填谷措施,合理利用电力资源,降低线损;做好三相负荷的平衡工作,减少线损。

2技术措施

⑸在保持电价总体水平稳定前提下,加大推行峰谷分时电价、丰枯电价、季节性电价的力度,适时扩大执行范围,合理拉大价差比例,推行尖峰电价;对大工业用户中的可中断负荷,积极推行避峰电价;在电网尖峰负荷时段对用电最大需量实行控制。

⑹采取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为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创造有力条件。加强人才培养,掌握先进技术,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3参考文献⑴关于全面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电网生[2004]165号⑵关于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电力供求促进合理用电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4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5各类电能计量装置应按DL/T448进行定期检定(含现场检验)及调换。关口电能表所在的变电站的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应达到: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1%。220kV以下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2%。

⑴电能计量装置包括各种类型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柜(箱)等。⑵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能计量量值的准确、统一和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⑶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指包括计量方案的确定、计量器具的选用、订货验收、检定、检修、保管、安装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现场检验、周期检定(轮换)、抽检、故障处理、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以及与电能计量有关的电压失压计时器、电能量计费系统、远方集中抄表系统等相关内容的管理。

全面推行计算机技术在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上的应用,建立电能计量装置微机管理信息系统。1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5各类电能计量装置应按DL/T448进行定期检定(含现场检验)及调换。关口电能表所在的变电站的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应达到: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1%。220kV以下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2%。

1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以供电营业区划分范围,以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管理为基础,分类、分工、监督、配合,统一归口管理为原则。供电企业负责管理本供电营业区内所有用于贸易结算(含发电厂上网电量)和本企业内部考核技术、经济指标的电能计量装置;电力企业的运行部门和电力用户负责电能计量装置日常监护;省级及以上电网经营企业负责本网(含发电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工作;省级及以上电网经营企业的电能计量技术机构是本网的电能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发、供电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工作的技术监督、指导和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2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

Ⅰ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200MW及以上发电机、发电企业上网电量、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与其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0MW及以上发电机、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Ⅲ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上的计费用户、100MW及以下发电机、发电企业厂用电量、供电企业内部用于承包考核的计量点、考核有功电量平衡的11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

Ⅳ类电能计量装置:负荷容量为315KVA的计费用户、发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指标分析、考核用的电能计量装置。

Ⅴ类电能计量装置:单相供电的电力用户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5.2.5各类电能计量装置应按DL/T448进行定期检定(含现场检验)及调换。关口电能表所在的变电站的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应达到: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1%。220kV以下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3现场检验与轮换

Ⅰ类电能表至少每3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Ⅱ类电能表至少每6个月现场检验一次;Ⅲ类电能表至少每年现场检验一次。高压互感器每10年现场检验一次。运行中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应定期进行检验。运行中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宜在电能表轮换时进行变比、二次回路及负载检查。运行中的Ⅰ、Ⅱ、Ⅲ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一般为3~4年。Ⅳ类电能表的轮换周期一般为4~6年。

Ⅰ、Ⅱ类电能表的修调前合格率为100%,Ⅲ类电能表的修调前合格率应不低于98%;Ⅳ类电能表的修调前合格率应不低于95%。5.2.5各类电能计量装置应按DL/T448进行定期检定(含现场检验)及调换。关口电能表所在的变电站的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应达到: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1%。220kV以下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参考文献

⑴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⑵国家电网公司节能与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试行),国家电网生[2005]682号4母线电量不平衡率

220kV及以上变电站母线的电量不平衡率不应超过±1%,220kV以下变电站母线电量不平衡率不应超过±2%。5.2.5各类电能计量装置应按DL/T448进行定期检定(含现场检验)及调换。关口电能表所在的变电站的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应达到: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1%。220kV以下电压等级的母线不大于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6积极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利用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降低技术线损。1降低电能损耗的先进适用技术

⑴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⑵同塔多回路线路技术。⑶提高导线允许运行温度技术。⑷大截面导线技术。⑸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⑹新型合成导线技术。⑺大容量变压器技术。⑻光电/电子互感器技术。⑼常规串补技术。⑽可控串补技术(TCSC)。⑾静止无功补偿技术(SVC)。⑿可移动SVC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⒀抽水蓄能电站自动化技术。

⒁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⒂城市电网规划设计技术。⒃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⒄电网经济运行技术。⒅节能降耗技术。⒆需求侧管理技术。⒇数字化电网技术。2参考文献《2006年度电网先进适用技术分类表和汇总表》和《2006年度电网运行管理控制技术分类汇总表》,国家电网科〔2005〕641号5.2.6积极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利用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降低技术线损。1降低电能损耗的先进适用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7严格抄表周期,抄表日不得随意改动,努力提高月末(25日以后)及月末24时抄表的比重,减少统计线损率的波动。1月末日24时抄见电量比重

2减少线损率统计波动的技术措施

月末一般指月末最后1~3天,各单位可根据当地情况规定月末抄表周期。各一、二次变电所及厂矿专用变电所、农电所均应在月末日24时抄表,负荷在320kVA及以上的用户在月末抄表,月末日24时及月末抄见电量一般占总售电量的70%以上。线损电量等于供电量与售电量之差,供电量与售电量的抄表时间是不统一的,供电量表都是月末抄表,而售电量的客户既多又分散,要统一在月末抄表有一定的困难,一般大用户在月末抄表;中等用户在中、下旬抄表;小用户照明采取轮流抄表,要求抄表日期相对固定。固定抄表时间有利于线损分析,通过与同期进行比较,找出线损率变化规律,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使线损趋于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5.2.8各级调度部门应根据电力系统设备的技术状况、负荷潮流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行方式,使电网经济运行。

1节能发电调度的基本原则

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调用化石类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基本原则: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连续供电为前提,以节能、环保为目标,通过对各类发电机组按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排序,以分省排序、区域内优化、区域间协调的方式,实施优化调度,并与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电力市场的作用,努力做到单位电能生产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少。──────────────────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2机组发电排序的序位表

⑴无调节能力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⑵有调节能力的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和满足环保要求的垃圾发电机组。⑶核能发电机组。⑷按“以热定电”方式运行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余气、余压、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⑸天然气、煤气化发电机组。⑹其他燃煤发电机组,包括未带热负荷的热电联产机组。⑺燃油发电机组。同类型火力发电机组按照能耗水平由低到高排序,节能优先;能耗水平相同时,按照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机组运行能耗水平近期暂依照设备制造厂商提供的机组能耗参数排序,逐步过渡到按照实测数值排序。5.2.8各级调度部门应根据电力系统设备的技术状况、负荷潮流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行方式,使电网经济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1052-2007──────────────────3机组发电组合方案的制订

⑴省级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认真组织开展年、季、月、日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