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增长动力机制重构,中国经济论文_第1页
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增长动力机制重构,中国经济论文_第2页
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增长动力机制重构,中国经济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增长动力机制重构,中国经济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高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显着改善。然而,中国在转型背景下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也付出了高消耗、高污染、牺牲个人福利以及经济运行体制扭曲的代价。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率的倾向已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与赶超的后劲缺乏等问题变得愈发紧迫。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愈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益上来。当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进入新常态。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供应和需求因素已经发生趋势性逆转,导致原有增长形式已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因而,怎样针对发展阶段转换时期的构造转型矛盾重新构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率提升转变已经成为和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与动力,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等话题一直困扰着政策制定者。在四万亿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后,中国经济增速自2018年2季度开场放缓,十分是2020年1季度以来增速已连续十一个季度低于8%。考虑到2020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中国经济连续5年增速下降,连续3年增速低于8%已成基本定局。这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下滑时间最长的一次,并且增速放缓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为此,很多国际机构和投资银行纷纷下调中国2020年的增速预期(见表1),国外一些评论也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表示担忧,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再一次甚嚣尘上。与此同时,也有学者以为,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不是直线上升的,即使在改革开放的35年中,中国经济由于外部冲击和内部调整等原因,也同样经历过几次不同幅度的升降起落,年均增长率也并非保持稳定。若是进一步从国际比拟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欧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与收入水平接近的其他金砖四国相比,无论是增长的速度还是稳定性方面,中国经济显然更胜一筹。【1】实际上,无论是乐观者的看好还是悲观派的唱衰,都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遭到举世关注。从国内看,尽管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8%的高速增长,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人均仍然只要美国的19.4%、日本的25.7%,在世界214个国家中排在第114位;接近一亿人尚未摆脱贫困,华而不实80%是农村人口;每年新进入市场的劳动者约为1300万人,华而不实一多半是等待就业的大学生。这一系列数字讲明,对于刚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而言,增长速度不仅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与社会和谐、稳定密不可分。从国际上看,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8年的10.5%,若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一数字将进一步上升到14.32%。中国经济的崛起对整个世界已经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外溢效应显着。研究表示清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2],在新兴市场中,中国的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率会立即上升0.1个百分点。随着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这种正面效应会不断增大。能够讲,世界经济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必须看到,当下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稳增长压力陡增。从国民生产总值构成来看,消费、投资和出口均呈现回落态势(如此图1所示)。国内消费持续低迷,自2018年开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明显。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收入预期下降等都抑制了消费意愿。八项规定和各项反腐措施出台在纠正不合理消费的同时,也间接地冲击了国内消费增长(刘伟,2020)[3]。在投资方面,由于社会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下降,固定投资增速仍延续回落之势。十分是2020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进一步拖累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方面,受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共同作用,我们国家出口传统的成本优势正逐步被东南亚地区超越,高端制造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挑战。因而,全年的外贸形势还是那样复杂严峻。在企业生产方面,制造业PMI和工业增加值自2018年以来一直处于收缩经过(如此图2所示)。外需恶化、内需放缓、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以及去库存压力都令制造业承压,企业整体盈利仍在低位彷徨。实体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缺少竞争力,生产率难以提升,去库存、去产能仍将继续,加快更新改造,转型升级都需要一个经过。从物价走势看,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逐月走低,而工业产品出厂价格(PPI)持续负增长,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隐忧已经远去,但是实体经济通缩风险已经构成。十分是,由于CPI与PPI之间的差距并未显着缩小,其反映的真实融资利率仍处于高位,这对净负债的工业企业构成了宏大压力。为了保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内运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后通过为小微企业减税、加快铁路投融资方式转变、加大铁路投资、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等财政微刺激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不对称降息、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定向降准以及创新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促进了信贷的合理增长和信贷构造的有效改善,避免了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从最近月度数据来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基本保持稳定,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复苏势头有待于时间的进一步验证。经济增长减速意味着很多潜在的风险会逐步暴露,这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地方债务风险加大、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以及信贷资金无法有效流向实体经济。十分是当下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经营困难和盈利能力缺乏的问题,资本回报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能过剩和去库存成为部分行业的主要问题。银监会颁布的数据也反映出,银行不良贷款率与2020年底相比出现了较快上升,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违约等问题,影子银行违约风险加大,地区性金融风险问题凸显。同时,地方债务高筑,今明两年还款压力较大。结合上述几点问题来看,当下中国经济动力还是那样缺乏,潜在风险日益突出,部分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三、经济发展进入阶段转换期尽管对于当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分析仍有争论,但是社会各界对增长阶段转换的共鸣已经构成。从外表上看,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刺激政策退出后的投资放缓导致的,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然而,全社会投资缺乏背后却折射出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中国经济的增长效率正在下滑。增长核算的研究显示(见图3),在2008年之前,效率的改善不仅直接推动经济增长,还会有效的拉动民间投资的增加,使经济增长富有效率。但是,在2008年之后,一方面资本产出比年均增长率大幅提高,资本构成总额占中的比重由20042008年间的均值42.3%上升到20182020年的47.8%,中国的增量资本产出率(ICO)从2006年的2.9个百分点升至2020年的6.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增长率(TFP)的奉献在快速回落,从2007年的6.06个百分点降至2020年的0.04个百分点。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投资回报率的大幅下滑。白重恩和张琼(2020)[4]使用资本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资本产出比,折旧率以及产出价格相对于资本价格的增速测算整体资本回报率,结果显示20002007年的平均资本回报率约为22%,但之后大幅下降,由2007年的26.7%降至2020年的14.7%。这些数据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投资拉动忽视了真正的效率改善。所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更多的是一种体制性、构造性问题,这也是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国际经历体验表示清楚,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无法保持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经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历史上,成功实现经济起飞的经济体大都先后经历了显着的增长加速和减速、调整阶段。在理论上,长期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固定形式和途径,世界经济史中不乏形形色色的演进途径和成功案例。当代经济增长能够被看作是一个不断采用新技术的经过。在技术的创新和使用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人类进入当代经济增长后,发达国家长期处于全球科技前沿,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只能通过本国研发得以实现。然而,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获得国际技术溢出,通过技术引进而并非自主研发获得愈加当代化和高效率的生产技术,进而获得宏大的后发优势。因而,后发国家在追赶发达经济的经过中,通常会面临(从传统的到当代的)多种可供选择的生产技术,而不是如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的那样存在一致的生产技术(函数)。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单一、匀质的经过,既有可能表现为遵从现有增长途径向特定稳态收敛的经过,也有可能发生增长途径跳跃,收敛到新的稳态,呈现出由平衡到非平衡再到新平衡循环动态变化的特点。假如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能够清楚明晰地发现,中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获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坚持通过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推动增长途径向更高层次水平转移,避免了由于投资回报率下降出现的条件收敛现象。假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将中国的经济增长比作火箭升空,那么无论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还是1992年同志的南巡讲话,抑或2001年中国参加WTO,都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每一次的点火(改革),都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更高层次水平的运行轨道(如此图4所示)。因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不仅具备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转移动态特征,亦伴有中华特点的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当然,经济增长动力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所释放的增长活力并不是永远恒久的。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切进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正在衰竭,而全新的增长动力尚处于构成之中,因而,增长的波动也成为可能。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已经发生显着改变,经济构造正在发生趋势性逆转(图5所示),在供应端表现为四个典型的倒U型构造特征:人口构造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开场下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产业构造第二产业增加值初次低于第三产业,中国迈入服务化时代;收入构造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回升,收入差距开场缩小,统计局颁布的基尼系数开场下降;环境构造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从需求端来看,资本构成占总产出份额远超同时期的日本和韩国,到达历史峰值,消费占比重开场回升;在出口方面,中国出口占世界份额接近美国和德国水平,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以及贸易保卫主义等问题,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将基本保持稳定,进一步提升空间不大。除此之外,在城镇住宅、汽车、钢铁、建材等新世纪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龙头产业已经或接近长期需求的年度峰值。显然,各项数据均已表示清楚,中国经济构造调整已经发生,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四、增长动力转向效率提升面对十八大后的经济形势,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统筹推动稳增长、调构造、促改革的发展思路,力图平稳、顺利地渡过发展转换阶段,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众多潜在风险,在保证调构造、促改革的前提下,针对经济的短期波动,采取一定的需求管理措施、刺激投资对实现增长预期目的是特别必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属于慢变量,而投资回落、出口趋缓则是快变量,短期的经济波动难以通过调构造和促改革予以化解。假如听任经济下滑,无所作为,那么不仅会加速风险暴露,还会改革社会预期,引发羊群效应。所以,采取一系列定向微刺激政策继续加大投入仍有一定的作用空间,通过打造长江经济带,推进一路一带等重大项目建设到达稳定经济增长效果。因而,需求管理措施不应被排除在政策选择之外。但是假如没有调构造和促改革的配合,这类刺激措施只会延缓甚至强化固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需要兼顾稳增长、调构造、促改革等多重目的,十分要处理好稳增长与控风险、需求管理与推进改革之间的关系。调构造和促改革的核心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率上来,就是要提高全要素增长率在经济增长中的奉献。然而,近年来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十分是在畸形政绩观引导下,地方通过盲目上项目、扩投资,干涉微观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片面追求绝对值的增长,忽略了其他因素,比方经济构造的平衡,环境成本,社会福利等等。正是由于过分强调通过干涉来克制市场失灵现象,强调在资源发动和配置上的作用,导致制度供应固化,构成负反应效应。转型经济体制和强主导的经济增长实际上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向效率驱动的增长形式造成了障碍。因而,若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需要切实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做法。通过着力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为此,需要在下面四个方面深切进入推进改革,提升经济增长效率。(一)深耕规模效率同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规模扩张缺乏的问题。从生产角度看,由于金融构造存在扭曲,导致社会整体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诸多中小企业发展缓慢,部分优势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同时,市场分割与地方保卫的存在导致竞争尚不充分,十分是僵尸企业长期存活,占用并浪费大量金融资源,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构造优化。从需求角度看,缓慢的城镇化进程拖累了国内企业对本土市场开发,导致企业过分依靠出口。尽管统计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已经到达53.7%,但是仍有约2亿人无法享遭到城市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缺位的社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进程务工人员的消费能力(陈斌开等,2018)[5]。部分小城镇由于人口集聚缺乏,无法摊薄供应成本,导致基础设施缺乏、公共服务能力严重滞后(沈坤荣,2020)[6]。因而,在发挥规模效率方面中国企业仍需下大功夫。首先,要深化金融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消除金融歧视,为优势企业的规模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其次,要努力克制地方保卫主义,让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个社会各类资源,实现行业跨越发展。第三,要紧抓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重大机遇,深耕国内消费市场,把握国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趋势,开发相应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二)优化配置效率尽管社会市场经济建设已经获得长足进步,然而大部分改革仍有待深化,各种有形无形的制度壁垒,阻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介入主体的公平竞争。比方,金融体制、户籍制度和城乡统一用地市场改革滞后,导致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低效流动。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强调发动、配置资源的陈旧思想仍然存在,仍然存在干涉资源配置的动机和能力,十分是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太多,不合理干涉过多,通过不断扩权,严重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造成效率损失。因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有赖于真正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打破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消除对民营经济的歧视,破除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允许并鼓励社会资金向养老、医疗、教育、金融等当代服务业流动,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市场和的关系,努力打造有效和有为,减少缺位乃至不作为问题。第三,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主体功能区定位,调整政绩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三)提升技术效率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某种程度上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粗放式特征,更多的依靠投资拉动和产能扩张,而科技创新的奉献偏低。这也导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出现高端制造缺乏、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等问题,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多。同时,高投入、高能耗的发展形式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因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真正构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动力,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其次,密切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联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资源分享机制。第三,健全科技资源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