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乐死在中国的合法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1页
论安乐死在中国的合法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2页
论安乐死在中国的合法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3页
论安乐死在中国的合法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4页
论安乐死在中国的合法化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安乐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相当长久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其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世界上容许安乐死的国家和地区中,比较代表性的有荷兰、比利时和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人文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惧怕死亡转变成为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

我国法律对于安乐死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更多的是保护和提倡个人生的权利,笔者认为病人应有尊严死去的自主权,对于安乐死的定性应排除刑法层面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再匹配与我国现实情况相符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处理方式,让其更完善。

安乐死在我国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我们不应一味的借鉴国外的立法状况和司法经验为衡量标准,而是应该对中国当下的现实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论证,对于安乐死是否合理、合情、以及如何防止其可能带来的弊端,关键是看其是否遵循我国民众的意愿和是否符合了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一定的完善,促进我国的社会和国民发展。

关键词:安乐死;合法化;非犯罪化

Abstract

"Euthanasia"hasquitealonghistory,theoryandpracticefortheChineseitisnotanunfamiliarwords,alloweuthanasiacountriesandregionsintheworld,themoretypicalistheNetherlands,BelgiumandtheUnitedStatesofnewMexico,WashingtonandCalifornia,etc.Withthedevelopmentofmedicaltechnologyandtheprogressofhumanisticconcept,people'sattitudetowardsdeathhasalsochanged,fromfearofdeathtomoreattentiontothequalityoflife.

Ourcountrylawforeuthanasiaisnoclearlaw,moreistoprotectandpromotetherightsoflife,theauthorthinksthattheautonomyofthepatientshouldhavedignity,forqualitativeeuthanasiashouldeliminatethesocialharmfulnessandcriminalillegalityonthelevelofcriminallaw,matchagainconsistentwiththerealityinourcountry'slegislationandjudicialwaytohandleit,makeitmoreperfect.

Euthanasiahasbeenacontroversialtopicinourcountry,weshouldnotblindlydrawlessonsfromforeignlegislativeandjudicialexperienceforthemeasureofthecondition,butshouldbeonChina'scurrentreality,tomakeaconcreteanalysisofconcreteargumentforeuthanasiaisreasonable,reasonable,andhowtopreventthepossibilityofdisadvantages,thekeyistoseeifitfollowsinthepeople'swishesandconformtotheactualdemandofsocietyinourcountry,combiningtheconcretesituationinourcountry,intheoryandpracticetoimprove,promoteourcountry'ssocialandnationaldevelopment.

Keywords:euthanasia;Legalization;Non-criminalization

第1章绪论

安乐死源于希腊语,翻译成“优化的死亡”或“无痛苦的死亡”。在中国我们对安乐死的的解释是指对于濒危死亡的重症患者,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痛苦,在患者及其亲友的要求下并且经过医师同意,通过一定措施使患者加速生命结束的进程从而不再饱受痛苦。安乐死这个话题一直源远流长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立法案的增加,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对于其是否合法的性质各界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国也不例外。

荷兰于2004年通过安乐死立法法案后,其他国家也相继通过法案,允许医师在特殊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安乐死行为,根据最新新闻报道,韩国从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1月15日将试行《维持生命医疗决定法》,临终患者可以自己决定是否继续接受维持生命的治疗;2018年4月5日,美国夏威夷州州长签署了一项法案,将医疗协助自杀合法化,夏威夷州的医生将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来满足患绝症病人的安乐死需求;但是这与其非常严格的行为准则要求和细致的法律规定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给了我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更引起我们对末期患者临终关怀和切身利益的注意。

安乐死在中国而言目前并未获得合法地位,依据我国刑法典规定,安乐死的定性属与故意杀人罪。对于其法律后果,存在两种争论。第一种是安乐死无论是在主观心理还是客观要件甚至侵害的客体上都与故意杀人罪一致,安乐死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但由于社会危害性较小,这类案件一般从轻处罚。另一种是,安乐死虽然在形式上具备故意杀人罪的要件,但是其是在濒危患者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精神和身体的痛苦下才采取的医疗行为,而医疗行为是正常行为,因而可以排除刑事违法性,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1986年发生在陕西汉中夏素文事件是我国首例安乐死案件,该主治医师后无罪释放。事情的经过是因为医师蒲连升在患者儿女的要求下,为患者实施了安乐死,后被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案件审理了6年后,蒲连生终获无罪释放。在中国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但是我国并没有承认安乐死的合法地位。

我国之所以迟迟未明确规定安乐死性质的原因之一是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安乐死的研究时间短,基础差,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乐死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法律上、医疗技术上,还与哲学、伦理、道德等都有着交叉,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和减轻家属的负担,另一方面可能被有心之人利用造成侵害病患生命选择权的不良后果。

结合我国现状分析,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安乐死是中国在未来阶段是不能完全避免的问题,我们当下所讨论的是如何能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安乐死制定的合情合理还要防止其可能会出现的弊端,而且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具体如下:查阅检索国内外在安乐死领域的学术著作以及法律的相关规定,掌握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逐渐对这一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提出对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立法构想;筛取了我国关于安乐死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来分析我国法律对于安乐死问题的相关处理方式与不足;重点对国外和我国对安乐死行为的定性和处理方式上进行比较,从中得出有益的借鉴。

第2章

关于我国“安乐死”问题的概述

2.1

我国“安乐死”的基本概念

对于安乐死基本概念我们可以参考的解释有很多,从最初来源于希腊文到各个法律大辞典或百科全书等对安乐死都有着不一但近似的定义,在中国比较具有代表性且被社会群众所广泛认知的安乐死含义指的是对于那些现代医疗技术无法挽救的濒危的重症患者,因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患者自愿委托医师,采取一定措施加速结束病患生命的进程。

虽然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学界对于安乐死的定义不能完全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安乐死是一个饱受争议话题的原因之一,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相似性:其一安乐死的对象是现代医疗技术无法挽救的濒危的重症患者,其二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其三在患者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做出,其四目的是解除病患的痛苦,其五在主治医师的指导和操作下进行,其六采取符合人道主义的方法进行。

2.2辨析“安乐死”问题的代表观点

安乐死在中国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各派学者对于安乐死的理解褒贬不一,在支持与反对声中,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接下来将逐一进行概述和分析。

对安乐死持支持态度的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出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不受限制,公民有选择生的权利,那么在一定情况中也存在结束生命的权利;其次从有利于分配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安乐死的对象是现代医疗技术无法挽救的濒危患者,那么还把过多的医疗资源使用在病患身上,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对其他患者而言也是不公平的,一方面现代医疗技术可能治疗好病患的疾病,另一方面对这些不治之症的患者而言其实是延长了他们的痛苦;最后从伦理道德上来说,安乐死是在病患自愿的情况下实施的,因为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比起在重症监护病房浑身插满导管只能静等死亡的来临,病患更愿意主动体面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进程。

对安乐死持反对态度的学者认为,在传统伦理道德上,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代表,医生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尽心尽力照顾好病患,但是允许医生为病患实施安乐死,无异于杀人的刽子手,医生的形象也会受到一定不利的影响。其次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果患者通过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其结果与他人无关,但是如果是在亲友或者医师的帮助下所导致的死亡结果,属于故意杀人的性质,其亲友或者医师及其他与死亡结果有关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还有就是可能会被非法分子利用,从而剥夺病患选择生命的权利。

但是,笔者亦对安乐死合法化持支持态度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通观我国社会的大环境来看,无论是各界学者还是我国普通的社会大众对安乐死的态度越发明朗起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994年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组每年都会受到倡议为安乐死立法的法案,支持安乐死立法的代表占多数,这表明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并认可安乐死的存在。第二,截止目前,我国法律中无论是在宪法亦或刑法中对于安乐死的性质都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安乐死的处理方式也五花八门,但随着我国现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安乐死这个话题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成为了我们一个无法完全避免的要面对的问题,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不应该继续保持沉默;在我国刑法界对于安乐死的属性,占据主流观点的一直是将其等同于故意杀人的性质,但是个案的处理不能够完全等同于我国法律对今后所出现的安乐死相关案例的定性和态度,对于法律的空白,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论证和实践;第三,我国司法对于安乐死行为的处理方式上,单从刑法的四要件来判断是不合理的也是片面的,存在封闭性和单一性,这是我国司法处理方式的不足,更是我们今后需要完善的地方。

2.3中国“安乐死”问题现状

2.3.1一组关于“安乐死”事件的镜像

事件一:2005年2006年间,北京市有超过上百名的患有尿毒症的患者联名写信给当地政府要求为其安乐死。

事件二:在重庆有一名名叫陈洪的男子在母亲真诚的请愿下,帮助其服食农药实施安乐死,后被当地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在起诉现场,村民联名写信事件请求法院能够对陈洪从轻处罚,在这场道德与法律的较量中,安乐死应何去何从?

事件三:我国知名作家琼瑶于2017年3月底公开发表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女儿的信,信中内容是关于如何处理自己的身后事,明确表示支持安乐死,不将过多的医疗资源浪费在自己身上,不实施任何抢救,并告诫子女不要刻意的纠结在死亡或存活的漩涡里,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事件四:也是我国的第一起安乐死案件,1986年6月23日,王某因不忍心看见其母亲夏某被病痛折磨的现状,便要求其主旨医师蒲某某对其母亲实施安乐死,同年9月,当地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将蒲某和王某批准逮捕,并提起公诉,后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因案件的特殊性,做了非罪化处理。

在上述的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分为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方面在伦理方面讲,病患是因为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才采取安乐死的方式结束痛苦,是病人自己的意愿,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危害性,另一方面从法律角度看,病患自愿选择自杀与他人无关,他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是在他人协助的情况下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与刑法故意杀人罪一致。所以安乐死是一个与道德与法律都交叉的问题。2.3.22.3.2我国法律对“安乐死”问题的相关处理方式

通过上述所讨论的真实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安乐死在我国法律上定性等同于故意杀人,一旦实施安乐死行为,法律肯定会追究要求其承担刑事责任;例如在事件三中,即使嫌疑人陈洪是因为不忍看到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模样才帮助其实施安乐死的,但是依据我国的法律规定,陈洪的行为符合帮助自杀的性质,即构成故意杀人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在实践中,虽然中国对于安乐死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司法机关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几乎采取的是“非刑事化”的态度,即司法机关在定罪上认为其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在量刑方面一般会从轻甚至减轻刑事处罚。

2.3.3我国法律对“安乐死”问题的相关处理方式的不足

第一,在我国刑法界中,为患者实施“安乐死”行为的法律属性上,基本是把它等同于故意杀人罪,司法机关对于许多的安乐死事件处理是根据一般理论进行,即从刑法的四要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来判断,但是这种判断方式是片面的;例如我们在判断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时候我们要分析其是否侵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安乐死的方式是提前结束了病患生命的进程,但是我们要知道,导致病患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他所患的不治之症,即使未对他采取安乐死,不久的将来病患一样是面对死亡的结果,而安乐死是稍稍提前一点,而并未改变患者将死的命运。

第二,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规定,各地司法机关对安乐死的处理方式上都不完全一致,并且常常会受到舆论的限制而有所偏向,截止目前已处理的安乐死的案例中,各种刑罚五花八门,但是对于接下来出现的安乐死事件,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我们力求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相适应的安乐死法案,让安乐死存在在阳光下。

第3章外国“安乐死”问题的立法现状和经验启示

3.1外国“安乐死”问题的立法现状

在已立法的安乐死国家中,荷兰和美国是目前关于安乐死问题研究和实践比较成熟的国家,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具体立法制度上以及其医疗水平的发展上,这些对于我国安乐死问题的讨论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

荷兰是与2001年4月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在该国度对如何是是安乐死有着非常细致的规定,第一病患必须是在本人真实意愿下实施安乐死并且不允许外国人去当地实施安乐死,即只对该国家自己的公民受用;第二,根据当代医疗技术病患所患为不治之症,且不堪忍受痛苦;第三,必须有两名医生以上完成,即主治医师必须要与其他医师商量再下结论,而另一名医师需要起到类似于见证人的作用来出具书面意见,书面意见包括病患的身体状况,是否自愿采取安乐死等内容;第四,医师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安乐死;第五,医师在进行安乐死行为后需要向当地的政府提出报告。

而安乐死在美国并不是全美合法,其只在个别州是合法的,且合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那么最新通过安乐死立法法案的州是在夏威夷州,2018年4月5日州长签署了一项法案,将医疗协助自杀合法化,夏威夷州的医生将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来满足患绝症病人的安乐死需求;相对而言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州是德克萨斯州,其规定是医院可以在违背患者或亲属意愿的情况下中断患者的医疗救助,这样的行为并不会受到起诉或刑事处罚,当然其营业执照也不会被吊销,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该项规定只是排除了安乐死的刑事处罚性,并未明确承认其合法地位。

但是美国为什么没有全面开放安乐死,而是以各州立法的形式通过安乐死法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其中的理由除了是由美国的国家体制和权力分配的特殊性所决定之外,还在于对荷兰实践的担忧。在荷兰安乐死实施合法化后,每年依然有一定数量的安乐死是在病患非自愿的情况下作出的,美国最高法院对这一结果产生了担忧和怀疑。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即使荷兰在安乐死制度上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国家,可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与弊端,再反思我国各个方面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安乐死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方式防止其可能出现的弊端。

3.2外国“安乐死”问题的经验与启示

在安乐死制度上荷兰是一个相对于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国家,但是其有着非常严格的行为准则要求,通过上述对于荷兰立法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仅有着实质性要求,并且在程序性要求也有着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其次在实行和监督上,医师为病患实施安乐死行为后必须向医疗检察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病患有无改善的希望,患者表达死亡请求有无辅助死亡内容的谈话和在什么环境下作出的等等非常具体的情况,然后医疗检查官将对其进行审核后再提交到安乐死复审委员会复审,以便仔细研究其是否遵循了行为准则和法律规定;另外根据资料显示在荷兰每年选择安乐死的患者日益增多,但相比于其他国家是在医疗机构实行安乐死而言,荷兰患者大部分是选择在家中接受安乐死,这表明这并不是医生滥用安乐死行为准则和法律规定而导致的结果,而与患者对于安乐死信任程度提高有关。

美国对于公民的医疗待遇是非常好的,且医疗保险覆盖率高,大部分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医疗照顾和保险,当然这离不开国家对其每年大量的医疗资金投入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其次,听证会是美国对于安乐死讨论的一种十分广泛的方式,听证会上对于安乐死持不同观点和态度的学者和代表都可以对其发表意见,有利于让民众充分认识和理解安乐死以及防止其施行后可能带来的弊端;最后美国有着非常严格的司法裁定原则和审查程序,所有安乐死行为都将接受严格的司法审查,以已查证安乐死的正当性。

通过以上讨论,也给了我国很多立法上的启示,通说来看有,第一,思想上的谨慎性。即谨慎从事,结合国情、民情和现代医学等客观条件综合论证立法之利弊,而非贸然行事。第二,立法上的综合性。安乐死立法不仅具有法律的专门性,而且涉及医学、社会、伦理、道德等领域。而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宗旨又必须符合这些领域的基本原则。反之则失去立法之意义。第三,程序上的严密性。通过设置并遵守具体的程序规定,每一程序都要落到实处,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被有心之人利用。

第4章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4.1

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理论依据

4.1.1

从刑法的角度看,“安乐死”具有非犯罪性

4.1.1.1

安乐死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第一,接受安乐死是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作出的真实意愿。患者有权作出接受或不接受安乐死,这是他们自由权的变现,而生命权的内容也不仅仅指的是维持生命延续的权利,还有排除他人对生命侵害的权利,和自己决定生命是否还要延续的权利,尊重患者的决定是对他们意志自由和社会存在的认可。我们不能够剥夺病患的权利。意志自由是每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否则便如同行尸走肉般从而失去了自由权和生命权的意义。

第二,患者自愿承诺接受安乐死排除了医师的主观故意和恶性。根据国外已经对安乐死立法的国家来看,对病患实施安乐死行为的通常是病患的主治医生,病患提出愿希望安乐死的请求是因为不堪忍受疾病所给他带来的痛苦,才委托亲属或医生对其实施安乐死,那么医生做出安乐死的行为是在得到病人授权下进行的,且主观心理是不忍看到病患被病痛折磨的模样,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对医生给予处罚,是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而刑法的规定的主观故意很显然在这里是与之相矛盾的,那么安乐死就缺少了犯罪构成的要件。

第三,患者自愿承诺接受安乐死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中的情形。医生对患者实施安乐死不是对病患的生命的不负责任或肆意处置。医生对患者实施安乐死是在得到患者承诺和委托下进行的。而影响犯罪成立的原因之一就有被害人的承诺。安乐死作为一种特殊的案件,我们更要理性分析,因为它与一般的承诺谋杀是有着质的不一样的。那么病患自愿选择接受安乐死并没有侵犯或者损害他人或者社会的利益。

在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种认知错误,病患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所患的不治之症,而医生为其实施安乐死的行为只是提前结束了病患将死的命运,反过来这其实是对病患选择自己时间进程和死亡方式权利的尊重,并且是在病患的承诺下进行的,所以医生在这里扮演的角色不是行凶的刽子手,医生也没有侵犯或者损害他人或者社会的利益,那么也就不具备社会危害性。

4.1.1.2

安乐死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刑事违法性

首先,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因此安乐死不具备刑事处罚性。我国刑罚处罚的目的是在于预防犯罪,教育并且改造罪犯的同时也强调对社会的威慑作用,防止这样的犯罪行为再次发生,起到警示大众的作用。但是在安乐死案件中,医生对患者实施安乐死是对病患遭受痛苦折磨的不忍,主观目的不是剥夺病患的生命权,所以不具备主观危害的恶性,那么应受刑事处罚就不具备正当理由。

其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不受侵害,那么在安乐死身上的病患中合法权利的内容应包括那些呢?医生为了尊重病患体面死去的权利对其实施安乐死,是出于一种善意,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反过来,如果医生对病患的痛苦置若罔闻,仅仅是为了让病患活着而活着,病患生命的价值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对这些希望给到病人最好临终关怀的医师来说,接受刑事处罚是不公平的。所以综上所述,一味将安乐死等同于故意杀人的性质,在犯罪要件上是存在着欠缺的。

4.1.2从民法的角度看,应该允许身患绝症的病人选择“安乐死”

生命权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公民都享有生命权且不受他人侵犯,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生命权中是否包含生命自决权或分配权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的濒危患者而言,实施安乐死的行为就是一种生命自决权或分配权的表现。病患可以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自愿做出接受安乐死的决定,也可以已遗嘱委托的方式授权家属是否接受安乐死。

人,不仅仅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比起重视人的身体健康,我们更不能忽视人的精神质量,濒危患者早已在疾病的折磨下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比起肉体上的痛苦,更折磨他们的应该是漫长的等待,所以我们提倡生命自决权或分配权,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权。

4.1.3从人的尊严角度看,“安乐死”是人权的体现

我们常常会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体现在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上,生命权也不是仅仅指维持生命延续的权利,对于患有不治之症的病患来说,他们还需要生命自决权,疾病给临终患者所带来的痛苦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感同身受的,患有不治之症看不到痊愈的希望只能静静等待死亡,这样的生命早无质量可言,还要躺在冰冷的病床上任及其摆弄,病患的尊严也早已被耗光,提倡为安乐死立法,不是不尊重生命权的表现,而是想给病人最需要的临终关怀,以让他们能够带着平静的笑容离开人世,因为过度的治疗不是他们所殷切希望的,他们所希望的是能够拥有体面的解脱方式。允许濒危患者实施安乐死是对他们生命权的一种尊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也符合当代的文明理念。

4.2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实践基础

4.2.1“安乐死”具有的个人效益

对于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的濒危患者而言,实施安乐死可以让他们不再饱受疾病的折磨,而不是躺在重症监护病房浑身插满导管需要靠呼吸机来维持自己的存活时间,病患所需要的是其自愿选择生命进程的权利,现代医疗技术虽然延长了重症病人的存活时间,但是这样的存活方式并没有减少病患所遭受的痛苦,他们更希望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早日结束自己的痛;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医疗保险并没有覆盖在每一个公民身上,那么可想而知对于其家庭负担的影响是多么的沉重,病患痛苦,病患的亲属更是活在医疗费用的压力之下,所以实施安乐死,不仅帮助病患早日解脱痛苦,也把其家庭从高昂的医疗费用下解脱出来。

4.2.2“安乐死”具有的社会效益

医疗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如果对于那些现代医疗技术所无法挽救的重症病患,还把过多的医疗资源花费在他们身上,就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额外的医疗救助不能够治愈病患的疾病,只是勉强维持着病患的呼吸,但是在全国还有着上千万的看病群众,他们还缺乏医疗资源的救助,所以,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我们提倡安乐死是想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更需要他们的病患身上。

第5章对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立法构想

由于我国未明确规定安乐死的性质,所以安乐死行为仍是违法行为,为何安乐死的发展如此举步维艰,其实与我国传统孝道观念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具体来说,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是子女负有为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如果许可自己的父母接受安乐死,则会背上大不孝的骂名,但是这也跟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有关,所以相比于西方国家权利平等的理念,很显然,就社会氛围而言,社会对安乐死问题关注是不够的;另一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技术发展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还存在欠缺的地方,就拿美国而言,美国对于公民的医疗待遇是非常好的,且医疗保险覆盖率高,大部分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医疗照顾和保险,国家对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医疗资金投入,我国虽然也在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水平,但看病难,医疗保险覆盖率低等事实也在阻碍着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发展。

但是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国情,我们也应看到在安乐死未立法状态下,那些濒危患者饱受痛苦只能静等死亡的来临,他们的痛苦是身体健康的我们所不能感同身受的,所以为了早日结束痛苦他们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自杀方式,或者委托自己的亲友、主治医生请求帮助其安乐死,把自己的亲友和我国的法律限制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提倡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完全避免的问题,所以笔者根据上述对西方国家的经验总结,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希望能为我国未来安乐死的立法提出一点建议。

5.1“安乐死”的适用对象

首先就社会现状而言,希望接受安乐死的一般多为老年人或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所以在适用对象上必须是根据当代医疗水平已经不能治愈的濒危患者;其次,病患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因为作为一个有意志自由的人,我们更加注重的是生命的质量和意义,若病患虽然肉体上有疼痛,但意志还一直充满着活下去的希望,我们就不能剥夺他这种敢和病魔斗争的精神。病患的痛苦我们无法用一个既定的标注去衡量大小和深浅,但是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是必须要具备的。

5.2“安乐死”的适用条件

第一,病人在清醒状态下自愿做出接受安乐死的决定。这一决定不能来自于被迫或强制,因为每一个公民都是个体,他人无法干涉其本人的生命权和自由权,否则就是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就要承担刑事责任;第二,必须在减轻病患痛苦的医疗救助穷尽后才能实施安乐死,这主要是防止有心之人利用可能会肆意处置病患生命的情况发生;第三,原则上由医生执行且必须是两名以上,由医生执行主要是本着对病患负责任的态度,而另外一名医生需要充当的是见证人或监督人的角色,负责记录中间的操作程序和病人的死亡过程,为日后复查留下档案。

5.3“安乐死”的适用程序

第一,设置安乐死审查委员会,安乐死审查委员会的作用一是病患实施安乐死需向委员会提出申请,二是对实施安乐死的过程进行监督,三将安乐死实施结果向法院报备;第二,主治医师出具一份关于病患身体情况的书面结论,其内容主要是该病患所患疾病是否是现代医疗技术所无法挽救的,病患是否承受着由疾病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其余能够帮助病患减轻痛苦的医疗救助措施是否已使用穷尽,病患是否有好转现象等;第三,病患需向指定机关提出安乐死申请,即只能向安乐死审查委员会提出,申请采用书面格式,申请的内容包括主治医生开具的疾病证明和申请安乐死的原因,原则上由病患本人自己书写,没有书写能力的,由亲属或监护人书写并进行公证,以保证代书内容与病患本人口述的一致性;第四,对安乐死实施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分为两项,一是由安乐死委员监督会进行的事先审查,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病患是否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现代医疗技术是否已经无法治愈病患的疾病,二是由司法机关进行的事后审查,审查内容是是否能够排除故意杀人的嫌疑以及实施步骤是否按照严格的法律规定,这一点主要是借鉴了荷兰安乐死复审委员会报告制度,通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医生的责任,对临终患者的处置方式更加慎重,另一方面有利于督促安乐死案件的上报,起到对安乐死的法律监督作用;第五,成立专门的安乐死监督机制。首先医院要进行自我监督,保证安乐死实施行为的的公正性,其次在执行时除了主治医师外,还需要病人家属以及安乐死审查委员会的人员在场,最后社会大众的监督,一经发现违法行为,可随时向人民法院举报,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笔者之所以强调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不仅与我国国家机关的权力分配和权力行使的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就是对荷兰近期安乐死案件的漏报率的关注,即使是像荷兰这样医疗实践非常深入的国家也会存在纰漏的地方,所以我国更应该防患于未然;第六,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实施安乐死的必须要受到严厉的制裁,在实施安乐死这一过程中因为允许无书写能力的病患由其监护人或近亲属提出申请,家属可能会以不愿赡养老人或抚养婴幼儿为借口实施安乐死,那就是故意杀人的性质,并从重处罚。其次,执行医生也有可能为谋取利益提供虚假病历或者是没有穷尽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的医疗救助就贸然实施安乐死,对于这种情况也应当给与刑事处罚。最后审查委员会本身也可能在审查过程中出现错误,由审查委员会自身造成的错误由审查委员会承担责任。

结论

安乐死在我国迟迟未能立法的原因有很多,各界学者对此也是褒贬不一,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审视当下的大环境并采取一定的行动以适应我国的现实情况。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死亡是一个避讳的话题,但是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安乐死并理解其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以我国经济发展不发达,医疗体系不健全,违背传统伦理道德,不符合大众观念等缘由就否定安乐死的存在及意义。

安乐死的对象针对的是那些现代医疗技术无法挽救的濒危患者,他们在疾病的折磨下所遭受的痛苦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延长了这些病患的存活时间,另一方面更增加了他们的痛苦,我们一直倡导临终关怀,那么我们不应该剥夺病患选择生命的权利,尊重他们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病患应该有体面死去的权利。

虽然安乐死在我国立法还存在着一定障碍,但是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当下的国情和已出现的安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