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论是汉人汉族,还是汉字汉语,还有久违的汉服,都与汉朝密切相关。之所以能够一直沿用至今,且还将继续使用更长更远,完全是因为大汉王朝的坚实基础造成的。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建立朝代,历经400余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在当时世界的影响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代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一)汉初的统治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建立:2、背景:3、措施:(1)统治思想:黄老无为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2)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有所损益: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概念解析: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与民休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汉书·文帝纪》(一)汉初的统治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建立:2、背景:3、措施:4、影响:(1)成就: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班固《汉书》(一)汉初的统治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建立:2、背景:3、措施:4、影响:(1)成就: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2)问题:诸侯势大、豪族膨胀、丞相权重、思想混乱、匈奴犯境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郡守)。……上乃曰:‘君除(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诸侯势大豪族膨胀丞相权重思想混乱匈奴犯境(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相关史料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必须让所有子弟都有一块封地,令王国的领土分裂,新封侯国归郡管辖。强力夺权利诱+转移矛盾封地诸侯王死后推恩令前:推恩令后:封地诸侯王死后封地(嫡长子继承)封地封地(诸子继承)封地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史料反映了什么?注意:“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为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还颁布了“附益之法”“酎金夺爵”等措施。附益之法:严格限制诸侯王结交宾客酎金夺爵: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相关史料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2)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度)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为了削弱相权,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称为“中朝”或“内朝”的小团体,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相对称为“外朝”。中外朝制度示意图(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相关史料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2)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度)(3)选官:察举制①方式:自下而上推选②标准:“孝廉”(品行)③作用:积极:有利于选拔人才消极:东汉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选官过程: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相关史料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2)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度)(3)选官:察举制(4)设十三州刺史作用:促进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西汉十三州刺史分布图

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相关史料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3)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抑制工商: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又称“算缗告缗”)算缗: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告缗:是鼓励知情者揭发瞒报不报或自报不实者。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奖励告发者一半财产。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储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作用:抑制工商业者,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3、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新儒学(含义、内容)

外儒内法!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大一统”,尊崇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3、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新儒学(含义、内容)

(1)独尊儒术措施:

①任用儒生为官

②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2)实质:思想专制(3)作用:积极: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国家统一消极: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外儒内法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同点目的实质不同点:方式和结果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专制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加速了秦的灭亡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探究:秦汉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比较(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相关史料4、开拓疆土:(1)对匈奴:①战争夺取:卫青、霍去病②设郡管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2)对西域:①出使西域:BC138,BC119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②设置机构:西域都护府(3)对西南东南:治理更加有效丝绸之路汉武帝时疆域图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东西文明交流之路作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二)汉武帝的统治重点探讨针对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相关史料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思想大一统疆域大一统推恩令、设立中朝、察举选官、刺史监察、任用酷吏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淮、抑制工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经营西域、开拓疆域(三)光武帝的统治基础梳理光武帝如何巩固国家?措施作用政治经济文化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员,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加强中央集权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恢复儒学得到继续发展东汉豪强地主与庄园经济豪强地主: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28员大将,成为朝廷新贵,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集团,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庄园。庄园经济:东汉庄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规模很大,内有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不用缴纳租赋,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演变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A.是封建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B.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C.是王国问题的延续,分裂割据的隐患D.具有封建宗法色彩,维护了小农经济B重点探究比较西汉与东汉衰亡的原因,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

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外戚王莽篡汉改新西汉

外戚宦官轮流专政政治黑暗腐败,正直官员被镇压;豪强势力强大,土地兼并严重东汉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抑制兼并选贤任能民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政治逐渐代替贵族政治,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农耕经济发展,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手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