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_第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_第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独特的精神理念、价值追求、理想境界、思想智慧、道德伦理等对国家与社会、家庭与个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其中所呈现出的思维特征则更为深刻印刻在人们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借鉴。1.整体思维注重整体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始终拥有相对独立且稳定的地理环境,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格局和伦理宗法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中,使我国古代形成了天地人万物一体的整体思维方式,同时也延伸出万物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就如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图景时所指出的那样,在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也会体会到这种注重将天地万物包含在内,整体地看待一切,从万物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如,老子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以其为根本规律的整体,要了解世界就要“以天下观天下。”又如,《易经》《中庸》中所倡导的带有道德理想主义色彩的天人合一观念,既是将德性作为中间环节贯穿天道、地道、人道而成为一个整体。再如宋代张载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思想,明代陆九渊、王阳明的“天人一心”说等,均体现了将人同宇宙万物看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思维方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将人与世界相统一、认识自身与认识世界相统一的整体性思考方式经过历史的积淀已经成为存在于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之中的文化标识,进而形成了崇尚和谐,追求和平的民族性格。2.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凸显智慧。如阴阳互补、动静相宜、盛极而衰、防微杜渐、相反相成、执两用中等都是广泛流传的思想理念,体现着古人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在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处事哲学。从历史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早在先秦就已经萌芽,“阴”、“阳”概念和符号的出现,伏羲八卦的产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命题的提出等都是辩证思维的闪光点,而老子、孔子、孙子则较为系统的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辩证思想。老子以“道”和“太极”概念为基础,提出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思想,论证了“无为”与“有为”辩证关系,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论述阐明了道家辩证思想。孙子著《孙子兵法》,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运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军事斗争中,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著名军事战略命题,在实践中推进了辩证思维的发展。孔子阐发的辩证思想,以“刚柔并济”的中庸之道为特色,强调“过犹不及”,并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思想,例如他为人“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主张捕猎“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周易》是儒家辩证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以符号化的方式,系统的呈现并论述了传统文化视野中世界运动变化的对立统一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证明了传统文化中高度的辩证思维水平。总之,围绕辩证思维,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辩证思想的内涵,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完整的辩证法理论体系。尽管这些内容中包含了一些消极的、非科学的成分,但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思辨基础。客观认识传统文化中具有的辩证思维特色,为我们今天深入理解和把握民族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和观测点。3.历史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古今传承,认为应当对历史变迁进行积极考察,“通古今之变”从中汲取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这种以古喻今、以史为鉴、省察历史的思想,使中华民族在不断收获启迪与启示中繁衍生息,稳步前行。并在长期的历史积累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历史思维。具体来看,一方面,传统文化中普遍认为历史是前后相继,有规律可循的。东汉王充的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处在衰落混乱的时期,虽有圣贤也不能使其兴盛;当国家处于大治之世时,即便有大恶之人也不能使之混乱,国家的治乱之别,在“时运”不在于政治,国家的安危在于“气数”不在于教化,是不是贤君和良政都无关紧要。可见,他将社会兴衰治乱的演变归结为“时”、“数”“势”这种具有客观性因素的结果,这体现出了对抽象历史规律的探索,具有很大的进步性。这一观点对随后的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呈现出把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明显倾向。另一方面,从历史发展变化趋势的角度看,传统文化中总体上体现了“今胜于古”的判断。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推动历史的进步。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在传统文化中虽然有天命论和英雄史观的存在,但认为民众的力量在历史进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例如,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记载。《左传》中提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法家指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种对历史阶段的经验主义式的划分虽然并不科学,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以人为主体的发展的历史观。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