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100MW风电场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能高邮东部100MW风电场工程风机根底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淮安华地勘测20231228100MW风电场工程〔风机根底〕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测量单位:淮安华地勘测资质证书:丙测资字审核:技术负责:报告编写:绘图:目 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沉降基准点的布设 3第三章变形监测施工组织 5第四章沉降观测中遵循的原则及观测点的保护 9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 10第六章沉降观测的根本要求 11第一章概述一、根本概况

表-1 根本概况深能高邮能源江苏苏安电力工程治理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502.0MW风力发电机100MW110KV升压站。二、监测目的手段。性,获得建筑物准确牢靠的沉降数据,为工程施工供给放心牢靠的技术保障。三、执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标准》 〔JGJ8-2023〕《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DB11/T446-2023〕3〕《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2023〕1《建筑工程资料治理规程》 〔JGJ/T185-202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 〔GB/T12897-2023〕四、本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依据本工程的特点,沉降观测等级选用二级。表001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沉降观测变形测观测点测站量级别高差中误差〔mm〕

〔mm〕

主要使用范围二级 ±0.5 ±3.0

测量等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表002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DL502型DSZ1型DSZ3型因瓦尺条码尺制标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使用的仪器型号标尺类型使用的仪器型号标尺类型级别区格式木本工程将承受精度为±0.3mm/km的电子水准仪和配套条码尺。五、人员组织及设备配备1、人员组织机构2测量人员,组成特地的监测组。003人员组织机构表1监测负责人1程进展科学筹划。2监测技术负责1人将观测结果准时上报业主。3监测员2负责现场监测。序号职务人数序号职务人数职责负责整体组织协调,对工程监测工法、监测过〔1〕仪器设备的要求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稳定性。人工操作带来的人为误差。3、主要设备配备全部进场设备必需经专业鉴定部门进展鉴定,具有仪器设备鉴定证书。004主要仪器配表序号名称数量精度1电子水准仪1台±0.3mmkm2配套条码尺1对第二章沉降基准点的布设43个,并定期进展复测,复测3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或破坏的地方。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2准点也可选择在根底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三个半永久性高程基准点。在所选基点处挖孔,深度以超过冻土层为准〔不小于1.5m〕,然后用砼回常使用。半年对基点进展联测一次。4第三章变形监测施工组织1、据《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23〕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稳固牢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本工程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图纸。4个相互垂直的沉1~3状况〔如;台风、地震、洪水等〕时,应加强观测;程序固定。1、观测仪器DL502数字式周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该仪器相对于光学周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度高,该仪器每公里来回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作业速度。5DL502数字式周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2、观测的技术要求依据《建筑变形测量标准》,承受二级水准观测,二级观测主要适用于地基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005二级水准测量观测方式高程把握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级别次沉降观测级别次沉降观测DL502型DSZ1型DSZ3型DL502型DSZ1型DSZ3型二级——单程观测——程双测站场条件差、土质较松等时承受来回观测或单程双测站。006二级水准观测技术要求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二级 DL502 ≤50m ≤2.0m ≤3.0m ≥0.3m注:1表中的视线高度为下丝读数;2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6m。007水准测量的限差〔mm〕6基辅分划来回较差及单程双测站基辅分划来回较差及单程双测站基辅分划 检测已测测级别 所测高程 附合或环线所测高差之读数之差 段高差之差之差 闭合差 差二级0.50.7≤1.0 n≤0.7 n≤1.5 n1、整理原始记录原始数据原始数据2、计算沉降量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2〕计算累积沉降量: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等记入“建筑物沉降观测表”中。73、绘制沉降曲线沉降曲线分为两局部,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st为横轴,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绘制时间-荷载关系曲线。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制出时间、荷载关系曲线。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沉降量单位:毫米时间—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荷载-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供给汇总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8-荷载-沉降量曲线图。依据业务要求及工程实际状况,制定观测周期:73沉降2mm。对于突然发生严峻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别状况,则应增加观测次数。第四章沉降观测中遵循的原则及观测点的保护要求:承受根本一样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观测人员;承受同一平差计算方法、执行标准规程的有关技术要求;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全都;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自动安平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直线。9与观测单位联系,以便具体确定基准点的保护或调整方案。的保护方法,建立严格的监视机制,确保沉降观测点的长期和稳定保存。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治理规定。鞋、短裤及宽松衣物进入施工现场。位置,未到达安全位置不得松开安全带。在场内、场外道路进展作业时,要留意来往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方坠物伤人。观测作业时撤除的防护网及护拦应准时恢复。10一、仪器设备、人员素养的要求依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准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状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周密水准仪,水准尺承受铟合金尺。人员素养的要求,必需承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娴熟把握仪器的操作规算,做到按时、快速、准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二、观测时间的要求进展,不得漏测或补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状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本工程沉降观测点均布置在风机根底承台顶部〕。四、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全都,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生疏、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13—6月重对所用仪器、设备进展检校。步有校核。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来回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l.0,n—表示测站数。(或△h=∑a-∑b≤1.0, 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前后视距:≤30m(3)≤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6)N2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展成果整理及计算。1、建立水准把握网(1)100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一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惊区范围之外。准点的高程。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把握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123、沉降观测完毕后开头。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根底,其精度要DL5023机组安装完成后其次年每一年观测一次直至到达终止观测条件。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5、统计表汇总、依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展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的沉降曲线。(3)将建筑物的沉降状况准时的反响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点的距离。6、观测中的留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标准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需依据固定的观测路线进展。(5)成像清楚、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呵成。13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24h)连续沉1mm7、曲线外形留意问题起伏状现象。这就分析缘由,进展修正。①其次次观测消灭上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假设上升超过5mm5mm调整标高全都。②曲线在某点突然上升。测点碰后高于碰前。③曲线自某点起渐渐上升缘由: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九、各项工程投入1、主要机具及材料使用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