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_第1页
北京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_第2页
北京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_第3页
北京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_第4页
北京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编制依据1、《*****四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四期工程施工图纸及总承包施工合同;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建筑工程测量规程》(DBJ01-21-95);5、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普通测量成果》编号:2005普测2696;6、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工程水准测量成果》编号:2005补桩0054;编号:2005验测0784;7、**总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建筑物总占地面积24700.00m2,总建筑面积150552.50m2,基础为钢筋砼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三层,地上西座22层、中座13层、东座18层,高度均为85.5m。三、测量准备工作3.1技术准备熟悉图纸:在不同阶段熟悉相应的图纸。在工程定位中要具备甲方提供北京测绘院指定的桩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在基槽底板放线前熟悉建筑图纸了解建筑红线、控制轴线和建筑物边线的关系。准确投放出控制轴线。进行楼层测量放线前,根据结构、建筑图纸,全面掌握各轴线和控制轴线的关系。(1)施测前熟悉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有关大样图、总平面图及定位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2)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况,有几道轴线,建筑物长宽,结构特点。校核各部尺寸,了解建筑物的建筑坐标、设计高程,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建筑物周围环境。(3)平面图中有三种尺寸,即外轮廓线、轴线、墙中心线。总平面图中给定建筑物所在平面位置用坐标表示时,给出的坐标都是外墙直角坐标值。用距离表示时,所标距离都是外墙边线至某边界的距离。3.1.2甲方指定高程水准点、定位桩布置图以城市规划部门给定的城市测量平面控制点作为建筑红线桩的依据,对红线桩进行符合。为保证建筑物的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红线控制桩使用前进行内业校算和外业校测,定位依据桩的点数量不小于3个。校正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为+60秒、边长1/2500、点位相对误差50mm。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设置有三个,使用前,用符合测法校核,允许闭合差为+10mm根号n。(n为测站数)(1)高程水准点以工地门口线桩BM1标高为准(高程45.678m,在工地北侧办公楼西南角)、BM2(高程44.036m,在工地南侧郎琴园4#楼东北侧)、BM3(高程44.018m,在工地南侧郎琴园1#楼西北侧)。(2)定位桩采用甲方根据测绘院引进的红线桩进行定位,定位桩为A10-1~A10-4点,分布于建筑物的墙体边线和引线上。3.2仪器及人员准备3.2.1建筑物定位测量由项目部的测量工程师组织并操作,把建筑物四角点测设完并打桩保护好,交给劳务单位专职测量人员。3.2.2劳务单位需固定三位测量放线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培训。3.2.3仪器的准备:仪器名称数量型号检测状态光学经纬仪3台TDJ2E已检光学水准仪3台DS3已检激光垂准仪3台DZJ3已检钢尺3把50m已检塔尺3把5m已检注:仪器必须由专人保管、专人使用。3.2.4对仪器的要求:(1)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必须处与水平位置;望远镜转动时,其视准轴所旋转的视准面应为一垂直平面。所以:1)上盘上的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仪器旋转)2)视准轴垂直于水平轴(即望远镜旋转轴或横轴)3)水平轴垂直于竖轴。(2)水准仪检验条件1)园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2)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3)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4)视准轴与水准轴平行。(3)测量仪器(经纬仪和水准仪、钢卷尺)要每年进行定期的检验,另外在周期内的经纬仪与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关系每2~3月进行定期检验。3.3测量方案的确定依据本工程特点,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大小,后浇带、施工缝留设的位置,本工程决定地下室及首层采用外控法+内控法结合起来施测,设置井字型控制网;首层以上部分采用内控法施测,也设置为井字型控制网。四、施工测量基本原则施工测量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以此为基础,测设出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和标高。本工程场地较大,对该工程建立建筑方格网,测量精度为一级,控制轴线测角中误差为±5”,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0000。在地下施工阶段,将各控制轴线和轴线返在边坡上进行外控;当首层施工完毕,立即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控制轴线内控。五、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5.1外控网的测设5.1.1施工场地现状及方案确定施工现场渣土等杂物已清除,场地已经平整,具备定位放线的条件。根据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建设工程测量成果,现场已测设出X1、X2、X3、X4、X5、X6总计六个点,均为建筑物角点(见附件)。根据以上六点的坐标及四期总平面图中其它建筑物角点的坐标(见附图略),采用导线法计算,极坐标法测设点,最后导线法复核。测设出建筑物角点后,根据基坑土方开挖放坡系数、工作面等数据,确定引测轴线控制保护桩的位置。轴线控制保护桩的位置见附图(略)。保护桩必须保持到工程竣工,所以必须妥善制作及保护。5.1.2平面外控网的测设依据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点(详见附件:普通测量成果、工程水准测量成果)及施工总平面图中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及几何尺寸等数据,用导线法计算导线坐标及方位角等(计算表附后,为北京市测绘院给出的成果2005普测2696)。导线法计算出的数据即为建筑物定位测量放线测设点的直接依据,并由测绘院直接到现场放点。5.1.3平面外控网的测设方法5.1.3.1验算图纸坐标及测量成果建筑物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布置,施工总平面图中给出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及测量成果中的坐标均为建筑物外墙角点坐标。对总平面图中的坐标、测量成果及基础平面图中的尺寸进行比较验算,确认坐标点之间均相符后,进行坐标计算。5.1.3.2角点坐标角点纵坐标横坐标备注X1302399.5562498731.2220X2302337.4462498750.9962X3302337.4462498574.7740X4302422.8862498574.7740X5302422.8862498591.7740X6302400.2262498591.77405.1.3.3坐标及角度计算坐标及角度计算见附件(坐标及角度计算表)。5.1.3.4坐标及角度计算校核坐标及角度计算校核见附件(坐标及角度计算校核表)。5.1.4桩点的引测根据测设出的角点桩,引测保护桩,并在保护桩后侧的固定建筑物上留设备用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井字型控制网。注意在做保护桩时要考虑基坑开挖的放坡距离。5.1.5外控点桩位的制作用Φ20钢筋打入地下,用细石混凝土固定,在钢筋端头锯出控制线的方向线,在四周砌上120厚保护墙,在墙内用细石混凝土填满,只露出钢筋头,以保护方向点不被破坏,详见附图(略)。5.2内控网的测设在浇筑±0.000层楼面时,在需要设置内控点处预埋5mm厚钢板。在楼面浇筑后,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投测点允许误差1.5mm。各内控点设置时均需进行复核,各矩形控制网要进行闭合,检查各内控点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角度是否满足90°±5”或180°±5”。相邻区相邻的内控点按矩形控制网或导线控制网进行校核。在施工至十层及二十层楼面时,将内控点引测至楼面上,对内控点进行精确复核后,将楼面上的洞口封掉。在该层楼面上重新做好内控点,再向上引测。详见附图(略)。六、施工放线测量6.1平面测量6.1.1基坑开挖放线测量土方开挖前,根据已经测设好的外控网,放出基坑开挖的上口线和下口线。挖土时,用一根木棍垂直于土方开挖控制线向基坑方向伸出,在木棍的端头用线锤挂下去。用卷尺量线至土面的距离,根据放坡的比例控制土面离线的距离,确保基坑有足够的面积。6.1.2地下室放线地下室放线测量包括基础垫层上放线、基础面上放线、楼层放线等,最重要的是基础垫层上放线。6.1.2.1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应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校核建筑物外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方可用经纬仪直接投测各轴线。6.1.2.2在基础垫层上,根据轴线用墨线放出各条墙、暗柱、梁及门洞的线和墙控制线。用红漆对所放线做出明显标记。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应符合±15mm。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的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6.1.2.3在基础垫层上,复核所放的墙、暗柱、梁、门洞和200mm墙模板控制线。6.1.2.6在地下三层上放线时,对200mm墙模板控制线进行复核。满足要求后,根据200mm墙模板控制线放出墙边线并进行复核。模板控制线精度与轴线精度相同。6.1.3地上结构层楼面放线控制轴线的选择应满足下列条件:建筑物外廓轴线;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在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然后据此测设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项目允许误差(mm)外廓主轴线长度60m<L≤90mm±15细部轴线±2墙、梁、柱边线±3门窗洞口线±3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应设三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符合表2的规定。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3总高(H)60m<L≤90mm±15施工层抄平时,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点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结构施工中测设的平面线,以墨线标定,线迹应清晰准确,墨线宽度应小于1mm。6.1.3群楼(1~2层)楼面放线在浇筑±0.000层楼面时,在需要设置内控点处预埋5mm厚钢板。在楼面浇筑后,用外控法放出该楼层的线,同时在该层上精确的放出各内控点。各内控点的布置图附后。6.1.4标准层及顶层放线6.1.4.1在浇筑首层顶板时及各标准层楼面时,在相应于内控点的地方留一直径为200mm的圆孔,用经纬仪配合垂准仪将各内控点向上引至各层楼面上。6.1.4.2对引测上来的各控制点组成的控制线进行复核检查。具体方法为:对于矩形内控网进行闭合,检查边长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时,要重新进行引测,直至满足要求。6.1.4.3根据引上的控制线放出各条墙体的200mm控制线和边线,根据墙体的200mm控制线放出门窗洞口线并进行检查。6.1.4.4在施工至十层及二十层楼面时,将内控点引测至楼面上,对内控点进行精确复核后,将楼面上的洞口封掉。在该层楼面上重新做好内控点,再向上引测。6.2高程测量6.2.1将业主给定的起始高程点引至场内,做好±0.000标记标准标高点。建筑物出地面后±0.000标记标准标高点引测至外墙角的外侧面,便于向上引测标高。标高点引测时,按闭合导线进行平差,确保标高的准确。6.2.2各层标高的引测采用经过检测的50m钢尺沿外墙角表面从±0.000标准标高点向上引测,将引测至各楼层面上的三个+100cm标高用S3水准仪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楼层面上的标准+100cm标高。采用S3水准仪将该楼层的+100cm线抄测,弹在墙体的表面。地下室施工时,同样用S3水准仪将该楼层的±0.000标准标高点引测该层的标准标高点,再根据该层的标准标高点进行抄测。6.2.3混凝土浇筑时的标高控制:采用S3水准仪将该楼层的+50cm线抄测在框架柱、暗柱的竖向钢筋上,并用油漆标注;框架柱支模后,应用经纬仪校测模板竖向垂直度;支顶板模时,对模板面或模板顶端用进行抄测。将暗柱竖向钢筋上的标高控制点用线拉通,浇筑混凝土时用定长(50cm)硬尺控制混凝土标高,必要时(如后浇带两侧)用S3水准仪进行抄测混凝土浇筑面的标高。七、沉降观测7.1水准点的布设水准点就以引测至现场的施工用标准标高标记点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点。7.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7.2.1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应沿建筑物周围每隔30m左右设置一点,大角及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图附后。7.2.2观测点的要求7.2.2.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7.2.2.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墙身保持一定距离;7.2.2.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7.3观测点的埋设7.3.1观测点由Φ20光圆钢筋制作(见附图),端部应打磨成半圆形。7.3.2观测点应垂直埋设,与基础边缘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并用红油漆对其进行编号。7.3.3埋点应在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待混凝土浇筑后并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植筋的方法埋设观测点。7.4沉降观测7.4.1沉降观测每层进行一次。7.4.2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倒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7.4.3仪器的要求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7.4.4观测线路的确定观测由水准点出发,逆时针方向沿建筑物一周后,闭合到水准点。7.4.5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7.4.6观测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7.4.6.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7.4.6.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7.4.6.3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7.4.6.4前视各点观测完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八、施工测量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措施8.1本工程施工放线质量标准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中的精度要求。8.2质量保证措施8.2.1组织保证措施根据项目组织机构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质量控制责任,各岗位各负其责。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