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从基础做起议论文_第1页
教育要从基础做起议论文_第2页
教育要从基础做起议论文_第3页
教育要从基础做起议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要从基础做起议论文近年来,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许多语文教师便不顾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直奔高考主题一一话题作文,而2005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可谓给了这些急功近利者狠狠的一击。2005年的高考作文看似材料作文,实则还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就是“出和入”,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而已,其他的基本形态都和话题作文相同。但2005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情况堪忧,当然也不乏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审题不深刻、文体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佳、材料不丰富,这也给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出了要求。一、要从审题准确深刻入手无论“考试说明"怎么规定,无论作文评分标准怎么修改,在高考阅卷场的实际操作中,扣题还是跑题总是评价作文好坏的第一标准。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但并没有降低到零,话题作文的自由无限度扩大,但并不是扩大到漫无边际,话题作文可信马由缰,但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离开了话题就成了天马行空了。2005年湖北省的高考作文试题选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所选的文字叙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认为诗人应深入宇宙人生之中,经过体验领悟,才能进入文学境界,写出好文章,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入于内,出于外”的含义,就把考前训练过的以“和谐”为话题的文章生搬上去,与题意完全不沾边,而大部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不够深刻,仅限于“入于内,出于外”字眼上的重复,使文章没有深度。二、要从积累丰富的素材入手清人袁守定:“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从多方面多途径地积累材料,储备材料。要广泛收集论据、名人名言、轶闻趣事、谚语典故、天文地理;要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张开视听,扩大通过眼界,了解事态万象,研究各色人等,洞察世风民情,捕捉风云气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获取素材的途径就是我们课本和读本。在2005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些考生很会应用已学过的材料。例如课本中的人物李白,他入朝为官,想施展远大的政治抱负,这是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出。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是出。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等仙”,这是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在作文中旁征博引,才华横溢,说古道今,多方求证,词汇丰富,异彩纷呈。三、要从基本问题训练入手从话题作文出现以后,文体的走向越来越宽泛,打破了写作的局限性,促使考生的思维环境变得宽松,各种文体在表情达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因为如此,使许多老师放松了对文体训练的要求,导致一部分学生写出了“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如,在2005年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文体杂糅的情况:有一考生的标题为《浅谈“出”和“入”的关系》,从题目来看,应当写成议论文,它是典型的议论文题目,可该考生除了文章的开头结尾是发议论的,中间的部分都采用写记叙文的详叙的方法。这是议论文的题目写成了记叙文,也有的同学拟了记叙文的标题,却写成了议论文的文章。.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强化文体意识,要规范文体教学。写作要求可以任选文体,并不等于可以写“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四、要从语言表达训练开始要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描写方法,使笔下的人物和景物形象丰满生动,也要训练他们掌握一些议论文的写作技巧,特别是议论要深刻,透彻。2005年的高考作文中,很多同学提出观点之后,也列举了一些事例。但不加以分析,只停留在抽象意义的“出”和“入”上,文章就不深刻了。要让学生的文章富有文采,孔子曾经提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一著名论断。怎样才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呢?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意蕴,这是一种方法,化诗入文,展示文化底蕴这又是一种方法,例如:王国维是入世的,他一生追求学问,哪怕求学的路漫长而艰辛,他也依旧选择,“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哪怕求学的路布满荆棘,他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段文字巧用古典诗词,很好地揭示了“出”和“入”的内涵,又使文章富含文采。要让学生的文章展示丰厚的文化底蕴,例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一一我珍视的品格》:“幽王乱点烽火,戏弄诸侯,终致国破家亡;林肯砍断小树,主动承认终功成名就;拿破仑违背诺言,攻击盟国,沦为阶下囚;曹操一诺千金,隔发示罪,成就帝王之业。在诚信面前是非分明,绝没有折中的态度。”考生于不露痕迹处传达了考生潜在的文学知识储备和文学功底。所以整篇文章也充满了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总之,作文教学应该从最基木的审题立意,材料积累文体规范,语言表达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只有掌握最基本的东西,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作文教学要追求功到自然成,切不可急功近利。这几年社会上言谈越来越自由开放了,基础教育也愈发地饱受争议了。既然各式各样的言论已多,我倒也无所畏惧了,于是铺纸研墨,蠢蠢欲动地想要发表一席荒谬稚言。许多人指责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失败的应试教育,必须改革。诚然,几年来领导老师们东奔西走地到处”学习”,也不能说没学出点名堂来,然而我们的改革终究是不彻底的。学生一天能睡几个小时?睡不好,昏昏沉沉,哪来的效率?恶性循环日日重演。口里说着“身体是学习的本钱”,然而真正走上了比战场还残酷的考场,除了分数,谁还能顾及其他?既然健康都不要了,什么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培养,便更是被简化得直接等同于熬夜看课外书、假期到处学特长了。致此我已无话可说。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习题,唏嘘之余,我常陷入幻想的深渊。我想,对儿童的教育应当侧重于好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先是生活习惯,再是学习习惯;先是发展孩子自己的良好兴趣,再是培养其他各个方面的广泛兴趣。我们应当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来教,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使人幸福快乐。丁肇中提出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非常赞同,实践能力眨一直是中国学生出了名的缺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哪一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出一点纰漏,否则我们以后的建设就必定会出问题。另外,学习虽是一件严肃艰辛的事情,但更是快乐的事情。不而为之,如何超群?张潮说得好,”才必兼乎趣而始化”,学习的过程要常伴一个"趣”字,才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后,基础教育一定要使学生明确方向,明白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是为了什么。方向一旦出了问题,当下成绩再优异都是无用甚至有害的,到头来没有好结果。篇三、/FF0\教育要从基础抓起,人要从个体做起。人是家庭的细胞,家庭又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相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悻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是人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家庭关系如何,关系到一个人融入社会的心态,关系到一个人与人交往的能力,甚至关系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正幸福的家庭,一定会有一种和睦的氛围。一家人中,无论其个体处于什么角色,都会很懂得尊重、懂得退让,很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使遇到一些矛盾或问题,也不会相互责备、甚至恶语相向,而是会用包容与理解去化解矛盾,处理关系共渡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