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商鞅变法B卷-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_第1页
专题02 商鞅变法B卷-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_第2页
专题02 商鞅变法B卷-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_第3页
专题02 商鞅变法B卷-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_第4页
专题02 商鞅变法B卷-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建议用时=60分钟姓名=班级=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下面是某老师在讲解《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时使用的示意图,据此可知,其反映的是|♦实行慾地力之教3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呼汆法口|•制走《法经》,加强法制吴起变法李悝变法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答案】B【解析】由團片中的『保地力之教"『『平汆法"Y法经汕可以判断出,这反映的是李悝变法,故ACD三项排除,答案为E项。2.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规定按照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这一举措的实质是为国家增加收入保障公田的地位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保障百姓的收入【答案】C【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实质”二字。A、D两项都是直接的结果而非实质,排除。材料中,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国家名义征税而不是直接取缔私田,意味着国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故C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3.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兼并对象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答案】B【解析】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在诸侯纷争、割据混战的状态下,各诸侯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被兼并的命运,法家思想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变法带来的作用,C项与题意无关,故ACD三项排除。点睛:本题注意区分历史要素,关键词“初衷”考查的是变法的直接目的,而AD两项是变法的作用。4.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士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旧贵族商人新兴地主农民【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先秦时期选官的方式就是世袭制,贵族可以■凭借其出身和门第享有政泊和经济特权,而春秋战国时主张赏罚的标准是『『士有若而禄有功",也就是要求人们积极的建功立业,这对于官职世袭的旧贵族是不利的。故A项正确。商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低下,而新兴地主阶级是该政策的受益者,而不是打击对象。农民是战国变法经济政策的受益者,与材料无关,故BCD三项排除。点睛:对理解本题具有直接作用的是第二句材料中的“夺淫民之禄”,关键是对“淫民”的理解,在当时享有“禄”的是奴隶主阶级,所以这里的“淫民”应该指奴隶主。5.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制定秦律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制定秦律并不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的措施,奖励军功,只符合“最直接的措施”,故A错误;重农抑商也不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的措施,故B错误;建立县制,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也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打击旧贵族利益,奖励军功直接打击旧贵族利益,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鞅变法的措施内容与作用等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商鞅变法中,与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的措施包括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订秦律,以法治国①②③①②④②③④②④【答案】C【解析】据題干“加强中央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世卿世禄制■"属于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推行县制有利于扣强中央集权,故②正确,占幡诗书而明法令"从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故③正确;制订秦律,以法治国从法律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故④正确。故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7.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其共同点是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都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故A错误;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故B错误;两者思想都从所处的历史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共同点”,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两者所处的历史阶段出发从各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特点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8.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相地而衰征”“劝民耕农利土”“依军功,行田宅”“除井田,民得买卖”【答案】D【解析】据题干“商鞅变法……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地而衰征''属于管仲改革,故A错误劝民耕农利土■"没有肯定土地私有制,故E错误:“依军功,行田宅■"属于奖励军功措施,故C错误;“除井田,民得买卖■"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故选D。9.商鞅变法中,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⑤实行二十等爵制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③④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据题干“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井田制度属于经济措施,故①正确;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也属于经济方面措施,故②正确;统一度量衡,属于经济措施,故③正确;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属于经济措施,故④错误;实行二十等爵制属于政治方面,故⑤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A。10.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改变了“刑不上大夫”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改变了“刑不上大夫”,这属于政治法律方面的措施,不是最根本的措施,故A错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属于经济方面,但没有突出生产关系的变化,故B错误;废除“世卿世禄制”,属于政治方面,故C错误;废井田,开阡陌,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化,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故D正确。故选D。1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商鞅初到秦国见到秦孝公时,对他讲述尧、舜等的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后来他就与孝公讲解富国图强之术,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下列建议能得到孝公赏识的是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以达到“以刑去刑”【答案】D【解析】秦孝公采纳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仁政,体恤人民……要以德服人^属于儒家思想,故不可能得到孝公赏识,故A错误,法家思想也不主张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故E错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故C错误、“富国强兵……明法度■"适应了秦孝公的需要,故D正确。故选Do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富国图强之术,孝公听得津津有味”,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家思想被秦孝公采纳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2.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内容相同,性质相反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答案】C【解析】管仲鼓励渔盐工商各个行业的发展;商鞅重农抑商,以耕战为本,所以内容并不相同,排除\。管仲没有脱离封建制度的框架,属于局部改良,性质是奴隶制改革;商鞅彻底废除封建法统,实行依法治国,属于政治经济制度的革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排除B。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增强了本国进行争霸战争的实力,故选C。齐国和秦国都属于春秋时期,虽然带有些许奴隶社会性质,但政体是封建君主制,不存在废除与确立,排除D。13.下列关于下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有误的是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保护的是地主的利益而非小农的利益,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重农抑商的确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抑商强化了自然经济,并且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抑商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o14.下列四位同学关于下图的看法错误的是中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扩大了农业垦荒的规模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直接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答案】D【解析】从團片是看不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铁农具的出现是能够中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铁农具也能够扩犬农业垦荒的规模,选项E不符合题意,排除,铁农具的确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5.商鞅变法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轻罪重罚连坐法燔诗书废井田开阡陌②③④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③体现商鞅变法严刑峻法,统治残暴,符合题意,故选B;④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CD。16.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土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秦国的四位国君是推动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材料前半部分材料说的秦国官员各司其职的具1■本情况,后半部分说明荀子对秦国强盛原因的认识。将从材料茯得的感性认识升华,我们就可得知:秦国官民各司其职说明其统治政策得当;荀子所言秦强盛的原因乌E幸也,数也",即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历史炭展的必然。这样虽能排除ED,将材料前后部分联系起来理解认识,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而非四位国君个个有作为所致,故排除典,选617.秦国之所以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及诸侯国对其进行祝贺,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更多使用铁制工具秦王的个人威望高秦国与各诸侯国关系好【答案】A【解析】BCD的内容都是秦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但秦国实力增强的最主要原国是公元前356年开始的商鞅变法。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18.在变法过程中,商鞅曾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这种做法的重大社会意义是促使秦国成为六国中的军事强国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为平民阶级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答案】C【解析】材料『『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犬小授予官爵",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建立封建社会统治秩序,促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故选OA是军事意义,排除;ED表述不全面,排除。19.“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秦人素来彪悍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秦国士兵过于霸道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答案】D【解析】国本是弱国经商鞅变法后加强军事方面的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故选D。A项错误这一现象并非一开始就存在,原来秦国也是弱国,被东方国家所看不起;B项并非直接的原因;C项明显错误,材料并未体现。20.下面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的插图,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族人被诛的情景。商鞅变法成就巨大,但最终个人的结局悲惨,根本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违反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推行严刑峻法焚烧诗书,禁锢世人思想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商鞅变法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最终“处以车裂”,故选A;商鞅变法符合历史潮流,排除B;CD是从商鞅变法的内容而言的,排除。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21.【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树立了政府与法律的权威,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法律触及到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处理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之,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虽谈不上全面系统,却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为后世处理婚姻问题、规范婚姻行为、协调婚姻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婚姻关系法律规范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内容:政府与法律成为处理婚姻问题的关键因素(婚姻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推动了婚姻伦理法律化的进程。(2)影响:稳定了秦国的婚姻家庭关系;推动了秦国小农经济社会的构建;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秦国实现富国强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推动力。【解析】〔1)根据材料“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得出婚姻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从材料“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檢心的婚姻家廃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得出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夫妻艰方的权利与义务'从材料竹去律触及到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得出婚姻法律化越来越全面,推动了伦理法律化的进程。(2)根据材料“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得出稳定了秦国的婚姻家庭关系;从材料“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出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推动力;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从经济和军事角度分析影响,如在经济上推动小农经济构建,促进了秦国经济发展,军事上富国强兵。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并且他又坚持,法必须昭告众人。在新都立柱以便在上面张贴新令。他同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罚不讳强大。”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为了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