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农药废水_第1页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农药废水_第2页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农药废水_第3页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农药废水_第4页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农药废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农药废水1、前言

硫双灭多威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内吸等特点,属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灭多威的低毒化品种。该药对防治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害虫的幼虫特殊有效,是国内目前防治抗性棉铃虫的优良药剂。由于硫双灭多威对抗性棉铃虫有较高的防效,同时生物降解简单,对作物无药害,因而成为国内外急需产品。该农药产生的废水含吡啶及吡啶类物质,可生化性差,始终是农药废水处理的难题。由于吡啶高毒性且非常稳定,难以破坏,目前国内外对该水缺乏较好的处理方法,只能焚烧。因此探究一种经济可行的预处理方法成为必定。

电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废水预处理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

1)无须添加试剂,避开二次污染;

2)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条件易满意;

3)反应装置简洁敏捷,易于工业化。目前,电催化氧化技术在炼油、印染、制革等领域的废水处理中小有所获,笔者尝试用该技术处理硫双灭多威废水。

2、电催化氧化机理

电催化氧化分为直接阳极氧化和间接阳极氧化两种:

1)直接阳极氧化:在阳极上直接发生电化学反应,选择性氧化降解有机物,并伴有氧气析出,同时电能大量转化为热能,能耗高,应尽量避开;

2)间接阳极氧化:是通过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由羟基自由基间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达到降解的目的。由于间接氧化充分利用了产生的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因此氧化效率大为提高。如何避开直接氧化,进行间接氧化的关键是找到适合的阳极材料。

3、试验部分

3.1废水的来源及水质

硫双灭多威废水只有一股,来源于反应合成及洗涤产品用水,为闪蒸吡啶后剩余的釜残液,其水质如表1。

3.2仪器、装置及试剂

仪器:Agilent1100SeriesLC/MSD液相质谱仪、岛津LC20AT/SPD-M20A液相分析仪。

装置:电解槽有效容积1.8dm3,由5块阳极板和5块阴极板串联,外接SGB-30V30A型直流电源。

试剂:氢氧化钠、浓盐酸(以上试剂均为AR)。

3.3试验方法及分析方法

试验方法:将硫双灭多威废水调到肯定pH值,倒入电解槽,于肯定电流密度、板间距下电解数小时,中和后测废水CODCr。

分析方法:废水成分分析采纳外标法;CODCr的测定采纳重铬酸钾法。

4、结果与争论

4.1阳极材料的选择及电催化氧化条件

采纳易发生间接氧化的常用材料:Ti/Sb2O5、Ti/SnO2、Ti/IrO-RuO、石墨做阳极,不锈钢作阴极,电催化氧化3h、电流密度30mA·cm-2、初始pH值6~9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涂层Ti/IrO-RuO的催化活性较好,以下试验均以Ti/IrO-RuO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绽开讨论。

4.2电流密度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

电流密度与去除率的关系见图1。

由图1可知,电解时间肯定,CODCr的去除率随着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增至30mA·cm-2后,CODCr的去除率不再上升。由电催化氧化机理可知:电流密度的增加,直接导致溶液中羟基自由基·OH浓度上升,反应增加,从而处理效果提高;但电流密度超过30mA·cm-2,过高的电流加剧了析氧副反应,从而减弱了CODCr的去除率,因此处理该股废水采纳30mA·cm-2为宜。

4.3电解时间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

电解时间与去除率的关系见图2。由图2可知,增加电解时间,CODCr去除率上升。在2h左右CODCr去除率消失降低是由于刚开头吡啶环未被破坏,因此不占CODCr,但随着吡啶环的渐渐打开,其CODCr由隐性转变为显性,增加了水中的CODCr,故CODCr去除率不增反降,2h后开环的有机物被氧化,因此去除率上升。但3h后连续延长电解时间,CODCr去除率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在反应的前3h里,废水中能氧化分解的有机物趋于完成,因此尽管延长反应时间,CODCr去除率不再增加。

4.4板间距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

在电流密度30mA·cm-2、初始pH值6~9、电解3h的条件下,转变板间距,观看COD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板间距离越小,电场强度越大,COD去除率越高。但板间距过小难以加工。综合考虑,采纳2cm的板间距为宜。

4.5进水pH值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

进水pH值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见图4。由图4可知,初始pH值对CODCr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随着pH值的上升,CODCr去除率是先升后降,在pH值为8.0左右,CODCr去除率达到80%。由于废水中含硫较高,酸性越强越不利于硫化物矿化为硫酸,且·OH也难生成。而碱性越强虽有利于·OH的生成,但更有利于析氧副反应的进行。当pH值为6~9时,随着电极反应生成·OH的同时,同时产物H+与OH发生中和反应,此时氧化反应状态较好,反应速率较大。因此pH值6~9推想是羟基自由基产生的最佳点。

综上所述,硫双废水电催化的优化条件是:Ti/IrO-RuO做阳极板,不锈钢做阴极板、电流密度30mA·cm-2、初始pH值6~9,反应3h,CODCr去除率达80%。

5、电解前后废水的变化

5.1电解前后B/C对比

由表3电解前后B/C对比可知,经电催化氧化处理,该废水由不行生化变为可生化废水。

5.2废水处理前后颜色变化

硫双威废水在以上条件下经电催化氧化,废水由原水的黑色变为淡黄色,颜色明显改观。

5.3分析结果

5.3.1废水液谱图

电解前后水液谱图如图6。

5.3.2废水主要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状况

采纳液相色谱对特征污染物进行外标分析,经电催化氧化前后对比,特征污染物去除明显。

6、结论

自制电催化氧扮装置有效处理硫双灭多威废水。Ti/IrO-RuO板作阳极,不锈钢板作阴极,电流密度为30mA·cm-3,氧化时间3h,板间距2cm,废水pH值6~9,CODCr去除率达80%,废水由难生化转为易生化,水中特征污染物大幅降低,该技术在处理农药废水方面具有较好的进展前景。

1、前言

硫双灭多威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内吸等特点,属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灭多威的低毒化品种。该药对防治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害虫的幼虫特殊有效,是国内目前防治抗性棉铃虫的优良药剂。由于硫双灭多威对抗性棉铃虫有较高的防效,同时生物降解简单,对作物无药害,因而成为国内外急需产品。该农药产生的废水含吡啶及吡啶类物质,可生化性差,始终是农药废水处理的难题。由于吡啶高毒性且非常稳定,难以破坏,目前国内外对该水缺乏较好的处理方法,只能焚烧。因此探究一种经济可行的预处理方法成为必定。

电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废水预处理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

1)无须添加试剂,避开二次污染;

2)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条件易满意;

3)反应装置简洁敏捷,易于工业化。目前,电催化氧化技术在炼油、印染、制革等领域的废水处理中小有所获,笔者尝试用该技术处理硫双灭多威废水。

2、电催化氧化机理

电催化氧化分为直接阳极氧化和间接阳极氧化两种:

1)直接阳极氧化:在阳极上直接发生电化学反应,选择性氧化降解有机物,并伴有氧气析出,同时电能大量转化为热能,能耗高,应尽量避开;

2)间接阳极氧化:是通过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由羟基自由基间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达到降解的目的。由于间接氧化充分利用了产生的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因此氧化效率大为提高。如何避开直接氧化,进行间接氧化的关键是找到适合的阳极材料。

3、试验部分

3.1废水的来源及水质

硫双灭多威废水只有一股,来源于反应合成及洗涤产品用水,为闪蒸吡啶后剩余的釜残液,其水质如表1。

3.2仪器、装置及试剂

仪器:Agilent1100SeriesLC/MSD液相质谱仪、岛津LC20AT/SPD-M20A液相分析仪。

装置:电解槽有效容积1.8dm3,由5块阳极板和5块阴极板串联,外接SGB-30V30A型直流电源。

试剂:氢氧化钠、浓盐酸(以上试剂均为AR)。

3.3试验方法及分析方法

试验方法:将硫双灭多威废水调到肯定pH值,倒入电解槽,于肯定电流密度、板间距下电解数小时,中和后测废水CODCr。

分析方法:废水成分分析采纳外标法;CODCr的测定采纳重铬酸钾法。

4、结果与争论

4.1阳极材料的选择及电催化氧化条件

采纳易发生间接氧化的常用材料:Ti/Sb2O5、Ti/SnO2、Ti/IrO-RuO、石墨做阳极,不锈钢作阴极,电催化氧化3h、电流密度30mA·cm-2、初始pH值6~9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涂层Ti/IrO-RuO的催化活性较好,以下试验均以Ti/IrO-RuO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绽开讨论。

4.2电流密度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

电流密度与去除率的关系见图1。

由图1可知,电解时间肯定,CODCr的去除率随着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增至30mA·cm-2后,CODCr的去除率不再上升。由电催化氧化机理可知:电流密度的增加,直接导致溶液中羟基自由基·OH浓度上升,反应增加,从而处理效果提高;但电流密度超过30mA·cm-2,过高的电流加剧了析氧副反应,从而减弱了CODCr的去除率,因此处理该股废水采纳30mA·cm-2为宜。

4.3电解时间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

电解时间与去除率的关系见图2。由图2可知,增加电解时间,CODCr去除率上升。在2h左右CODCr去除率消失降低是由于刚开头吡啶环未被破坏,因此不占CODCr,但随着吡啶环的渐渐打开,其CODCr由隐性转变为显性,增加了水中的CODCr,故CODCr去除率不增反降,2h后开环的有机物被氧化,因此去除率上升。但3h后连续延长电解时间,CODCr去除率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在反应的前3h里,废水中能氧化分解的有机物趋于完成,因此尽管延长反应时间,CODCr去除率不再增加。

4.4板间距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

在电流密度30mA·cm-2、初始pH值6~9、电解3h的条件下,转变板间距,观看COD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板间距离越小,电场强度越大,COD去除率越高。但板间距过小难以加工。综合考虑,采纳2cm的板间距为宜。

4.5进水pH值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

进水pH值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见图4。由图4可知,初始pH值对CODCr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随着pH值的上升,CODCr去除率是先升后降,在pH值为8.0左右,CODCr去除率达到80%。由于废水中含硫较高,酸性越强越不利于硫化物矿化为硫酸,且·OH也难生成。而碱性越强虽有利于·OH的生成,但更有利于析氧副反应的进行。当pH值为6~9时,随着电极反应生成·OH的同时,同时产物H+与OH发生中和反应,此时氧化反应状态较好,反应速率较大。因此pH值6~9推想是羟基自由基产生的最佳点。

综上所述,硫双废水电催化的优化条件是:Ti/IrO-RuO做阳极板,不锈钢做阴极板、电流密度30mA·cm-2、初始pH值6~9,反应3h,CODCr去除率达80%。

5、电解前后废水的变化

5.1电解前后B/C对比

由表3电解前后B/C对比可知,经电催化氧化处理,该废水由不行生化变为可生化废水。

5.2废水处理前后颜色变化

硫双威废水在以上条件下经电催化氧化,废水由原水的黑色变为淡黄色,颜色明显改观。

5.3分析结果

5.3.1废水液谱图

电解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