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13页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下列有关近代物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玻尔理论能成功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D.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 X射线的散射时,用X光对静止的电子进行照射,照射后电子获得速度的同时, X光的运动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下图是X射线的散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电子-O■ft*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 把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频率变大B.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C.X光散射后与散射前相比,速度将会变小D.散射后的光子虽然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保持不变.真空中一个静止的镭原子核留,a经一次“衰变后变成一个新核Rn,衰变方程为图Ra-筮'Rn+;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后得Rn核的动量与a粒子的动量相同B.衰变后留Rn核的质量与“粒子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镭核 第*Ra的质量C.若镭元素的半衰期为 则经过。的时间,8个第1Ra核中有4个已经发生了衰D.若镭元素的半衰期为 t,是经过2°的时间,2kg的屣Ra核中有1.5kg已经发生了衰变. 将静止在P点的原子核置于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方向图中未画出),能发生c衰变或3衰变,衰变后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得到轨迹圆弧 AP和轨迹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ap与Rpb之比为44:1,则( )

A.发生了a衰变,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原核电荷数为B.发生了“衰变,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原核电荷数为C.发生了3衰变,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原核电荷数为D.发生了3衰变,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原核电荷数为.某同学在研究单摆的受迫振动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共振曲线,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中数据可以估算出摆球的最大动能B.由图中数据可以估算出摆球的质量C.由图中数据可以估算出单摆的摆长D.如果增大该单摆的摆长,则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如图,质量为m的人在质量为M的平板车上从左端走到右端,若不计平板车与地面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0864543A.90864543B.当人停止走动时,由于车的惯性大,车将继续后退C.若人越慢地从车的左端走到右端,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越大D.不管人在车上行走的速度多大,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都相同.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 A球的动量PA=9kg?m/s,B球的动量PB=3kg?m/s.当A追上B时发生碰撞,则碰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Pa'=10kg?m/s,Pb'=2kg?m/sPa'=6kg?m/s,Pb'=4kg?m/sPa'=-6kg?m/s,Pb'=18kg?m/sPa'=4kg?m/s,Pb'=8kg?m/s.雨打芭蕉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意象。 为估算雨天院中芭蕉叶面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力,小玲同学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院中,测得 10分钟内杯中雨水上升了15mm,查询得知,当时雨滴落地速度约为 10m/s,设雨滴撞击芭蕉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xi03kg/m3,据此估算芭蕉叶面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受力约为( )A.0.25N B.0.5N C.1.5N D.2.5N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用中子轰击堂U原子核,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颦U+:n-X嗯Sr+26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X原子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比 货U原子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大X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比场:U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大X原子核的结合能比转U原子核的结合能大.如图甲所示为以。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t=0.2s时,弹簧振子的加速度为正向最大B.在t=0.1s与t=0.3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在同一位置C.从t=0至ijt=0.2s时间内,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D.在t=0.6s时,弹簧振子有最小的弹性势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测光电效应,已知实验中测得某种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频率Y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C,则( )A.A.普朗克常量为B.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U1C.要测得金属的遏止电压,电源的右端为正极D.若电流表的示数为10g,则每秒内从阴极发出的光电子数的最小值为 6.2510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在其左端,另一质量也为 m的物块乙以4m/s的速度与物块甲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则()乙一一甲7加V妣加55脑5施加方渤引壶暇应侬炉7A.甲、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B.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甲物块的速率为零C.碰撞过程中,甲物块的速率可能为 1m/s,也可能为5m/sD.碰撞过程中,乙物块的速率可能为 2m/s,也可能为1.7m/s.如图所示,小车的上面固定一个光滑弯曲圆管道, 整个小车(含管道)的质量为2m,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今有一个可二飞〃以看做质点的小球,质量为 m,半径略小于管道半径,以水平速度v从左端滑上小车,小球恰好到达管道的最高点后, 然后从管道左端滑离小车,TOC\o"1-5"\h\z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滑离小车时,小车回到原来位置B.小球滑离小车时相对小车的速度为 vC.车上管道中心线最高点的竖直高度为 卷D.小球在滑上曲面到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小车的动量变化大小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0分).起跳摸高是学生常进行的一项活动。 某中学生身高1.80m,质量70kg。他站立举臂,手指摸到的高度为2.10m。在一次摸高测试中,如果他下蹲,再用力瞪地向上跳起,同时举臂,离地后手指摸到高度为 2.55m。设他从蹬地到离开地面所用的时间为0.7s。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1)他跳起刚离地时的速度大小;(2)从蹬地到离开地面过程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3)上跳过程中他对地面平均压力的大小。.氢原子处于基态的能级值为-E。,普朗克常量为h。原子从能级n=2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 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 求该金属的截止频率刈和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一个静止的铀核右U(原子质量为232.0372U)放出一个“粒子(原子质量为4.0026u)后衰变成社核常Th(原子质量为228.0287u).(已知:原子质量单位1u=1.67M0-27kg,1u相当于931MeV,本题计算结果用Mev作为能量单位)(1)写出核衰变反应方程;(2)算出该核衰变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3)若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社核和 a粒子的动能,则社核获得的动能有多大?

17.18.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振幅A做简谐运动,质量17.18.为M的滑块上面放着质量为m的祛码,m随M一起做简谐运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试求:(1)使祛码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是什么?它和位移成正比的比例常数是多少?(2)当滑块运动到振幅一半的位置时,祛码所受回复力有多大?(3)当祛码与滑块的摩擦因数为 科时,则要使祛码与滑块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最大振幅为多少?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右端与一固定在地面上的半径 R=0.4m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紧靠在一起,圆弧的底端与木板上表面水平相切。质量为m=1kg的滑块B(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有m/s从圆弧的顶端沿圆弧下滑, 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时撤走圆弧。 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 A、B之间动摩擦因数科=01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取g=10m/s2o(1)求滑块B到圆弧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vi;(2)若A与台阶碰前,已和B达到共速,求A向左运动的过程中与B摩擦产生的热量Q(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x满足的条件。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解:A、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但是不能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错误;B、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C、波尔理论能成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但不是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 C错误;D、天然放射现象中的射线来自原子核,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故D正确。故选:D本题是原子物理学史问题, a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波尔理论能成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知识和物理学史,象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a粒子散射实验都是考查的重点,要重点掌握。.【答案】B【解析】解: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入匚知波长增大,根据光子的波长 入;,频率减小,但光P] *1速c不变,能量减小,康普顿效应说明光不但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证明了光的粒子性,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入:,知波长增大,频率减小,本题考查康普顿效应,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康普顿效应,知道康普顿效应的实验现象,即x光的波长边长,光的能量有损失,最终由现象得到的结论,证明的光的粒子性,证明了光不但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答案】D【解析】解:A、衰变前,镭原子核常Ra的动量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可知, 窗Rn与“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二者动量不同,故A错误。B、镭核衰变的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导致衰变后*Rn核的质量与a粒子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镭核图Ra的质量,故B错误。C、少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一个随机事件,对于 8个放射性元素,无法准确预测其衰变的个数,故C错误。77gD、2kg的欣Ra核衰变,符合统计规律,经过2。的时间,已有1.5kg发生衰变,故D正确。故选:D。衰变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由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衰变后 需Rn核的动量与“粒子的动量关系。衰变过程存在质量亏损。半衰期是统计规律,针对大量原子核有效。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 质量数守恒,知道衰变的过程中的半衰

期仅仅与元素本身有关,是一个统计规律。.【答案】D【解析】解:由动量守恒可知,发生衰变后放射出的粒子与新核速度的方向是相反的,而且二者的动量大小相等;由图可知,发生衰变后放射出的粒子与新核都向左发生偏转,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由于二者运动的方向相反,则二者的电性必定是相反的,所以该衰变一定是 3衰变。粒子得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粒子得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IH4-'则:IH4-'新核的电荷量大,所以新核的半径小,则 PB为新核的轨迹;新核带正电,运动的方向向下,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可知粒子的半径与粒子的电荷量成反比, 3粒子的电荷量为1个单位的负电荷,它们的半径rap与Rpb之比为44:1,所以新核的电荷量为44个单位的正电荷。根据3衰变的特点可知,原电荷数为43.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曲线运动中,粒子的速度方向沿着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又由于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可以列式求出粒子与新核的动量之比,再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分析。本题考查了求粒子的动量之比,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的计算公式即可正确解题。.【答案】C【解析】解:A、根据题意无法知道摆球的质量,也不能得出摆球的最大动能,故AB错误C、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频率 f=0.3Hz时产生共振现象,则单摆的固有频率f=0.3Hz。由单摆的频率公式f=:埠得摆长1=*故C正确。D、由单摆的频率公式f=:£得知,当摆长增大时,单摆的固有频率减小,产生共振的驱动力频率也减小,共振曲线的“峰”向左移动。故D错误故选:Co当物体受到的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 振动物体产生共振现象.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频率f=0.3Hz时产生共振现象,则单摆的固有频率f=0.3Hz.由单摆的频率公式求解摆长.摆长增大时,单摆的固有频率减小,共振曲线“峰”向左移动.本题考查对共振现象及共振曲线的理解能力, 关键抓住产生共振的条件: 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答案】D【解析】解:A、人与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人+Mv车=0,故车的方向一定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反;故人与车的速度方向相反,人在车上向右行走时,车将向左运动,故A错误;B、因总动量为零,故人停止走动速度为零时,车的速度也为零,故 B错误;CD、因人与车的运动时间相等,动量守恒,以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mx人-Mx车=0;故车与人的位移之比为: /二看不变;则车的位移与人的运动速度无关,不论人的速度多大,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都相等;故 C错误,D正确。

故选:Do人与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到人的位移与车的位移之比, 由此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了“人船模型”, “人船模型”是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一个经典模型, 该模型应用的条件: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 当系统中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方向上动量守恒。.【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两球的质量相等,设球的质量为 m;以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系统初动能:系统初动能:系统总动量:P=PA+PB=9kg?m/s+3kg?m/s=12kg?m/s;A、如果:Pa'=10kg?m/s,Pbz=2kg?m/s,系统末动量:P'=10+2=12kg?m/s,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动能:E系统动能增加,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量守恒,系统动能:E系统动能增加,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如果Pa'=6kg?m/s,Pb'=4kg?m/s,系统末动量:P'=6+4=10kg?m/s,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C、如果:Pa'=-6g?m/s,Pb'=18kg?m/s,系统末动量:P'=-6+18=12kg?m/s,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动能:系统动能增加,不符合实际,故C错误;量守恒,系统动能:系统动能增加,不符合实际,故C错误;D、如果:Pa'=4kg?m/s,Pb'=8kg?m/s,系统末动量:P'=4+8=12kg?m/s,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动能:E,系统动能不增加,故D正确;守恒,系统动能:E,系统动能不增加,故D正确;故选:Do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遵守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和碰撞过程总动能不增加,进行选择.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于碰撞过程要遵守三大规律: 1、是动量守恒定律;2、总动能不增加;3、符合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答案】A【解析】解:由于是估算压强,所以不计雨滴的重力。设雨滴受到支持面的平均作用力为F.设在dt时间内有质量为4m的雨水的速度由v=10m/s减为零。以向上为正方向,对这部分雨水应用动量定理:FAt=0-(-Amv)=Amvo,一 A训M得:F=设水杯横截面积为S,对水杯里的雨水,在△时间内水面上升则有:△m=pSAhF=pSv::.压强为:P=*pV^=1X乂10X素果=0.25N/s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o想估算雨水对睡莲叶面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 首先要建立一个不计雨水重力, 但速度由v=10m/s减为零的动量变化的模型,应用动量定理表示出睡莲叶面对雨滴的冲力,利用圆柱形容器10分钟得到的水的体积算出水的质量,利用压强公式求得压强。估算题目关键是建立一个模型, 然后利用合理的理论推断得出基本符合事实的结论,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答案】AB【解析】解:A、由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 X原子核中含有92-38=54个质子,235+1-94-2-54=86个中子。故A正确;B、道U裂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则墟U的比结合能小于X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故B正确;C、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故 C错误;D、发U裂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则昱'U的结合能大于X原子核与器Sr原子核的结合能的和。故D错误。故选:AB。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守恒, 即可求解核子的数目与中子的数目, 比结合能的大小反应原子核稳定的程度。该题考查重核的裂变,属于对常见核反应方程的考查, 结合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守恒即可。.【答案】BC【解析】解:A、在t=0.2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正向最大,由a二」‘,知加速度为负向fFI最大,故A错误。B、在t=0.1s与t=0.3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位移相同,说明弹簧振子在同一位置,故B正确。C、从t=0到t=0.2s时间内,弹簧振子的位移增大,加速度增加,速度减小,所以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故 C正确。D、在t=0.6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最大,速度最小,由机械能守恒知,弹簧振子有最大的弹性势能,故D错误。故选:BC。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由图象直接读出周期和振幅.根据振子的位置分析其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振子处于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弹簧势能最小,在最大位移处时,加速度最大,弹性势能最大.对于简谐运动的图象问题,关键要抓住振子的特征 a=-:,分析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知道加速度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而速度与位移的变化情况是相反的..【答案】BC【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U』:-?,知图线的斜率,弓,那么普朗克常量h=:,故A错误B、当遏止电压为零时,最大初动能为零,则入射光的能量等于逸出功, 所以W0=hv0=eU1,故B正确C、遏止电压为反向截止电压,电源的右端为正极,故C正确D、电流I=,=:得n=!="m=6.251013,故D错误LjBmJ.tl故选:B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3和eUc=EKm得出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式,从而进行判断。根据逸出功W0=hv0,和光电效应方程:EK=hv-W0直接进行求解逸出功;遏止电压为反向截止电压;由电流的定义求得电子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 以及知道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之间的关系。 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但是学生在学习中要牢记公式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注意计算的准确性。.【答案】AD【解析】解:A、甲、乙两物块(包括弹簧)组成的系统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 A正确;B、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速度相同,取碰撞前乙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共同速率为 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乙-mv甲=2mv,代入数据解得:v=0.5m/s,故B错误。C、若物块甲的速率达到5m/s,方向与原来相同,则:mv乙-mv甲=-mv甲’+m乙v乙’,代入数据代入解得:v乙’=6m/s。两个物体的速率都增大,动能都增大,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若物块甲的速率达到5m/s,方向与原来相反,则: mv乙-mv甲=mv甲'+m乙v乙’,代入数据解得:v乙'=-4m/s,可以,碰撞后,乙的动能不变,甲的动能增加,系统总动能增加,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物块甲的速率不可能达到 5m/s,故C错误。D、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选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乙-mvR-mv甲'+m乙v乙',碰撞结束后,系统的动能守恒,则: 前源谒+乙尺=;?n加/扃+)炉弓代入数据解得:v甲’=4m/s;v乙’=-3m/s可知碰撞结束后,甲与乙交换速度;碰撞过程中,乙物块的速度在4m/s〜-3m/s之间都是可以的。所以速率可能为 2m/s,也可能为1.7m/s,故D正确。故选:AD。根据动量守恒的条件: 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竖直方向上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水平面的支持力平衡. 水平方向系统不受外力.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速度相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物块甲的速率.物块甲的速率为 1m/s时,速度方向可能与原来方向相同,也与原来方向相反,由动量守恒研究乙的速率.若物块甲的速率为5m/s,由动量守恒求出乙的速率,根据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判断速率为 5m/s是否可能.本题考查了含弹簧的碰撞问题, 处理该类问题,往往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题.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被压到最短,此时弹力最大.13.【答案】BC【解析】解:A、小球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故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所以,小车的速度一直向右,小球滑离小车时,小车向右运动,不可能回到原来位置,故A错误;B、由动量守恒可得:mv=2mv车+mv球,由机械能守恒可得:gn"=白山琉+;加崂;所以,v车+2v球=0,那么,『羊以。球=一%,小球滑离小车时相对小车的速度 v球-v车=7,故小球滑离小车时相对小车的速度为 v,故B正确;C、小球恰好到达管道的最高点后,则小球和小车的速度相同,故由动量守恒定理可得此时的速度由机械能守恒可得:小球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J1%=;血,一;黑3mx ,所以,车上管道中心线最高点的竖直高度故故C正确;D、小球恰好到达管道的最高点后,则小球和小车的速度相同,故由动量守恒定理可得

此时的速度= 故小车的动量变化大小为故D错误;J J故选:BC。根据小球在小车上运动时, 小球和小车的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为零, 故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且小球和小车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即可求解。再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分析做功情况, 每个力都要具体分析;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常根据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然后就可在这一方向上应用动量守恒。14.【答案】解:(1)起跳后离地向上竖直上抛,上升阶段的位移为:h=2.55-2.10m=0.45mv=|...-;;■:',<=, - -I:=3m/s(2)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mgt=70X10X0.7=490NS。(3)选向上为正方向,地面对人的力为 F,由动量定理有:(F-mg)ti=0-mv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对地的压力 F'大小等于F的大小,则代入数据解得平均压力为:F,=F=1000NO答:(1)他跳起刚离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3m/s;(2)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mgt=70X10X0.7=490NS。(3)上跳过程中他对地面平均压力的大小为 1000N【解析】(1)根据竖直上抛的高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离地的速度大小。(2)由冲量定义求解重力冲量。(3)通过动量定理求出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从而得出人对地面的平均压力本题中要明确人运动的过程, 找出人起跳的高度及人在空中运动的高度, 从而正确选择物理规律求解。运用动量定理解题时注意公式的矢量性。.【答案】解:原子从能级n=2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可知两能级间的能级差等于金属的逸出功,根据E2-E1=hvo得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vo='.逸出功为:Wo=E2-E1=;,hv=E4-E1hv=E4-E1=--(-Eo)15=赤,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m=hv-W0=1(_i7ro-4=I口。答: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最大值为答: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最大值为【解析】抓住原子从能级n=2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求出金属的逸出功,从而得出金属的截止频率,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求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本题考查了能级跃迁与光电效应的综合运用, 知道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并能灵活运用。.【答案】解:(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有:2329oU—>22890Th+24He(2)质量亏损Am=0.0059u△E=Amc2=0.0059931MeV=5.49MeV

(3)系统动量守恒,社核和 “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即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Th=Pa根据动能与动量的关系:Ek=3△E=EKTh+EKa所以社核获得的动能 EKTh=—用"4代入数据得:EKTh=0.09Mev答:(1)铀核的衰变反应方程23290U-22890Th+24He;(2)该衰变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 5.49MeV;0.09Mev.(3)若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核的动能,社核获得的动能有0.09Mev.【解析】(1、2)根据质量亏损,结合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求出释放的核能.(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两粒子的动量大小关系, 结合动能和动量的关系求出动能.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在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 质量数守恒,以及掌握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道在衰变的过程中动量守恒.17.【答案】解:(1)使祛码随着滑块一起振动,祛码所受静摩擦力是产生祛码与滑块一起变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故 M对m的静摩擦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