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米长方形办公塔楼设计方案文本_第1页
广东米长方形办公塔楼设计方案文本_第2页
广东米长方形办公塔楼设计方案文本_第3页
广东米长方形办公塔楼设计方案文本_第4页
广东米长方形办公塔楼设计方案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办公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办公业务的运作,而以高容量、高灵活性、高稳定性为设计方针的新型办公楼将以其稳固而长久的价值基础而占据市场并为业主带来更高的价值回报。地域特征与造型简洁而醒目的造型能够提升写字楼的长期竞争力。在金田路与福强三路的交汇点上,安联大厦与其它几栋百米以上的高楼一起围合12地块,在这样的城市空间中,如何处理好与相邻建筑的关系并具有标志性成为建筑造型设计的关键。斜向分割的几何形体相互咬合,暗示着市民中心与12地块的斜轴线特性。板楼开窗所形成的大型中庭,改善了12地块庭院绿地的日照环境,利用双向借景的手法,在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中,构筑起了一幅生动的现代都市风景,这种现代、明确、理性的设计手法使之从中心区周围众多的写字楼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精简的结构设计与高使用率将结构精简到极限,在满足力学设计的前提下,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设计元素,由此而产生的紧张感和所达到的极限空间,正是本建筑所追求的“极少主义建筑风格”的美学原则。结构采用双核心筒的平面布置,不仅使建筑拥有了更加稳定合理的结构形式,更大大增加了使用上的自由灵活性,由此而产生的市场效应更是无法估量,宽阔通透的空间感、平整规则的平面形式带来的高使用率为不同规模、形式的公司入驻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安联大厦方案设计说明设计依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规划红线图、规划设计要点。深圳市中心区26地块城市设计指引。深圳市双瀛投资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书》。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关于高层建筑的有关设计规范。基地概况安联大厦位于深圳市中心区26地块的西北角,金田路与福中三路交叉口,基地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917.3㎡。西北面是莲花山公园;东面相邻凤凰卫视总部办公楼的北区;西面是市民中心广场;西面遥望深南大道与中心区的核心点——水晶岛;南面正对规划中围合中心广场的四幢塔式建筑之一栋,其中西南向视野开阔景观视野极佳。项目地块所在的中心区北区为市政办公规划用地,配套设施较为齐全,文化气息浓厚,景观价值高,为项目发展主题提供良好基础。不利之处西侧立交桥直接落至福华三路路口,对项目开发有一定影响。城市设计要求根据中心区法定图则及欧博迈亚中心区城市设计实施方案,该地块位于中轴线东西两侧南北向商务办公建筑带“双龙起舞”的龙身部位,为城市轮廓线的低点;北面办公建筑为200米限高;南面办公建筑为150米限高。该项目无论从高度还是形态上都处于配角地位,与其它商务办公大楼一起衬托市民中心这个主角。注重平行城市干道金田路的沿街面处理与其它办公大楼建筑成的连续性,另外其对26地块院落式庭院空间的围合感的形成,安联大厦位于此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短的矩形院落的最西端,其底景作用不可忽视。作为26地块与中心广场衔接的核心地带,其空间延续与交通枢纽的双重地位彰显,如何组织从外部中心广场与办公组团内部带来的双重办公人流与过境人流的关系,如何遵循城市设计指引中规划的关于骑楼空间组织的原则,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城市办公综合体的缘侧空间——“灰空间”是本项目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项目正对市中心的东南角,地块北面的城市广场是人流聚散的主要场所,如何充分发挥其广场的功能引导办公人流与公共步行系统,及处理好大厦与市民中心的对角关系,亦是本项目面临的另一课题。设计主题顺应写字楼的世界发展趋势,力求在建筑的生态化、高效智能化、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突出其个性,力求造型独特优美、结构简洁、经济实用、空间组织高效合理,交通流线顺畅便捷。本大厦定位为高档主题写字楼,其基本概念为生态型花园写字楼,由以下分概念组成:景观办公——充分发挥景观优势并使之最大化阳光办公——利用地域优势、得到充足的阳光共享办公——创造内部的生态共享空间绿色办公——把室外绿化空间引入到建筑的内部智能办公——采用5A标准智能化系统对大厦进行配置节能办公——运用信息高科技对大厦的采光、通风、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人性办公——以人为本,为办公人员提供怡人的体憩交往空间文化办公——设计以企业文化为主旨而延伸的有文化蕴涵的办公空间高效办公——提高平面布局的实用率,合理配置竖向交通体系。设计概念通过对基地各种因素和项目自身的要素进行反复分析与论证,我们整理出几条脉络作为本项目设计概念展开的线索。与城市设计的关联鉴于基地位于中心广场东侧贯穿南北的商务办公楼的中部以及12地块的西北角,本项目应保持“双龙”的平面界面连续性的同时,应兼顾A12街区的围合完整性,推导出本大厦塔楼应为东西向短、南北方向长的板式高层,与其南面的四幢点式高层之一的150m高塔楼形成对比,与北面的200m高的塔楼形成界面上的衔接。另外基地位于城市干道金田路与福中三路交叉口,基地北部的人流与车流较多,建筑物南退,尽量留出北侧大面积绿化广场,为从市民中心到办公区的人流提供聚散空间。同时考虑到板式塔楼过长将导致建筑物高宽比增大,对建筑物结构不利,将塔楼设计为3:2长宽比的矩形,综合性价比较好。本项目通过流线分析,其具有组织过境人流的城市功能,存在着衔接市民中心与12地块的斜向关系,为此本大厦在建筑形象、裙房功能组织与空间布局中着意进行设计,着重体现大厦特有的透明开放性,与城市空间的融合,符合现代写字楼的发展潮流,有一定的前瞻性。平面布局的协调主体建筑置于用地西部,36层长方形塔楼直接落地,从中心广场方向看大楼,建筑形象挺阔大气,4层裙楼置于用地东部,与塔楼合为一方形,两者关系简洁明了。办公主入口在北面,面临城市绿化广场,次入口在东面,银行设置在用地东南角,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西南角相对较僻静,设置高档休闲区。首层特别注重对骑楼空间的充分利用与双层过境人流连结与延伸。二、三层分别围绕办公大堂设置证券、餐厅、配套设施,屋顶设计花园及泳池。四楼为高档会所,各部分动静分区明确,联系便捷。五层为避难层,塔楼31层,分为六区,其中Ⅰ、Ⅱ、Ⅲ、Ⅳ区为低区,6~23层可采用独立式单元设计,间隔6间,隔墙可自由组合,基本单元面积为300㎡。24~25为复式办公,设立6个单位,其Ⅱ、Ⅲ、Ⅳ区为中庭式办公,Ⅴ、Ⅵ区26~36层为高区,采用开放式单元设计,其Ⅵ区为中庭式办公,36层作复式中空设计,为总裁办公层。建筑形象的内涵建筑造型以极少主义为设计原则,运用严谨的逻辑概念、理性的思维方法,突破传统体型塑造的设计手法,强调“面”与“窗”设计理念――城市设计的要求,通过面的肌理与虚实变化赋予其独特的表情,既有城市界面的延续,又是视觉的焦点,加上光影的微妙变化,能使之不以高度和体量为标志性,而从周围众多的写字楼中脱颖而出,体现出其卓而不凡的气质。同时注重角部的设计,强调其与市民中心及12地块庭园的对话与对景关系是新现代主义风格关于文脉的一种诠释:西北角采用退级切角造型,上小下大,逐段变化最终与裙房北广场办公主入口的灰空间联贯,有一气呵成之感。东南角采用上下通长的凹入处理体现与街区的关联。塔楼的面设计采用对比与协调相统一的手法,西面由于其独特的景观重要性,采用“双层皮”的作法:即国际流行的双层幕墙设计。墙面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内幕墙采用明框幕墙,开有活动窗,外幕墙采用有框幕墙,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可对空气的流动及温度进行调节,双层皮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西晒遮阳及防噪问题。东、南、北三面采用相同的外墙作法:强调通长的竖向线条,减少日照面。整体挺拔俊朗,其细部尺度划分与西面保持一致。裙房设计各不相同:西面以高柱廊形式对应城市空间,三层高办公大堂采用透明玻璃,以虚为主;东面底层为强化入口,运用曲面加强空间的引导性;南面着重表现骑楼人行天桥与裙房的连接;北面通过较强的虚实变化突出主要入口与广场的呼应。外墙材料采用浅绿色玻璃与亚光深灰色铝板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符合生态主题。建筑屋顶设计别具匠心,把矩形切剖成两个斜向对称的玻璃盒子,顶部的分格与双瀛公司的徽标有着某种形式上的关联,隐喻企业文化的主题,体现出其形象的深遂文化内涵,使之具有独创性。对景观价值的重视经过仔细的分析与比较确定,用地西面及西南面景观价值最佳视线无遮挡,为基地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属一级景观,西北角可远望莲花山,部分视线有少年宫等建筑遮挡,塔楼西南角可俯瞰12地块的庭院景观,这两个视角较好,属二级景观,西北角视野开阔,但未确定因素较多,与南面、北面同属于三级景观。另外注重内部景观的创造,在低区Ⅱ、Ⅲ、Ⅳ区分别设置三段五层高的错接退台式中庭空间,阳光可随时间的交替而东西贯通,高区顶部7层采天光的中庭设计创造出较多的观景平台与长廊。为内部景观设计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实现内外景观的交融。结构体系设计以“简洁、实用、经济、合理”为设计原则,采用内筒外框的混凝土结构体系,核芯筒平行居中,符合力学原则。为适应塔楼设置通透中庭和分高低区两区的需要,把矩形塔楼分成南北两个体系,中部可局部抽空,中部连接楼层,按空腹桁架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支撑体系角部作加强处理,此设计理念在原核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平面及空间布局的灵活弹性设计与高使用率的平面布局创造了条件,但仍属于常规结构设计范畴。经过反复计算与论证,其双筒与单筒造价大致相当。生态主题的体现生态主题首先体现在写字楼的共享中庭及天井的设计中,建筑分别在西侧与东侧打开三个五层高的“窗口”,并在中心设置贯穿窗口的十五层高的中庭,在顶部设置七层高的天井。此设计手法将阳光、绿化、空气等自然元素引入写字楼内,实现阳光办公的概念,使之成为能“自由呼吸的建筑”,改变以往办公空间的单调、封闭的缺陷,办公人员可以更加接近自然,写字楼的环境质量品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西侧开口,把深南大道、水晶岛以及市民中心广阔优美的视野引入到写字楼内,东西向贯通,使得城市空间与街区空间得以连接。同时中庭的设置使建筑具备了更好的节能效应,开口部设置封闭的太阳能玻璃幕墙,可采用电脑操纵其开启,与吸放热量调节室内湿度、温度,实现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化系统管理。双层玻璃幕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每隔二、三层设置楼板,使之成为一条有共享意义的观赏中心广场的景观通廊。办公大堂的设计气派大方,主门厅设在裙房的西北侧,三层通高与东西二层高的次门厅形成L形空间,中部为四层高中庭把两部分联系,颇具气势,有很强的空间染力。生态主题其次体现在环境规划设计中的绿化空间,错落退级的大平台成了空中花园。裙房屋顶结合会所的休闲功能布置成露天花园,塔楼顶层也设计成别有情趣的天台花园。另外,北面城市广场的绿地也是景观规划的重要部分,裙房首层东北角设置了水池,成为广场绿化空间与东西入口的过渡空间。西南角的下沉休闲场所也是室外绿化空间向建筑室内的延伸。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是生态主题的重要组成,如复式办公的设计,这样的办公室的内部空间功能划分明确,活跃办公氛围。银行考虑独立的运钞出入口,与办公人流互不干扰。对高新生态科技的运用本项目提出“高新生态科技”的概念,着重表现在“对双重幕墙”和“双层地板”技术的运用上。当代建筑对技术发展的关注点也已经从纯粹的“硬技术”转向开发各种利用可再生能量和物质材料的生态技术,使固定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具有相对外部气候条件变化和内部使用功能的变化而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功能,这样外围护结构就成为建筑的“皮肤”,可以进行呼吸,既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环境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交换,又增强了建筑适应持续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双层幕墙结构系统:双层幕墙结构阻挡了高空的风力,使得人们可以在高层建筑中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流入室内,使大楼基本上放弃了昂贵的机械空调(节省70%自然通风),也节约了热能(节能30%)。设计“双层皮”的外墙,形成复合空间或空气间层,屋顶设置遮阳格片的屋顶花园,利用中庭和双层皮创造自然通风。在两层玻璃之间的夹层中也可加装深色的百页,外墙的遮阳装置可以成为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加热装置,将中空的墙与通风系统联结起来,不仅大大减少了排风扇的数量,而且在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可以完全保证充足的自然通风,和吸收太阳热量的热惰性楼板与地板间的冷空气所形成的温度差而导致的热压通风结合在一起,在夜间预冷建筑时的效果尤其显著。双层地板结构系统:与以往办公建筑的楼板结构不同,不是掩藏在天花板和装修的地面板中,而是直接暴露在外,热惰性材料暴露的面积越大,节能效果越明显,楼板整合了散热器、日光反射器、天花板的装饰、通风管道和热量储存装置等多种功能,楼板造价虽比单一功能的楼板造价高,但是比实现上述诸多功能的建筑元素组合起来的造价小得多。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5917.3㎡建筑总面积:86477.6㎡地上建筑面积:70711.2㎡其中塔楼32层:61922.5㎡裙楼4层:8788.7㎡地下建筑面积:15766.4㎡容积率:11.95覆盖率:49.8%绿化率:20.5%停车位:407辆地上:6辆地下:401辆总高度:149.3m总层数:36层塔楼实用率:86%结构设计以“简洁、适用、经济、合理”为设计原则,采用传统的内筒外框混凝土结构体系,核芯筒居于塔楼平面中部,使结构质量、刚度均匀对称,有效减轻结构的扭转效应,符合力学原理,节省材料。矩形塔楼分成南北两个对称的体系,既提高了结构整体抗侧力刚度,同时中部又可局部抽空,适应了塔楼设置通透中庭和分高低两区的需要。南北二主结构之间以子结构空腹桁架相连,空腹桁架由楼层梁和竖向小柱组成,沿立面高度每五个楼层为一空腹桁架单元。此设计在原框-筒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引入了子结构-空腹桁架为水平传力构件。为平面及空间布局的灵活弹性设计与高使用率的平面布局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核芯筒距离的拉开,使得核芯筒在相同材料用量的条件下可获得更大的抗侧刚度,因而达到更加经济的目的。给排水设计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用水量:生活总用水量:800m3/d;其中空调循环补充水240m3/d。室外给水系统:从市政两路给水管道上各引入一条DN200的进水管,在安联大厦外部形成环状供水管网,在环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在地下室设生活、消防蓄水池及加压泵房一座,满足大楼内的生活消防用水要求。生活给水系统:按竖向分三大区供水。一区:地上五层及五层以下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二区:由二十一层避难层生活水箱供给,该水箱由地下室水泵房生活加压水泵供给;三区:由屋顶生活消防水箱供给,屋顶生活消防水箱由二十一层避难层生活加压水泵供给。各区供水压力超过0.35MPa时利用减压阀减压。消防:消防用水量:消火栓用水量:室外30L/S,灭火时间3小时;室内40L/S,灭火时间3小时。自动喷洒用水量:30L/S,灭火时间1小时。室内消防分设消火栓给水系统及自动喷洒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按竖向分为三区一区、二区消火栓系统由设在地下室水泵房内的一、二区消火栓泵分别供给。一区消火栓系统初期火灾由二十一层避难层生活消防水箱供给,二区消火栓系统初期火灾由屋顶生活消防水箱供给。三区消火栓系统由设在二十一层避难层水泵房内的三区消火栓泵供给。三区初期火灾由主楼屋顶生活消防水箱供给,顶部压力不足时由气压稳压泵系统加压供给。自动喷洒给水系统:按竖向分为三区一区、二区自动喷洒系统由设在地下室水泵房内的一、二区自动喷洒泵分别供给。一区自动喷洒系统初期火灾由二十一层避难层生活消防水箱供给;二区自动喷洒系统初期火灾由屋顶生活消防水箱供给。三区自动喷洒系统由设在二十一层避难层水泵房内的三区自动喷洒泵供给。三区初期火灾由主楼屋顶生活消防水箱供给,顶部压力不足时由气压稳压泵系统加压供给。主楼、裙房、地下室室内除变配电室及不宜用水扑救的房间以外,其它房间、走道、前室等均设自动喷洒灭火系统。防火卷帘采用特级防火卷帘。地下车库采用泡沫喷淋自动灭火系统。发电机房采用七氟丙烷(FM200)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排水排水量:生活污水排水量:550m3/d排水系统:室内设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厨房污水经隔油器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汇流至室外生活污水管道,再集中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排至室外雨水管,场地雨水经路边雨水口收集通过雨水管道集中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强电设计负荷等级本工程为高层办公建筑,其用电负荷为二级,消防用电负荷及应急照明等为一级负荷。主要用电指标设备功率8165KW需要功率5860KW变压器总容量4×1000KVA+3×1250KVA应急负荷需要功率703KW应急发电机额定功率814KW供电电源与高压系统正常电源来自城市电网,引进两路10KV电缆线路组成环网供电。10KV电源引入本建筑地下二层高压配电室后,经高压配电后以放射式电缆线路馈电给10/0.4KV变压器。变电所变电所设于地下二层,包括装有负荷开关的10KV环网配电装置、六台10/0.4KV干式变压器及低压配电装置。应急电源在地下一层装设一台814KW柴油发电机组,带自动起动装置。以保证本大厦一级负荷的供电可靠性。配电与照明本工程配电干线以放射式电缆为主,沿桥架竖井敷设。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等均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在末端配电箱处自投。本工程设有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建筑立面照明,并预留广告照明线路。照度按《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取高、中档值。防雷与接地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本大厦为二类防雷建筑物。低压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并实施总电位联结。设置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弱电设施接地三个子系统,共用一套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本工程地下三层战时按二等人员掩蔽所进行设计。弱电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采取综合配置方案,干线采用光缆和3类电缆,水平配线采用5类非屏蔽对绞线,每10m2使用面积为1个工作区,配置信息插座2个。全楼共配置信息插座约10000个。在地下一层设中心机房,各楼层设配线间(即与其它弱电系统合用的弱电竖井,面积为4㎡),竖向干线沿竖井,楼层线路敷设方式采取架空地板。电话通信系统市话光纤引入,地下一层设电话机房,安装市话集中小交换机CENTREX,容量约10000门,为楼内每部电话提供市话直线电话和内线电话两种功能。电话线路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每10m2使用面积配置1门电话,全楼总计约10000门。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深圳市有线电电视网,提供供有线电视业业务,每50m2使用面积设设置1个电视插座座,全楼总计计约1000个。闭路监视电视系统统在入口大门、电梯梯轿箱、楼层层走廊、地下下车库等场所所装设闭路监监视电视摄像像机,监控主主机安装于消消防控制室。出入口管理系统采用非接触IC卡卡技术,在出出入口设读卡卡器和电动门门锁,无人化化管理。地下车库自动管理理系统考虑地下车库供楼楼内固定用户户和临时访客客使用,采用用非接触IC卡技术,在在地下车库出出入口设读卡卡器和电动道道闸,无人化化管理。巡更管理系统采用离线式巡更管管理方式,由由物业管理单单位在巡更线线路上设置巡巡更读卡点,在在管理中心设设管理电脑。机电设备集中监控控系统采用分散式计算机机控制系统,对对空调、采暖暖、通风、给给排水、变配配电、照明等等设备进行集集中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统遵照有关规范的要要求,按一级级保护对象设设置火灾报警警系统。系统集成各种弱电智能化系系统应在系统统集成的高度度上进行设计计,最终实现现联网、共享享、集成。空调设计本工程空调负荷112658kkW。地下室冷冷冻机房设有有六台600冷吨离心式式制冷机组,冷冷冻、冷却泵泵分别为六用用一备,冷却却塔采用不锈锈钢变频方塔塔,安装在大大厦顶层。办公区各层空调采采用变风量空空调系统,每每层设一个空空调机房,内内设有变频式式的空调柜机机和变频式的的回风机。各各办公室送风风、回风支管管上装有变风风量调节器;;房间内装有有舒适度调节节器,送风、回回风、新风主主管上装有电电动调节阀,舒舒适度调节器器把各房间的的要求传递给给每层电脑,通通过电脑控制制各送回风支支管的风量及及新风量,使使送、回风机机变频,变频频后风量、风风压、水量相相应调整、满满足使用者的的要求,为了了保证小负荷荷使用情况下下的新风量,在在各回风支管管上装有二氧氧化碳测量装装置。为了达到保温,节节能的目的,本本工程采用开开敞式外通风风幕墙,利用用两层幕墙间间500mm宽的通道,通通过热烟囱效效应的作用,在在夏季,抽走走办公区的部部分冷空气,既既降低了幕墙墙两侧的空气气温差传热量量,节省了空空调用量,又又达到了换气气的目的。另另外,在冬季季可达到围护护结构保温的的效果,在过过渡季,开大大进出风百叶叶,增大换气气量,可使整整栋大厦四季季空气新鲜。本工程地下室设有有平时送排风风,兼火灾时时的排烟、补补风的机械送送排风系统,地地上层高度超超过12m的中庭,长长度超过20m的无窗内走走道,均设有有机械排烟系系统,各防烟烟楼梯间及合合用前室设有有正压送风系系统。人防设计本工程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