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06 自然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1页
易错点06 自然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2页
易错点06 自然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3页
易错点06 自然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4页
易错点06 自然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06自然环境(2022·重庆八中高三阶段练习)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中记录:“2017年2月20日,睛,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素华游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远处一座座膏山雪峰,冰川近布,莳为壮观。穿越了南美洲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较小)后,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乌自由剃翔,与并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下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甲航段沿途“青山雪峰”景观成因,正确的是(

)A.板块张裂,隆起成山 B.夏季温吸,树木葱郁C.西风股湿,绿树常青 D.高纬寒冷,雪峰连绵2.乙航及所穿越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

)A.气候湿冷 B.风力较大 C.土壤贫瘠 D.光照不足【答案】1.B

2.B【解析】1.甲航段为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排除A;虽盛行西风,但甲航段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少不利于形成森林,且该纬度无常绿林木,排除C;该地不是高纬度地区,排除D;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树木葱郁,故选B。2.甲航段和乙航段都受到西风的影响,但甲航段位于西风背风坡,而乙航段西侧没有高山,受西风影响大,树木长不高,所以成为南美洲最大的微型森林所在地,B正确;气候湿冷、土壤贫瘠、光照不足不是微型森林的主要成因,ACD错误。故选B。【点睛】风对植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强风能降低植物的生长量。一般来说,随着风速的加大,会引起植物的叶面积减少、节间缩短、茎的总量减少。造成植物矮化。强风还能造成畸形树冠。在盛行一个方向强风的地带,植物常常都长成畸形:乔木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也向背风方向倾斜,形成所谓的“旗形树”。这是因为树木向风面的芽由于受到风的袭击,遭到机械摧残和因水分过度蒸腾而死亡。而背风面的芽由于受风力较小,成活较多,枝条生长较好。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或者长出来的枝条受风的压力而弯向背风面,这些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2023·安徽·高三阶段练习)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4个温度梯度(0、5、10和20℃)和2个水分含量(重量百分比25%和40%)共8种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试验,下图示意这8种处理下高寒草甸凋落物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①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②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③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④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度慢,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湿度 C.气压 D.温度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固碳能力(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答案】3.A

4.D

5.D【解析】3.读图可知,随着温度、湿度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上升,说明凋落物分解速率变快,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4.读图可知,在0、5、10℃情况下,湿度变化对累计CO2释放量影响小,但20℃时,湿度变化才对累计CO2释放量影响大,说明气温是主要影响因素,D正确;湿度影响程度只有在温度较高时才能体现,B不符;光照、气压对分解影响较小,A、C不符。故选D。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首先表现为凋落物加速分解,固碳能力下降,但又会因为生长条件改善,草甸生长旺盛,固碳能力提高,因此表现为固碳能力先降后升,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温度和湿度被认为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的气候因子。凋落物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增加土壤湿度对凋落物分解有积极作用。(2022·广东湛江·高三阶段练习)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亚欧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泰加林树冠呈塔形有利于(

)A.防风 B.保暖 C.保湿 D.防积雪7.泰加林(

)A.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 B.林中物种繁多,层次复杂C.南界即地球草原带的北界 D.分布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8.与热带雨林相比,泰加林枯枝落叶量少但落叶层却较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地形 C.水文 D.降水【答案】6.D

7.A

8.A【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加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D正确;树冠呈塔形与防风、保暖和保湿没有直接关系,ABC错误。故选D。7.泰加林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其北部为苔原带,所以泰加林的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A正确;泰加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因此物种较少,层次简单,B错误;泰加林的南界并不是地球草原带的北界,C错误;泰加林分布区气候寒冷,但土壤肥沃,D错误。故选A。8.泰加林所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落叶腐烂分解缓慢,所以落叶层较厚,A正确;泰加林落叶层较厚与地形、水文和降水没有关系,BC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土壤肥力的生产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植物,它们依靠水中分解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得以生长同时分泌大量产物对岩石进行风化。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都可能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大兴安岭北部的原始针叶林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下植被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发现火灾15年后林下植被生产力下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火后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最可能是(

)A.灌木 B.一年生草本植物 C.苔藓地衣 D.多年生草本植物10.火灾15年后林下植被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苔藓占据地表,影响水分下渗 B.土壤湿度较大,土壤肥力降低C.物种相互竞争,大批灌木消亡 D.森林郁闭度增大,林下光照减弱【答案】9.A

10.D【解析】9.大兴安岭北部林下植被常由灌木、草本植物及苔藓地衣组成。灌木根深,受林火干扰后,较草本植物和苔藓地衣更易存活,A正确,排除BCD。故选A。10.火灾15年后,乔木树冠基本恢复,森林郁闭度增大,投射到地面的阳光减少,林下光照减弱,影响林下植被生长,D符合题意;因为光照变弱,灌木、草本植物减少,苔藓地衣可能增加,但是不会影响水分下渗,且水分不是导致林下植被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A错误;火灾15年后,土壤的湿度变化不大,肥力相较火灾后的短期时间有所下降,但不是导致植被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B错误;物种间的竞争会使劣势物种减少,但是优势物种会增加,植被生产力的总体变化不大,C错误;故选D。【点睛】植被的生长受到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等条件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2)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11.(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海拔和行向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在云南省香格里拉酿酒葡萄示范园进行研究。在示范园内,科研人员选择了3个位于不同海拔的葡萄园,分别为西当(海拔约为2047米)、斯农(海拔约为2208米)、东水(海拔约为2387米);在同一海拔内,又分别选取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栽培的相邻地块进行采样分析,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图示意海拔和行向对葡萄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影响。(1)尝试描述在海拔、行向的影响下,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特征。(2)分析海拔升高对葡萄果实品质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征:随着海拔升高,果实纵横径总体呈增大趋势,单粒质量总体也呈增加趋势;东西行向葡萄果实纵横径和单粒质量总体大于南北行向;南北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大,东西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小。(2)海拔升高,光照强度增加,植株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海拔升高,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分析】本题目以葡萄种植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根据图文材料,从海拔和行向两个角度来分析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特征即可。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特征:据图分析西当、斯农、东水三地,随着海拔升高,果实纵横径总体从12mm到13mm,呈增大趋势,单粒质量总体从12.5mm到14mm,也呈增加趋势;单看东西行向,葡萄果实纵横径和单粒质量总体较大,因此东西行向大于南北行向;单看南北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大,超过2mm,东西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小,不超过2mm。(2)结合图文材料和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光照强度、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随海拔升高果实品质提升的原因。随着海拔升高,空气稀薄,光照强度增加、日照时间长,植株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海拔升高,晴天多,空气稀薄,白天对大气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糖分和有机质的积累,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12.(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锡林河属于内蒙古草原典型内陆河,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全长268千米,自东南流向西北,最终自然消失在查干诺尔湿地。锡林河流域以高平原为主,多种地形地貌共存;流域内植被以草地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89%。调查发现,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下图示意锡林河流域概况及流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1)概括锡林河流域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2)分析锡林河流域M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峰值区形成的原因。(3)请你为遏制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流失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值区分布都具有块状和带状分布特点(或者分布不均);流域南部边缘、东部以及东北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北部、西北部以及中南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2)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水分相对充沛,植被覆盖度较高;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地表残积物积累较多,减少了有机碳的流失并利于积累。(3)划区轮牧,控制载畜量;通过播种等形式恢复草原植被;土壤有机碳流失严重地区禁止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分析】本大题以锡林河为材料,涉及土壤,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读图可知,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值区分布不均匀;流域南部边缘、东部以及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