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3《废墟的召唤》教学课件(2)-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3《废墟的召唤》教学课件(2)-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3《废墟的召唤》教学课件(2)-语文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3《废墟的召唤》教学课件(2)-语文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3《废墟的召唤》教学课件(2)-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墟的召唤宗璞1精品课件废墟的召唤2精品课件

只要有自然,有生命,就有对自然的感悟,就有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宗璞有眼前的废墟想到了耻辱的历史,那大水法、观水法,那路旁的石龟,那方外观的白石乃至整个废墟都是中华民族屈辱史的见证,听到废墟“留—留—”的风声,作者深有感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3精品课件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雨果

4精品课件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

5精品课件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全盛时占地5200多亩,周长十多公里。然而不幸的是,这座名园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动掠焚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惨痛的一页。6精品课件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火烧圆明园耻辱的历史7精品课件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形成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园内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为东方文化的艺术宝库。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遭受了英法联军疯狂劫掠,一万多英法官兵个个满载而归。10月18日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放火,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如今的圆明园惟有几根石柱还立在那儿,俯瞰着残垣断瓦,如同一座纪念碑。8精品课件

被毁之前的圆明园养雀笼照片9精品课件

被毁之前的圆明园大水法10精品课件大水法遗址11精品课件今昔圆明园12精品课件看了这些图片资料,你们最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耻辱的历史13精品课件当时宗璞在听说圆明园要重建的时候,就跑去看了一下,然后她又想写下自己对圆明园的意见,于是,她三次到圆明园去体会、去思考、去感悟,写下了这篇文章——《废墟的召唤》,今天就走进这篇文章,看看宗璞要告诉我们她对废墟的印象,看看她再废墟面前所激发的思考。14精品课件宗璞,原名冯钟璞,北京人,是大家熟悉的当代女作家,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废墟的召唤》写于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之际。文章包含着爱国知识分子的赤子之情和渴望投身变革的志向。作者及背景15精品课件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废墟的召唤”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怎样一个废墟?2、面对废墟,作者产生怎样的联想?你能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3、“废墟”召唤的是什么?4、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写作顺序,请理清文章的脉络16精品课件

废墟甲胄

停滞

凝固充塞

嗫嚅迤逦

妲己褒姒

蘸着

绮辉宗璞17精品课件字词积累zǎozhòuyíngnièrúqǐxīsūyǐlǐ甲胄:奇耻大辱:理直气壮:铠甲和头盔。极大的耻辱。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红体字注音海藻甲胄远瀛观嗫嚅

绮辉窸窣迤逦解释词语18精品课件整体感知,心有提纲题目入手《废墟的召唤》指的是哪?写了什么内容?召唤了什么?19精品课件写什么?“废墟”——圆明园的景“召唤”——改革,振兴情融于景20精品课件

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21精品课件为什么写?

本文创作于1979年岁末,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因而,本篇的主旨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22精品课件怎样写?

融情于景废墟的召唤景主旨23精品课件景主旨1—3对圆明园废墟的整体描绘(背景与景——寂寥,荒凉)含蓄的表达出4—10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滞”景色的对比直抒24精品课件景主旨11—19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到转向全社会的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变的色彩鲜艳,漫天的霞锦号召全社会的有志之士,尤其是青年人。最后21-21篇末点题,表明全文的主旨。再一次强调要留下这废墟,要记住废墟的召唤,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因为它能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25精品课件问题入手,细部着眼

1—3段中的哪些句子含蓄的表达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1含蓄地表达出圆明园废墟与时代进程相去甚远。2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3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其中蕴涵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26精品课件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废墟的召唤”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怎样一个废墟?2、面对废墟,作者产生怎样的联想?你能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3、“废墟”召唤的是什么?4、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写作顺序,请理清文章的脉络27精品课件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凭吊和思考冬日斜阳无力笼罩上的荒凉衰败的圆明园28精品课件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29精品课件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心情沉重。

凭吊和思考30精品课件作者由眼前的废墟想到了耻辱的历史,整个废墟都是中华民族屈辱史的见证。听到废墟“留——留——”的风声,作者意识到这废墟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能让后人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废墟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给后人以警示:只有祖国强大了,屈辱的历史才不会重演。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呼唤改革的思想感情。31精品课件

“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4

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的凝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凭吊和思考32精品课件思路与文章的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是如何安排结构、组织材料的呢?读完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写作顺序,请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浏览课文,探讨以下问题:33精品课件引子——凭吊——召唤——思考

一、(1段)点明游览的时间、地点、行踪及总体感受,是全文的引子。废墟的召唤二、(2-7段)写废墟的凄凉景色及由此感受到的废墟的召唤

三、(8-19段)对“落照”的描写及作者与年轻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的思想感情。四、(20-21)表达了保留废墟的一部分以凭吊这段凝固的历史,记住废墟的召唤的意愿。呼唤改革,奉献祖国34精品课件全文可分四个部分:一、(1—3)对圆明园废墟的整体描绘。二、(4—10)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三、(11—20)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向全社会发出召唤。四、(21—22)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35精品课件想一想结合时代背景体味文中的“废墟”是否仅指圆明园,有无深层含义?若有,它的召唤是什么?36精品课件废墟召唤的是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37精品课件探究课文探究一: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景色描述部分,指出其作用?第一段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总领全文。38精品课件探究二:找出(2-7段)中的比喻拟人句,说明其作用(比喻句)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拟人句)依然寂寞地站着……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这一带建筑遗址的荒凉景象,给人深刻的印象。39精品课件探究三:

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找出描绘夕照景色的段落,说说每段景色描写的特点,含义。40精品课件(1)第9段写粉红的天空与寒鸦,写晚霞的艳丽、西山的娇红与天空中的寒意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2)第14段中枯梗与绮辉,西山的鲜嫩润泽与浅淡的光照下的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之中更显这天空、红日、西山的美丽可爱,作者的热爱之情溢于言(3)第19段描写了太阳下山之后的景色。此时的景色让作者想到了春日的紫藤萝。春日的紫藤萝一朵朵小的紫花汇成花的海洋,焕发出勃勃生机。伟大的祖国富饶强大、兴旺发达,同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奉献付出,尽到责任。这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思索。41精品课件探究四、从文中找出作者与年轻人的辩论,谈谈自己的理解?作者满怀爱国之心,也想为祖国的振兴尽到自己的责任。他与年轻人的辩论,反映了两代人的不同看法。辩论的结果是意见达成一致,这正是这蒙受着民族耻辱的废墟给后人的启示。探究五:齐读最后两段20-21,讨论这两段的含义和作用。作者再一次强调要留下这废墟,要记住废墟的召唤,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因为它能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42精品课件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具体指的什么内容?

“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

号召人们继续奋斗,以改造历史。人们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要寻找方法,做出努力,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废墟的召唤43精品课件废墟召唤历史遗迹:寂寞、凄清的圆明园中国的现实:百废待兴为民族复兴、国富民强尽匹夫之责(爱国进取)44精品课件一、极富感情的写景艺术。二、低沉、悲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三、浩博的主题和撼人心弦的思想力度。写作借鉴:45精品课件品读语言(练习二)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2、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3、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4、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46精品课件小结:散文主要写自已冬日漫游圆明园遗址,先写眼前的所见,表达作者对历史的凭吊,然后借对风声的描绘引出聆听到废墟的召唤,即由实景实写到虚景虚写。最后又由废墟的召唤而引发深沉的思考,阐释改变废墟这一疑固历史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点明主题。即全文的思路引子--凭吊――召唤――思考,思路清晰。小结:47精品课件迁移发展1、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你知道有哪些事例,说来让同学们听一听。48精品课件2、阅读附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圆明园模型薛为民

以1:1000的比例尺浓缩历史罩在一大片玻璃下这是一块琥珀圆明园在里面不承认曾被焚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