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专题训练---词语的丰富内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缝隙朱以撒①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从洞开的大门和里边的摆设,可以知晓他们都在经营一些什么,咖啡、甜点、沉香、山区土特产,便觉得没有必要走进去。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②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③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时间过去,没有谁走过时会想到里面有这么多宝贝——风沙吹老了时日,也吹走了这个密室外观曾经有过的人工痕迹。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散佚到世界各地,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它们都是真迹,比挂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品可靠多了。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时日把曾经知晓它们的人送走,史册也语焉不详,让后来人止步。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但前提是,先找到隐藏在寻常中的那一道裂缝吧。④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桃林连属无端,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是时光把泪水凝固了。而当口舌触及一碗温度适宜的桃胶时,它柔中含韧舒展开来的弹性,足以称之美味,总是会欣赏一番,再细细品尝。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在我的记忆中,严冬是人的表皮最易开裂的时段,那时在工地、田野劳作的人,对此毫无办法,静等裂开,那时的教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胶不断地从桃树伤口的缝隙中涌出,接触空气,成为胶状,为桃树的所有者不断收取,加工成坚硬之物。相比于桃胶,桃花要风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将朵朵桃花寄送给远方的友人,被津津乐道,以为是名士风度的延续。在我看来,桃花是虚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联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寻。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胶,那真是难言风雅——风雅之举似乎都是轻盈的、灵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让人无从一握手中。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树的多重功用,用于实的,用于虚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⑤每个学期上课,我都会想几个题目,让研究生去写,然后抽空每篇看过——这当然是一种私趣。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单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他,通过文章,窥探其中的主旨和表达,究竟有哪一些差异,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总是强调,我写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还真不知道一个人如何想,想如何,正是写作罄露了他们的才华和情性,或者点缀了一些奇诡和荒唐,这些都是我所乐意把玩的。正是从一些语言的缝隙里,我察觉到文思无定居然如此——没有哪两个人的笔端是相似的,客气浮辞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辙的、纵横自喜的,应有尽有,读毕不禁无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总是以大量地调遣史料为快慰。科技手段使人便捷地将史料填纳于文章之内,使我见到古贤人这般说、那般说,独不见这位学生如何说——他被史料的烟云遮蔽,使我找不到他了。这常是我阅读的一个疑问——为何不以自己的话语言说?邻家的金银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起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⑥每到午后,怀安桥下就陆续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经营来路不一的水果。刀剑披挂的榴裢尽管一副凛然不可侵的相貌,还是被不少人围着。我猜,是它微微裂开的缝隙,那飘出来的独特的果香把人招引过来。不买也罢,这浓郁的气味真的让人迷醉。⑦有时,在自我表现上,人还不如一枚榴裢。⑧有一则旧事是如此展开的——弘一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弘一坐在一张藤椅上,藤椅柔韧,老师坐上去会更舒适。弘一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摇晃了几下藤椅,方才缓缓落座。后来又去了一次,仍然是这个摇晃的动作。弘一回答了丰子恺的疑问这张藤椅旧了,藤条间有许多缝隙,会有一些虫蚁,如果贸然坐下就把它们挤压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别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细微处,譬如细细的缝隙,也填充了一个人丰富的悲悯。有些人刻意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为之,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人要走多远,才可以关注到藤椅中的缝隙?⑨时日匆匆,我们对于屑屑者已经缺乏察觉的细心了,而对于大,我们的兴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赠送我的宣纸形制大起来了,我把笔濡墨挥洒的作品也大起来了。其实,书法家的内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笺写一幅小楷,那真会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顷刻被淹没,无处找寻。想想晋宋时期的那些简札,小得不得了却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边的,别无他倚。这样,就是片纸只字,也甚佳好。说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其死生在朝暮之间的虫蚁,所谓的大小,都是天地夹缝里的存活物,没有什么差别,当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轻慢。(选自2022.9.16《光明日报》,有删改)注:①榴裢:也作榴莲。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紧闭的大门,神秘被捂在里面,让人产生凑近裂缝往里打量的兴趣,在结构上引出了下文作者由缝隙而展开的种种联想。B.文中邻家气派的金银器皿和不起眼的瓦缶瓷杯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应珍惜自家的瓦缶瓷杯,但这个道理却不都能明白。C.作为书法家、美学教授的朱以撒,在其散文中,总能让我们领略到他丰厚的学养和卓越的联想,以及古典情怀和灵动的生命意识。D.本文看似散漫,其实并不是漫无边际泛泛而谈,它在散漫中又自有韵致,以“缝隙”为触发点,将所思所忆所感娓娓道来。2.文中的“缝隙”一词,引发了作者广泛的联想和思考,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和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层叠的大地熊育群庚子立冬来临,大气层里浮着雾一样的尘埃,从飞机舷窗看到清晰的分隔面:浮尘上的云团洁白如雪,浮尘之下如染淡墨。阳光穿透尘埃,照亮了泰山山脉和齐鲁大平原。山脉渐渐低矮,在平原隐退。棋盘似的大地,树林、泛绿的麦苗、房舍和道路排列齐整。这是一片被人类精耕细作了数千年上万年的土地。深藏于泥土里的石骨器守着时间的秘密。从粟、黍到稻和麦,到如今的章丘大葱、章丘鲍芹、龙山小米、明水香稻、高官寨甜瓜、曹范核桃、文祖花椒、赵八洞香椿,再到工业化、城市化,厂房林立,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街巷向四野伸展……恒在的时间与大地似乎不同以往,人的意志得到最大彰显。飞机开始向午后的土地俯冲,心生一股怜惜、惆怅与忧患的情绪,不无苍茫;内心却满是深深的感恩——高空中更能体会大地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来章丘,想寻觅的是史前人类的生活。去年冬天我飞到杭州良渚古城,今年来看章丘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的发现地,还有更早时候看过的三星堆,它们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古城和遗物,于二十世纪初相继被发现,前后相隔不过数年:城子崖遗址于一九二八年吴金鼎路过时被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于一九三六年被施昕更考古发掘,三星堆于一九二九年二月被燕氏父子浇灌农田时用锄头挖出。古老的时光突然重现,偶尔的机缘却是中华文明石破天惊的发现!文明之光在东方呈现了她史前朦胧却是真实的面目——中华文明不只是在黄河、长江流域孕育,而是满天星斗和多源一体的起源方式与形成过程。历史因此而丰富而改写,光华灿烂!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这些史前文化遗址必然存在,只是漫长岁月里,它们埋入土地深处,早已消失在如烟的历史之中。被苍天厚土收藏的历史,并非无迹可寻,发现它需要一双历史的眼光。城子崖是章丘平原上一处寻常之地,紧挨巨野河。如果不是荒芜,就像它周围一样遍种庄稼,你无从发现。眼前的杂草疯长,淹没一切,即使有的枯萎,也是厚厚一层覆盖着土地。没有高大的乔木,只有一棵杯口粗的槐树孤立于一旁。低洼处有人种了小麦,麦苗嫩绿。远处杂生了一排密密的杨树。台地凹凸不平,并无悬崖,一条大马路欹斜而去。紧挨路边,立了一块写有“城子崖遗址”的石牌。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史前城址,是龙山文化考古的发端之地、命名之地。历史的风云与天荒地老的土地,可留得下史前的蛛丝马迹?当年吴金鼎路过大道沟——一条从台地中劈开的路,我想就是我脚下的马路吧。那时台地没有经过机耕,没有经历解放战争龙章战役的炮火,地貌宛若沟渠,两壁高约丈余。吴金鼎经过时多看了几眼,这一双训练有素能够望穿时空的眼睛,看到了灰土和陶片。这一天是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十点,吴金鼎在龙山火车站下车,前往济南国的国都东平陵故城考察。那是一座战国到两汉时期的古城,就在东面离城子崖两公里的地方。十天后,吴金鼎专程来龙山考察城子崖。他沿崖南行,发现有火烧的痕迹,烧火之处似有一定的形状。红土堆积很厚,崖上灰土包含层极为显著,里面的陶片、石块和贝骨与常见的颇为不同。他挖掘了一阵,找到了两枚制作粗糙的骨锥,如获至宝。台地并无砖瓦碎片和金属瓷器等物。他认定必有石斧石刀,这里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村落。第二年七月,吴金鼎第三次来到城子崖,这一次他认定出土的磨光黑陶为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正是精美的黑陶,龙山文化令人刮目相看。它摆放在章丘博物馆显要的位置,与今天的人们对话,接受四千年后惊羡的目光。吴金鼎是第一双被惊艳的眼睛。他八月和九月接连两次来龙山,到第六次考察后,他将一份发掘城子崖的报告放到了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办公桌上。一九三0年十一月七日,城子崖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经过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石玉器、骨角蚌等制品,已有一刀一钱二矢铜器出土。特别是许多薄、硬、光与黑的陶器面世,最具代表性的“蛋壳黑陶”,漆黑乌亮,质地坚硬,杯壁只有零点五毫米厚,重量约五十克。就是今天要烧制这样成色的陶器都非常困难。我进入马路对面一座大型建筑里面,封闭的大空间罩着一堵剖开的城墙。打开室内的灯光,高耸的泥土墙已很难辨别出不同文化分层的颜色。而挖开之初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三个分层非常明显。六十年后再度发掘,发现三十年代发掘的古城并非龙山文化时期的,而是比龙山文化要晚的岳石文化时期,为东夷人修建。这次发掘跨过前人发掘的城墙,向南延伸了十米,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墙。岳石文化城墙用了版筑技术,即外部夹板挡土,城墙修筑得坚固、陡直而高大。龙山文化城墙为夯筑,当年成束的木棍戳出的密密麻麻的坑还保留在土中。遗址最上面还有春秋战国时谭国的遗物。《诗经》中《大东》一诗即为谭国士大夫创作。谭国就是东国,“大东”意为遥远的东国。诗中写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有冽氿泉,无浸穫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写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诗里写了泉水,写到了牛郎织女星。公元前六百八十四年,齐师灭谭,谭子奔莒,始有谭姓。现在城子崖遗址边还有谭氏总祠。我注视着一片密密麻麻的坑,这是四千多年前的祖先凝聚的力量,这力依然以紧密的泥土形式显现。我能感受到双臂猛烈砸下的动作,还有从肌肤上滚落的汗珠——当年筑城的现场隐约可见。龙山文化城址平面接近方形,面积二十万平方米。城墙建筑为外挖内筑,夯层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倾斜堆筑。岳石文化城墙在前者城墙基础上内收修筑。周代城墙又修筑在岳石文化城墙之上或内侧,面积更小。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距今三千七百年至四千三百年,时间大约在有虞氏到夏代早期之间。这种历史遗存的层叠现象在良渚遗址也出现了。东汉贵胄墓建在反山上,他们不知道这是一座人工堆起的山,更不知道山上埋有良渚土坑大墓。考古者在挖出东汉墓后,又在墓底发掘出良渚大墓。东汉人将自己埋在三千年前的坟墓上,心安理得地在砖室墓里躺了近两千年。良渚玉器也早有出土。玉琮曾被古人当作可以再利用的玉料加以切割。再次把它当作随葬品的东周人,又被今人作为古墓出土了。遥远的夏、商、周在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面前突然就变近了,两三千年的岁月不过弹指之间。生命就这样在大地上循环,来于尘土归于尘土,就像小麦颗粒一样密集,泥土中遍布骨殖,直到血肉与尘埃不分,直到我们视泥土为自身。朝代如露,夜凝昼散,春去秋来是这一切的象征与比喻。绵延的历史黄河一样奔流不息,一层层浮土掩埋一个一个朝代。土地之上,庄稼一年年生长,从无爽约。从城子崖再去平陵古城,重走吴金鼎走过的路。一条东西向的龙泉大道,小车眨眼间就到了。想着当年骑驴行走,大地辽阔无边,如今有了时空穿越的感觉。历史就是离场,但它不会消失。这是土地的神奇。绣江河畔,女郎山上,一垄垄翠绿的大葱,薄露如霜。齐肩高的葱,叶绿茎白,呈现了大地旺盛的生殖力。阡陌上生长了杨树、银杏和柿子树,秋天站在银杏的一树金黄上,站在红灯笼一样悬挂的柿子上,打量人间。奔流的车辆,劳动的人,是实也是虚。闪过的村落和田地,异乡人的匆匆行色,像个虚拟人穿行其间……章丘平原,当年齐国的土地,地下有泉水喷涌,“有冽氿泉”,像水面盛开的白莲。山上齐长城的断壁残垣与古道关隘,在它打盹儿的时候,两千多个深秋的风也没有把它唤醒。齐国和鲁国都跟随时间跑远了,它生存的依据早被世人更替,但它仍然以古人懵懂的姿态,迎迓自己的阳光,没有坠入文化的地层。在长城岭石子口村山谷感受庚子年秋冬交替的一刻,山河美景似与古人共享——长城、古寨堡、山神庙、碑碣、传说与齐风鲁韵,既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古今的距离不是虚幻的时间,而是坚实的土地。当我读懂了大地,也就读懂了自己的来路,眺望了未来。(摘编自微博文学《人民文学》)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的描述,既是作者看到的实景,也暗示了作者逐渐接近目的地,还以云层的分隔表现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B.文章重点叙写作者游览城子崖遗址,却先写到达前的感悟,意在形成内容的反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呼应结尾。C.“高耸的泥土墙”难以辨别文化分层,与“挖开之初的分层明显”形成对比,但作者并非想借此表达对现代考古的批评。D.看见夯筑遗留下的一片坑,作者想到当年修筑城墙的时候先民们的动作、形象,体现出作者对先民的强大力量的礼赞。2.请结合文章,理解题目中“层叠”一词的内涵。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嘟柿①的记号肖复兴在北大荒,有一度我对嘟柿这种从未见过的野果子充满想象。嘟柿长在山地和老林子里。我所在的生产队在平原,嘟柿只在遥远的梦中,一直躺在林予的小说和林青的散文②里睡大觉。一直到1971年秋天,我所在的兵团师部宣传队被拉到完达山下的一个连队体验生活,嘟柿一下子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说起嘟柿,队上吹小号的一个北京知青对我说:那玩意儿在完达山里多的是。我知道,他常到完达山伐木、打猎、采蘑菇,便对他说:哪天你带我去找找嘟柿怎样?他一扬手说: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我问他怎么有这么大的把握,他告诉我:这里的每一棵树其实都跟咱们人一样,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记号。每条被人踩出来的小路,也有自己不同的记号。这些记号,在他的眼睛里司空见惯,像是熟悉的接头密语,呼应着、带着他走向这一片嘟柿地。这是一片灌木丛,旁边是一片有些干涸的沼泽。湿润的泥土,让四周杂草丛生得格外茂密,椴树、柞树、白桦多种树木,高大参天,遮住烈日。蓊郁的林色笼罩,有些幽暗,有从树叶间投射进来的阳光,显得特别明亮,像舞台上的追光一样,照在花草上,小精灵般跳跃。扒拉开密密的草叶,终于看见了嘟柿——北大荒的嘟柿,我想象、向往多年的嘟柿!一颗颗、密匝匝地,长在叶子的上面,而不像葡萄缀在叶下。叶子烘托着嘟柿个个昂头向上,很有些芙蓉出水的劲头儿。嘟柿的个头儿不大,比葡萄珠儿还小,比黄豆粒大一点儿,这样的不起眼,让我有些失望。不过,它的颜色多少给我一点儿安慰,不是黑紫色,而是发蓝,不少是天蓝色,很明亮,甚至有些透明;皮薄薄的,一碰就会汁水四溢。没有成熟的,还有橙黄色甚至是微微发红的,摇曳在绿色的叶间,星星般闪烁。小号手告诉我:这玩意儿越到秋深,颜色越深,现在看颜色好看,但不好吃;经霜后,颜色不那么明亮了,味道才酸甜可口。挂霜的嘟柿,像咱们老北京吃的红果蘸,样子和味儿都不一样呢!我摘下几颗尝尝,果然不大好吃,有些发涩,还很酸。凭着林中的记号,那些树木,那些小路,那些花花草草,甚至那些野兽的蹄印,他轻车熟路带我走下山,走出老林子。只是,我始终不知道那些记号具体是些什么,仿佛那是对我屏蔽而唯独对他门户大开的秘境神域,是我不可见而唯独他可见可闻的魔咒或神谕。我离开北大荒已经近五十年了,一切恍然如梦,但那次进完达山去寻找嘟柿的情景,记忆犹新。去年秋天,我在天坛,坐在双环亭的走廊里,画对面山坡上的小亭子,一个戴鸭舌帽的老头儿站在我身后看。一直到我画完,合上画本,起身准备走了,他还站在那里,盯着我看,看得我有些发毛。他发话: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望着这位显得比我岁数还要大的老爷子,问道:您是……?忘了?那年,我带你进完达山找嘟柿……原来是小号手,我一把握住他的手。他是怎么一下子就认出我来的呢?他呵呵笑道:是人是事是物,都有个自己的记号,你忘了在完达山,咱们是怎么进山找到嘟柿的,又是怎么出山回来的了?我一拍脑门,连声说:没错,记号!记号!然后,我问他:那你说我的记号是什么?他一指我的右眼角:你忘了,你这儿有一道疤?没错,那是到北大荒第二年春天播种的时候,播种机的划印器连接的铁链突然断裂,一下子打在我的右眼角上,缝了两针。这么个小小的记号,居然被他发现,一直记到五十年后。年初,读福柯的老书《词与物》,他写道:“必须要有某个标记,使我们注意这些事物;否则,秘密就会无限期地搁置……相似性的世界,只能是有符号的世界……相似性知识建立在对这些记号的记录和辨认上。”福柯还引用了学者克罗列斯的话:“产生于大地深处的所有花草、树木和其他东西,都是些魔术般的书籍和符号……拥有上帝的影子和形象或者它们的内在效能。这个效能是由天空作为自然嫁妆送给它们的。”魔术般的符号!自然的嫁妆!说得真是精彩!读完这几段话,我想起了小号手,想起五十年前他带领我进完达山寻找嘟柿的情景。(节选自《文汇报》2020年7月14日)【注】①嘟柿:野生的蓝莓。②在原文中作者曾提到“没来北大荒之前,曾经看过林予的长篇小说《雁飞塞北》和林青的散文集《冰凌花》,两本书写的都是北大荒,都写到了嘟柿”。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嘟柿,详细地介绍了嘟柿的叶子、味道、大小、颜色。B.文章回忆了在北大荒跟随小号手寻找嘟柿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对小号手的思念。C.文章引用福柯的话和福柯在书中引用的话语是为了突出记号的意义及作用。D.本文语言通俗、生活化,但寓意深远;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富有深意。2.“记号”一词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内涵。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行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李振南①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②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③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④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⑤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⑥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⑦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房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合作合同
- 2024年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临时工聘用合同样本
- 五险一金基础知识讲解课件
- 2024年卫星发射与服务项目合同
- 2024不锈钢水箱购入合同模板
- 2024年双方关于房屋买卖的合同(含房产详情)
- 2024年医疗器械采购与供货合同
- 2024年修订版:广告代理合同
- 2024年合同工程完工证书
- 牙膏产品知识课件
- 液化气站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医疗安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 幼儿园清算审计报告
-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演示文稿
- itop运维综合管理平台使用手册要点
- 河北张家口市商业银行2023年微贷客户经理招聘(60人)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核心经验
- 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养老院人力资源规划
- 健康课大班《良好的坐姿》教案7
- 幼儿园师德师风考核表实用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