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控制管理培训培训内容背景(传染病防治历程、大事记)传染病防治法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背景1.史上最严重的一些温疫事件;2.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3.2003年SARS爆发后,暴露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的问题;一、背景2004年以前,传染病报告卡的上报以信件寄送,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为24天;实行疫情网络后的2004年,报告时间缩短到不足1天。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在国家、省、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市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一、背景6、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已经出台,并于2016年实施。相关概念规定报告的病种及法定传染病的种类法定传染病部分病种调整疫情报告(责任人、报告程序方式、时限)传染病预防医疗救治法律责任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是政治病?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警示:“勿踩红线”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责任单位,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行政处分。个体行医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二、传染病防治法概念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2)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国卫疾控发【2013】28号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炭疽中的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包含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从2014年1月1日起由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各地市规定报告病种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部分病种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28号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调整新增病种: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自2013年11月1日起,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汇总。病种减少: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自2014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纳入流行性感冒统计汇总。管理等级变化病种: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二、传染病防治法报告规范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目前,我国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调整后种类及各类病种数没有改变报告和审核时限对不同等级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不同医务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传染病后,要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则要求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报告二、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二、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程序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二、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甲管传染病2小时内电话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2小时内电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小时内电话急性迟缓性麻痹(AFP除脊髓灰质炎)24小时内卡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卡性病24小时内卡死亡病例7天内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二、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医疗机构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职责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在诊疗过程中,填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疫情报告,并妥善保管各种资料。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及疫情报告知识的培训。乡镇卫生院还同时承担责任范围内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医生的培训工作。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职责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根据有关政策、法规,负责制定全院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当有新的法规、标准出台时要及时修订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有关制度。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奖惩制度、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等。设立具体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管理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对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疗机构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对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者,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对患其他传染病死亡者,必要时,应当将尸体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告知死者家属。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的传染病管理资料
门诊:必须有“一志两册”。即门诊日志及门诊传染病登记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有门诊科室必备。肠道门诊必须同时有腹泻病例登记册。病房:必须有“两册”。即医院住院登记册及医院病房传染病登记册,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住院病房必备。检验科:必须有检验登记册。对三常规、普通肝功、乙肝系列(“二对半”、“三对半”)、腹泻病例霍乱悬滴实验等应分别登记,确保查询检验结果时一目了然。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
法律责任医疗机构违反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子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
法律责任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隐瞒、谎报传染病疫情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
法律责任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三、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性病(梅毒等)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原则诊断分类病例分类诊断标准分类报告工作流程2008-12-11发布,2009-06-15实施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DNA检测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分类乙肝急性乙肝慢性乙肝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阳性+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肝胆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急性乙肝疑似病例或诊断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乙肝疑似病例+以上任意一项=急性乙肝确诊病例急性乙肝疑似病例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或或慢性乙肝疑似病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或或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慢性乙肝确诊病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HBsAg阳性史6个月以上+=+1年内连续随访3次或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HBeAg阳性,血清HBVDNA可检出慢性HBV携带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阴性,血清HBVDNA检测不到=+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脏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或炎症轻微+疑似病例+肝脏组织学检查=确诊病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原则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功能试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须依据HCVRNA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史曾接种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有低热或出现黄疸。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临床表现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或疑似病例诊断标准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或临床诊断病例或血清抗-HCV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血清HCVRNA阳性确诊病例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定义流行病学史临床分型诊断原则诊断标准细菌性痢疾定义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史
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痢疾患者密切接触史。细菌性痢疾临床分型急性慢性: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急性普通型(典型)急性轻型(非典型)急性中毒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诊断原则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和临床诊断。2、确诊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诊断标准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细菌性痢疾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
流行病学史感染性腹泻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形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黏液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已排除由O1血清群或0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临床症状感染性腹泻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形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见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或某些病毒所致的腹泻.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见少量或无红细胞、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实验室检查感染性腹泻2.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01血清群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实验室检查感染性腹泻1、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粪便常规检查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2、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病原学检查诊断标准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性病管理性病管理梅毒
诊断要点:梅毒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梅毒诊断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梅毒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病例记录与报告要求:①梅毒病例的记录与报告应按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进行。②仅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③梅毒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④术前病人、孕产妇和献血人员的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后报告,仅依据阳性检测结果不报告。⑤梅毒病例分类为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无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性病管理淋病
诊断要点:淋病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淋病诊断标准》(WS268-2007)。淋病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病例报告要求:①只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②淋病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③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病例需要报告。④淋病病例分类为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无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
性病管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诊断要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2007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病例报告要求:①只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②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③新生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眼结膜炎病例需要报告。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分类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无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
性病管理尖锐湿疣
诊断要点:尖锐湿疣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尖锐湿疣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35-2003)
。病例报告要求:①基于临床诊断病例即可报告。②每例尖锐湿疣病人只报告一次。③以前无尖锐湿疣诊断病史的首诊病例应报告。④尖锐湿疣复发病例不报告。⑤无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仅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阳性,或HP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者不报告。⑥尖锐湿疣病例分类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性病管理生殖器疱疹
诊断要点: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36-2003)。
病例报告要求:①基于临床诊断病例即可报告。②每例生殖器疱疹病人只报告一次。③以前无生殖器疱疹诊断病史的首诊病例应报告。④生殖器疱疹复发病例不报告。⑤无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仅为单纯疱疹病毒(HSV-1或HSV-2)血清抗体阳性者不报告。⑥生殖器疱疹病例分类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注:以上五种性病具体诊断标准详见内网《性病诊断标准知识要点》1、填报缺项:不勾选“初次报告”、填写年龄后未勾选单位“岁”、未勾选病人现住址所属的区县、现住址的填写未到具体门牌号、学生未填写具体学校及班级、乙肝丙肝病例未进行病例的急慢性分类、肺结核病人没填写或错填转诊单。
2、填报错项:病例分类中勾选多项诊断依据,如同时勾选“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除乙肝、丙肝之外的其他传染病在病例分类处勾选“急慢性”;传染病病种除了在甲乙丙类病名处勾选外,同时在下面“订正病名”处填写;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疫情等需要分型上报的未勾选具体病名。3、个别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仍有迟报、漏报现象,请加强疫情上报管理。4、肺结核疫情上报未及时规范转诊。四、传染病报卡存在的常见问题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不可缺项。“报卡类别”项:需要勾选,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和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姓名”项:14岁以下儿童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出生日期”项:如无具体出生日期,可填写实足年龄,只要填写年龄则必须勾选年龄单位。“工作单位或学校”项:学生及托幼儿童请务必填写具体学校及班级。四、传染病报卡存在的常见问题请根据现住址填写“病人属于”项。现住址必须细化到具体的门牌号,有很多只填写到xx路xx号,而无具体的xx-xx,以找到该病人为原则。传染病疫情请尽量留取病人的联系电话,肺结核病人要求必须留电话,且需要留手机号码。“病例分类”项: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关于诊断依据只需要勾选一项,如同时有临床诊断依据和实验室诊断依据,则只需要勾选高一级的诊断依据——实验室确诊病例即可。四、传染病报卡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联营股本借款合同全文
- 2025铝合金门窗制作合同
- 2025商务合作合同模板
- 2025全新版委托维修合同
- 2025年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的要点分析及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探讨合同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
- 《危重患者的观察要点》课件
- 《艺术史概述:唐宋元明清》课件
- 《供应链管理》课件
- GB/T 25150-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奥氏体不锈钢钝化膜质量的测试方法蓝点法
- GB/T 20641-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 GB/T 18618-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图形参数
- GB/T 10183.1-2018起重机车轮及大车和小车轨道公差第1部分:总则
- 波形梁钢护栏检测记录表
- 大田作物生产技术标
- 数学命题教学设计课件
- 叶芝《当你老了》赏析课件上课讲义
- 护士角色的转换与适应
-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知识培训
- 混凝土构件之梁配筋计算表格(自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