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节传染病和感染的概念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征(1)传染病具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免疫反应(4)耐过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使动物在一定时期内或终生不感染该病。(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一、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疾病的症状开始出现为止,称为潜伏期。二、前驱期: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三、症状明显期(发病期):前驱期之后,疾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四、转归期:康复和死亡。四、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就称为感染。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强弱不同,一定菌株或毒株的致病力程度称为毒力,它是区别病原与非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根据以下两种特性判定微生物的毒力:1.在组织内或体表繁殖的能力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在其中生长繁殖并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有些细菌能引起严重的疾病,但侵袭力不强,有些细菌的侵袭力很强,直接侵入,引起全身感染。2.产生毒素的能力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外毒素,阴性菌产生外毒素。六、宿主对感染的应答1.炎症和微生物的消除
皮下和粘膜下结缔组织的机械阻挡作用,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对感染的免疫应答(1)体液免疫反应血清中的各类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细菌、抗外毒素和抗病毒等多种免疫功能。(2)细胞免疫指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的特异性免疫。它具有抗细胞内寄生病原的免疫作用。如结核菌、布氏杆菌和某些病毒的免疫应答均为细胞免疫。(3)局部免疫由粘膜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受局部病原刺激转化为浆细胞,产生IgA,并分泌到粘膜表面而成为分泌型SIgA,起局部免疫作用。(4)胚胎免疫胎儿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前一定时间形成,并具有免疫应答的能力,如鸡胚免疫。第二节感染的类型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而家畜为了自卫而形成了各种防御机能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犯,这就形成了感染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按感染的发生分为: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2.内源性感染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寄生于动物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引起机体发病。二、按病原的种类分为:1.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引起的感染。2.混合感染两种以上病原同时参与的感染。3.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一种病原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三、按感染的部位分为:1.局部感染:动物机体抵抗力强,侵入的病原毒力弱或数量少,病原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一定病变的感染称为局部感染。2.全身感染:动物抵抗力弱,侵入病原毒力强或数量多,病原冲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其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四、按临诊表现分为:1.显性感染:表现该病特有临诊症状的感染。2.隐性感染:感染后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过程。这样的病畜称为亚临诊型。3.消散型(一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见出现即恢复的感染,称消散型感染。4.顿挫型感染:开始症状较重,特征症状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的感染。常见于疾病流行的后期。五、按症状是否典型分为:1.典型感染:表现该病的特征临诊症状的感染。2.非典型感染:表现或轻或重,无典型症状的感染。六、按以病的严重性分为:1.良性感染:指不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的感染。2.恶性感染: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的感染。七、按病程的长短分为:1.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常见于疾病流行的初期。2.急性感染:病程较短(几天至1~2周),症状典型。3.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几周)
,临诊表现不明显。4.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1月至年),
临诊症状不明显甚至表现不出来。八、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1.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疱疹病毒、披膜病毒、副黏病毒及反转录病毒科等所属的病毒,常易诱发持续性感染。2.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第三节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
三个基本环节
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传染病在畜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对传染病易感的动物。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会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因此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对传染病易感的动物为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传染源
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即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而被病原体污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饲料、空气、土壤等不是传染源,应称为传播媒介。传染源分为患病动物和携带病原动物两种。1.患病动物
有症状的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特别是症状明显期的病畜。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它是制订传染病病畜隔离期的依据,为控制传染病,对病畜原则上应隔离至传染期终了为止。2.病原携带者
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包括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指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即能排出病原的动物,如狂犬病、口蹄疫、猪瘟。
(2)恢复期病携带者指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如猪喘气病和布病等。
(3)健康病原携带者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却能排出该病病原的动物,一般认为是隐性感染的结果。如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病。二、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治家畜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传播途径分两大类水平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等途径在同一世代或基本同一世代动物之间的横向传播称为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传染病的病原体可经卵巢、子宫内感染或通过初乳、产道从上一代动物传播给下一代动物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在传播方式上可分为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
1.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而引起的传播方式。狂犬病具有代表性。
2.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可能是生物,也可能是无生命的物体。
间接接触一般通过如下几种途径而传播
1、经空气(飞沫、飞沫核、尘埃)传播包括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牛肺疫、猪气喘病、炭疽等。2、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3、经污染的土壤传播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4、经活的媒介物而传播
(1)主要通过节肢动物传播
(2)野生动物
(3)人类
垂直传播它包括下列几种方式
经胎盘传播
猪瘟、猪细小病毒感染、牛黏膜病、蓝舌病、伪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弯曲菌性流产、钩端螺旋体病等
经卵传播禽白血病、禽腺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禽脑脊髓炎、鸡白痢
经产道传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疱疹病毒
三、畜群的易感性指家畜对每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畜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百分率,直接影响到传染病是否能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
影响畜群易感性的因素1.畜群的内在因素动物的种、品种、年令、性别等因素影响其易感性2.畜群的外界因素各种饲养管理因素包括饲料质量、畜舍卫生、粪便处理、拥挤、饥饿以及隔离检疫等3.特异免疫状态畜群免疫性并不要求畜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有抵抗力的,如果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一旦引进病原体后出现疾病的危险性就较少,通过接触可能只出现少数散发的病例。因此,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畜群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也与畜群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一般如果畜群中有70%—80%是有抵抗力的,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这个事实可以解释为什么通过免疫接种畜群常能获得良好保护,尽管不是100%的易感动物都进行了免疫接种,或是应用集体免疫后不是所有动物都获得了充分的免疫力第四节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一、疫源地
具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疫源地的含义比传染源广泛,它除包括传染源外,还包括被污染的环境,及该地区内可疑感染畜群和储存宿主等,而传染源仅指带有病原体并排出的动物。在防疫方面,对传染源采取隔离,治疗和处理,而对疫源地则除以上措施外,还应包括污染环境的消毒,杜绝各种传播媒介,防止易感动物感染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根据疫源地的大小可分为疫点和疫区1、疫点指由单个传染源构成的疫源地,或在空间上与此完全重合的若干疫源地,如病畜所在的厩舍、栏圈、场院、草场或饮水点等。2、疫区由许多在空间上相互连接的疫源地组成,范围较疫点为大,一般指某种传染病正在流行的地区。在疫源地存在的时间内,凡是与疫源地接触的易感动物,都有受感染并形成新疫源地的可能,这样,一系列疫源地的相继发生就构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二、自然疫源地1、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病和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传给人和家畜。这种病称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伪狂犬病、犬瘟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非洲猪瘟、蓝舌病、口蹄疫、鹦鹉热、恙虫病、Q热、鼠型斑疹伤寒、蜱传斑疹伤寒、鼠疫、土拉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李氏杆菌病、蜱传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等
。
2、自然疫源性
有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家畜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家畜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
第五节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一、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1.散发性发病数目不多,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只有个别零星地散在发生。原因:①畜群对某病的免疫水平较高。②某病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③某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破伤风等。2.地方性流行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称为地方流行性。有两方面含义:①表示一定地区在较长的时间里发病数量超过散发性。②除表示一个相对数量外,还包含地区性含义。如:炭疽、猪丹毒等。
3.流行性指在一定时间内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没有一个病例的绝对数量限制。流行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这些疾病往往是病原的毒力较强,能以多种方式传播,畜群的易感性较高,如口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要疫病常表现为流行性发生。爆发: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畜群单位或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短期间突然出现很多病例时,可称为爆发。4.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甚至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如牛瘟、口蹄疫、流感。流行的形式是相对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二、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1.季节性某些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其主要原因如下:(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如气温、日照、洪水、多雨等。(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节肢动物)的影响蚊蝇虻在夏季大量繁殖,活动频繁,由其传播的疾病较易发生,如乙型脑炎、马传贫、炭疽等。(3)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易发呼吸道病和羔羊痢。
2.周期性某些传染病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再度出现流行的特点,称流行过程的周期性。第六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动物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必然会产生影响。一、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气温、温度、阳光、雨量、地形、地理环境等。
1.作用于传染源地理条件可限制传染源的活动,寒冷潮湿使病畜咳嗽频繁,病原排出多。
2.作用于传播媒介夏季蚊蝇滋生,相应的疾病增多,冬春季潮湿寒冷,温度低,湿度大,有利于气源性传播,呼吸道疾病多。
3.作用于易感动物自然因素对易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增强或减弱机体的抵抗力。二、社会因素
影响家畜疫病流行过程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发达程度,国家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人们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贯彻执行相关兽医法律法规的情况等第七节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一、流行病学调查
其主要目的为了摸清传染病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防疫措施,以期迅速消灭传染病的流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平时研究某地区影响传染病发生发展的一切有关因素;发病时在疫区内对传染病进行系统的观察,查明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疫病诊断。调查诸如:传染源、易感动物、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影响传播的因素和条件、疫区范围、发病率和病死率等,并拟出有效的防制措施。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有以下方法1.询问调查
询问畜主,管理人员、当地居民等,力求查明与疫病发生有关的各种因素。2.现场察看
进一步了解流行发生的经过和关键问题的所在,可根据不同疾病进行重点顶目的调查,如肠道传染病的饲料、水源、粪便和尸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