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校调研报告(定稿)_第1页
高级技校调研报告(定稿)_第2页
高级技校调研报告(定稿)_第3页
高级技校调研报告(定稿)_第4页
高级技校调研报告(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海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培养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海南省力争在未来五年培养新技师和高级技师6000名,培养高级技工1.2万名,使高级技能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由目前的3%提高到6%,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由目前的0.5%提高到1.5%,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服务,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有重要意义。一、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近年来,我省通过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积极施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等措施,推动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稳步发展。但总体而言,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是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存在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区域分布失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未能满足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仍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存在的问题(一)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增长速度较慢我省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小,增长速度较慢。据统计,我省获得初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13多万人,仅占全部技能工作者的30%。据2008年省政府颁布的《关于海南省2008-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12年我省技能人才建设目标为总量16.7万人,年均增长6.8%。技能人才比例及增长速度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首先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短缺,我国高技能人才目前已达到27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2.6%,而我省高级技能人才1.3万人,仅占全部技能工作者的3%左右。其次是分布不平衡,从产业分布上看,我省的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而农、林、牧、渔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第一、二产业技能人才不足,这很不适应我省“一省两地”的产业战略;从区域分布上看,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海口、三亚地区,中部地区技能人才较为匮乏。(三)基层企事业单位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海南省2006年下发了《海南省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实施方案》,确立并不断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提出力争“十一五”及未来五年培养新技师和高级技师6000名,高级技工1.2万名,使高级技能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由目前的3%提高到6%。但由于技能人才培养时间长、投入成本大,基层的中小企业对培养技能人才积极性不高。而另一方面,由于激励机制不十分健全,技术水平高低对个人发展和薪酬的影响不明显,也影响了劳动者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技工教育体系承担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要任务,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技工教育的投入,但仍远低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许多技工院校师资队伍、教学设备设施未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专业建设较为滞后,许多技工院校院校重复开设投入成本低的文科专业,而理工科专业设置却跟不上我省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二、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一)从我省2011年第四季度人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总体而言,人才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求人倍率为0.74。(2)从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来看,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其中以第三产业为主,所占比重为81.78%。(3)从行业需求来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分别占为28.45%、23.86%、12.98%。(4)从用人单位类型看,企业用人占主导地位,所占比重达到了99.69%。中小企业是人才劳动力市场主力军。(5)从各类职业的供求情况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需求人数占总人数的70.08%。求职人数占总人数的30.10%,求人倍率为1.67。(6)从求职人员构成方面来看,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占总求职人数的58.97%,是求职人员的主体。(7)从性别的求职情况看,本季度求职人数男性多于女性,所占比重分别为56.72%和43.28%。男、女的求人倍率分别是0.71和0.72。(8)从年龄的供求状况看,企业用人对年龄没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47.26%,求职人员主要集中在16-24岁和25-34岁两个年龄段,占总需求人数的80.50%。(9)从文化程度的需求情况看,79.14%的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文化程度有要求。从文化程度的求职情况看,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中专学历、技校学历和大专学历的求职者是劳动力市场求职主体,占求职人数的81.72%。(10)从技术等级(职称)的需求情况看,81.29%的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没有明确要求,18.56%的求职人员持有技术等级或职称。(二)供求总体情况表1.供求总体人数需求人数(人次)求职人数(人次)求人倍率本期有效数30887416000.74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产 业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第一产业1340.45%第二产业480016.06%第三产业2495383.49%合计29887100.00%

表3.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行 业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农、林、牧、渔业1340.45%米矿业150.05%制造业387912.9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0.03%建筑业8973.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381.1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253.43%批发和零售业713123.86%住宿和餐饮业850328.45%金融业10943.66%房地产业327910.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91.5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杳业4931.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0.0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296.79%教育2210.7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10.07%文化、体育和社会业2810.94%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690.23%国际组织00.00%合计29887100.00%

表4.按经济类型分组的需求人数经济类型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企业2868997.50%内资企业2797293.59%内国有企业450.15%集体企业780.26%资股份合作企业3681.23%联营企业750.25%其企有限责任公司2485783.17%股份有限公司18236.10%中业私营企业5591.87%其他企业1670.56%港、澳、台投资企业5021.68%外商投资企业4001.34%个体经营9203.08%事业980.31%合计28787100.00%表5.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职业类别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人)求人倍率单位负责人7952.66%31577.59%0.25

专业技术人员300710.06%758818.24%0.39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622.55%684716.46%0.11商业和服务业人员2094470.08%1252230.10%1.67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540.18%9572.30%0.0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432514.47%1052925.31%0.41合计29888100.00%41600100.00%表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八个职业需求人数代码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缺口数求人倍率饭店服务员404000010605305302.00汽车维修工825000020005002254.00电焊工60402057256161.29环境卫生人员4071300150120301.25房地产业务人员2060600412332801.24钳工6050201352961.21推销员4010201780681991.15建筑工程师2022100224210141.07表7: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八个职业需求人数代码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缺口数求人倍率行政办公人员30100003128004880.39话务员30302022105303200.40财会人员20603002164162000.52

收银员40101022805102300.55生产操作工62700004808613810.56保管人员4020100136217810.63机动车驾驶员62401002503981480.63维修电工60706032033141110.65表8.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求职人数类别求职人数(人)所占比重新成长失业青年1337832.16%其中:应届毕业生996074.45%就业转失业人员1115326.81%其他失业人员36578.79%在业人员15893.82%在学人员803319.31%本市农村人员21345.13%外埠人员16563.98%合计41600100.00%表9.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性别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求职人数(人)所占比重(%)求人倍率男305910.24%2359456.72%0.72

女25048.38%1800643.28%0.72无要求2432481.38%00合计29887100.00%41600100.00%表10.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年龄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求职人数(人)所占比重(%)求人倍率16--24岁658022.01%2049649.27%0.6625--34岁709823.75%1551737.30%0.8035--44岁13154.40%455210.94%0.6345岁以上7702.58%10352.49%1.08无要求1412447.26%00合计29887100.00%41600100.00%表11.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文化程度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求职人数(人)所占比重(%)求人倍率初中以下28189.43%18974.56%1.64高中1293743.29%1752642.13%0.78其中:职高、技校、中专190714.74%1052660.06%0.18大专650721.77%1647139.59%0.54

大学13884.64%570213.71%0.39硕士以上30.01%40.01%0.91无要求623420.86%00合计31794100.00%41600100.00%表12.按技术等级或职称分组的供求人数技术等级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求职人数(人)所占比重(%)求人倍率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20806.96%16724.02%1.24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5321.78%25466.12%0.21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60.02%40.01%1.5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6865.64%22345.37%0.75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2794.28%12603.03%1.0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0.03%40.01%2.25无技术等级或职称3387981.44%无要求2429581.29%00合计29887100.00%41599100.00%(三)海南省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总量预测根据海南省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左右,GDP年均增长9%,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9:32:39,工业增加值比重占25%。根据这一目标,我省人才资源年平均增长率应保持在10%以上为宜,使人才的增长整体上略快于经济的增长,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储备一定数量的人才。根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测算,今后五年内全省各类企业人才总量达6.7万人。根据对我省规模以上96家工业企业人才未来五年需求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今后五年我省工业企业人才规模为6.7万人。今后五年是我省工业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重点开发工业人才,使工业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为此,今后五年内使全省工业人才队伍人才总量达6.7万人,工业人才比重占10%以上。按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原则,使工业战线高、中、初级人才比调整到15:35:50,研究生及以上、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学历的人才比调整到3:30:35:32。为确保工业化目标的顺利实现,我省应在5年时间内,力争通过本地大中型企业和优势项目,引进或培养管理人才,使管理人才达到0.8万人;通过改善创业环境,优化政策待遇,引进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使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万人;通过本地大专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培养本地人才,以及通过倡导在职人员自学、接受在职教育,开展现有人才素质升级活动等措施内部培养本地技能型人才,使技能型人才达到4.2万人。三、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一)培养目标建省20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出发,着眼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采取措施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较大成绩,高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培养速度明显加快,为改善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结构,加快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培养各行业高技能人才6467名,是十五期间的1.5倍,其中2005年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人数首次突破2000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0至2012年,力争对23万各类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其中,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1.4万人,培训后取得高级(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劳动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比例由目前的4%提升到7%左右;再就业培训6万人,培训后合格率达90%,培训后冉就业率达60%;创业培训6000人,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3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60%。逐步做到大多数有培训意愿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在职职工和未升入高—级学校读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够受到从业岗位需要的职业培训。(二)主要措施1、政府重视,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切实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海南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人才工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2003年11月,省委在《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熟练技能人才队伍。2004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又提出要在5年内使70%以上的技术性和工艺性操作岗位劳动者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2006年3月,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在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引进和投入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各市县、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高技能人培养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措施抓落实。目前,一个上下重视、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2、大力发展技工教育,规范和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技工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规范和加快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依靠技工教育的发展。为此,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要求,不断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和发展,使得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逐年扩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技能人才的供求矛盾。首先,大力发展高级技工教育。一是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将海南省技工学校和海口市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填补了我省无高级技工学校的空白。二是鼓励技工学校与省内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三是通过与省外技校开展联合办学,利用省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我省高级技工学校高级技工班学生人数已从2000年的50人增加到2005年的几千人。改革技工院校教学制度。积极引导高职院校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在职业院校中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2002年以来,我省已有5所高职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活动,结束了高职院不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推动和指导大型企业办好自有的职工培训机构,开展职工的高级职业资格培训。鼓励中小企业与各类职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培训。通过企业培训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个人自学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广大技能劳动者开辟一条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成长通道。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职业培训,壮大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力量。目前,已有13多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承担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3、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具海南特色的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拓展社会化考试服务业务,制订全省社会化考试服务办法,加强与职能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和交流,为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引入人才提供考试服务。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推广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成长的渠道。探索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企业提供人才测评、情商测试、胜任力分析、团队分析等高端化的人才服务。同时加强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站建设。做好留学归国人员身份登记工作,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库。海南省将力争年内设立“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海南分市场”,引进建设国际旅游岛急需的各类人才。1)有计划的举办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才招聘会。为引入建设国际旅游岛急需的高端人才构筑平台,探索创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海南分市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及部里的支持,争取年内设立省部共建的“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海南分市场”。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六大战略定位的产业发展需要,特别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以及海南省105个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举办“旅游人才”、“汽车技术人才”“酒店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等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才招聘会,为人才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2)制定技能人才表彰和激励机制,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一方面,我们要求各用人单位对通过考核取得技能等级后被聘为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员,应确定相应的工资福利及其他待遇;被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其住房标准、差旅费及其他待遇,应分别比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待遇确定。另一方面,建立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奖励制度,由省政府设立海南省技术能手、海南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等奖项及高技能人才津贴。这些政策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极大地调动技能劳动者学习技能、提高技能的积极性。4、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海南经济发展(1)全面加强宣传,营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由于传统文化、人事制度、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社会上长期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宣传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引导社会树立技工教育和基础教育同等重要、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同等重要的观念。(2)政府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投入保证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大政府对技工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技工教育经费支出比重,切实解决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短缺状况,以不断提高技能训练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有相当规模和办学水平的民办和企业培训机构,开展市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或奖励;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督促。把企事业培训、使用情况纳入企事业领导人考核内容,确保有关企事业单位每年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专项用于技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列入成本开支。对于不按规定实施技工技工教育和培训的企业,政府全额收取其技工教育经费,用于发展地方技工教育。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用工需求,定期发布实行政府补贴的紧缺工种,对个人参加相应工种高级工以上等级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予以培训经费补助。(3)规范和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健全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对针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紧缺技能人才,在住房、职称、评奖、社会保障等待遇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加大技术技能水平对薪酬的影响比重,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建立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辅助的表彰奖励制度。2008年,我省首次将选拔特贴省优专家对象扩大至高技能人才,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考核办法,提高鉴定质量,将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技能人才培训的重点,提高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5、改革创新技工教育模式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海南举全省之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全体海南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必将呼唤加快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在省委、省政府“三个重点”(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政策下,我省中职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面临全国性问题,即中职学生的后续教育问题。而整合各个地区的技工教育资源,组建技工教育集团的模式将极大地促进海南成人技工教育的发展,实现中等技工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的纵向对接,实现学校和企业和农村的有效对接。满足中职学生及家长对后续教育的强烈需求,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并且围绕热带高效农业、新兴工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产业设置专业,特别是我省急需的如城市规划、政府公共管理、物流、交通运营管理、汽车技术、中医药学、高尔夫管理、污水垃圾处理等新兴产业设置专业,为中职学生及电大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和就业层次搭建平台,也为各行业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多快好省地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最终实现海南职业人素质提高,实现社会的多赢。四、关于我校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一)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成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专门组织人力研究开发校企合作的形势和内容,指导制定学校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以海汽集团为重点,选择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作为参与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成员单位,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技工学校与企业对接平台,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校企合作从一般性合作向校企融合转变。2、改变观念,灵活、创新校企多样化合作模式。一是加强与企业的专家、工程师和具有丰富经验、掌握绝活的技术工人的联系,完善学校高技能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部分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作为顾问,协助学校进行专业教学与实习工作;有计划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习,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动态,掌握企业前沿理论和岗位技能要求,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二是充分利用我校承办国家级和省级大型技能竞赛的经验和机遇,全员动员参与其中,实行教师和学生技能大练兵,利用学校先进的实训设备,同时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对学校和合作参与企业进行宣传,有效地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3、以双赢为基础,拓宽校企合作思路。一是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各学科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让企业参与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和实习安排,共同研发课程项目和教材。二是吸引企业参与学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制订专业设置和适应企业要求的专门化培养方案。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高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利用实习工厂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接受企业的来料加工,一方面使学校成为企业的外部生产协助单位,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参与生产“实战”训练,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对高新技术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深度。学校将努力建设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我校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的优势,积极承担了各企业职工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任务,力争教学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实现学校与企业,就业和实训的“零对接”。(二)做大做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1、灵活和多元化培养模式。针对海汽集团和其他企业在职职工特点,逐步尝试职业行为导向、模块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方式,鼓励职工学员采取工学结合、分阶段完成各项培训内容。2、积极实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我们采取送学、送技术上门的方式,主动帮助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信息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每年不少于3000人次,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3、推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加强对人才培训市场渠道的建设,坚持每年培养高级工600人次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总量逐年提高,实现每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