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976-2006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相较于《GB 15976-1995 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 控制和消灭指标的更新:2006版标准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传播阻断以及消除病原的量化指标进行了修订,以更准确地反映疾病控制的实际成效。这些更新基于对疾病流行病学新认识及防治技术的进步,旨在提高控制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完善:新标准强化了监测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要求,包括监测点的选择、监测内容、频率以及数据处理和报告机制,确保能及时发现并应对疫情变化,提高了疾病防控的系统性和时效性。

  3. 防治策略与措施的调整:随着对血吸虫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和防治技术的发展,2006版标准引入或优化了一些防治措施,如扩大了综合防治策略的应用范围,强调环境改造、健康教育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更加注重生态防控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4. 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新标准增设了针对突发疫情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相关内容,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面对血吸虫病疫情爆发时的职责、行动流程和资源调配要求,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法律依据与执行力度:2006版标准在制定时参考了最新的法律法规,加强了标准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6. 信息管理与技术应用: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标准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来提升血吸虫病监测、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的效率与质量,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5976-2015
  • 2006-09-29 颁布
  • 2007-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5976-2006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_第1页
GB 15976-2006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_第2页
GB 15976-2006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5976-2006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CS11.020C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木GB15976—2006代替GB15976—1995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Criteriaforcontrolandeliminationofschistosomiasis2006-09-29发布2007-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爱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15976—2006本标准修订GB15976—1995《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与GB15976—1995相比,本标准主要做了如下修改;-增加了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性钉螺的定义:-对疫情控制、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三个阶段防治目标的指标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血吸虫病消灭标准的指标;增加了附录,包括居民粪便检查、家畜粪便检查和钉螺检查的方法及对相关防治档案资料的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15976—1995废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庆五、张世清、林丹丹、汪世平、吴晓华、尹治成、王秀芬、周晓农.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15976—1995首次发布。

GB15976—2006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工作的定义、要求和考核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流行血吸虫病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治血吸虫病四个阶段目标的考核。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WS261—2006血吸虫病诊断标准术语和定义WS261—200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iaponica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losomuajapomicum)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所引起的疾病。3.2急性血吸虫病acuteschistosomiasis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尾蜘而导致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曙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潜伏期大多为30d~60d,平均约41.5d。3.3感染性钉螺infectedOncomelaniasnail含有血吸虫胞勤、尾勤的钉螺A要求4.1疫情控制4.1.1居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降至5%以下4.1.2家畜血吸虫感染率降至5%以下。4.1.3不出现急性血吸虫病暴发。4.1.3.1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包括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下同)少于10例:4.1.3.2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少于5例.4.1.4已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4.2传播控制4.2.1居民血吸虫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