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3939页,共=sectionpages3939页试卷第=page3838页,共=sectionpages3939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类1.一词多义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要注意归纳整理。下面对加点的常用实词的不同意思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①非利足也(敏捷,快)

②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B.①而绝江河(横渡)

②冰泉冷涩弦凝绝(断,停顿)C.①圣人无常师(老师)

②吾师道也(学习)D.①其皆出于此乎(产生,发生)

②其出人也远矣(超过)【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①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可直接翻译为“善于”。句意:并不是善于奔走。故选A。2.古今异义现象是词义发展演变的结果,理解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下列对句中词语的古今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爪牙:爪子和牙齿。今常用义为:坏人的党羽、帮凶)B.声非加疾也(疾:强,宏亮。今常用义为:疾病,快)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今常用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D.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先秦的散文。今常用义为:“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D.“古文:先秦的散文”错误,古文:先秦两汉的散文。句意:(李蟠)年龄十七岁,喜欢古文(先秦两汉的散文)。故选D。3.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登泰山记》选自的《惜抱轩文集》,作者姚鼐,明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成为“桐城三祖”。文中“戊申晦”指的是戊申晦日月初这一天。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曾巩,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C.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情。D.荀子,名况,春秋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戊申晦’指的是戊申晦日月初这一天”说法错误,每月最后一天叫“晦”。B.“唐代的……曾巩”说法错误,曾巩为宋代人。D.“荀子,名况,春秋末期赵国人”说法错误,荀子是战国末期人。故选C。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道)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C.“知”,通“智”,智慧,才智。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故选C。5.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B.上食埃土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水。A.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B.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向上吃到泥土。C.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老师。D.下:名词作动词,攻下。句意:当他攻破荆州,攻下江陵。故选D。6.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

)①而绝江河

②老子犹堪绝大漠

③用心一也

④六王毕,四海一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同C.①②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①绝:横渡。句意:却能横渡江河。②绝:横渡。句意:想老夫我尚能横越那大沙漠。③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句意:因为它的心专一。④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句意:六国灭亡,四海统一。①②相同,③④不同。故选A。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闻道有先后 D.吾从而师之【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君子:古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B.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句意: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C.先后:古今相同,都指先和后、早和晚。句意: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D.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连词,表结果、目的等。句意: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故选C。8.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有青麻头伏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句意:有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B.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或在那里。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C.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在那里。句意: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D.语气助词,“了”。句意: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故选D。9.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客有吹洞箫者 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凌万顷之茫然【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定语后置句,“利”和“强”分别修饰“爪牙”和“筋骨”,后置了。“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A.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有吹洞箫者客”。句意:有一个会吹洞箫的客人。B.定语后置句,正常顺序是“限当道者崖”。句意: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和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D.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飞跃茫茫的江面。综上,C为宾语前置,其余为定语后置。故选C。10.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拘于时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状语后置句,“于江渚之上”是后置状语。句意: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A.定语后置句,“千里”是“马”的后置定语。句意:(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C.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是后置状语。句意: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D.判断句。表否定的判断。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故选C。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圣明)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B.“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这里的六艺为诗、书、礼、易、乐、春。故选B。1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须臾成五采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属”,通“嘱”,劝酒。句意: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B.“冯”,通“凭”,乘。句意: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C.“采”,通“彩”,彩色。句意: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D.没有通假字。句意: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故选D。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崖限当道者(界限) B.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C.越长城之限(界限) D.僻不当道者(偏僻)【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句意: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故选A。1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自京师乘风雪余始循以入

回视日观以西峰A.两个“自”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自”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C.两个“自”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D.两个“自”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两个“自”都是介词,从。句意: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以入”的“以”是连词,同“而”,表修饰;“以西峰”的“以”是连词,连接方位名词,与方位词连用表示范围的界限。句意: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故选C。1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上,正赤如丹

及既上②汶水西流

日观以西峰A.两个“上”字相同,两个“西”字也相同。B.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相同。C.两个“上”字相同,两个“西”字不同。D.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也不同。【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上”是“上升”。句意: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上”是“登上”。句意:等到已经登上山顶。②“西”是“向西”。句意:汶水向西流淌。“西”是“西边”。句意:日观峰西边的山峰。综上,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也不同。故选D。16.下列各句从句式上看与其他句不一致的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或曰,此东海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句意: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B.为定语后置句,应为“限当道之崖”。句意: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C.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句意:逐渐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D.是判断句,“此……也”是标志。句意:有人说,这是东海。故选B。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道皆砌石为磴 B.道中迷雾冰滑C.僻不当道者 D.道少半,越中岭【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道:名词,路。句意: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B.道:名词,路。句意:。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C.道:名词,路。句意: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D.道:动词,走,走路。句意:走不到一半,越过中岭。D作动词“走”,其他三项都是名词“路”。故选D。1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错误,应为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故选C。1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级七千有余B.石苍黑,多平方,少圜C.或得日,或否D.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句意:台阶有七千多级。B.“圜”同“圆”,圆形;;句意: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C.无通假。句意: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D.“采”同“彩”,色彩;句意: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故选C。20.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石苍黑,多平方,少圜C.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D.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句意: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B.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平的、方形的;今义:数学名词。句意: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C.当道,古义:对着道路;今义:路中间,或者是“掌握政权”。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D.古今同义,指山的南脚。句意:和知府朱孝纯由泰山南面的山脚一起登山。故选D。二、选择题21.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不可以已

②无以成江海

③锲而舍之

④蟹六跪而二螯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意思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以”是介词,相当于“把”。②意思是“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以”是介词,相当于“用来怎样的方法”。③意思是”雕刻几下就停下来”,“而”表转折,相当于“但”。④意思是“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子”,“而”表并列,相当于“和”。其中,①②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用法都不同。故选D。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答案】C【分析】【详解】A项,出:超出/出自;B项,惑:疑惑/糊涂;C项,习:学习;D项,道:道理/风尚。故选C。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终究)【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B.“正襟危坐”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危坐”指端正地坐着。故选B。2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

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

②如果

③然而

④虽然 B.①任凭

②如果

③然而

④即使C.①假如

②大概

③然而

④即使 D.①假如

②大概

③然而

④虽然【答案】B【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虚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A项,句意为: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纵:任凭。B项,句意为: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盖:如果。C项,句意为:然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而:然而。D项,句意为: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虽:即使。故选B。【点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2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情况。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③“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2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遨游【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题主要是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而且是课内知识,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辨析。A项“斗牛”,古义是两个星宿名,今义是一种娱乐节目;B项“白露”,古义为白茫茫的水汽,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C项“茫然”,古义是旷远的样子,今义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项“遨游”,古义和今义都是漫游。故选D项。【点睛】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大部分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是把每个字单独解释,所以古今意义词有章可循,只需要记忆规律以外特殊的词语,来降低记忆难度。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各题。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三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秦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哀美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饘粥(稀饭)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B.①行歌相答

②慭慭然,莫相知C.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以待子不时之需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3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27.C

28.A

29.B

30.C

31.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①“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②“乎”,介词,在。句意: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B.①“相”,互相。句意:于是一面走一面吟歌,相互酬答。②“相”,偏指一方,它。句意: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C.①“之”,助词,的。句意: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②“之”,助词,的。句意: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D.①“而”,表转折,但是。句意: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②“而”,表顺承。句意: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故选C。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词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士坐庭中”,“庭中”为“坐”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故选B。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同时”表述错误。故选C。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渔”,打鱼,名词作动词;“樵”,砍柴,名词作动词;“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侣”,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友”,以……为友。参考译文:一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摩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歌,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三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欧阳修得到苏轼的文章时,又惊又喜。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节选自《宋史·苏轼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3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造物者:原指天,即现在所说的自然。C.泰山之阳

阳:山南水北。D.多平方

平方:面积单位。多平方,即面积大。3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扣舷而歌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哀吾生之须臾/古谓之天门溪水C.客有吹洞箫者/崖限当道者D.举匏樽以相属/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3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B.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自汉武帝起古人常以年号纪年。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D.“戊申晦,五鼓”,晦,是指农历每月初一;朔,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赤壁赋》中的既望是指农历每月的十六。3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夜游黄州赤壁,借“赤壁”之游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B.《登泰山记》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入山,越中岭,再循西谷到达山顶,第二天五更时分在日观亭观日出。C.作者在描写泰山日出景象时,采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描绘出一幅瑰丽、雄浑的日出图。D.苏轼和姚鼐将自我精神投射于自然山水之中,在“乐水”“乐山”中找寻精神慰藉。3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答案】32.D

33.C

34.D

35.C

36.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解析】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平方:面积单位。多平方,即面积大”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山石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平方”在此处意思是“平的方形的,指山石的形状”。故选D。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句意: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B.之:助词,主谓间,不译/代词,代东谷。句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C.者:助词,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D.以: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介词,在。句意: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故选C。3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晦,是指农历每月初一;朔,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说法错误,晦,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是指农历每月初一。故选D。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采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说法错误,作者在描写泰山日出景象时,“日上,正赤如丹”是正面描写日出景象,“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是侧面烘托日出红艳光芒,“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是比喻,但文中未出现象征手法。故选C。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稍”,依稀;“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定语后置句,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者,……也”,判断句。参考译文:赤壁赋苏轼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登泰山记姚鼐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四、情景默写3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对自己检查、省察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劝学》中,虽然不善于奔走,但是借助车马,也能到达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5)韩愈表明自己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蛟龙、寡妇的反应侧面写出箫声凄切婉转。(7)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9)《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日观峰以西的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答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己”“知”“谀”“螯”“鳝”“躁”“舆”“致”“壑”“嫠”“蜉蝣”“沧”“粟”“绛”。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3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B.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C.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通俗幽默,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3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热爱。B.《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C.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D.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特点。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40.文章题为“江南的冬景”,开篇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1.《故都的秋》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秋天的特点,本文描写江南的冬景,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请点出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38.A

39.B

40.本文以写北国的冬天开篇,通过对北国冬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概括叙述,为下文写江南的冬景作铺垫,以突出江南冬景与北国冬天的不同特点,表达对江南冬景的赞美、热爱之情。

41.本文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进而侧面描写江南冬景宜人;引用诗句衬托江南雪景;以搁笔去散步,侧面描写冬景诱人。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解析】3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分析错误,从第六段“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可知,应是“悠闲、自在、洒脱”之感。C.“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说法错误,这是作者想象的情景,不是实写,是虚写。D.“语言通俗幽默”分析错误,应为“清新、纯朴”。故选A。3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中“隐含着这种情调”“近乎荒凉的风景”分析错误,本文的情调是明朗、闲适,风景也是充满生机,与《故都的秋》是不同的。故选B。4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章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作者却先描写了北方冬天的生活的特征“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突出了“吃喝”之乐,但缺少赏景之乐,从而开启了人们对室外生活的向往,为下文写江南的冬景作了铺垫。又通过对北国冬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概述叙述,“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与江南的冬景“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形成对比,突出江南冬景与北国冬天的不同特点,表达作者对江南冬景的赞美和热爱。4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作者笔下北国的冬天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江南的冬天“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结合第五段“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可知,作者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进而侧面描写江南冬景宜人。结合第七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此处作者引用诗句衬托江南雪景。结合第九段“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作者以搁笔去散步,侧面描写冬景诱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朱光潜先生也曾地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看好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

,没事找事;、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运用谨严的保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和在实践中更加不断地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4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针见血

大惊小怪

言不尽意

行稳致远B.一针见血

小题大做

词不达意

行稳致远C.义正词严

大惊小怪

词不达意

厚积薄发D.义正词严

小题大做

言不尽意

厚积薄发4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更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B.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提高和完善。C.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D.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修正和提高,还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4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此以外,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其他声音B.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C.虽然,一直有一些杂音存在于社会上D.然而,有些杂音一直存在于社会上【答案】42.B

43.C

44.B【分析】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朱光潜先生关于“咬文嚼字”的认识不涉及“道理正当,措辞严肃”,故空一应选择“一针见血”。排除C.D。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大事来,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结合空后“没事找事”,可知空二应选择“小题大做”。排除A。词不达意:(说话、写文章)语句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言不尽意:说的话未能表达出全部意思,表示意犹未尽(多用于书信结尾)。结合“文理不通”可知空三应选择“词不达意”。行稳致远:指在发展前行途中,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而行,才能走得长远。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结合“道路上”可知空四应选择“行稳致远”。故选B。4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有两处错误。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和在实践中更加不断地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①语序不当。“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与“在实践中……提高”是递进关系,可把“更”提到“在实践”前,用“更”有强调进一步之意,并在“学习研究”后加逗号,把并列短语改为递进关系的分句。②连词赘余,连词“和”不能强调递进关系,去掉。全部修改正确的是C。故选C。4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连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括号前的内容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强调“咬文嚼字……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括号后面的内容强调有人“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前后是转折关系,且从后文来看,“认为……”是“声音”的具体内容,所以“声音”放在后面与后文衔接更紧密,可排除A、C。括号中的主要陈述对象应该是“社会”,说明“社会上存在不同声音”,并且“声音”比“杂音”相对更符合语段情境,这就可排除D。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屈原之影响后代,乃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屈原在他的作品里________地展现了这种失败。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关独特的个人与社会、历史发生冲突并遭致________毁灭的记录。在此之前的诸子及所谓儒家的六经,都只是对所谓社会秩序、历史规律的认知——包括价值认同,并没给独特个体及个性留多少余地:(

)。比屈原稍前的庄周已经看出了个性与社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的必然性,同时他也悲观地认识到,在这场正面冲突中失败的一方只能是个性,故而他避开了社会冷酷的锋芒、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他几乎是________。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的秩序。因此,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他的作品可以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甚至也是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4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酣畅淋漓

惨痛

不战而退

冷漠 B.淋漓尽致

惨痛

不战而退

冷酷C.淋漓尽致

沉痛

退避三舍

冷漠 D.酣畅淋漓

沉痛

退避三舍

冷酷4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致使《诗经》中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B.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C.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黯淡无光D.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正是因其“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4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也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B.他的失败是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C.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也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甚至他的作品可以被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D.他的失败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甚至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答案】45.B

46.C

47.D【解析】4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得详尽细致、充分彻底。对象是“作品”,应使用“淋漓尽致”。第二处,惨痛,悲惨痛苦。沉痛,深刻而令人痛心。语境是“毁灭”,程度较重,应用“惨痛”。第三处,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之争。不战而退:没有和敌人正面交锋,就已经后退了。根据“故而他避开了社会冷酷的锋芒、避免与之发生冲突”可知,原句意在表述不冲突就开始后退,应用“不战而退”。第四处,冷漠,冷淡,不关心。冷酷,冷淡苛刻,程度更重。由“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的秩序”可知,应为“温热”的反义词,并且程度较重,应用“冷酷”。故选B。4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前文“诸子及所谓儒家的六经,都只是对所谓社会秩序、历史规律的认知——包括价值认同,并没给独特个体及个性留多少余地”,诸子六经、《诗经》是平行的例子,故此句应注意与前后保持句式一致,应把《诗经》放在前面,排除AB;D选项强调黯淡无光的原因,这不是论述的重点,排除D。故选C。4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多重定语顺序混乱,应改为“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他的作品可以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不合逻辑,应该改成“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先说“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再说“是人类永恒的悲剧”,最后说“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的民族音乐,意境悠远。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音乐家们用其敏锐的心灵感知事物,凝结出了一首首的不朽名曲。这是一座无比丰富的宝库,其曲目众多,。无论是活泼流畅、典雅抒情的曲调,还是、铿锵有力的节奏,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深度和艺术感染力。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自从有了音乐,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们相互之间便有了心与心的交流。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一杯地道的美酒,醇香绵厚,甘冽芬芳;就像一首典雅的唐诗,含蓄隽永,回味无穷;就像一位黄昏中的新娘,风姿绰约,款款而来。欣赏古乐能修身养性,淡泊心志,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与涵养,从而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更高的境界。您如果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美妙的音乐殿堂。4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沈博绝丽

流芳千古

浩如烟海

轻重缓急B.博大精深

流芳千古

不计其数

和谐动听C.博大精深

流传千古

浩如烟海

和谐动听D.沈博绝丽

流传千古

不计其数

轻重缓急4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您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的到来,让您尽情徜徉美妙的音乐殿堂。B.您如果喜欢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在美妙的音乐殿堂。C.您如果喜欢倾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于美妙的音乐殿堂。D.如果您喜欢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热情地欢迎您到来,让您尽情徜徉于美妙的音乐殿堂。5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C.排比 D.夸张【答案】48.C

49.D

50.D【解析】4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沈博绝丽”,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语境说的是“民族音乐”,故用“博大精深”更合适。第二空:“流芳千古”,美名永传于后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