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板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板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板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板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板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板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反应的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A、由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酸根反应前后未变,反应中硫酸体现酸性,故A错误;B、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反应前后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C、因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不可能生成氨气,故C错误;D、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1→+2,+1→0,反应的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每2molNH4CuSO3参加反应则转移1mol电子,则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D。2.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H2O

B.CO2

C.CH3COOH

D.CH3COONa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H2O是弱电解质,错误;B.CO2属于非电解质,错误;C.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错误,D.CH3COONa属于强电解质,正确。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的识别。3.向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中投入3.84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NO气体448mL(标准状况)。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0.02mol

B.0.08mol

C.0.10mol

D.0.16mol

参考答案:A略4.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结论①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Cl2是电解质②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酸性:H2CO3>H2SiO3③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酸性:HCO3->Al(OH)3④常温下白磷自燃而氮气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非金属性:P>N⑤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一定有NH4+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全部参考答案:A略5.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将钠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C.将钠放入足量的氯化钠溶液中

D.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放入足量的水中参考答案:D略6.“厨房化学”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在厨房中不能完成的是

A.检验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B.检验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变性

C.检验加碘食盐中不含碘单质

D.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离子参考答案:D7.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完全符合的有(

)条

①Na2CO3—制玻璃;②SiO2—太阳能电池;③AgI—人工降雨;④NaCl—制纯碱⑤Al2O3—焊接钢轨;⑥NaClO—消毒剂;⑦Fe2O3—红色油漆或涂料;⑧MgO—耐火材料A.4

B.5

C.6

D.7参考答案:C略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碘酒滴加在阿斯匹林、去痛片等药片上,可检验药片是否含有淀粉。B、皮肤、指甲上不慎沾上浓硝酸会出现黄色C、广告称某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D、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可口,原因是有酯类物质生成。参考答案:C9.除去鸡蛋白胶体中混有的少量Cl-的最简单方法是

A.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B.加热

C.电泳

D.渗析参考答案:D10.图为一种特殊的热激活电池示意图,当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即可工作。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s)+2LiCl+Ca(s)=CaCl2(s)+Li2SO4+Pb(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bSO4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负极的电极反应:Ca+2Cl--2e-=CaCl2C.放电时Li+、K+向正极移动D.用LiCl和KCl水溶液代替无水LiCl-KCl,可将该电池改为常温使用的电池参考答案:DA.PbSO4中的Pb得电子发生发生还原反应,故A对;B.负极活泼金属Ca失电子,其电极反应:Ca+2Cl--2e-=CaCl2,故B对;C项,放电过程为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C项正确;D.用LiCl和KCl水溶液代替无水LiCl-KCl,Ca是活泼金属,会与水反应,故D错;答案:D。11.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2+、AlO2-、SO42-、Cl-

B.K+、ClO-、Cl-、NO3-

C.Na+、K+、NO3-、SO32-

D.NH4+、Na+、F-、CO32-参考答案:C略12.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C(s)+C02(g)2CO(g),不能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2v(CO2)=v(CO)

B.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不变参考答案:略1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2.3g钠与97.7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4%B.钠跟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会出现暗斑,这是因为析出了金属铜的缘故C.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失去电子被氧化,做氧化剂,故Na+具有强氧化性D.钠、钾是低熔点的轻金属,所以钠、钾合金在常温时柔软似蜡参考答案:A略1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向。下列不属于“促进低碳经济”宗旨的是A.提高能源效率、寻找替代能源、保护森林以及生态友好型消费B.推广以液化石油气代替天然气作民用燃料C.推广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和琥珀酸酐的三元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材料D.推广“绿色自由”计划,吸收空气中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参考答案:B略15.在一定条件下MO3﹣与M﹣发生反应:MO3﹣+5M﹣+6H+═3M2+3H2O,则下列关于M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M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VA族 B.M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C.MO3﹣中的M元素只能被还原 D.M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参考答案:B【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M的最低负价为﹣1,则其最高正价为+7价,族序数等于最高正化合价;则M为卤族元素但F元素除外,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常温常压下,氯气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M的最低负价为﹣1,则其最高正价为+7价,族序数等于最高正化合价,元素M应位于第ⅦA族,故A错误;B.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M不能为F元素,可以为Cl、Br、I等,其氢化物HX水溶液均显酸性,故B正确;C.M的最低负价为﹣1,M最高正价为+7价,MO3﹣中M为+5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D.若M为Cl,单质为气体,若M为I或Br也可以发生如上反应,碘为固体,溴为液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综合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等,难度中等,关键根据离子方程式判断M的最低负价为﹣1,最高正价为+7价,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考查,是一道不错的能力考查题目.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实验室用铜制取硫酸铜,将适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1)理论上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

;(2)实际上,即使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制得的CuSO4·5H2O中还是有可能存在的杂质是

,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方案甲: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方案乙: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全后,加物质甲调节pH,铁元素全部沉淀(一般认为铁离子的浓度下降到10-5mol·L-1,就认为沉淀完全),然后过滤、浓缩、结晶。已知:Ksp[Cu((OH)2]≈10-22,Ksp[Fe((OH)2]≈10-16,

Ksp[Fe((OH)3]≈10-38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了使铁元素全部沉淀,应调节pH至少为_________;②甲物质可选用的是

;A.CuCl2

B.NaOH

C.Cu2(OH)2CO3

D.CuO

E.H2SO4③反应中加入少量FeSO4对铜的氧化可以起催化作用。其反应过程是:第1步,4Fe2++O2+4H+==4Fe3++2H2O,请写出其第2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方案丙:将铜丝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H2O2,并控温在50℃~60℃,持续反应1h,也能获得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④反应时温度必须控制在50℃~60℃,温度不宜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在化工生产、科学实验和生命活动中,催化剂都大显身手。某催化剂中含有的活性组分为Ni、Cu和Zn的化合物,可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取甲醚。甲醚(CH3—O—CH3)是乙醇的同分异构体,其熔点-141.5℃,沸点-24.9℃,在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HCHO)等。⑴写出活性组分NiO中基态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⑵图是Cu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⑶乙醇的沸点比甲醚高,其主要原因是

。⑷甲醚和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分别为

。⑸原子数目相等、价电子总数也相等的微粒互称为等电子体。试写出一种与CO2互为等电子体的X-的化学式

。配合物羰基铁(Fe(CO)5)可用作某些反应的催化剂,也用于制备纳米级铁粉。⑹羰基铁是无色至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则羰基铁形成的晶体属于

晶体。⑺Fe(CO)5=Fe+5CO的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是

,形成的化学键是

。参考答案:(13分)⑴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2分)

⑵Cu2O(2分)⑶乙醇分子间形成氢键,使乙醇沸点升高(2分)⑷sp3杂化、sp2杂化(各1分,共2分)⑸SCN-(或OCN-等合理答案,2分)

⑹分子(1分)⑺配位键;金属键(各1分,共2分)略18.(15分)欧盟原定于2012年1月1日起征收航空碳排税以应对冰川融化和全球变暖,使得对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碳资源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__K2Cr2O7+__

→__CO2↑+__K2SO4+__Cr2(SO4)3+__H2O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2)甲醇是一种新型燃料,甲醇燃料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

△H1=-116kJ·mol-1①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

_______;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使用高效催化剂②已知:

△H2=-283kJ·mol-1

△H3=-242kJ·mol-1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③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和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下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请回答:ⅰ)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ⅱ)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CO(g)+2H2(g)

CH3OH(g)的平衡常数K=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