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启超“提〞力说中的美学探析,各体文学论文摘要:梁启超在(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提到了四力,分别为熏、浸、刺、提。四力中,提反映了读者接受程度的至高点,是四力中最为核心的观念,这是由于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文字移人,至此而极,提力知足了读者接受心理中突破现有生存状态的要求,是对自我狭隘世界的对抗和超越。同时,梁启超以为,关注读者接受心理是提力产生作用之重要条件,即作品应该具有趣味性但决不包含下等趣味,趣味既是激发读者阅读兴味的详细方式方式方法,又是实现的目的,提的整个经过是以趣味为本质思维特征的。同时,作品应具有平易性、开放性。另外,提力的发生应以崇高为指向,注重社会功用,以发挥新民之作用。本文关键词语:梁启超;四力提接受美学;Abstract:LiangQichaomentionedfourforcesinhispaperOntheRelationshipbetweenFictionandGovernance,whichareforcestoedify,immerse,stirandlift.Ofthefourforces,theliftingforcereflectsthehighestextentofthereadersacceptance;itisthecoreconceptofthefourforcesbecausetheliftingforceemergesfromwithinandtheinfluencingforceofwritingscanachievetheultimateeffectthroughit.Theliftingforcesatisfiesthereaderspsychologicaldemandtobreakthroughtheexistingstatusoflivingandenableshimtoconfrontandgobeyondthenarrowworldofself.Atthesametime,LiangQichaosbelievesattendingtothereadersacceptanceisanimportantconditionfortheliftingforcetooccur,thatis,literaryworksshouldbeinteresting--butnevercontainvulgartaste.Interestisnotonlyaspecificmethodofinspiringreadersbutalsothegoaltobeachieved.Thewholeprocessofliftingisbasedoninterestastheessentialfeatureofthinking.Atthesametime,worksshouldbeaccessibleandopen.Inaddition,theliftingforceshouldtakebeingsublimeasthedirection,takeintoconsiderationsocialfunctionssothatworkscanservetoedify,educateandempowerpeople.Keyword:LiangQichao;FourforcesLiftingReceptionaesthetics;梁启超在岭南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他的文艺理论更是独树一帜,华而不实关于趣味移情四力讲,以及小讲的群体影响作用等等之论讲,都极有研究价值。华而不实,四力讲提出熏、浸、刺、提四个概念,被以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结合读者心理讨论四力之关系、梁启超的接受美学理论,却至今少有人牵涉。本文以为,在四力中,提能够集中具体表现出梁启超的美学思想,其针对他所一直关注的阅读群体,包容着他一系列的接受美学观,因此是四力中最为核心的观念。由于提力的提出本身就是针对小讲而言的,本文也主要结合小讲这种文体进行阐述。一、激发读者进入接受至高境界之提力梁启超在(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1]884一文中提到了四力,即熏、浸、刺、提。华而不实,熏浸是渐进产生影响的方式。熏使人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人之读一小讲也,不知不觉之间,而眼识为之迷漾,而脑筋为之摇扬,而神经为之营注,而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言其营造的是一种空间气氛;而浸,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则讲的是在时间上令读者不知不觉进入作品,沉浸华而不实。熏、浸共同构建多维时空的作品接受环境,采取和读者定向等待(为读者原来所具有的较为稳固的的综合阅读素养,它按其已有的思想、文化、知识、修养、能力、经历体验、习惯等构成的阅读形式,来认识、理解、阐释作品所提供的信息或暗示的一种内在欲望;在功能上,则起着选择、求同和定向的作用[2]206)对接的方式,令读者在心理对抗较小的情形下构建创新的等待视野,向提的境界渐渐靠近。刺是进入提之境界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受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骤觉,极言时间之短暂,并且读者有明显的感受。刺也者,能入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这是霎时读者由自我的阅读经历体验,和作品经熏、浸濡染的气氛产生重叠,而生发的共振、共鸣心理,是一刹那的感受、猛然间的质变。读者把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与自个的个性、经历、趣味等整合在一起,进入到一种史无前例的审美感受之中。刺对主客方的契合度有较高要求,很显然,是读者的定向等待得到了极大知足的缘故;同时,刺也是读者阅读接受中刺激强度最大的一种方式,讲明读者也感遭到了新气力的震撼,创新等待即求异的需求(搜索原有视野之外的新事物之意识,可帮助读者跳出原有的思维桎梏,并获得新的审美快感)同样得到了极大知足。应该讲,由于熏浸的作用,而产生了刺,刺已经能让读者对作品为之动容、心有戚戚,但在四力中,提才反映了读者接受程度的至高点。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和之前的被动接受不同,此时,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被大大调动、激发,充分自由地运用自个的想象力,和文本融为一体,进入到文本的再创作当中,阅读不再是简单、纯粹的吸收活动,而是一种更高层次层次的解读,读者常若自化其身焉,入于书中,而为其书之主人翁,与书中主人公俱化,主体与阅读对象之间的界线已经无限消弭,两者进入了物我两忘的极致自由状态,阅读主体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更高层次层次的实现,而阅读视野也进入了全新的状态:读野叟曝言者,必自拟文素臣;读石头记者,必自拟贾宝玉夫既化其身以入书中矣,则当其读此书时,此身已非我有,截然去此界以入于彼界,所谓华严楼阁,帝网重重,一毛孔中万亿莲花,一弹指顷百千浩劫,文字移人,至此而极![1]885所言正是提力产生的这种状态,此乃审美接受心理中的最高境界。这是由于,审美活动本身就反映了人对自我狭隘世界的一种对抗和超越,是沟通外界、感悟其他生命的一种方式。从最初的审美感悟,到将在场与不在场的事物串联起来,经过联想、改造并获得审美想象,最后到达最高层次的审美感悟与体验提力所致之境界,在这个经过中,读者的精神得到激发,心灵世界得到开拓,能够忘怀一己的利害得失,恣情享受生命自由舒展的乐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更新生命的状态,激发生命的活力[3]53。梁启超是一个始终关注国家民生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美学思想遭到了康德和伯格森的影响。梁启超将伯格森称为新派哲学巨子,其关于生命与艺术、美的考虑,多有伯格森生命哲学的印记,注重生命的价值、体验、自由。他在(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中对小讲的接受心理作出讲明时指出:凡人之性,常非能以现境界而自知足者也。而此蠢蠢躯壳,其所能触能受之境界,又顽狭短局而至有限也;故常欲于其直接以触以受之外,而间接有所触有所受,所谓身外之身,世界外之世界也。小讲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也。[1]884正道出了读者审美心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对自由的向往。审美给予人以充分的选择自由,使人性的残缺,变成了人性的完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审美对人来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戏耍,而是人独有的一种生存形式[4]。这是梁启超总结的小讲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能够讲它知足的是读者接受心理中突破现有生存状态的要求,符合阅读中的创新等待。另外,梁启超还以为:人之恒情,于其所怀抱之想象,所经阅之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习矣不察者。欲摹写其情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有人焉和盘托出,澈底而发露之,则拍案叫绝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所谓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1]884,指出了小讲接受心理中的另一种情况对读者偏于定向等待的知足,这两种情况,梁启超也以为是理想派和写实派之差异不同。两种心理的知足,使得小讲产生了良好的接受效果和社会影响。当然,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小讲还具有趣味性、简易性、开放性,几点兼具使其接受效果更胜一筹,此点将在下文再作阐述。同时,梁启超还以为:小讲之以赏心乐事为目的者固多,然此等顾不甚为世所重;其最受欢迎者,则必其可惊、可愕、可悲、可感,读之而生出无量噩梦,抹出无量眼泪者也[1]884。可见小讲的接受效果多种多样,而可惊可愕可悲可感,读之而生出无量噩梦,抹出无量眼泪者最受欢迎,这些心理影响较大的效果就类似于刺提之力了。而从以上梁启超对小讲阅读心理的描摹,常欲于其直接以触以受之外,而间接有所触有所受,所谓身外之身,世界外之世界也、有人焉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则拍案叫绝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无论是前者以本身来感受外在世界,还是后者所言文本中的情景托喻了自个的内心,很显然能够生出无量噩梦,抹出无量眼泪,无疑是读者充分感受作品情境后产生的的阅读效果,主客体双方得以融合,文本影响深切进入而持久,所谓无量是也,这和短暂的刺有所不同。此种阅读效果,也就是提力产生的作用了。因而,从客观效果来看,提也是四力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应该讲明的是,四力在读者阅读接受的经过中,熏浸是前提,刺提的发生则并无必然的先后性,且有可能同时产生由于阅读心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经过,但是,它们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作用和层次是从低到高排列的。二、关注读者接受心理是提力产生作用之重要条件怎样能使读者进入熏浸的状态,再完成从熏浸到刺提的实现?使提力产生最佳的效果,是有前提的,这就是必须关注读者的接受心理。接受美学以为,作品最终意义的完成不能仅靠文本本身,而读者的介入程度亦特别重要,阅读并非对作品简单复制和复原,在这一活动中并非作品单方面作用于读者,接受者与作品的关系也不是一种单一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因果关系。理解本身便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包含着创造的因素[5],只要当作品的连续性不仅通过生产主体,而且通过消费主体,即通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相作用来调节时,文学艺术才能获得具有经过性特征的历史[6]。读者进入作品后,凭借既有经历体验以及想象力将作品文本复原为意象世界,并调动感悟、思维、感情,完成文本接受与补白的双向沟通,作品才具有了完好的意义。而读者通过创造性地介入建造从未体验过的意象或情景,获取新的审美体验。在这个经过中,读者心理被调动的程度、介入的积极性怎样,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审美效果的获得,因而读者接受心理之特点不可小视。提的经过正是读者阅读兴趣被极大调动的经过,要激发读者这种心理,确实需要研究其阅读接受中的种种特点。梁启超对于读者的接受心理,是特别关注的,在(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他提过一问:人类之普通性,何以嗜他书不如其嗜小讲?[1]884在多篇文章中,亦阐述过作品与读者接受心理的问题。将其整理之,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方面:第一,作品应该具备趣味性。上述一问,梁启超就自个回答:答者必曰:以其浅而易解故,以其乐而多趣故。是虽然[1]884。在这里,乐而多趣实际上和梁启超后来提出的趣味讲相通。趣味是梁启超整个人生哲学的重要理念,被以为是生命的根本价值和动力所在:活动要有原动力像机器里头的蒸汽。人类活动的蒸汽在哪里呢?全在各人自个心理作用对于自个所活动的对境感觉趣味[1]4010,凡人必经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1]4013,没有活力、激情、乐趣的人生好像沙漠的生活,干透了没有一毫润泽,板死了没有一毫变化[1]4017,是极其可怕的。对于乐趣每个人都心向往之,这是由于在乐趣中人们更能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自我气力的释放。基于读者的这种心理,作品想要到达最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加强趣味性,积极引导读者进行阅读:文学是要经常变化更新的,由于文学的本质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趣味[1]4927,凡人之情,莫不惮庄严而喜戏谑。善为教者,则因人之情而利导之[1]172。在具有趣味的阅读中,读者的心理自由度往往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针对作品的补白与互动积极性和创造力也较强,作品带来的体验能够弥补真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心理需求,提力的发生机率就会大大提高。人们对娱乐性、情节性强的作品更为喜闻乐见,小讲恰恰具有很明显的这种特征,因而人之嗜小讲,此殆心理学自然之作用[1]885,小讲也就成为梁启超在文学革新运动中竭力提倡的一种文体了。应该讲,小讲所产生的美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其以艺术之美吸引读者,唤起读者的心灵愉悦,梁启超对其是加以肯定的,也正如鲁迅先生(摩罗诗力讲〕所言: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7]64,以及休谟之言:美是一些部分的那样一个秩序和构造,它们由于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或是由于习惯,或是由于喜好,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8]330。固然趣味的字面含义似乎带有世俗、感性的味道,但是,梁启超所言趣味决不包含着下等趣味,所谓下等趣味梁氏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中解释为三种情况:一、要瞒人的;二、拿别人的苦痛换自个的快乐;三、快乐和烦恼相间相续的,[1]3946作品中假如包含着下等趣味,便可能将读者引入歧途,无法产生美感,更遑论产生提力的作用了。同时,趣味的表现又具有多样性,有喜有悲有苦,不仅仅单指快乐,(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中梁启超提到最受读者欢迎的是那些令人可惊可愕可悲可感,读之而生出无量噩梦,抹出无量眼泪者的作品,也讲明趣味不能仅仅理解为作品的娱乐性,它还具有触及到读者审美心理的深层次多样性特征,美感可能是痛而后快或又痛又快的复杂情绪,可能是包含人心深处的悲喜哀乐等多种情感因素的综合情感[9]50,应该讲梁启超对作品的接受效果之分析已隐含了悲剧美的审美理念,他在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痛而后快的崇高感[10]164。可见,梁启超所言提的发生是有条件和方向的,是和趣味高尚、内涵丰富的目的相结合的。趣味既是激发读者阅读兴味的详细方式方式方法,又是实现的目的,也就是讲,提的整个经过是以趣味为本质思维特征的。前者是基于对趣味的一般的、浅表层次的理解,梁启超已经论及,它可产生熏浸刺提种种阅读效果;后者属于深层次对艺术本质的触及,梁氏虽已有所讨论,但在(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中还未明确指出,趣味讲他在后期的审美理论与人生、美的功能、价值相结合,才趋于完善,有着更为深切进入的考虑。实际上,此文已经谈及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于体会趣味的终极愉悦,唯有提力能够到达。这是由于,在到达终极趣味的经过中,提力与熏浸刺三者不同,它激发了读者自我创造的气力,在文本中打上了自我生命的烙印,使得读者充分地感遭到创造的自由和乐趣。结合读者自我经历体验,使得再造情境更为生动和逼真,无疑令文本的接受心理产生了前三者所没有的效果,一毛孔中万亿莲花,一弹指顷百千浩劫,文字移人,至此而极![1]885。梁启超这里提到的移人,便是提力所能到达的最终阅读效果,也即我们所讲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一般的实践活动,主体总是力求客体服务于自个,主客体之间往往有着占有与对抗的剧烈冲突,而审美活动的主体却能够经常对象化,沉浸于客体之中,与其共命运、同呼吸,到达往复沟通、感而遂通((易系辞上〕)的境地,感遭到极度的精神舒展、会心与畅神。而此时的读者不但有着感性愉悦,并且在审美理性方面也得到了升华,通过感同身受,发现宇宙生命本根上都是息息相通的,由此领悟、体证生命的真实意义,个人与群体生命融会聚集,主客、客体被超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被超越了,审美领悟正是要以其悟性的洞彻来把原先审美体验中所构成的物我同一的心理感受超升到天人合一、群己互渗的精神境界上去,这既是生命的自我超越,而亦是向着生命本源的返归[3]51。由此唤醒、振奋、充实、提升自个的生命力,应该讲是读者审美接受的终极意义所在了。趣味的此种气力具有驱动源之意义,心理上的乐趣与感悟,使人们从不厌倦,是一种内在且持久的的气力。由于提力的这种作用,梁启超以为文学正能够专从事诱发以刺激各人器官不使钝[1]4018,是与美术、音乐并列,使人从现实的功利主义中跳脱出来,保持精神追求的三种利器之一。除了趣味性,假如想要更大范围的读者进入阅读,则必须关注文本的第二个特点:简易性。假设文本的语言平易,读者阅读的障碍较小,就能够很好地令读者消除畏难情绪,快速进入文本设置的情境,在文字中,则文言不如其俗语,庄论不如其寓言[1]885,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靡不以读书为难事。今宜专用俚语,广着群书。上之能够借阐圣教,下之能够杂述史事,近之能够激发国耻,远之能够旁及夷情[1]39。而小讲者,恒浅易而为尽人所能解。虽富于学力者,亦常贪其不费脑力也而借以消遣,故其霏袭之数,既有以加于他书矣[1]2747,正指出了小讲广受喜欢的原因。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沟通顺畅无碍,就更容易进入熏浸的状态,所以,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讲者[1]172,这又牵涉了对读者阅读心理产生作用的第三个前提,即开放性。此点和简易性相关,小讲因其平易,故传播效果佳,读者面广,无论上下,均可阅读,产生的影响力也超乎寻常:往往每一书出,而全国之议论为之一变。英名士某君曰:小讲为国民之魂[1]172。这种开放性同时还表现为面对每一个读者,文本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即接纳、包涵、迎合,这在小讲表现最为明显,不是板起面孔进行教育,而是以趣味吸引,如此作者只要把那现象写得真切,自然会使读者心理起反响[1]3982,更容易贴合诸多读者的的阅读等待心理而产生效果。三、提力的发生以崇高为指向,注重社会功用文本内蕴含着各种产生阅读效果的可能,而其必须和读者心理契合,才能发挥气力,所以,梁启超极为注重读者的接受心理。然而,这种注重并非没有原则,曲意逢迎,而有着鲜明的指向,这即是崇高美。在(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中,论及提时,梁启超列举了多部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花月痕〕,众多人物形象,如华盛顿、拿破仑、释迦、孔子,这些作品或人物,凸显的主要美学特征为抗争、冲突、理想、激情、豪迈、刚健等等,有一些还展现出悲剧美,令读者可惊可愕可悲可感,读之而生出无量噩梦,抹出无量眼泪者,这和美学中所讲的崇高之范畴基本吻合。梁启超固然在其论着中从未明确提出崇高这一论题,但实际上他在作家研究、小讲丛话、诗话等多处理论研究的文章中,都表现出对这种美学理想的向往。(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梁启超以为韵文表情方式方法中的奔迸法为情感文中之圣[1]3924,所谓奔迸法,展现的就是奔放刚健崇高之审美特征,梁启超对其显然持相当肯定的态度。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梁启超谈到秦汉时有两首千古不磨的杰歌:其一荆轲的(易水歌〕;其二,项羽的(垓下歌〕[1]4345,钦慕的正是诗歌中悲壮、慷慨等崇高的风格特点,其他如(情圣杜甫〕、(屈原研究〕等也提到崇高与悲剧等相关问题,高度肯定了其美学价值。对这种风格的提倡,是由于在阅读经过中,崇高相较于优美、滑稽等对读者的冲击显然更强烈,是当情感突变时,捉住他心奥的那一点,用强度写到最高度,令我们读起来,不知不觉也跟着到他那新生命的领域去了[1]3925。由此,从接受效果来讲,产生崇高审美的作品显然影响更深切进入和持久。梁启超的这些观点,都和他对民族文化、国家历史和现在状况的考虑严密相联。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以为,文化启蒙是当下的首要任务,要针对国民心理,改造、重建其深层次的文化意识,研究政治,最紧要的是研究国民心理,要改革政治,根本要改革国民心理[1]3695,要改变国人精神萎靡、感情干涸,缺乏创造力、意志力等顽疾,应使艺术深切进入读者心理,启发其人性光辉,用审美的超功利性来新民,这正是三界革命最主要的目的。因而,崇高一类的艺术尤为梁启超所提倡。而在各类艺术种类中,梁启超尤其肯定小讲的社会功用,对其给予特别的期望。他以为,小讲的气力非常强大,和群治关系相当密切: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讲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讲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讲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讲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讲治之[1]172。四力所最易寄者惟小讲,而四力既有益于社会的一面,又有毒万千载的可能:有此四力而用之于善,则能够福亿兆人;有此四力用之于恶,则能够毒万千载[1]885,所以,作品的导向性非常重要,小讲假如过于低俗就会类似流毒,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是群治经过中不得不注意的一点。通过这种倾向性,梁启超对阅读接受经过中所注重的一点,即作品之社会功用,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但是,这个经过不能以简单的口号宣传或者讲教实现,而是通过趣味,使读者从心里自发地领悟文本之美,使小讲通过其内在的气力作用于人的心灵,因此间接地产生教化作用,这即是艺术的情感性和愉悦性,用情感来激发人,好似磁力吸铁一般[1]3921,词章乃娱魂调性之具[1]230,这种效果既不是文本的自我呈现,也不是由读者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玩具展位买卖合同
- 学校弱电系统改造合同
- 建筑结构设计委托施工合同
- 超市仓储后勤人员招聘协议
- 移动十年宣传活动方案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课件
- 《上生物总复习》课件
- 福建省南平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保育工作经验分享交流心得体会范文(14篇)
- 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
- 赵学慧-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教案
- 《世界主要海峡》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
- “三新”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螺旋果蔬榨汁机的设计
- 《脊柱整脊方法》
- 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
- 广东省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0417 教学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英语 》教学实施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 拦砂坝施工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