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学习】2018中考学练测·语文版2文言文阅读当堂测评_第1页
【全效学习】2018中考学练测·语文版2文言文阅读当堂测评_第2页
【全效学习】2018中考学练测·语文版2文言文阅读当堂测评_第3页
【全效学习】2018中考学练测·语文版2文言文阅读当堂测评_第4页
【全效学习】2018中考学练测·语文版2文言文阅读当堂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L当堂测评1.12017・宁波北仑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稗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可以根据句中的关键词语的提示进行,本题中“而”“则”在句中意义上表示转折,那么在朗读节奏上也应该有所停顿;其次,这句话运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事不可息”回环,据此也可以帮我们理解作答。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与“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躬”意思不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与“顾野有麦场”中的“顾”意思不同。”咨臣以当世之事”与“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意思相同。“夫难平者,事也”与“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都是判断句。【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的辨析及句式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项前句中的“躬”是“亲自”的意思,后句中的“躬”是“身体”的意思。B项前句中的“顾”是“探望,拜访”的意思,后句中的“顾”是“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的意思。C项前句中的“以”是“拿,用”的意思,后句中的“以”是“以致”的意思,意思不同。D项考查的是有关判断句式的知识。判断句的判读标志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者,……也””……也””……者也”等。二是采用副词“乃”“即”“则”“皆”“诚”“本”“亦”“素”“必”等表示判断。三是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四是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由此可知C项错误。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案】(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使性命得以保全),不奢求(能够)在诸侯之中有名望(使声名显达)。②凡事如是,难可逆见。【答案】但凡像这样的事情,很难加以预料。(或:所有像这样的事,很难加以预料。)【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靠平时的积累所学,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整体把握句意,再逐词落实,注意句中古今异义词逆。⑷有两个成语分别出自于【甲】【乙】两段选文。它们分别是【甲】文的“—三顾茅庐__"、【乙】文的”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成语的识记能力。此题难度较小,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就可以概括出相关成语。由【甲】【乙】两段选文可知两个成语分别是【甲】文的“三顾茅庐”、【乙】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甲】文第二自然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此”指的是: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②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诸葛亮是一个忠君爱国、胸怀天下、有谋略、思虑周密的人。(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解答,“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概括出来就是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个方面。后一问的回答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即可,注意要结合【甲】【乙】两文。参考译文:【乙】如今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息;战争不能停息,那么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正是相等的。不趁此时去出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连盟,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秣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2.12017・绍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统制:武官名。⑦蹙额:皱眉,表示忧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公将鼓之—击鼓进军—.②齐师败绩—大败—③遂逐齐师—追赶、追击—④秋毫不私_不占为己有.•・⑤尽召诸统制与谋_商量.*⑥卒有疾,躬为调药_亲自「*【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中“鼓”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使用,翻译

时要准确、全面。⑵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A.或王命急宣.B.为坛而盟*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D.公与之乘*或问:“天下何时太平?”*躬为调药*善以少击众*飞何功之有*【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项中“或”的意思分别解释为“有时”和“有人”;B项中“为”的意思分别解释为“动词,做,建造”和“给”;C项中“以”的意思都为“用”;D项中“之”的意思分别解释为“代词”和“宾语前置的标志”。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答案】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②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答案】各位将领远离家乡戍守边疆,(岳飞)派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孤儿。【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遇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回来。注意重点词语“视、戍、遣”等的翻译。⑷下列选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回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再据此推断,由【甲】选段内容可知,A项中“取信于民”在这里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⑸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岳飞也是抗金名将。结合语段相关内容,请你概括岳飞具有哪些军事才能。【答案】①以“严”治军(治军有方、纪律严明),从“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可看出;②以“仁”治军(爱护士卒、颁犒军吏),从“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可看出;③以“信”治军(取信于民),从“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看出;④以“智”治军(善以少击众,谋而后战),从“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可看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总结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文章内容,首先概括岳飞具有的军事才能,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如从“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可看出岳飞的治军有方、纪律严明等。参考译文:【乙】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武官不惧牺牲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人敢擅入的。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派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哭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都辞谢道:“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3.12017・湖州吴兴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节选自欧阳修《范希文传》,有删节)(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不戚戚于贫贱.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不戚戚于贫贱.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C.而慨然有志于天下.D.有司已具.【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与掌握。A项中“少”的意思分别解释为“年轻时”和“少量”;B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对于"的意思;C项中“然”的意思分别解释为“助词,……的样子”和“连词,然而";D项中“具”的意思分别解释为“动词,具备”和“副词,都”。⑵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根据句子的结构为其断句。本题注意主语“上”和谓语”记、召、拜”的提示作用。⑶请从文中选择一个能概括范仲淹形象的词语,并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答案】示例一:“有大节”:范仲淹对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都不放在心上,心中只有天下。无论是上书言事违背太后的旨意,还是太后垂帘听政时,力谏皇帝指陈为太后祝寿之事的弊端,都是为了国家着想,有着作为臣子的忠心,不为其他东西左右,这是大节的表现。示例二:“慨然”:范仲淹非常讲究原则,刚直不阿。面对权贵,毅然决然地指出皇帝为太后祝寿的不妥,太后垂帘听政的错误,正是因为心有国家,心忧天下的政治思想,所以他能如此慷慨激昂,坚守原则绝不动摇。【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精准地找到能体现范仲淹形象的词语,然后就文章内容说明为何该词体现了人物的形象,要做到有理有据。参考译文:(范仲淹)先生年轻的时候就有高尚的节操,在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方面,没有哪一项会让他动心的,却慷慨激昂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志向。他待人接物,都是根据原则,不因为有利害关系而有所不同。天圣年间,晏殊丞相向皇帝推荐范仲淹的文学才华,皇上就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担任秘阁校理的职务。因为说某事触怒了章献太后,被贬为通判河中府。过了很长时间,皇上念起他的忠诚,就征召他授予他右司谏的官职。当太后临朝听政的时候,某天在前殿大会众臣,皇上将要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有关官员已经做好了准备。先生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的道理,何况还要形成后代看轻皇上仰重太后的风气。那事情就停止了。4.12017・嘉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①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避免—.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这样—③今谓人曰—对说—*④何故.缘故、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本题含有通假字“辟”。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答案】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②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答案】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遇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回来。本题中有倒装句“子为之乎”,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来阐述”—舍生取义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一天下不如生命珍贵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中心论点。【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理解文意,根据题意找出【甲】文中比喻所在的语句和【乙】文中与论证相关的语句,再根据要求提炼出答案。⑷【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答案】“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拓展能力。首先可根据文言文和自己的理解阐述“义”的内涵,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再通过举例或事实来论证观点。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5.12017・衢州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坏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第10页【注释】①常平:官仓名。(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可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感来进行划分。"曰”“以”是标志性的虚词,可以作为划分的标准。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C.曾巩调任洪州时,不仅积极备战瘟疫,而且还未雨绸缪处理好了过境的朝廷军队的招待问题,使城中百姓免遭干扰。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从“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可知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⑶从选文可以看出,曾巩为官时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请你就其中一方面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答案】示例:①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②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③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答出一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信息筛选的能力。此类题目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如“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每发辄得盗”等。第11页⑷有人说曾巩不是诗人,但在诗里却更体现了他的“全人”。请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这首诗是否为他所作?写出你的判断理由。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答案】是。本诗借柳借风狂舞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体现了诗人耿直、不屑与小人为伍的高尚品德。这与选文中王安石得势前后曾巩表现出的品德是一致的。【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体现的对比分析能力。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分析。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讽刺趋炎附势的小人,符合文言文中王安石的表现,所以可以得出答案。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第12页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6.12017・台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乙】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②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第13页

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⑤,虽欲优游⑥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曾做过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②弥:满。弥月,整月。③忭:高兴,欢乐。④荐饥:连年饥荒。⑤二三子:你们。⑥优游:悠闲自得。(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B)A.A.当春乃发生.B.雨麦于岐山之阳*C.以名其年*D.予至扶风之明年*三日乃止*优游以乐于此亭者*始旱而赐之以雨*以属客而告之*【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词的理解与掌握。A项中“乃”的意思分别解释为“就”和“才”;B项中“于”都是“在”的意思;C项中“以”的用法分别是“表目的,可译为来”和“介词,用”;D项中“之”的用法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和“代词,代指这件事”。⑵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通过结构分层和对称来解答,抓住“官吏”“商贾”“农夫”这三个关键词断句。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答案】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本题一要注意“雨”字第14页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要翻译成“下雨”才准确;二要注意古代的“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不要混淆。(4)【甲】【乙】文虽都写“喜雨”,但雨的特点却有异同,相同点是雨都能一润泽(滋润)__万物、愉悦百姓,不同点是【甲】文的雨来得早且细,【乙】文的雨来得—迟而猛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能力。通读全文内容,注意两文中雨的特点的异同,疏通文意,归纳概括出能体现雨特点的句子,如“润物细无声”“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皆雨之赐也”,可知,相同点是雨都能润泽万物。据此作答即可。⑸下列文章与【乙】文表达的主旨最接近的一项是 (C)A.韩愈《马说》 B.张岱《湖心亭看雪》C.欧阳修《醉翁亭记》 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与【乙】文表达的主旨最接近的一项应该是C项,也就是欧阳修《醉翁亭记》。《喜雨亭记》突出表现了苏轼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与民同乐”有共通之处。参考译文:【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使用敌人的名字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第15页建成了。于是在亭上开酒宴,向客人劝酒,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又怎么能忘记呢?”7.12017・丽水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纪鹃①鸣[唐]林简言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鹃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鹃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鹃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简言曰:“假为鹃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鹃,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鹃鸣而三闾放;杨震"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鹃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注释】①鹃(xia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骞谔:正直敢言。③谟:远大宏伟的谋划。(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第16页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门庭冷落。【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概括的能力。A项中“对槐树的装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