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8课课标要求: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新课导入: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勋。完全可以说,我国今天伟大成就的取得,是绝对与邓小平先生伟大的设计分不开的。壹伟大的历史转折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1、背景:背景1:“两个凡是”(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背景2: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背景3: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背景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2、内容: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组织路线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①从党的指导思想上看,确认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路线②从党的工作重心来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对外政策来看,由闭关式的“左”的政策转到对外开放政策④从组织上看,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重大的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⑤文化上,从轻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⑥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⑦从实践结果看,此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巨变结果任务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归纳近现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知识回顾: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二)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6)平反的意义:①平反冤假错案,有效调动全党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和领导人的功过是非,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为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2.法制建设:②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③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⑤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贰改革开放进程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前提:根本目的:内容:目标:实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含义: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⑴建立:知识链接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⑶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⑷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质量低劣,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表现:1、政企职责不分;2、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3、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4、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积极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第一阶段:1978—1984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改变)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变为包产到户,分户经营;改变了产品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分配变为按劳分配;改变了组织方式:由人民公社变为乡、镇政府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杜志民委员会。阶段原因核心内容作用土地改革新解放区依然实行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土地的所有制,由地主所有改为农民所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改变土地的所有制,由农民所有改为公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的错误认识: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一大二公”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结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调整生产关系所有权不动,坚持公有制;改变经营权,由集体经营改为农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建国以来我过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要调整意义:1)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促进城市的改革第二阶段:1984—1992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原则或做法:政企分开、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原因: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
深化改革(1)目标提出:(2)深化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国企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3)基本框架确立:(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4)理论进一步完善: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1世纪初二、对外开放1.背景材料一:30多年前,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国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绝迹,中国没有外债,1978年对外贸易额仅有300亿美元。中国人很少有出国的,在国内也很少见到外国人的面孔.1978年我国GDP仅为3624.1亿元.(2011年—47万亿元)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
——邓小平访日本、美国后讲话材料二: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在70年代,新加坡、南朝鲜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过去,南朝鲜、台湾的经济都是以落后的农业经济为主;新加坡、香港只是从事转口贸易的港口城市。但在60年代,它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迅速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有明显的变化,外贸出口能力增强,成为美、日、西欧的竞争对手,并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人均国民收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名列前茅……故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材料三:在经济上,20世纪70年代末,工业化国家出现了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趋势。据出国考察团带回来的情况,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萧条时期,产品、技术、资本都过剩,“急于找出路”。仅欧洲就有多达5000亿美元的游资。无论日本还是西欧国家,都争相同中国谈贸易,争相借钱给中国。不仅愿意借钱,发达国家面临产业升级,都在寻找新的生产基地,把失去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和巨大潜在市场的中国,很自然地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韩国学者朴贞东在谈到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时说:70年代末“不仅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连亚洲四小龙企业也开始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发展自己”。这个产业转移的趋势,为中国吸引国外投资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部条件:国内方面:2.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3.亚洲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对中国有借鉴作用1.“文革”的十年动乱和长期闭关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急需恢复和发展1.
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趋向缓和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3.邓小平等出访后认识到关门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4.机遇: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对外投资国际方面:2、过程:1).试点——创办经济特区(1980)2).扩展——开放沿海城市(1984)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3).新发展——沿江、省会、沿边城市(90年代)4).2010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5).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v政策优惠:我国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是在中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前提下,允许外国公司、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而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以“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政策。资金来源:所有制形式:经济运行机制:3、“特”的表现:(3)经济特区创办的作用和影响a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c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d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b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已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带——内陆”的格局对外开放使中国改变了长期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引进了大量外国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促使中国向开放型经济转变,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大大加速了社会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入互联网时代;衣食住行变化)。对外开放的意义叁“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⒈背景: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⒉过程:⑴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⑵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⑶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针对台湾问题提出)1)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5)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的,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3、“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前提:目的:两制:主体:对台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实现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比港、澳更宽松,可保留军队大陆实行社会主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政府为什么对台湾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又为什么不放弃使和武力?和平统一的原因:①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经济还相对落后,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发展生产力是当务之急。②从国际形势看,台湾问题一向受到一些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的干涉。实行一国两制的原因:要和平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为各方面所接受,鉴于大陆和台湾的现实,社会主义或三民主义统一中国都为另一方不能接受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因:受台独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影响,如果台独势力公然宣布独立或某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制造台湾独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何意义①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③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首次公开提出“一国两制”。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双方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新纪元;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上取得成功的范例,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典范;是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了新的贡献;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有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科室成本控制培训
- 学校传染病培训
-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富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T-XTHSCYXH 001-2024 鲜活仙桃黄鳝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课件项目4 DN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综合测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 数据库与Access资料
- 六年级心理健康表格式教案
- 珠宝项目融资计划书
- 农贸市场规划设计方案
- 中医日间病房建设方案
- 广东工业大学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及应用课程报告
- 数字货币对支付清算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课件
- 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科学精神与生态道德的结合
- 初中生理财知识讲座
-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和路径及其评价方法
- 防范寄递安全风险知识讲座
- 水的液态、固态与气态:了解相变的过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