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朝建立2、政治制度变化:加强了君主专制(1)废除宰相制度:皇权、相权矛盾由来已久;吸取元朝宰相专权的教训(2)设立内阁:“票拟”、“批红”(3)宦官专权明朝初期,内阁大学士只是侍从顾问之臣,只有“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的职权,但“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经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一转变说明内阁(

)A.成为独立的中枢权力机构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对皇权具有显著制约作用 D.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初期,内阁大学士只是侍从顾问之臣,但是仁宗后,内阁大学士地位尊崇,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这些表明了内阁的地位和权力得到提高,而内阁的地位和权力是由皇权赋予的,这一转变说明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D项正确;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写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材料表明朱元璋意图(

)A.恢复礼乐制度 B.沿袭前朝制度C.废除宰相制度 D.设内阁牵制宰相根据材料“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见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朱元璋意图废除宰相制度,C项正确;明初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

)A.直接向皇帝负责 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C.隶属于军机大臣 D.掌握朝廷决策大权明朝丞相废除后,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A项正确;殿阁大学士只是顾问官职,不直接统辖六部,排除B项;军机大臣是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始设的,排除C项;六部并没有决策大权,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排除D项。明太祖对沿袭近两千年的传统君主专制政治架构的核心部位作出重大修改。这里的“修改”是指(

)A.恢复三省制 B.完善科举制 C.废除宰相制 D.确立内阁制根据材料“明太祖对沿袭近两千年的传统君主专制政治架构的核心部位作出重大修改”,可知“修改”是指对行政中枢权力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应为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C项正确;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亲理万机。之后尽管“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但政务处置仍难免有失当之处。这反映出明代(

)A.国家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专权事出有因C.君相矛盾仍很突出 D.中枢运行机制失衡材料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虽勤于政事、亲理万机,但还有失当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废除丞相制度虽加强了君权,但同时也带来了中枢机构行政效能下降、处置失当等问题,反映了中枢运行机制失衡,D项正确;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七下西洋(1)主要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括:15世纪前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宗藩体系、官方贸易)(3)评价:

①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2、戚继光抗倭(1)背景:

①元朝末年: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禁海外贸易(2)原因: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为乱地方(3)过程: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戚继光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4)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3、欧洲殖民者的侵扰(1)背景: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明永乐年间(1403—1424),内阁制度初现端倪。但直到万历朝(1573—1619)修订的《明会典》中,内阁职掌仍附于翰林院条目之下。内阁公文来往盖的是翰林院之印,而各衙门送内阁的则称“行翰林院”。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行政效率不高 B.未取得法定的地位C.服务于翰林院 D.与司礼监相互牵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初现端倪,但直到万历朝,内阁职掌仍附于翰林院,这反映出明代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未取得法定的地位,B项正确;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宰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A.保障了决策的正确性 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根据“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宰相汇报请示”可得出废除丞相后,六部有更多的自主权,行政效率得以提高,C项正确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的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据此可知,明代(

)A.阁臣的选拔重视科举出身 B.南方地区经济文化发达C.内阁对官员等级要求较高 D.注重官员地方从政经验入阁前有关情况人数占总数的比例进士出身15796.9%入为翰林官13985.8%任过地方职务2112.96%掌国子司业和祭酒3521.6%官至尚书或都御史5433.3%根据材料数据可知,阁臣入阁前进士出身的人数占总数的96.9%,进士出身比例为85.8%,说明阁臣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A项正确;明初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朱元璋的这一做法旨在(

)A.缓和君臣矛盾 B.完善中枢机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信息“明初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并分设三司,D项正确;明初废行省而设三司,且三司管辖范围不完全一致,如在都指挥使司体系中有辽东都司,但在布政使司体系中,辽东并非单设,而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

)A.打破山川地形的界限 B.提高地方行政决策效率C.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根据材料可知,明初设三司且三司管辖范围不完全一致,其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控,C项正确;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关系:(1)北方:与蒙古关系(2)西南:与西藏关系(3)东北:与女真族关系2、明朝民族政策特点:

(1)政治上威德兼施(2)军事上注重巩固边防(3)经济上“厚施恩赐”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3、明清易代:(1)明末起义: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攻占北京,明朝灭亡(2)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3)确立全国统治:消灭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素有“第一署”之称。下列选项中,关于司礼监职权叙述正确的是(

)①协助皇帝批红②统领六部事务③监视官民言行④起草机要文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比内阁更多的获得皇帝信任,权力增强。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①协助皇帝批红,③监视官民言行,故C项正确;阅读如表信息,依据如表,明太祖朱元璋发出这种“感叹”的制度性原因在于(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内阁制度的建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 D.军机处的设置《明史》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谋反被告发,朱元璋遂以“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人处死。为了肃清“逆党”,株连达3万余人。明太祖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因政务过多,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发出“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感叹,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依据材料“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不可一日无辅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宰相制度废除,皇帝直接统领六部,需要处理的事务大大增加,A项正确明太祖认为:“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所以明初派出的使节都负有“敷宣教化,导以礼义”职责。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所至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俾天子生灵,旁达于无外”。材料旨在说明(

)A.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

B.“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C.中国“天朝上国”地位得到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据材料可知,明朝政府通过使节派遣、郑和下西洋等外交活动,向四邻各国颁发历法,宣传中华文化,使诸国接受中国的礼俗,因而朝贡成为中华向海外输出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B项正确如图所示战役的胜利(

)A.打击了倭寇嚣张气焰

B.驱逐了荷兰殖民势力C.扩大了国家领海范围

D.维护了朝贡贸易安全根据图片信息“戚继光主力、明军、台州”可知,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抗倭的英勇事迹,至1565年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势力,A项正确;下表为关于明朝倭患的部分史料。这些史料反映出明朝(

)A.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 B.实行海禁存在一定合理性C.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 D.倭寇主体为沿海中国居民史料内容《皇明大事记》梁本豪者,广东蛋首(少数民族)也……豪鼠于海曲,其党渐集至千余人,结东倭西番,将寇省城,已有约为内应者矣《惠州府志》嘉靖三十九年八月大旱,倭寇侵海丰,时潮贼张琏使其党王伯宣诱倭助己,倭至潮,侵入海丰界《潮州府志》陈世荣,澄海大家井人。隆庆元年丁卯,同余乾仁、连思恭等,乘倭乱纠集二千余人,髠发为假倭肆劫根据材料“将寇省城,已有约为内应者矣”、“时潮贼张琏使其党王伯宣诱倭助己”、“乘倭乱纠集二千余人,髠发为假倭肆劫”,可知明朝时期东南沿海部分百姓下海为盗,甚至勾结倭寇为患东南,这从侧面反映出明朝海禁政策存在一定的合理性,B项正确;四、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明初三公九卿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一省制废宰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正式确立宰相制度的重大调整宰相制度的成熟宰相制度的衰落宰相制度重新加强宰相制度被正式废除四、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总体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宰相与内阁宰相内阁相同点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不同点地位最高行政长官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也不是最高行政长官职权决策参与权与行政执行的指挥权阁臣无决策权,仅充当皇帝的个人顾问和助手,遵旨草拟诏书,不参与执行与皇权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郁达夫为某历史人物的祠堂题写了“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结合以下人物的突出事迹,他赞扬的应是(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根据题干中“拔剑光寒倭寇胆”可知郁达夫赞扬的是抗倭名将戚继光,C项正确;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下列事件中,无论是时间(年份)还是空间(城市)与其他三个没有任何交集的是(

)A.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B.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C.多尔衮统军入山海关 D.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清朝多尔衮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