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课时训练1.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一些贵族地主在自己土地上围上篱笆,赶走农民,圈地养羊,形成了著名的“圈地运动”。“光荣革命”以后,圈地运动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些被圈占的土地一般都由新式农场主或牧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起来。由此可知,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包括()①资金②劳动力③市场④技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开展的前提条件是()A.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政治稳定 B.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C.通过圈地运动积累大量的资金 D.工场手工业发达,技术先进3.一位同学在查阅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资料时制作了下列图示,该图示说明了当时的英国()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工场手工业日益繁荣C.棉纺织工业技术革新 D.进入了“电气时代”4.假如你穿越回19世纪上半期的西欧,要建立纺织厂,应优先选址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C.农业发达的地区 D.水力充足的地区5.中国高铁正式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领头羊,作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下列的发明为铁路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的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英国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奥托发明了煤气内燃机 D.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6.有关“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厂制度的建立开始于工业革命进行中B.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C.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生产的需要D.在工业革命时代,企业家不能自由解雇工人7.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最主要的条件是()A.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B.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垄断组织的出现8.下列每组的发明都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A.汽车、电车、汽船、飞机B.蒸汽机、内燃机、电话、电灯C电灯、电车、飞机、电话、电影放映机D.电灯、电话、汽船、火车、飞机9.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展过程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10.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垄断的目的是追求高额利润C.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D.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11.到19世纪末,世界经济体分成了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国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的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呈现出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的状况。这反映出当时()A.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D.世界各国间的依赖程度加深12.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原料进口国和成品主要出口国,而如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区则成为原料输出地与商品的倾销地。这种状况表明()A.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B.国际分工日益明显C.全球贸易总量大幅增长 D.工业革命成就突出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使人们看到了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明代成化、弘治(1465~1505年)以后,……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雇人织挽”,闲时解症,忙时雇佣,因此有了如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的劳动力市场。……江南市镇作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人口结构不同于乡村,号称“工贾艺术杂处”,即以工商业为主,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材料二英格兰1520~1801年城市人口估计(千人)年份152016001670170017501801人口英格兰总人口240041104980506057708660伦敦人口55200475575675960其他城市人口701352052755401420(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前后英国城市人口分布和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积极影响。14.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晚明社会变迁研究》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马世力《世界史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圈地运动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些被圈占的土地一般都由新式农场主或牧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和市场,①②③正确,A正确;圈地运动没有提供技术,排除含有④的BCD。故选:A。2.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政治稳定,故A正确;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是市场条件,通过圈地运动积累大量的资金是资金条件,工场手工业技术先进是技术条件,故BCD错误。故选:A。3.答案:C4.答案:B5.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1817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利用蒸汽动力发明火车,人类开始进入铁路时代,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C7.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条件。经比较可知,A、C两项是客观因素,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其中电灯、电车、飞机、电话、电影放映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C符合题意;汽船、火车和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ABD排除。故选:C。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并非用一国到多国,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时代,出现了新兴工业部门,促进了电力、交通、化工等部门的大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C11.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9世纪末世界经济体呈现不同的分工与合作,这主要是因为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D项正确;材料与政治发展无关,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完成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世界经济结构变动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使得国际分工更加具体化,题干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原料进口国和成品主要出口国”“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区则成为原料输出地与商品的倾销地”等信息皆为其具体体现,B项正确;A项应为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与题干中的事件“工业革命”不符,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全球贸易额的变化以及各国工业成就,排除C、D两项。故选:B。13.答案:(1)特点;对外贸易活跃,商品经济发展;出现雇佣工人群体、形成劳动力市场;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大。(2)变化:19世纪前,城市人口集中于伦敦,城市人口数量总体较少;19世纪后,伦敦人口增长趋缓,其他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影响: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助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社会阶层重构,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推动城市文化功能向科技化、商业化、平民化方向发展;推动英国的城市化;福利制度逐步完善。解析:本题以中国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和英格兰人口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方面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判断、归纳的方法来论证历史问题,培养其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14.答案:(1)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原因: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②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解析:(1)根据材料中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促进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根据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和“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两部分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