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单选题1.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青铜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中华文明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2.自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大批华人移居南洋,同时也带去了汉字文化。虽然由官方派出的“遣唐使”时断时续,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却从未间断。这可以说明(

)A.宗藩体制下的中外关系 B.东亚文化圈的逐步形成C.海上丝路助推经济发展 D.官方交往影响民间往来3.南宋孝宗以后的每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都会引起大争论,问题集中在是否接纳这些人、如何防范附载于他们身上的东北民族文化的扩散等方面。由于都城临安是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的重要迁入地,所以每一次争论几乎都以临安为焦点。这一争论的实质是(

)A.南北方的文化冲突与碰撞 B.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C.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对立 D.南北方的民族交融不断加强4.东北地区作为清朝“龙兴之地”,清政府长期以封禁政策阻止汉族移民迁居,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这一变化是由于清政府(

)A.意图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边疆治理C.希望缓解人口压力 D.防备外来侵略5.康熙年间移民四川开州的唐氏恐“日久紊乱,无从考查”,于乾隆年间派人回老家湖南零陵县抄族谱,后战乱导致族谱丢失,同治十年,复重修:移民万县的余氏后人余文榜常忧谱牒失传,将先代世系拟成草本流传后人。移民重视修谱反映了A.族谱承载着移民的原乡情结 B.移民在迁入地生活困难C.移民安重迁观念日渐淡薄 D.对家族后人的美好期许6.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徙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7.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平原的古印欧人,开始沿黑海西海岸西迁并南下,他们渡过了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改变了该地的区域文化,以下属于其文化成就的是(

)①《掷铁饼者》

②《编年史》

③《几何原本》

④《荷马史诗》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8.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之相关的是(

)①波斯帝国的灭亡

②中国北方形成民族大交融③罗马帝国的建立

④日耳曼人建立一系列王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是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游牧民族在冲突中一度取得优势,甚至消灭农耕世界的政权,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但在两者的冲突中,农耕世界稳步扩展,游牧世界日趋缩小是基本趋势,这是因为(

)A.游牧民族军事优势逐渐丧失 B.游牧民族不擅长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C.农耕世界在技术、组织和文化上的优势 D.自然地理条件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不利10.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演变为新的种族人群。下列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赫梯人 B.匈奴人 C.希腊人 D.雅利安人11.如图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是基于汉代(

)A.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 B.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C.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强 D.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12.印欧人不断地迁徙,使得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碰撞、交流,有的消失了,有的同化了,却产生了更多更高级的文明。这说明(

)A.民族与民族间的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印欧人的冲击是产生更高级文明的根本原因C.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无法抵抗印欧人的冲击D.不断地交流与交融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13.罗马人从整个帝国各个种族集团中招募士兵,并利用他们将罗马文化带到行省。士兵学会了拉丁语,了解并服从罗马法律,采用罗马的宗教。这主要反映了A.罗马帝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 B.士兵是罗马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C.行省是罗马帝国最好的管理模式 D.罗马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性14.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等国家,原本属于西罗马帝国的领土被日耳曼人征服并且得到继承。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有A.使古希腊罗马文化消失 B.成为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C.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D.促成了欧洲进入封建社会15.学者蓝琪认为,印欧人离开草原向外迁徙,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为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从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为第二次大迁徙,从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为第三次大迁徙。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攻陷罗马城,属A.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 B.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C.印欧人的第三次大迁徙 D.日耳曼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正义战争二、材料分析题16.人口迁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占领巴蜀地区之后,实施了从秦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华阳国志》载:“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迁3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整理材料二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地区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据曹文柱等《乾坤众生》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诺曼征服后,英格兰社会出现三种文字共用现象∶王室及政府机构撰写文书使用法文和拉丁文,罗马教会曾一度极力反对将《圣经》翻译成英语,并对译者进行人身迫害;教会使用拉丁文,教士和社会上层垄断教育,“任何针对普通人的有关初等教育的证据都非常罕见”;民众使用英文,因为民众日常接触的是庄园里的成员,庄园生活与王室的联系非常松散,因此,即便王室想在语言政策上有所动作,其推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13世纪初,诺曼贵族失去法国领地后,社会语境发生显著变化。英语、法语的使用范围及功能随之发生或快或慢的变化。法语曾一直被认为是英格兰议会撰写重要文书的最佳语言,直至15世纪20年代,几乎所有的请愿书还使用法语。然而到15世纪中叶,印刷术的引进对于伦敦英语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英格兰议会重要文书使用英语已非常普遍,到中世纪晚期英语逐渐上升为英格兰的官方语言。材料二

英语的发展史是英格兰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方言是英语的最初母体,接着凯尔特语、拉丁语、法语等外来语的涌入,大大丰富了英语的内涵和表达能力,奠定了英语作为英格兰官方语言的结构基础。随着诺曼征服、约翰王失地、英法百年战争等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英语逐渐在欧洲广泛传播。——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尚莲《中世纪英格兰官方语言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英格兰官方语言变迁的历史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语的发展史是英格兰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的理由。1.A2.B3.A4.D5.A6.C7.A8.D9.C10.B11.A12.D13.B14.D15.C16.(1)趋向:从秦国本土往巴蜀地区移民;从六国迁移豪强贵族到巴蜀地区;从内地迁到东南、北部边疆地区。(2)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迁徙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