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2.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

3.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4.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D.水能

5.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6.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7.表达人口增长的因素是()。

A.人口数量B.死亡率C.迁出率D.迁入率

8.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1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11.种群的相对密度可用公式表示为D=n/a·t,则t为()A.个体数目B.地区面积C.种群生物量D.时间

12.对人来说,住址是(),职业是()。

A.生境;生境B.生境;生态位C.生态位;生境D.生态位;生态位

13.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14.将植物群落分成森林、林地、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类群,这种分类是根据()。

A.种类B.群落外貌C.优势度D.景观

15.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A.温度

B.海拔高度

C.坡向

D.坡度

16.起始于陆地裸岩的生物群落演替是()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逆行演替

17.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18.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9.下列关于阴性植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耐干旱B.光饱和点高C.光补偿点低D.光补偿点高

20.下列因子中,属于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温度B.降水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21.在光秃的岩石表面,最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在这个演替的过程中,地衣为()。

A.先锋种B.演替种C.过渡种D.顶级种

22.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以微观层次为主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C.以个体层次为主D.以宏观层次为主

23.同种植物的不同群体长期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形成适应各自环境的特征,产生()

A.相同的生态型B.相同的生活型C.不同的生态型D.不同的生活型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一个动态系统B.食物链营养级数目无限C.能量单向流动D.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25.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6.实验证明,()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红光B.青光C.紫光D.蓝光

27.在森林生态系统中______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28.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29.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30.根据环境的性质分类,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海岸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31.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32.领域的特性不包括()。A.更换性B.排他性C.伸缩性D.替代性

33.下列概念中,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的是()

A.生态学B.生物圈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34.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35.()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A.休眠B.冬眠C.夏伏D.日蛰伏

36.关于生物群落的描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有时也可狭义地指某一分类单元物种数目的总和

B.生物群落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总和

C.每个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D.生物群落是任意物种的随意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个物种是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

37.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38.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39.当一种植物最初侵入某地时,常呈()

A.随机分布B.集群分布C.均匀分布D.其他

40.蛇、蜥蜴进入冬眠,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的理化特性

41.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A.使土壤成分缺氮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C.气候变暖D.水污染

42.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43.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A.奥斯汀B.克列门茨C.德鲁提D.布朗一布朗喀

44.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4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荒地B.玉米田C.湖泊D.河流

46.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7.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48.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49.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50.法瑞学派的群丛门与英美学派的哪个选项相当

A.群系型B.群系C.群丛D.群丛相

二、填空题(20题)51.早稻不宜连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于种内的______作用。

52.在某一时刻测得的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______。

53.g·m-2·a-1是______单位。

54.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称为______。

55.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为______。

56.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57.酸雨是指pH值低于_______的降水。

58.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______存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的最小光照度是______。

60.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

61.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群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______。

62.根据质地,可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_____。

63.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三种类型。

64.“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_______,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65.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66.马世骏在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候关系后,指出______是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67.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______和遗传调节三类。

68.对植物群体的总光能利用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光合面积、______和光合能力。

69.由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寄生性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类型的食物链。

70.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输送扩散作用,又有稀释作用。[]

A.正确B.错误

72.

()

73.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应该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A.正确B.错误

74.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A.正确B.错误

75.生活型相同的植物对环境有相似的适应特征。()

A.正确B.错误

76.是生产力单位。()

77.密度=样地内某物种个体数量/样地面积。()

A.正确B.错误

78.分解作用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提供物质基础。()

A.正确B.错误

79.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80.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82.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83.简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84.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85.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87.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及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88.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

A.坦斯利B.林德曼C.达尔文D.海克尔

参考答案

1.D越接近食物链的最高级,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浓度越高。

2.B

3.A

4.D

5.C

6.A

7.D

8.D

9.D

10.A

11.D

12.B解析:生境是指生活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的总和;而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也指某种关系中的位置,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

13.C

14.B

15.A

16.A

17.B

18.D

19.C

20.D解析:密度制约因子是种群内部的因素,四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选D。

21.A

22.B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宏观方向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方向主要表现为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的兴起。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生态学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态学的科学性。

23.C

24.B

25.D

26.D

27.D

28.B

29.A

30.D解析:D项城市生态系统属人工生态系统,其他三项都是自然生态系统,故选D。

31.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32.A

33.A

34.B

35.A

36.D

37.C

38.D

39.A

40.B

41.C

42.D

43.B

44.C

45.B

46.D

47.C

48.C

49.D

50.B

51.他感他感

52.生物量生物量

53.生产力

54.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

55.内禀增长率

56.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57.5.6

58.植物(第一)

59.光补偿点光补偿点

60.群落交错区群落交错区

61.有机整体有机整体

62.黏土

63.能量能量

64.过捕

65.内禀增长率

66.干旱干旱

67.内分泌调节

68.光合时间

69.寄生寄生

70.单建种群落单建种群落

71.A

72.Y

73.B

74.B

75.A

76.Y

77.A

78.B

79.Y

80.Y

8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82.(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为世界面积最广大、最典型的地带。(2)生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的干燥季节。(3)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板根、茎花等现象少见,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无明显季相变化。

8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84.(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85.(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6.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演替发育过程的主要特征是结构趋于复杂和有序多样性增加功能完善以及稳定性增加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量流动。幼年期的生态系统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接近于1。净生产量减小。(2)群落结构。在演替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