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六篇【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六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难点: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初步感知: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二〕深入探究:1、认识长方形:1〕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5〕认识“长〞、“宽〞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7〕鼓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2、认识正方形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1〕四人小组根据刚刚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汇报交流。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三、交流,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四、练习稳固,拓展深化1、猜测边长、长、宽的长度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具准备:电脑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适用于小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定母表示。生: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板书)0.7×1.2=1.2×0.7(0.8×0.5)×0.4=0.8×(0.5×0.4)(1.4+3.6)×0.5=2.4×0.5+3.6×0.5师:(手指算式)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生1:第一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生2:第二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结合律;生3:第三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分配律。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么?生4:说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师:(板书)0.25×4.78×4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便计算,怎样算简便,请把你们的思路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学生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讨)。让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归纳板书:看、想、算)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刚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怎样算简便。师:(板书)0.65×201(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用电脑投影展示)。0.65×201=0.65×(200+1)=0.65×200+0.65×1=130+0.65=130.65师:(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生1:我先找特殊的数201,因为201可以写成200+1,再把200和1分别与0.65相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教师边说边板书,分解后再简算)师:刚刚,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学还有许多简算的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让学生独立做)(电脑投影出示)32×1.25(4+2)×0.9三、拓展练习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数4、0.8、1.25请你们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编式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四、总结全课,反思体验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请你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1、必做题:(1)102×0.45(2)0.34×0.5×0.6(3)1.25×0.7×0.8(4)1.2×2.5×+0.8×2.5(5)(0.8+0.2)×6.72、选做题(1)99×1.45(2)99×1.45+1.45(3)99×1.45+3×1.45-1.45×2(4)99×1.45+2×1.45-1.45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总目标: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使学生理解整数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会比拟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拟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拟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那么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小学数学教案篇4一、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三、编排特点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四、方面的调整: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根底,更突出其应用性。2.注意表达数学的抽象性。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五、具体编排1.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过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现在:用=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用2×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用3×4=12进一步稳固上述概念。(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5)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注意以下几点:(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根底,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3)注意区分乘法各局部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考。(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2)因数个数有限。(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表达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1)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做一做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2、3、5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5倍数的特征作准备。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2)因数个数无限。(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表达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2.2、5、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表达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本局部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那么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2的倍数的特征(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5的倍数的特征(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1)强调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猜测――再观察――再猜测――验证的过程。(2)可任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3)也可对任一3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1)根据20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1、质数、合数。(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例1(找100以内的质数)(1)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用筛法。(2)把握教学要求: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六、教学建议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防止死记硬背。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12345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4、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板书: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7、反应练习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二〕教学例1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板书: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2、反应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1〕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2〕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3〕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4、反应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三〕教学例21、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存整千克〕思考:这道题什么?求什么?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小学数学教案篇6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苯噻草胺项目申请报告范文
- 2025年音像制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大学生就业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 评价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作用
- 科技引领下的安全生产教育新模式
- 智能办公系统在工业4.0时代的应用
- 入团志愿书12-多篇
- 高层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评价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洗浴中心员工劳动合同续签及薪酬调整协议
- 2025年度商用车辆抵押贷款合同电子版
- 诊所校验现场审核表
- 派出所上户口委托书
- 医院6s管理成果汇报护理课件
- 微整培训课件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电梯结构与原理-第2版-全套课件
- IEC-62368-1-差异分享解读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下)模拟英语试卷
- 节后复工培训内容五篇
- GB/T 33322-2016橡胶增塑剂芳香基矿物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