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36-光的折射物理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经常需要预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 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挑选恰当的教学办法。写教案需要注重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收拾的10篇光的折射物理教案,希翼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光的折射》藏匿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熟悉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逻辑。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办法。
1.体悟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学问容易解释有关现象。
2.利用试验观看,熟悉光的折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触折射现象,增加热爱自然的情感。
2.敬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学科爱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光的折射逻辑。
难点:用光的折射学问容易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预备:
老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逻辑;
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
投影展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
同学思量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试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看试验现象。
提出问题: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扬的?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扬的?
(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
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扬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画光路图,说明光的折射的几个概念(入射光芒;折射光芒,折射角)。
2、概念:
两种介质的界面、法线、入射光芒、折射光芒、入射角、折射角等。
信息快递:能够传扬光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透亮 物质,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问题:折射逻辑和反射逻辑一样吗?(课本P81试验)
A)折射光芒、入射光芒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芒和入射光芒分离位于法线两侧?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试验: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看光束在空气中和玻璃中的路径及数据。
数据:光从玻璃入射到空气
入射角
a1
a2
a3
折射角
总结:(可以要求同学跟着老师作出以下的光路图)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且光路可逆。
二、光的折射逻辑
1、光折射时,折射光芒、入射光芒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芒和入射光芒分离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转变而转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不等,空气中的角大)
2、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3、应用: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分析“弯折”缘由。
2)、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的位置要浅.
3)、隔着厚玻璃砖观看后面的尺子。
课堂小结:利用本课的学习,我们要知道:
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的折射逻辑以及光从水或其它介质射入水中的折射逻辑。
3、能用光的折射逻辑解释容易的现象
拓展:生活物理社会
《光的折射》教案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班级物理上册其次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同学比较认识,也比较感爱好,利用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同学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学问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活同学学习爱好,提升科学素养,让同学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同学熟悉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逻辑,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举行充分预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芒和折射角;
说出光的折射逻辑,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容易现象。
(2)过程与办法
利用演示试验,观看现象,自己分析、归纳逻辑,培养观看、分析、归纳能力。动手做试验,培养动手能力及利用试验讨论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利用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逻辑;光路可逆。
(2)难点:光芒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同学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是同学在生活中比较认识的,也是他们简单发生爱好的现象。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同学对物理的爱好,充分发挥演示试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奇怪 、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挑选教具依据
丰盛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升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好玩,从抽象到形象。举行课堂演示试验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同学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快速理解和把握物理逻辑。激活同学们的学习爱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乐观性、制造性,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四、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同学有丰盛的感性熟悉,以现象引入新课,同学学习目标明确,爱好深厚。光的折射逻辑的熟悉,宜先提出问题及讨论办法,利用同学猜测,对比演示试验的观看,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同学思维清楚、精确 ,有利于逻辑的总结归纳,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问的应用,让同学遵从熟悉的逻辑: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把握学问、提升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按照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同学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容易的熟悉,对光学讨论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同学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纳观看分析、引发式教学法。利用试验演示、观看分析、引发对照、总结归纳得出逻辑。在课堂上利用老师的引领,让同学举行演示试验和计算机的模拟试验的观看,使同学在头脑中有清楚的表象,以详细生动的感性熟悉为基础把握学问,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看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学问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本节采纳观看、对照、分析的学习办法,引领同学猎取学问,利用思量研究,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逻辑,应用折射逻辑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同学爱科学、用科学,提升同学的学习爱好。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光在匀称介质中如何传扬?
什么是光的反射逻辑?
(二)新课引入:
【同学试验一】: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同学侧面斜视观看现象。请同学思量这是为什么?
设计此导入简洁,易引起同学的注重,培养同学学习探索的爱好。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同学试验二】: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芒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让同学想想:从空气射进入水中的光芒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假如转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当入射光芒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芒的方向如何?
引起同学的观看爱好,明确观看目的和观看对象。
继续探索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逻辑
①光芒斜射入水中;
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光芒垂直射水中。(上述试验时多做几次,同时用课件显示试验的问题和内容)
《光的折射》教案篇三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光的折射指的是折射现象、光的折射逻辑,其核心是光的折射逻辑。同学已经学过光沿直线传扬和光的反射,本节课的内容光的折射指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进展起来的。因为它还与后面的学问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光的折射逻辑的推导,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试验探索法、分析法、作图法等办法来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芒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逻辑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容易现象
2、目标解析: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芒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逻辑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容易现象就是指利用演示试验,指导同学观看现象,引领同学自己分析、归纳逻辑,培养同学的观看、分析、归纳能力。引领同学动手做试验,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及利用试验讨论问题的习惯。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同学可能碰到的问题是对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产生这一问题的缘由是同学对光路的可逆性的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领同学从光路的可逆性来理解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光的折射的教学中,预备使用光的折射演示仪。由于使用光的折射演示仪,有利于同学理解光的折射逻辑。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无数办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现在,我们也来体悟一下渔民叉鱼,(展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同学举行叉鱼竞赛。当同学在竞赛时,发觉鱼叉都叉在鱼的上方后,很奇怪。引领同学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活动中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讲解:
(一)光的折射逻辑
探索1:观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中的传扬路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1、同学猜测,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测的传扬路径。
2、小组设计试验计划并沟通,确定可行计划。
3、举行试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看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扬途径)
4、沟通试验结果
各组画出观看到的光传扬路径。
同学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现象,告知同学,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从而引入课题。
5、用语言表述探索1的结果。
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芒向法线偏折。
结论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传扬方向不转变。
探索2想想议议: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芒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同学猜测并画出图表述自己的主意。
2、研究沟通:师投影同学做图的状况
②作这个猜测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同学能从光反射时间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间路也是可逆的)
试验验证:①老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学生能协助教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学生们观看光在空气中的传扬途径呢?(同学们跃跃欲试、爱好很高)
③同学观看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老师要求同学把观看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结论3: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4:光从水(玻璃)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芒远离法线偏折。
动画重临试验过程,增加形象刺激。
引发同学记忆:把结论1和结论4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扬速度状况联系起来,可得到什么样的逻辑。[快远慢近,即在发生折射时,在传扬得快的介质(空气)中是远离法线,在传扬得慢的介质(水或玻璃)中是逼近法线。]
(二)光的折射学问应用
1、现在,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竞赛中,为什么我们学生会叉在鱼的上方。本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芒,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芒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芒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芒好似是从它们的反向延伸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竞赛的学生会叉在鱼的上方。(播放动画)
2、通过电脑播放视频材料: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要求同学利所学的学问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像。
3、老师提出:有些学生喜爱 游泳,看水惟独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是什么缘由。
同学回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因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而人的眼睛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扬造成的)。
学生们学了光的折射学问后,要懂得应用到生活中,在游泳时要特殊注重平安。
4、你见过海市蜃楼吗?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吗?(老师提问)
同学回答:(从报纸报道上知道海市蜃楼的现象,从电视上看到海市蜃楼,从科普读物上知道海市蜃楼产生的缘由是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扬的,其实严格地说,光只是在匀称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扬,假如介质疏密不均,光芒就不会沿直线传扬而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海面上。
《光的折射》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1、学问与技能
(1)利用试验熟悉光的折射逻辑,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分辨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2)利用探索,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缘由。
2、过程与办法
(1)利用观看熟悉折射现象
(2)体悟由折射引起的错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触折射现象的美好,获得对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
透镜对光芒作用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逻辑
折射光芒与反射光芒的关系
教学形式:老师引领下的同学探索性学习
活动过程:
探索活动4.7,观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状况。
(1)发觉问题:夏天我们去游泳时,双脚进入水中发觉腿好象“短”了一节。
(2)提出问题:为什么脚进到水中和陆地上观看不一样呢?
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思量后回答)
(3)猜测与假设:这可能光在传扬过程中的传扬方向发生转变。
(4)设计试验:我现在有一束激光,你能否来证实一下,光由空气射向水中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呢
(对同学设计的试验加以改进,并让其上来演示完成)
现象: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扬方向发生转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得出结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扬方向发生转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扬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光芒,折射光芒,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联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认为在水里的东西好象会往升高些,但物体本身并没有升高。并让同学再举些实例
探索活动4.8,观看光利用玻璃砖时的折射状况。
(1)提出问题:那么光由空气射向透亮 固体的现象是否也一样呢?
(2)猜测:应当也是一样的。
(3)设计试验:由同学研究并得出试验计划。
可将激光束利用一玻璃,观看其现象。
(4)举行试验:由同学举行演示试验,老师做辅导,并做垂直入射时的现象。并观看光从玻璃射出来和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时的现象
(5)现象:当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是折射光芒向法线逼近,从玻璃射出时偏离法线。垂直入射时传扬方向不发生转变。
探索活动4.9,探索透镜神秘
(1)发觉问题:当我用激光束射向三棱镜,观看到出射光芒将向底面偏折。
(2)提出问题:那么我将两块三棱镜放成如图所示,射出光芒会怎样呢?
(3)猜测:光芒会向三棱镜底面偏折。
(4)举行试验:将两束光利用如图所示三棱镜。
(5)试验结果:光向底部偏折。
(6)联想:上述两个外形就犹如凸透镜吧。
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总结与沟通:
1、说说本节课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你是否有新的问题和主意?
2、谈谈你学了这一课的心得。
课堂练习:书上1—5
课后收集:从课外书籍上了解一些光折射的现象,和凹、凸透镜的应用。
回家作业:课课练1—13
《光的折射》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利用活动了解光透过其他物体时的折射现象。
2、鼓舞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主意。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爱好及丰盛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活动预备:
透亮 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两颗、铅笔人手一支、水。
活动过程:
一、老师叙述生活趣事“小猫抓鱼”,启发幼儿爱好。
1、师:小猫想抓鱼缸里的小金鱼,它的小猫爪每次都是对准小金鱼的,可是怎么也抓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幼儿按照已有阅历,自由研究并回答
3、老师小结幼儿的答案。
二、老师介绍今日的试验材料,并操作示范,启发幼儿思量。
1、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猫抓鱼”的好玩现象,小伴侣们绝对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日我们要做的小试验将会告知我们答案。
2、老师展示预备好的清水和透亮 杯,引领幼儿思量:假如将手指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3、幼儿猜想将会浮现的现象。
4、老师小结:手指放入水中,会发觉手指折弯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这是由于光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现象吧。
三、老师带领幼儿做铅笔插入水中的试验。
1、老师介绍试验办法:透亮 水杯里倒入约2/3的清水,放入铅笔。
2、引领幼儿观看并提问:从杯子的侧面观看水中的铅笔会发觉什么现象?
3、老师小结:可以发觉水面外地部分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像是被折断一样,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
四、引领幼儿观看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老师介绍实验办法:将一个玻璃球放到水杯里,并将另一颗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边,幼儿观看它们之间的差异,接着再从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观看水中的玻璃球。
2、幼儿自由操作,并观看试验现象,乐观研究探究。
3、老师小结:从侧面观看水杯中的玻璃球时会显得较大,而水杯旁边的玻璃球为正常的大小。当从上或从下观看水中的玻璃球,将不会浮现任何的变化。
《光的折射》教案篇六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导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芒、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状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容易现象。
(三)教具
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学生们观看几个现象。
1.老师展示一只碗,让同学观看确定的深浅。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同学观看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同学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同学观看筷子有什么变化。
老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同学回答:碗加水后好似变浅了。筷子放入水中好似在水面处折断了。)老师再问:这是什么缘由呢?今日我们来讨论光的另一种现象。学习后,学生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利用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芒、折射角。
老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同学看到光在水面处转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扬。老师叙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接着叙述什么是折射光芒、折射角。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芒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利用演示,讨论光的折射状况
①老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试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状况及垂直入射的状况。让同学观看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转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老师先画出入射光芒,然后让同学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芒(如图1)。
老师引领同学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芒向法线偏折。光芒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转变。(在黑板上板书)
老师补充叙述,假如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亮 介质中时,状况和上述相同。
②再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和垂直射入空气时的折射状况。先让同学小结,然后老师再给出结论,并板书。
比较①、②的状况。老师指出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在图6-1中用反向箭头标出光路。
师生共同小结光的折射逻辑。让同学阅读教材上本节课文方框中“光的折射”一段。
3.举例应用光的折射逻辑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容易现象。
分析课本图6-4所示的现象。画出光路图,老师解释池底变浅的缘由。强调:人看到池底是由于池底射出的光经过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直线射来的。所以池底好似抬高了,也就是变浅了。需要指出:人们看到池底的A′点是A点的虚像。
回顾本课开头学生们观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碗底加水后变浅。其道理和上述一样。
三、小结本课内容。研究实例。完成课文中的练习
1.本课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及应用它来解释一些容易现象。
2、让同学课内完成课文后的练习。请同学自己回答、纠正。
3.回顾本课开头同学观看的其次个现象。组织同学研究“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最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小结筷子向上弯折的道理。
四、作业
1.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海市蜃楼”。
2.节后练习第1、2、3题。第3题要先做试验后回答。
五、说明
1.本节老师演示较多,要注重让同学能观看到显然的现象,以加深对折射现象的印象和激活同学学习爱好。开头引入课题的试验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避开解释的棘手。筷子要斜插入水中,同学从侧面观看效果好。
2.本节演示器材较多,重点是观看折射时的光路。为保证观看效果,最好在试验室上课,并且要遮光。
3.为提升同学学习爱好和培养观看、分析、归纳能力,做每个演示试验前要提示同学观看什么。试验完,老师不急于讲解,先引领同学自己分析、归纳,然后老师再补充、小结。固然应注重控制好时光,不要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4.运用折射逻辑解释现象,同学会有一定困难。老师应注重示范引领,边画光路图边分析解释。应强调:人眼看到物体是该物体射出的光进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直线进入人眼的。
《光的折射》藏匿课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利用试验探索知道光的折射逻辑。能运用光的折射逻辑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同学提出问题,利用试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2)过程与办法:
利用观看,熟悉折射现象,体悟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活同学对光现象的探索欲望,激活同学从身边最平时的最普通的事物中探索科学逻辑的爱好,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使同学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好,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索光的折射逻辑,利用试验培养同学科学探索能力。
难点:试验探索,光的折射逻辑。
三.教具:
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硬币、筷子、杯子、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筷子在水中变弯,海市蜃楼图片,激活同学学习爱好。告知同学,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
师生互动试验,用两个相同的开口较大且深的杯子、水、硬币、筷子等带领同学在做完课本上的试验后,引发指导同学通过现有器材设计并完成试验。(1)做好筷子折断试验,让同学思量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2)在杯子中放入硬币,把杯子端到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向杯子中倒水,则可再次看到硬币,启发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再看到硬币?
2、试验探索光的'折射逻辑
(1)光的折射逻辑分三步举行:
显示折射光芒:
利用多媒体出示,激光笔被固定,射出光芒照在容器P点形成光斑,让同学猜测,容器中加水后,光斑P的位置是否不变。然后老师演示,同学观看发觉,光斑位置转变,老师问:光斑位置为什么转变了?老师请学生们猜测,同学猜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扬方向转变。
老师引领:空气和水中的光芒看不到,怎样显示出来?
同学研究办法:空气中创造烟雾,在水中滴加牛奶或肥皂水,或者用纸板、玻璃、铁片、水槽壁等做光屏显示光路。
同学研究后,老师引领同学通过课桌上的器材: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做试验。
试验结束后,让同学说出观看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传扬方向发生转变,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老师提出问题:上面的试验还有什么现象?引领同学说出在发生光的折射时,在空气中同时发生光的反射。
同学回顾光的反射逻辑,猜测光的折射逻辑。
光的折射逻辑(猜测)
1、折射光芒、入射光芒、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芒、入射光芒分离位于法线两侧。
2、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3、入射角转变折射角也转变。
同学解释光的折射有关物理量
多媒体出示: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相关物理量
组织同学探索光的折射逻辑
老师引领同学回顾探索光的反射逻辑的试验办法,然后用同样的试验办法,探索光的折射逻辑,验证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
同学试验结束后,分组汇报试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光的折射逻辑。
老师引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光的折射,假如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是否也发生光的折射,是否也遵从光的折射逻辑。同学先猜测,然后试验验证。总结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亮 物质,都要发生光的折射,都遵从光的折射逻辑。同学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芒的大致位置。
老师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么,让光从水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是否仍满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同学猜测结果:折射角小于或大于入射角。
老师引领同学试验探索。此时老师引发同学怎样使光从水中或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
同学试验后老师让同学汇报试验结果。老师请同学画出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
老师问同学:按照大家的探索试验,你还有哪些新的主意或观点。
老师点拨:折射角<入射角的条件;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的传扬方向会发生转变,那么请学生们猜测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或玻璃中,状况会是怎样的?你的猜测是什么?猜测的依据?
请学生们试验验证一下。
同学试验后汇报试验结果。
老师提出要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应是什么?同学回答。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阅历的渔民怎样叉鱼
(2)钢笔错位现象
(3)解释眼睛受骗,池水看起来很浅,跳下去却很深。
(4)海市蜃楼
多媒体出示:老师浅析海市蜃楼产生的缘由,筷子在水中变弯的缘由,然后让同学研究试试用光的折射逻辑解释渔夫看到的鱼在哪儿?为了巩固光的折射逻辑的应用,叙述小故事:有人想难为聪慧一休,搬来一个很高的铁桶,在和一休一样高的桶壁上凿了一个洞,让一休利用洞看桶底的字,无论一休怎样踮脚也没有看到。聪慧的一休脑袋一转,想出了方法。你能协助一休想出方法吗?
小结:
同学小结,利用本节学习,获得了哪些新的学问。知道生活中哪些折射现象及应用。
(四)比一比,赛一赛:
(五)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扬方向普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芒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逻辑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亮 介质中时:
折射光芒与入射光芒、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折射光芒和入射光芒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芒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扬方向不转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亮 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教案篇八
三维目标
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扬方向会发生转变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芒、法线、折射光芒、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逻辑。熟悉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利用试验观看和试验探索三个活动,发觉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逻辑,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
3、从对折射现象的奇怪 ,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乐观参加探索折射现象的试验活动,并在试验中培养科学探索的爱好和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利用观看、试验让同学熟悉: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逻辑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共支配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扫瞄。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扬问题,本节也是根据:现象――逻辑――应用的线索。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利用试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索光的折射逻辑。
2)利用试验探索培养同学的科学探索能力。
2、难点:
试验探索光的折射逻辑。
教学办法
科学探索法、研究沟通法、试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同学做两个试验,观看光的折射现象,激活同学的学习爱好。
活动1:观看光的折射现象同学试验1:如课本P56图3-38(a)所示,把一支铅笔斜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让同学观看思量。
同学试验2:如课本P56图3-38(b)所示,一枚硬币放在不透亮 杯子的底部,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请另一位学生向杯子中徐徐注水(注重,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你又能看到它了吗?为什么?
让同学观看思量。
老师: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学习光的折射学问,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
板书:第四节光的折射与透镜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
演示试验:如课本P56图3-39(a)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水中滴入少许牛奶,搅拌匀称,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射向水面,让同学观看现象。
请学生说出所观看的现象。
然后老师指导同学阅读课文P57上面的内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并把它与光的反射举行比较,找出异同。指出: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
板书:1、光的折射
老师画出图示,向同学介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
活动2:探索光的折射逻辑
老师:对光的折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让同学沟通研究,提出各自的问题及猜测。
按照同学的提问,老师也可提出一些须要的问题,引发同学的思维。
猜测是否正确,要利用试验来验证,请学生们模仿光的反射逻辑的探索试验,设计一个试验。
让同学沟通研究。
然后,老师指明一组,谈谈他们的设计。
按照他们的,师生共同沟通研究,直到得到一个正确的。
同学做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请各组沟通试验得出的结论。
老师:大家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请学生们研究一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请设计试验验证提出的猜测。
老师:在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的试验中,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入射角不断增大时,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让同学做试验,观看现象。(老师说明:全反射)
师生共同归纳光的折射逻辑。
板书:光的折射逻辑
2、透镜对光的作用
通过光的折射学问可以制成各种转变光路的器件,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老师:请学生们观看透镜,熟悉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下面我们利用试验来学习二者分离对光路所起的作用。
活动3:用平行光照耀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观看两种透镜对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们利用观看,把结果填在文中。
老师:为了讨论不同的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先要了解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
(画图介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结合图形,分离向同学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别光芒。
活动4: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指导同学学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办法:按照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并让同学把商议 结果记录在文中的表格中。
认真观看,比较两块凸透镜,你认为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让同学沟通研究。(凸透镜的材料及厚薄程度)
让同学阅读P59的“信息扫瞄”――冰透镜向日取火。
三、归纳
利用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心得?
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的学问举行梳理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59的“自我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1、在教学中要给同学补充介绍入射角为零的状况。
2、光的折射中,要明确是光从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这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要对同学的学习做好指导工作,例如:逆向思维,毕竟想象力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逻辑。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办法
利用观看,熟悉折射现象。
体悟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好,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把握光的折射逻辑的内容。
通过实验、现象探索光的折射逻辑。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扬的。
2、光在传扬的过程中,假如碰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芒。
《光的折射》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逻辑。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办法
·利用试验观看,熟悉折射现象。
·体悟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好,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同学试验:“折射断筷”。同学观看后讲述试验现象。(从生活中发觉问题)
2、小嬉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节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学生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看现象?(激活同学爱好)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学问解释?
(同学思量后,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篮球队体能训练计划
- 新春活动引流计划
- 2025至2030年中国塑身凝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路定量发油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劲妇一粒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全自动多参数临床检验分析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五金灯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卫生级人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轻料型废钢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全玻璃书柜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2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QC成果:预制扭王字块体表面缺陷控制知识分享
- 光伏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共25页)
- 2021新《安全生产法》全面解读课件(PPT 84页)
- 企业、事业专职消防队训练内容及操作规程
- T∕CCCMHPIE 1.2-2016 植物提取物 槟榔多糖多酚
- 局域网规划设计_毕业论文
- 胫骨平台骨折(课堂PPT)
- 欧洲文化入门王精品PPT课件
- 中考复习复分解反应类型方程式书写训练题(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