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鉴赏诗词意象意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乡村①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注】①指江南农村。(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2)请简要分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咏月①(清)曹雪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菩萨蛮(南宋)朱淑真②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注】①《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②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1)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下列学诗原则不是黛玉认可的一项是 A.格调规矩是末事,以词句新奇为上。 B.学诗先从盛唐诗歌入手,多读多品。 C.学诗者要品读出诗歌的传承与化用。 D.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2)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 B.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 C.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 D.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3)请结合香菱、朱淑真的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小明想用这首词去参加诗词大会的节目录制,请你帮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①尚书(宋)沈唐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箫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②。金骑走长楸。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追思昔日风流。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方面③倚贤侯。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注释】①王君贶,王拱辰,即词中所指“贤侯”。②貔貅:喻勇猛的军队。③方面:地方军政要职。(1)小明要为这首词所拍摄的微视频配乐,以下选项合适的一项是 A.轻快柔和的乐曲 B.激越急促的旋律 C.雄阔调长的音乐 D.低沉抑扬的曲调(2)小明想要设计微视频的画面和镜头,以下设想不符合词意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用远镜头,拍摄并州风光总貌,再聚焦人物个体特写,体现地方风土人情。 B.用镜头的移动,从“箫鼓”“连营”鼎沸场景切换到榆关雁飞之景,景物富有层次。 C.从“儒将醉吟”切换到“舞榭歌楼”,用蒙太奇镜头将不同时空画面组合,意境开拓。 D.结尾处配以弦管乐曲,用“泛舟西溪”慢慢淡出的镜头画面,表现翩翩远去的超然。(3)本届诗词大会以“城与人”为主题,导语为“只有人的情感进驻,才会有城的饱满”,请你紧扣该主题及导语,帮小明为这首词写一段解说词。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小题。高轩过并序【唐】李贺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①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②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注】①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气。②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此是作者自称。(1)下列诗歌与本诗在风格上类似的一项是 A.《诗经·卫风·氓》 B.《孔雀东南飞》 C.李白《蜀道难》 D.杜甫《登高》(2)对本诗及序,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应韩愈、皇甫湜的要求即景当场而做的。 B.本诗的节奏与情感相吻合,酣畅而又跌宕多姿。 C.本诗除“子”不入韵外,句句压韵、一韵到底。 D.本诗的体裁是楚辞体,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3)从意象的角度赏析本诗划线的部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三小题。(黄钟)人月圆·_____湖上(元)张可久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1)在校对《元曲精选》一书时,发现题目漏了两个字,以下选项中最可能是所缺二字的一项是 A.春日 B.夏日 C.秋日 D.冬日(2)下面关于这首曲子的内容与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碍”写主人公在楚天的小楼远眺,被青山阻隔,难以望见心上人。 B.“昨宵入梦”为虚写,想象那“如玉”的人儿会在洞箫声中梦见主人公。 C.“憔悴”二字既扣“飞花”、“残柳”的景致,也写出主人公的愁苦面容。 D.“心事”与“眉梢”二字,表现主人公哀伤情绪,直抒胸臆,感情浓烈。(3)唐代诗人李益《江南曲》写道:“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宋代诗人石延年以“月如无恨月长圆”对唐代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请结合此二则材料,赏析上面元曲中“明月”与“潮水”这两个意象的艺术效果。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三题。【甲】·秋声[宋]蒋捷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①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乙】秋夜[宋]陈与义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注】①笳: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1)下列词牌名适用于甲词的是 A.永遇乐 B.念奴娇 C.声声慢 D.沁园春(2)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词开篇点明时节,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B.甲词上片虚实相生,表达对故友的思念。 C.乙诗“洗”字形象地描绘秋夜天空的爽朗。 D.乙诗作者欲借西风、落叶寄托心中的愁绪。(3)两首诗歌都提到了秋声,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区别,请围绕“秋声”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三小题。【甲】谢亭送别(唐)许浑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乙】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②。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源于《晋书》:“新礼以为挽歌出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②三湘: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1)选出一项没有出现在甲乙两首诗中的艺术技巧 A.化用典故 B.虚实相生 C.借景抒情 D.托物言志(2)对甲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的第二句写深秋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疾奔,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 B.甲诗中的“水急流”虽是写景,但与诗中送别之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第一句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一句的“人已远”。 C.乙诗一二两句既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又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 D.乙诗用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柳絮飞”和“梅花发”来写“离情别恨”,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的感觉。(3)甲乙两诗相比,有人觉得甲诗的尾句比乙诗的尾句更好,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请阐述你的观点。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四小题。一朵野花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一九二九年一月(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轻快洒脱。 C.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3)如何理解野花“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的含意?(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四小题。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站”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稻束挺立于秋天田野的身姿,是收获的见证和象征。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一一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3)“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为何用“皱”和“美丽”形容母亲的脸?(4)“金黄的稻束”有哪些象征意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十一被贬到湖南临武。②筼筜: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勾画阳山地区的景貌,山净江空,水清见沙,猿啼声声,农屋稀少,意境空旷寂寥。 B.诗人既有感慨无辜遭受贬谪的悲愁愤怨,又有终老蛮荒炎瘴之地不用报答皇恩的愿望。 C.尾联融情于事,运用夸张手法,言说读好友来诗,鬓发白了一半,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D.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因景生,情缘事起,是一首耐人寻味的酬答佳作。(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诗的颔联。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①范仲淹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②陶潜醉不知。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③。[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邓州时所作。②争似:怎似。③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铜鞋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发。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2)“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诉衷情(宋)仲殊①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注]①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1)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1—2句描写春风吹衣,杨花飞舞的美好景象。 B.上阕3—4句写水波荡漾、绿树掩映、黄莺齐鸣的喧闹景象。 C.下阕1—2句描写晚上刚回寺院看到的清幽寂静的院落屋子。 D.下阕第3句描写月亮朗照的背景下作者撞钟、焚香的情景。(2)对本作品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A.清婉自然 B.深沉含蓄 C.凄清落寞 D.空灵深沉(3)本词中出现了两次表示时间的词“晚”(春晚/晚初归),请结合具体语境作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四道小题。桃源行王安石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2)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 A.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 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 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 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3)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是化用了北宋刘攽《九日》中的“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3),”是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谒文山祠【1】[明]边贡【2】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祠堂亦有西湖树【3】,不遣南枝向北朝。【1】文天祥:号文山,官至右丞相,南宋末率军抗元,兵败被执,终死不屈。【2】边贡:字廷实,明代诗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遵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原则。【3】西湖树:杭州西湖岳飞墓边的树。(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绛帷”句:丞相祠内帷幔被寒风刮起,灯火飘摇,景中含情。 B.“乾坤”句: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作者深感自己全无容身之所。 C.“精卫”句:含蓄写出了文天祥虽抗元失败却矢志不渝的品格。 D.全诗情感深挚,悲慨苍凉之中不失开阔与雄浑,颇具唐诗气象(2)“子规”也即“杜鹃”,这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所营造的氛围也各不相同下列诗词中与本诗中的“子规”所营造的氛围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B.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春晚》)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本诗尾联云:“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文天祥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体”电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你认为两者的抒情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江城子[1]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释:【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 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 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 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2)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鲍泉《江上望月》)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3)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渔家傲苏轼临水纵横回晚鞚【1】,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2】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注:【1】鞚,有嚼口的马笼头。【2】金鱼,宋代高级官员的一种佩饰。(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水纵横回晚鞋”,词人骑马奔驰于水滨,很晚才踏上归程。此句凸显了词人豪迈英武的气势。 B.“归来转……闻几弄”,骑马归来,耳闻暮霭中传来笛奏的乐曲,词人情绪发生转变,若有所悟。 C.“秋阴重……云凝冻”,秋天阴暗沉重,西山去雾笼罩,天寒雪淡。景物反衬出词人内心的郁闷。 D.“美酒……旌旆拥”,饮酒话别,席前歌舞狂欢;词人腰挎金鱼饰,护卫前呼后拥,场面壮观。(2)“尊前舞雪狂歌送”一句中,“舞雪”形容舞姿回旋如雪花飞舞。这里把人比作物去写,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写人的一项是 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感旧》)(3)苏轼常以“梦”感叹人生。此词结语“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结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慢游三台①元好问②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③健笔,为君重赋芜城。【注】①三台:为曹操所建,三国魏邺都胜迹。下文的“台城”即邺城故都,南北朝时邺都毁于战火。下文的“曹侯墓”“西陵”即曹操陵墓,在古邺城西北。②元好问:金末元初人,金亡不仕。以金朝遗民身份凭吊魏都,触目兴感,写下这首词。③参军:诗人鲍照,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讽刺竟陵王叛乱导致亡国之事。(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岧岧”三句着力描绘了三国魏邺都的雄壮之景,极力渲染了王都之气象。 B.“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为下文抒发怀古幽思设下伏笔。 C.“问对酒”两句,作者想到怀有建功抱负的曹操,如今已成一抔黄土,不胜感慨。 D.“青青”两句描绘故都杂草丛生的荒凉,与上阕邺都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2)本词先写昔盛之景,后写今衰之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感慨。下列怀古诗运用了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D.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3)这首词下阕写到曹操,苏轼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也写到了曹操,二者借写曹操抒发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江上【1】杜甫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注释:【1】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二字暗示诗人在漫长的秋夜难以入眠。 C.尾联直抒胸臆,“时危思报主”一句拳拳之心尽显。 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突破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2)下列诗句中“倚楼”这一细节描写,与本诗“行藏独倚楼”一句蕴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晚秋》) B.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唐·子兰《登楼》) C.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D.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宋·吴文英《秋蕊香·七夕》)(3)本诗中“高风下木叶”与李白《秋思》“天秋木叶下”,描写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秋思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四小题。虞美人•无聊陈维崧①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②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注】①陈维崧: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作背景。②簸:摇动。(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 B.“鹃啼血”既写花红如血,又有“杜鹃啼血”之悲。 C.倚楼极目,愁绪更深,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 D.“鲥鱼”有良好的寓意,与“秦关蜀栈”况味迥异。(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都借“旗”表达了对战争的情绪,其中与“好风休簸战旗红”表达的情绪最相似的一项是 A.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 C.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D.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夏完淳《即事》)(3)同样是写春花和春风,《虞美人·无聊》与下列这首诗相比,作者的情思却有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高启《寻胡隐君》)(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i这首词中写到诗人“倚楼极目”,《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登阁远望,“披绣闼,俯雕甍,,”。ii这首《虞美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深愁绪”,李煜的《虞美人》也在结尾点明愁情,“,”。iii这首词提到了战场,屈原的《国殇》里也有对战场的描写:“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答案1.【答案】(1)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辉映,杜鹃啼鸣,烟雨蒙蒙。这两句描绘了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比喻手法,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2)繁忙的四月,村里没有一个闲人,村民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这两句用直白晓畅的口语勾勒了乡村四月农家的紧张忙碌的生活,繁忙紧张之中透露着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答案】(1)B;D(2)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错误,从诗中来看,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流露出“迟暮”“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D项,“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错误,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叙事和抒情,没有写景。故选BD。(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意思是“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这一联主要是叙事和抒情。由野望之景而触发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诸弟隔”,表达对诸弟的思念;“天涯”“一身遥”写自己身在天涯,独自飘零,流露漂泊之悲。总起来看,颔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3.【答案】(1)D(2)A(3)“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此时香菱已是薛蟠的小妾,而薛蟠远在江南,诗中“月亮”写出了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相传词人朱淑真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此词“月亮”表达出了词人的自我安慰和空虚寂寞的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D.“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不是黛玉认可的学诗原则,根据《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情节中,林黛玉给香菱挑了这么三个人的诗打底,“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由此可知,新学诗者不可读浅近的诗句,可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次再李白七言绝句,揣摩名家诗作的写法。(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错误,香菱诗的首联、颔联“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大意是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残月仍挂天边。描绘出月色的清晰可见而非朦胧清淡。(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香菱才情横溢,却是薄命女子,终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此时丈夫薛蟠远在江南。“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薛蟠虽然与她并无和谐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所以,诗中“月亮”蕴含着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注释中提到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词中“月亮”蕴含着朱淑真空虚寂寞的情怀及自我安慰。4.【答案】(1)C(2)A(3)在这首词中,山光水色与历史名都相会,自然与人文相辉相映,人杰与地灵呼应,政通与人和相谐;这首词赞颂了一方官长,用智慧和情怀让并州焕发光采,百姓与“贤侯”之间感情深厚,引发了词人的追慕之情。而当时间流逝,只余见证“儒将”“才子”的“舞榭歌台”,更说明了城市重要的不在瓦肆建筑,而在于情系。词作诠释了城市的自然、人文、社会的氛围让人的生命姿态更舒展,迸发活力;同时表现了人的情感的进驻,会让城市的自然山水印染人文气息,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相融,城市的文化内蕴更“饱满”。5.【答案】(1)C(2)D(3)示例一:划线处用星宿罗列、精气充天、声名摩空、天无功形容韩愈、皇甫湜的满腹经纶、思想奇特、声明显赫、文笔超绝;用“秋蓬”“死草”“垂翅”写自己困顿;用“冥鸿”“龙”表达志愿。意象诡奇瑰丽,与炽热澎湃的情感结合,营造出磅礴而跌宕的气势和宏阔而奇丽的意境。示例二:用“二十八”“九”形容星宿、精气,境界宏阔高邈,凸显韩愈、皇甫湜的学识和文名;以“秋”“死”形容蓬草,突出枯败衰落,表现抑郁、困厄的深重;以“附冥鸿”“蛇作龙”抒写希望韩愈、皇甫湜提携及高远的抱负。所用意象组合,跳跃、奇诡,表达了激越与幽愤相冲荡的情感世界,境界雄奇宏阔。6.【答案】(1)A(2)C(3)李益《江南曲》以潮水有信而爱人失期表达怪怨与思念,石延年以月有圆缺赋予其爱恨之情。张可久这首曲子中的“秋月”“春潮”是主人公在爱人离去后每天早晚面对的景象,孤独寂寞;称秋月“无情”,言时光流逝,春潮“有信”,反衬爱人回家无期;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思念和幽怨。7.【答案】(1)C(2)B(3)甲词将“秋声”作为全词的主要写作对象,选取了“豆雨声”“风声”“更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等多种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由秋夜怀人、感伤战乱、悯惜农家辛苦等情感引发的愁绪之重。乙诗中“秋声”则指西风吹叶之声,作为秋景之一,是诗人刻意寻找,用以寄托内心愁绪的一种载体,凸显其愁绪之深。8.【答案】(1)D(2)D(3)示例一:甲诗的结尾更好。“满天风雨下西楼”是景物描写,是以景作结,比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更显得含蓄委婉,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再登楼目送友人远去的不舍和牵挂之情。示例二:乙诗的结尾更好。“离恨空随江水长”是直抒胸臆,新颖别致,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离恨”比作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比甲诗以景作结更富有感染力,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无可奈何和痛苦难过。【解析】(2)“梅花发”不属于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9.【答案】(1)C(2)D(3)野花已将生命完全融入了自然,不再刻意关注自己的个体生命。(4)①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②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在生存,自由绽放;③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解析】(1)“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理解错误。(2)“节奏急促紧凑”错。10.【答案】(1)D(2)D(3)①“皱”写出了母亲的辛勤和衰老;“美丽”写出了母亲精神伟大,意志坚强;②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4)①“金黄”是成熟的稻束颜色,“金黄的稻束”首先象征着自然意义上的成熟的稻束。②“金黄的稻束”象征收获。“金黄的稻束”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③“金黄的稻束”象征母亲。稻束“静默”“低首沉思”,稻束收获沉重,满含疲惫,却静默不语,“疲倦的母亲”哺育了不少儿女,她虽然疲惫但又无所求,“金黄的稻束”就是在这一点上与母亲的涵义相吻合。④“金黄的稻束”象征劳动者。“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这个“无数”指抽象的无数的母亲,而非特指一个,指所有默默耕耘的劳动者,这就使此诗从个体的体验上升到人类精神的普遍体验。(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2)“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11.【答案】(1)B(2)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以春天筼筜竞相生长,踯躅盛开的景象,反衬诗人遭贬后内心的伤感凄凉。【解析】(1)“又有终老蛮荒炎瘴之地不用报答皇恩的愿望”错,颈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意思为“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尚未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并非不想报答皇恩。12.【答案】(1)C(2)①“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②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③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解析】(1)诗人未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也未表明自己愿意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13.【答案】(1)B(2)A(3)“晚”交代了特定的时间背景——“春天的晚上”和“很晚了才回到寺院”;由于这个特定时间带来的特定的情境——“独自一人”在宁静的氛围中漫步西湖欣赏清丽的美景;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轻松愉悦、闲静安适、从容自在。14.【答案】(1)B(2)D(3)要点一: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要点二: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要点三: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5.【答案】(1)B(2)C(3)①两者抒情方式相同,都是借助某个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都属于间接抒情。②《谒文山祠》尾联借“西湖树”朝南生长之景,暗示了文天祥顾念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③文天祥诗借“磁针石”“指南”的特性,暗示了自己心系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如回答抒情方式不同,自圆其说亦可)16.【答案】(1)C(2)A(3)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解析:上片开头“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最后三句是虚拟之景;下片“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二句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末尾三句是虚拟之景。【解析】(1)C.“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错误,突出的是一种留恋眷恋的情愫。(2)“回首便他年”的“回首”是一回头的意思。A.“蓦然回首”的“回首”是不经意的转头,故选A。(3)译文往前可以瞻望马耳、九仙二山,只见碧山与天相连,晚云悠闲地飘荡。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台,真的有超然之感。不要让云彩匆匆地消散,今夜里会有美好的月光。小溪上鸥鹭静静地蜷缩在一起,一会儿就翩翩离去,扬起点点轻烟。人间世事凄凉沧桑,一回头就成为过去。不要忘了使君唱歌取乐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矮槐前。赏析:这首《江城子》词中抒发了作者对密州的一片深情。词中景与情、虚与实交替着笔。上下片都是先写实景,再抒情,后写虚拟之景。上片开头“前瞻”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点题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虚拟之景,借写超然台昼夜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以表达对密州的留恋之情。下片为词作主体。换头“小溪”三句同样是实有之景,惟鸥鹭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离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样是虚拟之景,惟虚拟之景中添入嘱托之语,希望故友不忘旧人;中间“人事”二句则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时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时光,尽于此二句中囊括之,尽于吟诵此二句时浮现之。同时又自然寓有今日登台,追忆往昔,今日亦将转瞬成为往昔之意,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岂不痛哉!”(王羲之《兰亭集序》)清黄子云《野鸿诗的》说:“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离乎真实无伪。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诗者若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则固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矣。”“景无不真,情无不诚”八字,似为此词而发。17.【答案】(1)C(2)D(3)“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如梦人生中的一点装饰罢了:“将何用”的反问,表达了词人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只堪”句则表现了词人“浮生若梦”的思想。词人并非消极或颓废,而是不为外物所惑,始终保有的一种人生认识和精神追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表达了词人追慕英雄,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年岁将老、生命短暂的感伤:词人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寄情于江月,也表现出词人乐观洒脱的旷达情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鉴赏诗歌重点语句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诗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所给句子,关注其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两首诗的意思。“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的意思是:这些威严和排场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如梦人生中的一点装饰罢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是:人生如梦,只好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然后再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诗歌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景物反衬出词人内心的郁闷。”表意错误。应该是“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压抑”。故选:C。(2)本题考查的是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全诗的内容,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统详细设计》课件
- 2024年度商用电梯金融服务与租赁合同
- 《电梯维保合同模板》
- 2024中国电信集团财务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山东济宁分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限公司社会招聘10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铁路伤亡事故案例》课件
- 2024中国信科集团·武汉光迅科技股份限公司春招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冶建工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11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上海联通校园招聘27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国内外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 深圳2020-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专题03 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析版)
-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件 项目六 汽车辅助电器设备
- 【初中历史】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5-02-03-02 野生植物保护员 人社厅发201512号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课件(完整版)
- 学校食堂食品验收制度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课件】
- 朝鲜半岛局势演变
-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