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2021年2月LOGOLOGOTOC\o"1-5"\h\z第一章总则 2目的和依据 2适用范围 2工作原则 2第二章组织管理 2\o"CurrentDocument"防控领导小组 2\o"CurrentDocument"巡检监测小组 3\o"CurrentDocument"应急处置小组 4第三章疫情报告 43.1疫情的报告 4第四章疫情监测 5诊断规范 5早期发现 7精准检测 8检测技术支持 10第五章应急处置 11疫点清除 11清除策略 12\o"CurrentDocument"清除过程中的消毒 12\o"CurrentDocument"清除后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 13\o"CurrentDocument"清除后环境监测与评估 15操作规程 16第六章控制措施 16\o"CurrentDocument"增加防控意识 16建立ASF生物安全防控圈 16\o"CurrentDocument"建立场外生物安全体系 17\o"CurrentDocument"健全场内生物安全体系 17\o"CurrentDocument"科学实施日常监测 18\o"CurrentDocument"优化种猪繁育模式,保障种源供给 19严把饲料关 20猪舍管理 21第七章附则 23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在发生非洲猪瘟(下称“ASF”)疫情时,能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ASF疫情,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疫情对畜牧业及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护猪场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家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范围内所涉及的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控制应急工作。1.3工作原则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第二章组织管理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①负责组织制定公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负责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生产区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有关疫病防控信息。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领导,增强疫病防控意识,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养殖场生产的生命线,将防控ASF列入动物疫病防控的头等大事来落实,增加ASF防控设施投入,加强消毒、检测等,改善猪场相关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动物疫病防控顺利实施。③对巡检监测小组、应急处置小组等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巡检监测小组组长:成员:职责:①做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并制定疫情控制和扑灭的技术方案。了解猪场周边环境及养殖情况。②做好ASFV样品的采集、检测及处理工作,与第三方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做好猪场、饲料场的日常消毒杀菌等工作。③针对猪场员工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熟悉了解ASF的临床症状。④做好饲料加工原料的检验检测,严把饲料关。应急处置小组长:员:职责:①组织公司人员参加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②处置扑杀动物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做好污染物和场所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做好饲养场所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储备消毒药品、监测试剂、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③对员工应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进行系统培训。在未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状态下,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演练,确保公司扑灭疫情的应急能力。第三章疫情报告疫情的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XXXX经理发现发生非洲猪瘟、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或生猪、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向本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内容: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日龄、数量、死亡情况。自ASF疫情初步诊断之日起,应每天上报一次疫情;最后一个病例处理后,疫情后续进展情况每周上报一次以上,直至封锁令解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重大动物疫情。第四章疫情监测诊断规范流行病学传染源: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下称“ASFV”)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等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ASFV感染猪或ASFV污染物(餐厨废弃物、饲料、饮水、圈舍、垫草、衣物、用具、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易感动物: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潜伏期: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潜伏期有所差异,一般为5至19天,最长可达21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潜伏期定为15天。发病率和病死率: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感染猪在12至14天内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为30%至50%,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季节性:该病季节性不明显。临床表现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可达100%。病程4至10天。亚急性: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高于40.5℃。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程5至30天。慢性: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2至15个月。病理变化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易碎,呈暗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最急性型的个体可能不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早期发现为尽早发现ASF疫情,首先要让猪场全体员工熟悉ASF的临床症状。了解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养猪场户、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密切关注周边生猪异常死亡情况,及时发现疫情隐患。猪场应做好日常巡检,时刻关注本猪场各个环节的猪只异常情况,包括猪只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体温变化、体表变化和经产母猪表现等。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第一时间采样自检(采样优先顺序:鼻腔拭子>唾液>阴门拭子>肛门拭子)。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栏舍内眼神异常猪只(这时猪只可能还未排毒)、精神沉郁的猪只,并及时采样和自检。猪场要积极发动一线员工关注异常猪只,提前发现猪只异常并及时采样。采食情况:关注群体和个体猪只的采食情况,对于采食量稍微减少(排除饲料因素),要尽快采样检测。采食量明显下降的猪只一般会伴随着体温升高。体温变化:及时关注猪只体温,如果发现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猪只,应及时采样检测。为了防止测量体温时交叉污染,须戴手套和穿防护服,采用远红外体温计测温,尽量不入栏。使用传统体温计必须一猪一换。体表变化:看到皮肤发红猪只,表明猪只处于发烧状态。另外,有些猪只打针时出现凝血不良。对于这些异常猪只要及时采样进行检测。经产母猪的表现:经产母猪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会出现流产。ASF造成流产有别于其他疫病常见的黑胎或白胎,会出现胎儿均质发红。3精准检测为实现快速准确检测,样品采集非常关键。当疫情暴发(被动监测)时,监测组应针对患病猪、死亡猪及猪舍环境进行采样;而在常规监测时,应对易感猪群及环境(如出猪台、场区大门等风险较大的地方)进行采样;如果是针对处于精准清除的群体,采样的数量可以适当加大。采样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并在采集每头猪只后更换一次性手套。触碰猪只、料槽、栏杆后,及时更换一次性手套。采血时,必须做到每采集1头猪只更换1个新的针头,以免造成病毒传播。进行自检的相关样品应有记好标签,样品质量良好。所有采样后的防护用品焚烧或高压处理。疑似发病猪区采样采样工作准备准备长的棉签(15厘米以上)、医用纱布、自封袋、一次性注射器、防护服、一次性长臂手套、鞋套、大的塑料袋(或塑料布,用于包裹病死猪)、记号笔、记录纸、笔、甲醛溶液、离心管、拉链式自封袋、垃圾袋、录像机(手机)、手电筒、拖布、消毒药、火焰喷枪等。样品类型①疑似猪只口鼻拭子。将每头猪口、鼻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减少工作量。拭子装于离心管内,建议将样品保存于4℃,立刻开展自检。②病死动物的腹股沟淋巴结。突然死亡的猪只,由于血液及脏器中携带大量的病毒,建议仅采集腹股沟淋巴结。③全血。用含有抗凝血剂的真空采血管,从颈静脉、前腔静脉或耳静脉抽取全血。如果猪只已经死亡,可以立即从心脏采血。不宜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因其可以抑制PCR反应而造成假阴性。④血清。使用未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从颈静脉、前腔静脉、耳缘静脉,或剖检过程收集血液样品。⑤器官和组织样品。不推荐进行剖检采样,因易造成ASFV的扩散。必须在保障生物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剖检,所有的猪器官和组织均可用于检测ASFV,但脾脏、淋巴结、肝脏、扁桃体、心脏、肺、肾脏及骨髓等含毒量较高。⑥环境样品。以区块为单位,对风险等级进行区域采样。如猪场内所有墙体、地面、设备等表面进行全覆盖采样。生产区内:包括各区间猪舍内所有区间单元墙体、地面、风机、地沟、设备、水线、料线等。采样应全覆盖包括死角、料槽底部等不易采集到的位置。生产区外:对可能的风险区域进行采样,包括出猪台、场区大门、料塔、下水道、员工宿舍、储物间、浴室、办公室、餐厅厨房、车辆、水源等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废弃物处理采样结束后,做好尸体、场地、物品、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不同场点尽量安排不同的采样人员,避免交叉污染。快速精准检测如具备条件,应开展PCR自检,当猪场周边和自己猪场受到威胁时做好疫情排查与监测,为疫情处置和精准清除提供技术支撑。由于PCR检测技术灵敏,极微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对PCR实验室进行分区管理可以避免检测污染。应根据条件将PCR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产物扩增区等。如暂无条件开展PCR自检,应第一时间联系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验。疫情报告在检测中发现疑似样本情况的,防控领导小组应及时上报当地农业部门,按照ASF疫情处置方案要求进行处置。人员管控ASF传播的最大风险是通过水和人的传播,病毒在栏舍或限位栏之间的传播非常有限。对于人员管控,一方面应立即停止人猪频繁接触的生产活动,比如免疫、配种、转群等。另一方面,固定人员的活动范围,发病栋舍要做到一人一舍、封闭管理,所有生产和生活活动都限制在猪舍,避免人员污染大环境以及相互接触产生交叉污染。停止食堂集中就餐,员工用餐改为配送制。停止公司各类公共场所和设施的使用。4.4检测技术支持监测组应与科研院校及第三方机构合作,就精准检测开展技术合作,做到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第五章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组应采取精准清除办法紧急处置疫情,精准清除是指采集合适样品,在实验室检测结果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分析,准确判定感染个体和群体,科学划定疫点范围,迅速清除发病猪与感染猪,消灭传染源等的各种活动总称。(根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指南(2020年版)》的要求开展)。疫点清除整栏清除对于保育、育肥群体,在ASF传入早期,病猪数量极少,聚集在同一栏内,可实施整栏清除。整栋清除同时满足下述3个条件的,可实施整栋清除:阳性病例呈多点散发状态且只局限于某一栋猪舍,其他猪舍或生产线未检出ASFV感染阳性猪;栋舍之间有可靠的物理隔离屏障(如实体围墙);严格限制场内员工交叉串舍。清除过程中,人员不可与相邻猪舍接触。单元清除如果在不同饲养单元检出ASFV核酸阳性,且不同单元有实体墙或其他密闭设施相互分隔,猪群之间不可能通过饮水或排污设施发生交叉感染,人员不交叉,可实施单元清除。全场清除如果不同栋舍均有检测阳性感染猪或确诊的病猪,且呈点状弥散状态,而且是共用水槽、食槽,即使不同栋舍之间有严格的物理隔离设施或其他屏障,适宜实施全场清除。2清除策略病死猪处理需要放入密闭袋,用密闭工具运出猪舍,实施无害化处理。无法运动的病猪处理采用电击方式处死后,装入密闭袋,实施无害化处理。正常运动的感染猪处理体重过大猪,可驱赶到无害化处理点再用电击处死,但赶猪通道的地面要铺上塑料或彩条布等;对体重较小的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可直接在猪舍内电击处死后再装入密闭袋中,运到无害化处理点。不建议采用非人道的方式处死感染猪。及时对淘汰猪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路面进行彻底消毒。为减少交叉感染,原则上,在扑杀清除猪的工作中,不使用不同栋舍的生产人员。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参与扑杀行动的人员需进行淋浴,至少7天内不可与其他健康猪群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个人衣服和鞋子必须浸泡消毒,烘干后方可继续使用。5.3清除过程中的消毒栋舍消毒阳性栋舍进行带猪消毒。考虑到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与酸化剂交替带猪消毒,重点对口鼻和粪污进行消毒处理,持续1周,稳定后,间隔1天1次。冬季可用环境调节剂干粉消毒,保持环境的干燥,在保温的同时也起到了消毒的效果。地面消毒采用NaOH和戊二醛喷洒地面和圈舍围栏。消毒水的温度要达到20℃以上。消毒液作用时间至少30分钟。地面也可使用火焰消毒。用具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防护服,处置后进行焚烧。个人衣服需要浸泡消毒。电击用具需要熏蒸消毒或60℃烘干30分钟以上。环境消毒全场采取舍内酸化,舍外碱化的消毒方案,配合火焰消毒,重视阳性猪只所在和经过的环境,充分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同时,全场进行环境检测评估和实时监测,为洗消做方向性指导。4清除后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消毒前准备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消毒方法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用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对圈舍、车辆、无害化处理区等场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对养殖场的饲料、垫料,可采用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对粪便等污物,作化学处理后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对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方式消毒。对消毒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人员及物品消毒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对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消毒频率每天消毒3至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15天。消毒药使用道路、车辆①生产线道路、疫区及疫点道路:氢氧化钠(火碱)、氢氧化钙(生石灰);②车辆及运输工具:酚类、戊二醛类、季铵盐类、复方含碘类(碘、磷酸、硫酸复合物);③大门口及更衣室消毒池、脚踏垫:氢氧化钠。生产区、加工区①畜舍建筑物、围栏、木质结构、水泥表面、地面:氢氧化钠、酚类、戊二醛类、二氧化氯类;②生产、加工设备及器具:季铵盐类、复方含碘类(碘、磷酸、硫酸复合物)、过硫酸氢钾类;③环境及空气消毒: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④饮水消毒:季铵盐类、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含氯类;⑤人员皮肤消毒:含碘类;⑥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过硫酸氢钾类。办公、生活区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二氧化氯类、过硫酸氢钾类、含氯类;人员、衣物、隔离服、胶鞋等,进出通道:过硫酸氢钾类。备注: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消毒剂,可采用2%工作浓度;②戊二醛类、季铵盐类、酚类、二氧化氯类消毒剂,可参考说明书标明的工作浓度使用,饮水消毒工作浓度除外;③含碘类、含氯类、过硫酸氢钾类消毒剂,可参考说明书标明的高工作浓度使用。5清除后环境监测与评估清除病猪或感染猪后,每间隔7天,采用全覆盖采样进行PCR检测,直至21天(即规定的封锁期限)监测均为阴性且猪群无异常,精准清除获得成功。5.6操作规程(根据具体设备及操作规程填充)第六章控制措施6.1增加防控意识构建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猪场生物安全是当前防控ASF唯一有效措施。在ASF流行时期,生物安全是猪场能够正常生产的前提,决定着猪场运营的成败。全体人员均应充分认识到ASF的巨大危害及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防控该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是树立入场隔离消毒意识。入场的所有人员、物资均视为疑似携带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隔离、消毒程序,方可进场。二要明确净区与脏区。两者为相对的,存在病原污染风险或污染风险较大的区域为脏区,病原污染较少或已被清洁的区域为净区。三要加强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保证每个人自觉遵守生物安全准则,主动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积极纠正操作中的偏差。2建立ASF生物安全防控圈猪场应建立多层生物安全防控圈:第一层需设置人员隔离区域;第二层设置卖猪、淘汰猪中转站(必须做好日常消毒和跟批消毒),彻底切断外部车辆带入ASFV的可能;第三层为猪场的实体围墙,除天然屏障外,生产生活区与外界用围墙彻底隔断,围墙外部可设置防护沟、防护林等;第四层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进行隔离,不同生产区之间进行隔离。不同防控圈之间建立消毒设施,做到层层切断。建立场外生物安全体系场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即对威胁到猪场的所有外部因素进行综合控制,以降低其对场内猪群的威胁。外部生物安全影响因素包括猪场的选址、人员入场管理、车辆管理、物资入场管理、猪群转运和生物媒介的清除等。猪场应建立严格的人员、物资(包括大宗物品)入场程序。新建猪场可逐步配备猪场内转运车辆或设备,外来车辆禁止入场。应在洗消处对外来生猪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健全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猪场内部布局、生产管理、消毒措施、粪污处理等。猪场严格进行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猪场生产中人员、物品及猪群应遵循从净区向脏区单向流动,若需要从脏区向净区流动,需要经过隔离、消毒等程序方可。如条件允许,猪场生产区道路也应区分净道、污道,两条路线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用于人行和饲料、物资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死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因条件限制出现交叉时应及时清洗消毒,保持净道的完整性。新建猪场也可采用全进全出、多点式饲养、分批次饲养等管理方式,切断ASFV在猪场内部的循环传播。科学实施日常监测监测组应建立ASF预警体系,做好ASFV的定期监测。兽医及饲养人员应每天巡查猪舍,检查猪群健康状况,包括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异常行为、采食、饮水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果断处置,保障猪群健康。主动监测对于未发生ASF疫情的养殖场,开展主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重点应放在异常猪只、车辆、人员、生产资料、物品等能与外界接触的环节和风险因素。异常猪只:厌食、呕吐、血便、身体发红、口鼻出血、打针流血不止(凝血不良)、发烧、流产、突然死亡等一切不正常的猪只,均需进行采样检测。正常猪只: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进行抽样检测。依据风险,应对运输工具、出猪台、场区大门、生产区猪舍内环境等进行常规采样和监测。被动监测对于已发生疫情的养殖场,一旦确诊,禁止场区内人员、物品等一切流动,防止ASFV扩散。按照“疑似发病猪场采样”进行相关样品采集,开展监测工作。发病猪场进行精准清除后,须进行风险猪只的全群采样检测,连续2次,之间间隔5-7天。溯源调查溯源调查是分析疫情发生原因的基础,划分生产单元、确定污染范围是精准清除的关键。查看人员、物品记录表,分析首发病例出现前21天以来与外界交流的一切人员、车辆、物品流通环节等。针对外来人员、车辆、物品重点进行采样监测。分析ASFV感染轨迹,确定感染源及初始感染范围。如风险猪群存在外调情况,还应进行追踪调查。优化种猪繁育模式,保障种源供给种源供给是生猪复产的重要保障,可以下方面来优化种猪繁育模式:调整生产母猪的品种结构传统商品猪场通常需要常年引进大量的长大、大长二元杂母猪补充淘汰的生产母猪(引种前要进行检测)。为最大程度减少引种次数,可以引进纯种长白或者大白,通过场内扩繁,生产二元杂母猪,减少引种风险。灵活应用品种配套模式有效提高养猪生产效率的品种配套模式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目前我国养猪业中主要有杜长大、杜大长纯种配套生产模式和配套系生产模式。出于生产安全时封场的现象,为实现满负荷生产,必要时可以采取回交的方式补充生产母猪,亦即早期挑选体型外貌符合要求的杜长大、杜大长青年母猪,按照后备母猪要求培育为优质父母代母猪。为尽量减少生产效率的降低,终端父本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最好的模式是用父系大白作为终端父本,其次长白,而尽量避免使用杜洛克作终端父本。强化引种隔离养猪生产中,根据生物安全的需要,对新引进的种猪都需要采取隔离的措施来降低新引进种猪携带ASFV而污染原生产群的可能性,同时也避免新引进种猪直接暴露于大量原猪群的病原微生物之下。应对拟引进的种猪进行逐头检测,确认ASFV阴性,并在隔离舍隔离30天,期间进行临床监测和随机抽样检测。严把饲料关做好饲料原料的采购优质、安全的饲料原料采购环节是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原料采购前应对要采购的原料进行充分的生物安全评价,必要时品控部现场取样进行ASFV核酸检测。做好原料运输和验收采购部应尽量采购前期评估过且生物安全评价高的原料。对于来自ASF疫区的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未经过高温处理或未经证明为ASFV核酸检测阴性的原料不建议采购;不采购可疑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特别是不符合农业农村部第91号公告规范要求生产的猪源性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肉骨粉、猪油等;不采购掺假蛋白原料,特别是可能掺入猪源饲料的鱼粉、鸡肉粉等。发车前以及抵达厂区后均要做好饲料原料的运输车辆的全面消毒工作,运输路线避开疫区,原料采用包装袋封装,运输车厢需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封闭,防止饲料在运输途中被污染。需注意,饲料运输车也会携带ASFV,运输前必须进行规范消毒。做好饲料转运实行点对点专车运输饲料,运输车辆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