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问法,了解写作手法的作用。2.通过归纳和概括,掌握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描写方法的答题思路、解题步骤。3.通过掌握写作手法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文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潜能。课标解读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命题趋势
中考的选文都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鲜活的时代材料为命题素材,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学习观,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注重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注重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阅读试题突出文化性和语文特色。命题始终体现核心内容,始终关注学习过程中呈现问题。因此,中考试题并不是高深莫测,漫无边际,只要用心思考,认真揣摩,就会发现中考试题有规律可循,只要找出这些规律,记叙文的阅读就不再是难事。重点考向考向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类题目的设问中通常还有关键词“如何表现”“怎样表现”等或直接点明表现手法,可以从结构安排、选材、文章主旨、写作目的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审题干,看题干中是否明确指出表现手法。2.结合文章内容,从文章主旨、写作目的、结构安排、选材等角度分析。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总结出答题特点。重点考向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举例照应
……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朱自清《背影》中首段的一句话“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与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二者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中心突出。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开始写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的讨厌,而后面她买来《山海经》,作者又心生敬意。这样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重点考向托物言志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鲁迅《雪》中作者借“北方的雪”表现一种不甘沉沦、昂扬向上、执着抗争的精神。对比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之后的多“变”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衬托(正衬/反衬)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用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衬托了长妈妈主动来问并神奇地买到了,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重点考向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伏笔和铺垫(常作答案要点)使得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鲁迅《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做了铺垫。悬念(常作答案要点)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父亲总是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朱自清《春》中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致,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典例引领阅读《守门的小男孩》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守门的小男孩
①中午时分,一个小男孩站在院子门口拦住下班回家的人,问:“张云龙叔叔是住在这儿吗?”这个小男孩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像个乡下人。
②有人告诉小男孩,张云龙住在3楼301房。小男孩就上到了3楼,找到301房。301房门关着,小男孩敲了几下门,门没开,他就站在门口。
③住在302房的是王先生和王太太,他们见301房门口站着个小男孩,又生疑又奇怪。
④小男孩在门口站了好长时间。王先生开门探出头看,见小男孩仍站在门口,王先生便说:“你不用等了,张云龙出差去了,明天才回来。”小男孩一听,下了楼走到院子门口,想了想,又返了回来,回到301门口,双手抱着腿坐下。
⑤下午上班时,王先生见小男孩还在门口,并且坐着,便把窗户关好,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来,把门反锁好,边去上班边嘀咕道:“又不知道谁该倒霉了。”以前,这幢楼有好几家住户被人偷过,多半是那些十来岁不大不小的男孩干的。
⑥上下楼的人见301房门口坐着小男孩,也加多了一些防备,有老人在家的,叮咛老人多加小心,盯住这个小男孩,别让他偷自家的东西。典例引领
⑦到下午下班回家,这个小男孩仍坐在301房门口。王先生见了,有点生气,说道:“我都说过张云龙出差去了,要明天才回来。你干吗还不走?”小男孩说:“我不走,我要等张叔叔回来。”
⑧天渐渐黑了,王先生越想越感到奇怪,看来这个小男孩要在门口坐一夜了,小男孩在这里坐一夜,这幢楼就不得安宁一夜,如果是小偷,谁知道他会什么时候下手?王先生想报警,王太太拦住,说:“如果人家小男孩是真等人,你不是冤枉他了?再说人家在门口坐也没罪,他是小偷只是你们想出来的。”夜里,王太太心肠好,给了小男孩三个面包和两片蚊香。
⑨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小男孩还在门口,在301房门守了一夜。中午回来的时候,小男孩不见了,但张云龙在家。王先生好奇地问起那个小男孩,张云龙告诉王先生,三年前他下乡扶贫时,给了这小男孩200元钱读书,人家一家人还念着恩。他还说,村里有个人叫二狗子,他认识的,二狗子说要到城里来找他借点钱花,小男孩家里人怕他不知道二狗子现在是个骗子,大老远地让小男孩从乡下赶来,守了一天一夜,等他回来,告诉他二狗子是个骗子,叫他千万别借钱给他。
⑩整幢楼的人知道后,都感叹不已:做人做个好人,总会有人替你守门。小男孩就是个守门人,替张云龙守门挡住了骗子。典例引领【试题】小说在谋篇布局的突出特征是运用了悬念和伏笔的手法。请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示例:悬念:小说只交代了小男孩为张云龙守门的事,却不说明守门的原因,这就巧妙地设下了悬念:小男孩到底想干什么?直到张云龙说明了真相,才使人恍然大悟。悬念的设置使文章情节更为曲折离奇、更加引人人胜,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伏笔:一开篇,小男孩向人打听“张云龙叔叔”,说明他与张云龙很熟悉;小男孩听从王先生的劝说而离开,想了想后又返回来;小男孩在张云龙家门口守了整整一天……这些内容都为后文揭示的真相——小男孩不是小偷埋下了伏笔。伏笔的运用使文章结构严谨,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匠心。典例引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文章中悬念迭起,前8段只写小男孩为张云龙守门的事,却不说明守门的原因,读了让人心生疑惑,这样就是设置了悬念,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有几处伏笔,能分析出在何处设置了伏笔,有什么效果即可。比如开篇小男孩向人打听“张云龙叔叔”,说明他与张云龙很熟悉,为后文揭示真相埋下了伏笔。运用伏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重点考向考向二: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解答该题目时,通常可以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审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看题干中是否给出明确的表达方式,若已给出则直接分析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若没有给出则提取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联系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等分析作用3.结合题干,总结出答题要点作答。重点考向记叙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做的叙说和交代。(中招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其中插叙、倒叙重点考查)描写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用: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坦率真挚,质朴诚恳,颇能打动人心。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作用:含蓄委婉,富有韵味,感染力强。议论直接点明和深化所写事物的意义。一般是先叙后议,深化读者对所叙述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性质等,使文章生动具体,有说服力。主要用在说明文中。表达方式及作用重点考向考向三: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是中考高频考点,主要分为人物描写方法及环境描写。具体步骤如下:1.审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答题范围。2.分析相关语句,看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根据不同的角度和内容确定分析的方向。3.整理答题要点,分点答题。重点考向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作用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性格特征、身份、社会地位等。举例《老王》:“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神态描写
作用更加凸显人物个性,给读者以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举例《孔乙己》:“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揭示了孔乙己的自尊被戳痛时的痛苦不安。心理描写
作用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感情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细腻、真实地刻画了“我”处在进退两难、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内心强烈的恐惧与焦躁不安。重点考向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举例《孔乙己》:“(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排”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也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语言描写
作用言为心声,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举例《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刻画出刘姥姥粗野的行为,进而表现其大智若愚的形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①小时候、我在村里学堂读书。学堂坐落在一个土丘上,周围除生长着三棵枣树和两株柳树外看不见更多植物。木条的窗棂,灰尘密布。屋项的瓦,长满荒草。这是一个缺少色彩的、黯淡的世界。②但那一抹朝阳般的色彩,被装在一只墨水瓶里,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它照亮了我的眼睛,温了我的童年。每天上课,我的注意力都会被这只瓶子吸引。我喜欢看老师批改作业时的样子,三根头拈住笔柄,将笔尖朝墨水瓶中沾沾,再在瓶口刮刮。潇洒地在作业本上划下“√”或“×”。老师自然成了我的偶像——他不但可以判断知识的对错,还能判断心灵的美丑,甚至预测一个人的未来。从老师身上,我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③我知道,要成为老师那样的人,不容易。老师是喝过大量墨水的人,文化人都是墨水浸泡出来的。姐姐说,谁墨水喝得越多,文化就越高,人就越聪明。姐姐的话,坚定了我在苦难中的信念——拥有一瓶墨水,学做一个文化人。但我不敢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他们能养活我们姐弟,并送我们中的一个进学堂,已属不易。典例引领
④那是一个黄昏,放学后,教室里空荡荡的。躲在教室门后的我,似一只等待觅食的老鼠,心跳鼓点般起伏。颤抖着双手,拿走了讲桌上那只墨水瓶。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那瓶墨水转化成我的血液,我成了一位老师。⑤没想到,我偷回来的这只墨水瓶,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姐姐比我更加珍視那只瓶子,每晚睡觉前,都要将其捧在手心,端详半天,仿佛她那苍白的青春琴弦上,跳出几个明快的音符。这只墨水瓶,也激活了姐姐炽热的梦想。很多时候,她坐在桌前,望着墨水瓶发呆,还会从我的书包里,抽出一本书来,一边翻阅,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我知道,姐姐是在用那支简陋的墨水笔描绘她多彩的人生。⑥父亲看出了姐姐的心思,每天早晨,故意提高嗓门说:“兰兰,你去送弟弟上学吧。”姐姐听父亲这么一说,顿时神采飞扬,宛如一只蝴蝶看见了菜花。但姐姐同样是懂父亲的,即使在送我去上学的路上,她也背个箩筐,割草或捡柴。任何时候,她都没忘记帮助父母支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每次,她只将我送至学堂对面。对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她从来只存敬畏和仰望。一次不经意地回头,我看见姐姐在目送我走向学堂时,脸上压抑的忧伤。典例引领
⑦迫于生活。姐姐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穷木匠。那只墨水瓶安静地留在我家桌子上。姐姐的出嫁让我们这个家笼罩上阴影。在学堂、在家里,我满脑子都是姐姐的影子。父亲常站在姐姐离去的路口发愣。一想起姐姐,母亲就忍不住掉泪。姐姐为我们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
⑧许是为姐姐祈祷,亦或是想重新点燃我们生活的希望,母亲把那只墨水瓶改装成了一盏煤油灯。入夜,母亲将灯芯挑得长长的,桔黄色的火焰,仿佛姐姐如花的笑靥。温暖重又弥漫我们的屋子。父亲伴着灯光,编箩筐;母亲坐在灯下,纳鞋垫;我趴在灯旁,看书写字。
⑨长夜漫漫,灯火煌煌。我独自坐在深夜,把一本本书翻得破损不堪。疲劳时,只要一想到姐姐,想到父母的辛劳,我内心的倔强,又春草般苏醒了。我终于从那盏煤油灯下,走了出来。多年后,我师范毕业,站上了讲台。当看到讲台下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时,我在想——他们将会把我视作下一个自己吗?
⑩再次见到姐姐时,她已经是一个母亲了。生活的贫困让皱纹过早地爬上了她的脸庞。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酸楚,姐姐却生活得平静、安详。身后的箩筐一次次压弯她的脊背,姐姐就一次次挺起腰板。她不再对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在经历过风雨之后的她看来,喝清水也能增加血液的浓度,让人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姐姐正用自己的双手捧起属于她的那盏灯——她的孩子,这足以让她活得有希望和信念,就像母亲改装的那只煤油灯,虽然光源微弱,却足以照亮一个世界。典例引领典例引领试题: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两处即可)典例引领示例1:文章开头将“我”生活环境缺少色彩、暗淡,与墨水瓶的色彩绚丽了“我”的童年进行对比,突出了墨水瓶给“我”以方向和目标,为下文“偷墨水瓶”做铺垫。示例2:墨水瓶激发了姐姐的炽热梦想,和迫于生活梦想的破灭形成对比,突出姐姐为家庭放弃梦想的无私,表达了“我”对姐姐的感激和愧疚。示例3:姐姐送“我”去学堂时的兴奋,与她在学堂外的忧伤形成对比,突出了姐姐精神上强烈的落差,表达了“我”对姐姐的同情。示例4:同样怀有梦想,“我”的实现和姐姐的破灭形成对比,突出了姐姐为家庭无私的付出,表达了“我”对姐姐的感激和愧疚。评分意见:本题6分。每处对比占3分。其中结合内容占1分,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跟踪训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珍惜那些麻烦你的人
①父亲在老家算是半拉木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父亲师出无门,所有木工活儿的手艺皆属自学成才。而让我曾一度颇为不解的是,父亲虽不以此为业,但却颇喜欢置办工具,锛凿斧锯,样样俱全。如此一来,倒是大大方便了四邻八舍的乡亲们。谁家要是锯块木头、安个锄把啥的,便会很顺脚的来我们家借。每每父亲不但笑脸相迎,而且一旦遇到有点技术含量的活儿对方却一窍不通的主儿,还会连人带工具一块被“借”走。
②每次被帮的那人,都会很感激地说着客套话:真不好意思,又给你添麻烦了。
③“不麻烦,顺手的事儿。”父亲爽朗地笑着,随后便大步流星的跟着人家走了。
④因为有时候恰巧赶上吃饭,或者自己手头也正有活儿在忙,父亲却二话不说,立马就走。所以母亲难免会唠叨两句。父亲并不急,还很耐心地对母亲说:“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举手之劳给人帮帮忙,其次便是对咱这些工具的一种保护。另外咱不要怕麻烦,人家之所以肯来麻烦你,那就说明人家觉得你这人还行。不就是搭会儿功夫的事儿吗,再说你那工具闲着也是闲着,长期不用,弄不好还会生锈呢。”
⑤母亲虽尚有余怨,但却不再唠叨。而让母亲以及我们全家人都彻底折服的是在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盖房时的“盛况”。那也是我记事以来我们家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兴土木。跟踪训练
⑥众所周知,修房盖屋和婚丧嫁娶乃乡下人的两件头等大事。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还没有什么包工头和建筑队啥的,所以谁家建房盖屋的都是靠乡亲们义务来帮忙,东家只需尽其所能地管管饭就可。记得那年村里同时盖屋的有两家,一是我们家,还有一家就是村西头的奎爷。奎爷当时在镇上的供销社干经理,整天大背头梳得铮亮,走路老爱仰着头背着手,很有派的样子。大概是总觉得自己无求于这些穷乡亲吧,反正他只要一进家,就马上大门紧闭,跟村里人鲜有来往。
⑦奎爷不但走南闯北的见过大世面,而且还是我们村的首富。所以一不小心跟他家赶在一块盖屋,母亲甚是发愁。因为同样是帮忙,人家奎爷家喊出的伙食是猪肉白菜炖豆腐加净面的大白馒头,而且还有好酒好烟好茶叶随便享用。而我们家的条件却只能是玉米面的窝头加不见丁点儿荤腥的菠菜汤。烟酒倒也备了,不过只能是旱烟和廉价的散白酒。
⑧可是,出乎母亲预料的是,那天一大早乡亲们就好像相互约好了似的,呼啦啦地涌进了我们的家院,有的怀里还抱着两棵白菜,或者几棵大葱,一把香菜。大家连水都没喝一口,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而听他们议论说,那天西头的奎爷家却只有两三个人过去,而且还都是他自家的族亲。
⑨也正是这件事情之后,父亲的形象在我们全家人的面前,一下子就高大起来。变化最大的当属母亲,再遇父亲连人带工具一块被“借”走的事情时,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会笑脸相送。
⑩后来,我参军离开家乡,然后又转业到了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受父亲影响,平日里不管是对同楼而居的邻居,还是同舟共济的同事,亦或素未平生的路人,只要有求于我,我都尽力为之,能力所及的事儿自不必说,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也会实言相告。尤其那些老家来的亲戚或者发小、同学和战友,只要找到我,我都会热情款待,最起码让他们在异乡,多多少少也能体会到一丝举目有亲的温暖。跟踪训练
⑪每当目送他们满意而归的背影,我都感动地想:一个人在世间行走,其实就是生活在相互的麻烦之中,在麻烦之中解决事情,在事情之中化解麻烦,继而在麻烦与被麻烦中加深感情,体现价值,这就是生活,不要怕,更不必躲,因为倘若果真有一天,当孩子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已经长大成人远离你了;当父母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当朋友不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已经有隔阂了。
⑫所以,请好好珍惜身边那些麻烦过你和曾经被你麻烦过,亦或正在麻烦着你的人吧!因为正是这些“麻烦”才让你的人生因此变得更加丰盈,也更有况味。跟踪训练1.结合全文,围绕我们家人对父亲为人处世的态度变化来补充故事情节。①父亲热心助人,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有余怨却不再唠叨。→③邻居助我家盖房后,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写奎爷和我家同一天盖房的目的是什么?3.请简要分析本文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好处。4.文章第⑪⑫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跟踪训练【答案】1.母亲唠叨,不满父亲解释原因我们全家“彻底折服”,母亲毫无怨言支持父亲我深受父亲影响,待人处事都以父亲为榜样。2.①乡亲们知恩图报帮我家修房盖屋的言行,侧面表现了父亲热心无私,乐于助人的高大形象。②盖房事件是我们全家对父亲平时热心助人的做法彻底折服的关键,为下文“我”待人接物深受父亲影响的情节做铺垫。③乡亲们对待奎爷和我家盖房时的表现一冷一热,对比鲜明,反映了奎爷和父亲平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带来的不同结果,突出了文章“助人也是助己”的主旨。3.①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②“我”既是父亲毫无怨言热心帮助乡亲们的见证者,也是父亲无私助人,乐于奉献精神的继承者,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既能表明父亲的所作所为对“我”为人处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也能由“我”的感动和思考,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地点明文章的主旨。4.抒情和议论,表达了“我”对“麻烦”的理解与思考,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动和满足,照应题目,卒章显志,巧妙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即在相互帮助、相互依赖中充实人生,体现人生价值。跟踪训练【解析】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①根据第四段中的“因为有时候恰巧赶上吃饭,或者自己手头也正有活儿在忙,父亲却二话不说,立马就走。所以母亲难免会唠叨两句”可得:母亲唠叨,不满。②根据第四段中的记叙可知,父亲向母亲介绍了自己这样做的两个原因,听了父亲的解释,母亲虽尚有余怨,但却不再唠叨。可概括为:父亲解释原因。③根据第五段中的“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老人心理健康制度
- 养老院老人紧急救援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制度
- 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 《运动健康模板》课件
- 房屋权属转移合同(2篇)
- 2024年度市政绿化工程土石方施工补充合同6篇
- 2024年教育软件销售与授权合同3篇
- 《修炼执行智慧》课件
- 2025年文山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b2考试题库
- 2025年昭通下载b2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考试
- 《税法》整套课件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讲义教案(最新)
- 数据分析基础课件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质量控制标准
- DB51∕T 2435-2017 川菜 东坡扣肉烹饪工艺技术规范
- 【财务】54张管理用财务报表模板(带释义和公式)
- 指向深度学习教育随笔
- 篮球裁判手势图解汇总
- 幼儿绘本故事:手电筒看见什么ppt
-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表
- cmmi3过程域直接证据
- 建筑面积及计容建筑面积计算核定原则及实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