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章_第1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章_第2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章_第3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章_第4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1-32章)2011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1-32章) 1前言 2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3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1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7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1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25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32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38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43第九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47第十章财政支出 51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53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61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74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79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87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94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104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113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119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124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129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136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145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149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153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160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67第二十八章法的一般原理 169第二十九章中国的法律体系 171第三十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72第三十一章民法基础知识 178第三十二章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86前言一、教材体系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二部分:财政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

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

第六部分:法律

涉及多个学科。

二、教材主要变化(第一、二、六部分有变化)

1.第一部分:删除原第三章,增加一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2.第二部分:第九章:增加公共物品。第十章:增加财政支出的分类。第十二章:增加税收含义;增加十二五期间税制改革。第十三章增加我国政府预算周期。

3.第六部分:

(1)增加:法的一般原理。第二十九章中国的法律体系。民事纠纷及其解决途径。

(2)变化: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法的制定和法律解释。法的功能和效力。行政法变化内容很多。

三、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有两种: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选题70小题,第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小题,满分140分。

四、学习方法

1.针对教材特点的解决方案

教材特点:(1)内容多;(2)记忆量大

针对内容多的特点,要让教材由厚到薄。要找出那出闪闪发光的句子和词语,结合考试要求比较重要的内容。一句重要的话,一个重要的詞。有时候一大段叙述都是在阐述一个观点,那么这句表达观点的话就是重要的话。

针对记忆量大的特点,有两个对策:一是注意归纳总结,以达到由繁到简的效果。其实是简约而不简单。看似总结出三两句话或一两个重要词,却每词每句都要是点。二是注意记忆技巧。这么大的记忆量不仅是对毅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记忆技巧的挑战。

2.注意梳理不同问题间的逻辑关系。

教材中有的内容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但教材在编排时并未将其串连在一起,看似很零散,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以便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3.勤奋

4.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要想掌握应对考试应该掌握的内容,就要好好读教材,对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记忆。

5.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一些内容。

不要把它看成书本知识,更不要把它看得高深莫测,其实不少知识都可以运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认识去理解和把握。要理解和想象地去记忆。

6.多做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考情:

本章近年考分2-7分。

本章内容:

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4.市场与市场体系

5.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6.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考试内容: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要素。

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A.文化条件

B.人的劳动

C.生产关系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答疑编号2880010101]『正确答案』BDE(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考试内容: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基本矛盾

1.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1)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例题·单选题】生产力不包括()。

A劳动者

B生产资料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答疑编号2880010102]『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2008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市场范围的扩大

B.商品交换的繁荣

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变革[答疑编号2880010103]『正确答案』D2.生产关系

概念: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应试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9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答疑编号2880010104]『正确答案』C【例题·单选题】在生产关系中,()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答疑编号2880010105]『正确答案』A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例题·多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答疑编号2880010106]『正确答案』AE4.生产方式

概念: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多选题】()和()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

E.生产对象[答疑编号2880010107]『正确答案』AB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答疑编号2880010108]『正确答案』C【例题·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

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答疑编号2880010109]『正确答案』AB(三)社会经济规律

考试内容: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类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三种类型。P2。

【例题·单选题】价值规律属于在()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A.几个

B.一个

C.各个

D.零个[答疑编号2880010110]『正确答案』A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考试内容: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了解)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例题·单选题】(2009年)()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A.生产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社会经济制度[答疑编号2880010111]『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答疑编号2880010112]『正确答案』A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原始社会制度

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制度

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

出现了铁器。

3.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1)三次科技革命: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70年代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2)新增:经济危机

①根源: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②双重作用: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极大破坏、社会财富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

③经济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过渡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一种新的、更加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来代替它。

【例题·单选题】第一次科技革命以()为标志。

A内燃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

C信息技术的应用

D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答疑编号2880010113]『正确答案』B5.社会主义制度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只是处于补充和从属的地位,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才趋于瓦解。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考试内容:熟悉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发展的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例题·多选题】(2008年)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

A.社会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

B.社会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

C.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D.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E.人类对生活消费品的需要不断增加[答疑编号2880010114]『正确答案』CD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1)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商人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例题·单选题】()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答疑编号2880010115]『正确答案』B【例题·单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答疑编号2880010116]『正确答案』B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例题·多选题】处于商品经济的有()。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答疑编号2880010117]『正确答案』BCDE

『总结』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交换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考试内容:

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

1.市场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市场。

2.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2)市场体系包括:

①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②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3)商品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关系: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

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例题·单选题】()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

A.商品市场

B.信息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答疑编号2880010118]『正确答案』A【例题·多选题】商品市场包括()。

A.资本市场

B.消费品市场

C.技术市场

D.生产资料市场

E.劳动力市场[答疑编号2880010119]『正确答案』BD【例题·单选题】要素市场中的()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劳动力

B.资本

C.房地产

D.技术[答疑编号2880010120]『正确答案』B3.市场体系的功能: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经济联系功能。

(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5)社会评价功能。

【例题·多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信息产生和传递

C.实现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

D.利益关系调整

E.集中配置社会资源[答疑编号2880010121]『正确答案』ABD【例题·单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是指市场体系的()功能。

A.信息传递

B.社会评价

C.利益调整

D.资源配置[答疑编号2880010122]『正确答案』B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考试内容:

熟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2.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总结】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一定过渡到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E.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答疑编号2880010201]『正确答案』ABCE

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考试内容: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的稀缺性。

(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基本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2)计划配置方式: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划。计划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提示: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

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体现形式。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考试分值5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

1.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3.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试内容:熟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二者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例题1·单选题】(2007年)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答疑编号2880020101]『正确答案』C

(提示: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价值)。

【例题2·多选题】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答疑编号2880020102]『正确答案』BDE

【例题3·多选题】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不会有价值

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答疑编号2880020103]『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所以E项错误。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考试内容: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和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相联系。

【例题1·单选题】(2008年)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答疑编号2880020104]『正确答案』A

【例题2·多选题】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B.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E.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答疑编号2880020105]『正确答案』ABCD

(三)商品的价值量

考试内容:掌握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表示方式:(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2)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时间。

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题·单选题】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C.社会最低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疑编号2880020106]『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考试内容: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掌握)。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2.扩大的价值形式(2008年、2010年考过此概念),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此时等价物是经常变换的。

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相同和不固定的。

4.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来承担。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一极是货币。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例题1·单选题】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疑编号2880020107]『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

C.社会属性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答疑编号2880020108]『正确答案』D

(二)货币的职能

考试内容:货币的基本职能(掌握)。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然而,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象征性的存在,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而保存起来的职能。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4.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发达国家的纸币,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例题1·单选题】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指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答疑编号2880020109]『正确答案』B

【例题2·多选题】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答疑编号2880020110]『正确答案』AB

【例题3·单选题】(2008年)货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的职能。(此知识点多次考过)。

A.价值尺度

B.价值储藏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答疑编号2880020111]『正确答案』C

(三)货币流通规律

考试内容: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掌握)。

货币流通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即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总额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和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卖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纸币作为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其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例题·多选题】(2007年)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有()。

A.社会劳动者数量

B.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C.商品的价格水平

D.商品的流通范围

E.货币的流通速度[答疑编号2880020112]『正确答案』BCE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考试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因为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尽管存在着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是受到其价值的制约;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能成为现实。

【例题1·单选题】(2007年、2008年、2010年)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商品销售数量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价格运动

D.货币流通速度[答疑编号2880020201]『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价值不同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C.价格波动

D.价值变化[答疑编号2880020202]『正确答案』B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考试内容: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调节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是一种事后调节。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当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劳动生产率高低不同。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本章考情:

本章考试分值4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

1.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2.垄断资本主义

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考试内容: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掌握)。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

l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二、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时期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考试内容: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掌握)。

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例题·多选题】(2008年)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垄断组织产生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了金融寡头

C.资本输出呈萎缩趋势

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不断瓦解

E.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答疑编号2880030101]『正确答案』ABE

(二)垄断资本――工业资本

考试内容:垄断资本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垄断资本。

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例题1·单选题】(2009年)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实现垄断利润的主要方式是()。

A.制定垄断价格

B.垄断产品经销商

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答疑编号2880030102]『正确答案』A

【例题2·单选题】垄断组织的建立是为了()。

A.发展生产力

B.获取利润

C.获取垄断利润

D.搞好管理[答疑编号2880030103]『正确答案』C

【例题3·多选题】垄断利润是()。

A.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资本家改善劳动组织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C.资本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D.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E.靠垄断地位获得的巨额利润[答疑编号2880030104]『正确答案』DE

(三)金融寡头――银行业

考试内容: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银行业的集中是以工业生产集中为基础的。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就形成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又叫财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办法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9年)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来实现。

A.参与制

B.代理制

C.委托制

D.国有化[答疑编号2880030105]『正确答案』A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考试内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多选题)

第一,通过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第二,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形成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

第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即国家采取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各种干预和调节措施,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干预和调节经济,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

【例题1·单选题】(2008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A.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

C.社会政治变革的必然结果

D.社会基本矛盾尖锐的必然结果[答疑编号2880030106]『正确答案』D

【例题2·单选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

A.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

B.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C.金融资本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

D.金融寡头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统治者[答疑编号2880030107]『正确答案』B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试内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变化: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不断进行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

3.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

(二)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考试内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这是因为:

1.股份制经济和国有企业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2.工人阶级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3.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并没有改变,经济上仍然处于无权和受剥削的地位,在政治上也无法与资产阶级分享平等的政治权利;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占有的私人性质,它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更高程度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总趋势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着坚实的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显示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过程。因为: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长期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也决定其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尽管目前资本主义还呈现出发展的态势,但就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而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总趋势。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只有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才能最终解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熟悉)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必须有自己的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产生。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考试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是:(多选题)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

第二,改造民族资本;

第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l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例题·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完成了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A.生产力

B.生产工人

C.生活资料

D.生产资料[答疑编号2880030108]『正确答案』D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近年考试分值为1-4分,大部分年份分值不高。

本章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2.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掌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

4.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

【例题1·单选题】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是()。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理顺收入分配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保持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答疑编号2880040101]『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

A.社会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答疑编号2880040102]『正确答案』B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剥削制度、两极分化的深刻经济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其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不仅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而且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本身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保障,而且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通过改革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就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

【例题·多选题】()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A.解放生产力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

C.按劳分配的实现

D.工人做了国家的主人

E.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被消除了[答疑编号2880040103]『正确答案』BC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述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掌握)。

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1)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4)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例题·多选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是()与()的矛盾。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D.计划经济

E.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答疑编号2880040104]『正确答案』CE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掌握)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公有制经济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

2.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所组成。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例题1·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股份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民营私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疑编号2880040105]『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2008年)我国现现阶段的全民民所有制经济济采取的是()形式。

A.国家所有制制

B.股份合作制制

C.混合所有制制

D.集体所有制制[答疑编号288000401006]『正确答案』A

【例题3·单选题】公公有制的实现现形式是指公公有制经济在在其运行过程程中采取的()。

A.具体经营方方式和组织形形式

B.国家干预方方式

C.国民收入初初次分配方式式

D.国家税费征征缴方式[答疑编号288000401007]『正确答案』A

(三)社社会主义初级级阶段的收入入分配制度

考试内容容:社会主义义初级阶段的的收入分配制制度(掌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按劳分配,劳动者以其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取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是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和劳动分红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利息和利润是资本的收入,租金是土地的收入,非公有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力的收入等。

在收入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例题1·单选题】(200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为了()。

A.拉开收入差距

B.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适应多元所有制结构的要求

D.满足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答疑编号288000401008]『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2009年)在社会会主义初级阶阶段的收入分分配制度中,各各种生产要素素应按()参参与分配。

A.投入的实际际数量

B.投入者的企企业性质

C.在生产过程程中的稀缺程程度

D.在生产过程程中的贡献[答疑编号288000401009]『正确答案』D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场经济体制及及其运行基础础本章考情:

本本章有的年份份考试分值达达7分,有的年年份低至1分。

本章主要要内容:

1.社会主义商商品经济与市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经经济体制改革革的目标和基基本模式

3.社会主义市市场体系

4.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的微微观基础

一、社会主主义商品经济济与市场经济济

考试内容容:掌握社会会主义商品经经济存在的原原因,掌握社社会主义市场场经济的定义义和特征。

社会主义义社会存在商商品经济的原原因:一是社社会分工;二二是独立经济济利益实体的的存在。(提提示:第一章章讲过)。

商品经济济是社会主义义经济的内在在属性。

社会主主义市场经济济,是指在社社会主义公有有制基础上,使使市场在社会会主义国家宏宏观调控下对对资源配置起起基础性作用用的经济体制制。

社会会主义市场经经济具有与其其他社会的市市场经济一样样的共同特征征:①市场机制起起基础性作用用;②市场主体自自主经营、自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格由市场竞争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接干预市场主主体的生产经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依据法律规范范进行。

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的的特殊性主要表表现在:

①在所有制结结构上,必须须坚持以公有有制为主体、多多种经济成分分共同发展的的制度。

②在分配制度度上,要建立立以按劳分配配为主体、多多种分配方式式并存的个人人收入分配制制度,体现效效率优先、兼兼顾公平的原原则。

③在宏观调控控上,社会主主义国家能够够把人民的当当前利益和长长远利益、局局部利益和整整体利益结合合起来,建立立以间接手段段为主的完善善的宏观调控控体系,保证证国民经济健健康运行。

价值规规律是商品经经济的规律,只只要存在商品品经济,价值值规律就必然然存在并起作作用。

【例例题·单选题】社社会主义市场场经济体制是是指在社会主主义公有制基基础上,使市市场在国家宏宏观调控下对对资源配置起起()作用用。

A.统治性

B.决定性

C.辅助性

D.基础性[答疑编号288000501001]『正确答案』D

二、社会会主义经济体体制改革的目目标和基本模模式

考试试内容:社会会主义经济体体制改革的目目标,社会主主义经济体制制改革的基本本模式。

1.目标

社会会主义经济体体制改革目标标的核心是正正确认识和处处理计划与市市场的关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互相结合。同时,二者所处的地位和功能又有区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主要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并不排斥计划的调节作用。由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波动和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计划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2.基本模式

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例题1·单选题】(2006~2008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答疑编号288000501002]『正确答案』A

【例题2·单选题】我我国经济体制制改革的目标标是建立()。

A.社会主义国国家所有制

B.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体制制

C.现代工商企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按按劳分配制度度[答疑编号288000501003]『正确答案』B

三、社会会主义市场体体系

(一)社社会主义市场场体系的基本本特征(掌握握)

考试试内容:社会会主义市场体体系的基本特特征(掌握)。

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多选题)

(1)统一性;

(2)开放性;

(3)竞争性;

(4)规范性。

2.培养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意义(了解)

(1)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

(3)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搞好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

(4)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同样是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掌握)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构成。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例题·单选题】()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要素市场

D.商品市场[答疑编号288000501004]『正确答案』D

商品市场场主要包括消消费品市场和和生产资料市市场。从社会会再生产的过过程来看,消消费品市场是是最终市场。

2.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条件件下的要素市市场

金融融市场、劳动动力市场、房房地产市场、技技术市场和信信息市场等。(多多选题)

(三)社会会主义市场规规则与秩序考考试内容:市市场规则和市市场秩序(掌掌握)。

1.市场规则

概念:市场场规则是国家家制定的维护护市场公平竞竞争,保证市市场正常运行行的制度、法法规和准则的的总称,包括括进入市场各各主体的行为为规范以及处处理相互关系系的准则。市市场规则要求求每个市场主主体在不妨碍碍他人自由和和不损害他人人利益的前提提下追求和实实现自身的利利益。

主主要内容:(多多选题)

①市场进入规规则:关于市市场主体及其其经营商品进进入市场的规规范和准则;;

②市场交易规规则:关于市市场交易行为为的规范和准准则;

③市场竞争规规则:保证各各市场主体能能够在平等基基础上充分展展开竞争的法法律规定和行行为准则。

【例题·单选题】()原则是保保证市场有序序运行的前提提条件。

A.市场进入

B.市场交易

C.市场竞争

D.市场公平[答疑编号288000501005]『正确答案』A

2.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包包括市场进入入秩序、市场场竞争秩序和和市场交易秩秩序。其内容容是市场规则则的实现。

3.市场管理

(1)市场管理理的手段:

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

(2)市场管理理的主要内容容:

①对市场主体体的管理;

②对市场客体体的管理;

③对市场经营营活动和竞争争方式的管理理;

④对价格的管管理和监督。

(四)市场中介组织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

市场中介组织,是指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非行政性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

市场中介组织的分类:

(1)主要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如经纪人、信息咨询等。

(2)主要对市场运行提供公证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级机构等。

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

①协助政府对市场实行非行政监督。

②为市场主体及其交易提供服务,节约交易成本,保证交易秩序。

对市场中介组织管理: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2006年多选题)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

概念:社会主义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大机器工业发展阶段以后,企业才大量出现。

企业具有两重性,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考试内容: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

1.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分

分为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以其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分

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分,可以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1)公司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

(2)个人独资企业是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3)合伙企业,由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4)个体工商户以其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例题·多选题】(2007年)下列市场经济组织中,应对自身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是()。

A.个体工商户

B.股份有限公司

C.个人独资企业

D.国有独资公司

E.合伙制企业[答疑编号288000501006]『正确答案』ACCE(三)现现代企业制度度的基本特征征

考试内内容:现代企企业制度的基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业制度是同社社会化大生产产和现代市场场经济相适应应的企业制度度,它是以完完善的企业法法人制度为基基础,以有限限责任制度为为特征,以公公司制为主要要的、典型的的企业资本组组织形式的新新型企业制度度。

【例例题1·单选题】现现代企业制度度以()为为特征。

A.公有制

B.私营企业

C.有限责任制制度

D.无限责任制制度[答疑编号288000502001]『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现现代企业制度度以完善的()制度为基基础。

A.企业法人制制度

B.董事会制度度

C.有限责任制制度

D.无限责任制制度[答疑编号288000502002]『正确答案』A

1.现代企业制制度的基本特特征

(1)产权清晰

一是出资人人的所有权要要清晰;二是是企业法人财财产权要清晰晰。

企业业作为独立法法人的合法权权益受法律保保护。

(2)权责明确

出资者对企企业的债务承承担有限责任任。

(3)政企分开

政府对国家家出资兴办或或拥有股份的的企业,通过过出资人代表表行使所有者者权益,对企企业债务承担担有限责任,不不直接干预企企业经营活动动。

(4)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制度的财产关关系

(1)财产关系系

包括财财产的所有、占占有、使用、收收益和处分的的关系。在业业主制企业中中,以上五种种关系完全集集中在个人(即即业主)身上上;在合伙制制企业中,集集中在合伙者者集体。公司司制的出现导导致财产终极极所有权和企企业法人财产产权的分离。

(2)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法人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实际拥有的财产的直接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财产所有权指的是财产的归属权,法人财产权指的是财产运营权。法人财产权没有改变财产的归属,财产所有权确保了所有者的权益。

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

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产权清晰不是搞私有化。

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其意义在于:(考过多选题)

①为清晰产权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

②使法人企业找到了存在的基础,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③为企业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开辟了道路。

④为国有资产的重组和流动、保值、增值创造了条件。

【例题1·单选题】(2006年、2007年)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法人财产权指的是()。

A.财产的归属权

B.财产的运营权

C.出资者的决策权

D.出资者的受益权[答疑编号288000502003]『正确答案』B

提示:此此题可考财产产所有权。

【例题2·多选题】(2006年)企业法法人财产权包包括企业法人人依法对企业业实际财产所所拥有的()。

A.所有权

B.占有权

C.使用权

D.处置权

E.归属权[答疑编号288000502004]『正确答案』BCCD

【例例题3·单选题】()是现代企企业制度的根根本特征。

A.法人所有权权

B.财产所有权权

C.法人财产权权

D.公有制[答疑编号288000502005]『正确答案』C

3.现代企业制制度的组织形形式和组织结结构

(1)现代企业业制度的组织织形式

现现代公司制度度是现代企业业制度的主要要组织形式,具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