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Epidemicsandmedicalachievementsinhistory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饮食(农)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劳作(工)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商贸(商)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居住(住)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行)医疗与公共卫生●卫生(医)教材知识体系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目录一

历史上的疫病二

中医药的成就三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时空坐标1古埃及唐明1928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草纲目》明末鼠疫牛痘接种法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17世纪中国西方扁鹊四诊法战国6世纪欧洲黑死病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18C晚期屠呦呦团队分离出青蒿素“麻沸散”《伤寒杂病论》东汉14世纪《千金方》《唐本草》《心血运动论》费莱明发明青霉素时空坐标材料1:疫者,民皆病也。——许慎《说文解字》材料2: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上经·尚时》材料3: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明·吴有性《温疫论》明·吴有性《温疫论》(一)概念: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历史上的疫病(阅读教材P82第1段找出疫病的概念)天花鼠疫黄热病斑疹伤寒西班牙流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古埃及时期18世纪中国清朝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17-19世纪墨西哥爆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20世纪早期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二)表现:【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2-83,梳理历史上的重大疫病,概括古代疫病流行的特点古希腊明朝末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重鼠疫,死亡军民人数在一半以上,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中国鼠疫横行(三)特点:1.频繁性、周期性;突发性2.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3.时间长、范围广、危害大4.时空分布不均衡。一、历史上的疫病一、历史上的疫病(四)原因:原因:1.政府腐败,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2.气候导致的灾害3.公共卫生条件差4.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5.人口的聚集流动以及文明的扩张材料1:在黑死期间由于教会的无能已经使得人们对其产生怀疑,而黑死病后出现的这种局面更使得教会失去了其在精神和文化上原有的领导地位……

材料2: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疗体系同样受到很大的冲击,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医院的药物发生了变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材料3: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一些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材料4:在这场瘟疫中,教会失去了大批的神职人员,元气大伤,改变了与王权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王权得到了巩固,民族国家势力增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教会提出了挑战。——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一、历史上的疫病根据教材结合材料分析疫病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深刻影响?(积极、消极/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思想等)(五)影响:①政治: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

影响政治走向②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③思想:带来精神冲击,出现信仰危机

④军事:削弱军队战斗力,影响战争局势1.消极:2.积极:①思想:促进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文艺复兴)②医学:客观上推动了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③政治: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问题探究】教材P87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爆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试用事实说明。有一定道理。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爆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疫病影响历史进程,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疫病影响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雅典鼠疫横行导致军队大量死亡;亚历山大大帝死于疫病,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防治。人类与疾病对抗中取得许多伟大医学成就。一、历史上的疫病措施时期具体实施重视公共卫生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古中国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探索疫病防治方法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明代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此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建立救治机构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古罗马医院收治疫病患者。近代医学的进步18C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六)防治措施一、历史上的疫病p83思考点:古人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①古代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观念。采取了清理污水、

隔离患者以及掩埋尸体等措施,在今天还有借鉴意义。②依赖中医药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对治疗天花、疟疾、

伤寒等疫病形成一定的经验。③建立专门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符合现代科学。时期人物成就意义战国望闻问切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总结秦汉经验,以阴阳五行解释,阐明人与自然关系有机联系,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晚期提出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唐朝《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北宋使用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上,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中外欢迎明朝《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中医诊断的四种基本方法扁鹊不详华佗张仲景“麻沸散”、“五禽戏”《伤寒杂病论》孙思邈《千金方》政府尊称“药王”、临床百科全书李时珍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二、中医药的成就(一)古代中医药1.成就地位: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一)古代中医药1.成就(1)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由《素问》《灵柩》两部分构成,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阶段《黄帝内经》书影

材料:《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充分反映出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点,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内容,有着比较全面的论述。《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的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内经》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历史上朝鲜、日本等国都曾把《内经》作为医学教科书,其主要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王振国《中外医学史》二、中医药的成就(一)古代中医药1.成就(2)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①战国时期的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②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法。材料: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后汉书·华佗传》二、中医药的成就(一)古代中医药1.成就(3)中药典籍整理①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②明朝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本草纲目》。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书影集明朝以前本草之大成,创立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每药标正名为刚,纲之下列目《本草纲目》体例的特点有:详细介绍了每一味药的产地和外形特征,再按气味等说明其功能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思想体例完备,全书框架一目了然全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功用全面二、中医药的成就理论体系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临床诊断治疗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东汉华佗的“麻沸散”、“五禽戏”;针灸疗法;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唐朝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中药典籍整理唐代《新修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2.特征:(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著作丰富,理论体系博大(3)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临床经验丰富(4)强调整体观,辨证施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5)在用药上以草药为主,讲究药食同源,注重养生二、中医药的成就(一)古代中医药1.成就思考: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原因:(1)经济:农耕经济发达(2)政治:中央集权体制的推动(3)文化: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儒家经世致用、明德修身以及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

(4)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年代人物医学著作与成就战国扁鹊

汉代不详东汉不详东汉张仲景东汉华佗西晋王叔和东晋葛洪唐代孙思邈唐代官府宋代唐慎微明代李时珍“望、闻、问、切”《黄帝内经》,中国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最先使用“麻沸散”,“五禽戏”《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肘后备急方》,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千金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证类本草》,宋代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总结拓展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思想蕴含的中华文化《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同仁堂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同修仁术,济世养生。讲究仁德,以人为本(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张仲景《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大一统整体观华佗《华氏中藏经》:

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阴阳五行孙思邈《千金方》: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居安思危,思患预防,忧患意识程杏轩《医述·审证》:内伤发热,时发时止;外感发热,热盛无休。内伤则手心热,外感则手背热。辨证思维,整体观中医药学本身既是科学,又【知识拓展】是文化,是中(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材料: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青蒿素化学元素二、中医药的成就1.创新: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总结临床经验,使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传承:(1)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2)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3.成就:(1)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中医药的当代价值:①利于人民健康,具有医疗价值;②中医产业现代化,具有经济价值;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文化价值;④发掘和创新中医资源,具有科技价值;⑤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一)西医的发展1.原因:2.表现: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近代科技推动医学发展17世纪17-18世纪19世纪伦勃朗的油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历程:(1)明末清初:(2)近代以来:西式医院建立西医院校建立引入西方公共卫生措施①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建立,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与影响?(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2.背景:①西方文明的传入;②洋务运动的开展;③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④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⑤受到日本的影响。3.影响:(1)积极:①推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近代化;②促进了中国公共卫生观念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③有利于中医自我革新与科学化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2)消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医的传统地位;这是一种文化侵略现象,传教士在中国发展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为西方殖民入侵服务;部分西医拥护者过于否定中医,甚至提出废除中医,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材料一(中)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材料二余往时习闻中医之理法于父兄,近复稍阅西医书册,觉医学中精到之处,中西学说,若合符节。有中医相传之理,语焉不详,而西医则竟委穷源,了如指掌者,以西医之说考之则益明;有西医发明之事,诩为新得,而中医则习用已久,视为故常者,以中医之法证之则益信。——杜亚泉《中西验方新编叙言》(1916年)问题:1、材料一对中医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持这样的态度?问题2:材料二对中、西医持怎样的态度?问题3:近代中西医之争折射出哪些重大的时代主题?材料一否定中医,认为中医是一种迷信。作者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希望通过否定中医来宣扬科学思想材料二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主张调和;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等。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知识拓展】中西医之争【知识拓展】中西医之争材料1: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之争,正是由这些受科学主义思潮影响的西医学精英发起。无论是学理层面的探讨,还是政治角度的争斗,话语权争夺的背后,是中医自我认同与力求得到西医和其他人即他者认同的统一。在中西医之争上,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试图通过这样的话语定位分清自己和中医的地位;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试图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占有一定的政治话语力量。为了应对“科学主义”的威胁,争取民意和更多政治上的优势,中医药界把中医存废问题上升到三民主义的政治层面:一曰民族主义;二曰民权主义;三曰民生主义;政治角度的话语权为中医赢得了一定的局面,挽救了自身灭亡的命运。——姜连堃等:《从话语权的争夺透视近代中西医之争》,载《西部中医药》2011年第7期【思考】分析近代中西医之争的实质是什么?首先是中医和西医的生存之争。在这背后,还包含着科学主义的学理之争。此外,中西医之争还是近代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而在政治层面,更是上升到了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关系到民族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