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任务再设计的实践与思考(附解读与范文)-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一单元写作任务再设计的实践与思考(附解读与范文)-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一单元写作任务再设计的实践与思考(附解读与范文)-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第一单元写作任务再设计的实践与思考(附解读与范文)-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第一单元写作任务再设计的实践与思考(附解读与范文)-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写作任务再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一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所属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人文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共选文五篇《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选文方式旨在将“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与“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两相任务结合起来。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提供的写作任务如下: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缺乏?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那么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那么寓言的寓意?从教材写作任务设计意图来看,旨在通过写作活动进一步融合并落实单元阅读教学核心目标一一理解儒家、道家的重要理念,认识其文化价值,汲取文化经典中的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同时落实单元写作知识目标,开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水平。然而选择写作任务时,我们感到两个话题直接拿给学生写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话题1引导学生讨论孟子治国理念的价值,辩证认识孟子“保民而王”“推恩于民”等理念的现实价值。这固然是一道好题。但是,以我们学生现有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去谈“治道”这种宏大话题,很容易陷入空发议论。更适合作为随阅读教学而展开的小作文来训练,通过整理思维,形成将来写作此类话题的思想材料储藏。话题2旨在引导学生在元典本身规定范畴内思考“庖丁解牛”的寓意,同样能够起到训练思维、传承文化的目的。但是,学生在单元群文阅读时产生了一个困惑:庄子的这种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是否消极无为,这种态度跟孔门言志所表现的精神似乎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我们认为如果鼓励学生就这一个困惑深究下去,既可以使之更全面地认识庖丁解牛的寓意,也能够对儒道互补有初步认识。这比完成话题2——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有更大的思辨空间。到材料表达中的转折意味,较好地理解了材料的整体含义。在行文思路上,删去了对儒家和道家思想过多的且不够成熟的思考阐释,努力使说理聚焦到“人应如何面对现实生活”这一话题上来,整体呈现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选材上,调动了阅读积累,从教材中找到合适的写作素材,比方高一上学过的袁隆平的事迹,本单元中诸子选文中的观点和句子等等。说理过程虽然尚显稚嫩,不过也有令人惊喜的思辨的火花闪现。例如,分析庄子的顺其自然,不是躺平,而是一种追求过程中的智慧和对待得失的豁达等等。诸如此类的辨析与概括,表达了小作者积极思维与有效建构,值得赞叹。从初写到修改,所有这些改进,不见得都成功,但是修改过程中的反思,必然会经历一番比拟,推敲,辨析等痛苦的思维训练,而这正是作文修改的价值所在。事实上,学生的困惑也正是教材编者希望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来看教材“学习提示”中的第一段文字:“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儒道两家的探寻从未停止,且提出了不同见解与主张。学习提示抛出的两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思考的切入点,也留下一个探究任务:儒道两家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究竟有何不同?就选文的内容来看,前两篇选文谈儒家“理想的社会”,指向第一个问;庄子这篇指向第二个问,谈“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并没有直接呈现儒道两家的不同见解与主张。既然学生已经感受到儒道面对社会的姿态不同,学习提示中又暗含了这一问题的探究任务,那我们就想可不可以创设一个写作问题情境,在群文阅读与写作之间搭建桥梁,启发学生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认知,运用到“人如何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中去。这对于已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适切且必要的。郑桂华老师在《普通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单元教学的价值定位与教学策略》(语文学习2022.3.)一文中谈到“教师应充分理解单元学习任务的价值和局限,建议对单元学习任务做适当精选,甚至是对局部学习任务加以改造,重新设计,将其转化为适于教学操作的学习任务。”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综合考虑了本单元人文主题、任务群目标、学习提示,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这两道写作任务的基础上,做了整合与改编,设计如下: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在屡次碰壁之后,依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更是直言“舍我其谁”,而庄子却主张“顺应自然”。古圣先贤的不同态度启发我们思考:人应该如何面对现实世界?请结合本单元所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我们希望通过这那么材料的写作,引导学生理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舍我其谁”与“顺其自然”的真正意涵,辩证思考两家对“人应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的不同主张,并且通过“事实印证”来理性分析这两种人生态度的价值,最终能站在当下立场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以上是单元写作任务再设计的思考。在单元写作任务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读写融合与写作支架的搭建。读写融合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与我们以往常提的“读写结合”意义相近,但却是有区别的。读写结合,通常是先读后写,而读写融合更突出单元阅读与写作两种语文活动的深度联结,包含且不限于先读后写,边读边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等多样化形式。也就是说写作不再是独立于单元阅读教学而存在的一环,而是融合在包含着阅读、思考、写作在内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中。因此学生的写作活动与阅读教学同步展开。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选文中儒家和道家的基本思想特征,把握孟子与庄子说理思路及不同的说理特点;通过随阅读展开的片段作文,帮助学生整理思维,深入认识儒家的社会理想的现实意义以及《庖丁解牛》寓意的多重解读,等等。例如随文设计两三百字的小练笔:“孔子弟子中,你最欣赏谁的志向?”“你怎么看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你怎么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等等。促使学生边读边写,加深对儒家“礼乐治国”“保民而王”“崇礼重教”,以及道家主张面对社会“依乎天理”“因其自然”的思想的认识。这些思想材料与思维方式的储藏是进行思辨性写作的重要基础。在单元阅读教学之后,再设计出基于单元学习目标与学生阅读体验的写作任务,进行文章写作。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写作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解决审题与构思的问题。完成一次写作,学生需要面临着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非常复杂的问题要解决。高一学生虽然在必修上已经开始接触思辨性写作,但是独立进行审题构思的能力还比拟弱,相关写作策略性知识也缺乏。通过设计问题式支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分解写作任务,准确把握题意,翻开思路,积极思考,想清楚自己的观点,初步搭建出写作思路。审题支架如下:【任务一】仔细阅读材料,思考以下问题,并填写在横线处。.材料规定的话题是什么?.孔子、孟子面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是怎样的?有何价值与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庄子面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是怎样的?有何价值与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孔子孟子与庄子面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是否矛盾?你认为二者是什么关系呢?.综上分析,对于“人应该如何里面对现实世界”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学生写作完成后,老师除了给予评价之外,还设计了写作修改任务单。根据学生作文暴露的问题,紧扣单元写作训练要求,将单元写作知识转化为学生思考的工具,以表格形式,搭建出供学生自我反思的支架。如【任务二】想清楚:反思观点。引导学生从“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说服力,针对什么,读者是否能接受”等方面审视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修改(表格略);【任务三】说清楚:反思论证过程。引导学生审视阐述过程,是否有层次、有条理,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结论与观点是否一致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修改设想(表格略)。始于阅读教学,终于作文修改的第一单元写作教学实践结束了。虽然我们的思考还很粗浅,过程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生的习作依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一次的实践与思考为我们今后新教材读写融合探索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感谢同济二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几位青年老师,在繁忙的线上教学期间没有停下探索新教材教法的脚步;感谢王老师的三合一平台,提供给我们与更多同仁提供、探讨语文教学的机会。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江练)【学生佳作】有尺水,行尺船玉沛灵众所周知,孔子、孟子和庄子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当他们面对“礼崩乐坏”,战乱纷争的社会现实时,各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它不是明知故犯的愚行,而是“向死而生”的一种决绝;孟子那么更是直言“舍我其谁”,它不是逞强称能而是敢于担当的一种品质;庄子那么“顺应自然”“全生尽年”,它不是自生自灭、不闻不问,而是洞彻事理、安常守分的一种智慧。而于我而言,人面对现实世界应当沉浸其中,尽己所能,然后量力而行。近段时间,网络上悄然兴起了一个词一一“躺平”,主要指现代的年轻人由于压力大,竞争激烈,对任何事情都无法掌控,无法改变,从而摆出无所谓的态度,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顺其自然。其实这种态度是对庄子“顺应自然”的误解。庄子的“顺应自然”固然含有消极的因素,会让人产生消极的心态,挫败自己的积极性。但其核心的含义还是让我们“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要把握规律,保全自己,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游刃有余,并不是要我们躺平,要我们无所作为。诚然,“躺平”“佛系青年”等词大量出现,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舍我其谁”等仍是主旋律,是我们要始终秉持的生活态度。放眼古代,孔子为了实现天下和美,百姓和乐的美好社会图景,不管前路有多么艰辛,未来有多么看不到希望,孔子还是毅然选择负重前行,正是他的选择才让我们几千年来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在浩瀚的文学世界中,面对残酷的现实选择发奋进取,勇于担当的人更是不胜枚举。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面对残酷的世界和不公的命运,他们没有选择屈服和向现实生活妥协,而是发愤著书,主动承当起了自己的责任,一部部文学经典之作才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显现,为文学世界增添了一道道奇异的色彩,不断充盈着文学经典的长河,闪耀着人类的智慧和光芒。放眼现代,心中有一份担当精神,钟南山才会临危不惧,两度站在抗疫第一线,安抚惶惶不安的人心;心中有一份担当精神,毛相林才会以身为那么,数年来如一日地在悬崖峭壁上开山筑路,福泽一方被高山阻碍的乡邻村民。“担当”二字不难书写,难的是用行动去践行,正是无数敢于担当的人站在了时代开荒拓路的前沿,替我们免去了许多首当其冲的苦难,我们的生活才像如今这样幸福。正如庄子所言,只有体悟客观规律,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只有秉持担当精神,社会兴旺的绿藤才能蓬勃开展。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有尺水行尺船,我们不忘初心,恪守其责,在社会的洪流滚滚中破浪而行。【点评】此次写作的任务是通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在初步了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基础上,通过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来反观自己,我们应如何面对现实社会。玉沛灵同学的这篇文章能够紧扣材料的要求,对孔子,孟子和庄子面对社会的态度做出了适当的分析,并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躺平”“佛系青年”等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辨析与议论。同时,眼光从古至今,以孔子和众多古代人物以及钟南山为例,说明了面对现实世界,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阻碍,都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舍我其谁”,要秉持担当的精神,发奋有为。此外,这篇文章较为精彩的局部是对庄子思想的辩证分析,作者既看到了庄子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也看到了消极的一面,对庄子的思想并没有盲目的去批判或肯定,而是指出了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对庄子思想的误解,对读者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当然,此篇习作也存在一定的缺乏,如对具体对象的分析还略显薄弱,语言上还尚欠功力,但我相信假以时日,经过不断的练习,作者的作文水平定能获得较大的进步。学会面对王欣想象你自己对困难作出的反响,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一一马克斯威尔•马尔兹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路程,在与现实打交道的旅途中,我们注定会遇见或多或少难以用成功来定义的事情,而这些相遇引起了我们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现实世界?首先,我们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拥有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的勇气。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到达成功所需要的手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秉持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投身社会,通过努力和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礼崩乐坏”、战乱纷争的社会动乱时期,暮年之际的孔子,为追寻理想,在四处碰壁的现实情况下依然坚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主张。而孔子的弟子孟子更是直言“舍我其谁?”孟子的思想可以“修心”,教我们去培养处之泰然的良好心态,从而强大自己。当你遇到一些困难时,不妨告诉自己这是上天带来的磨炼,你必须经历。这样,你就会坦然接受,化抱怨为行动,坚守担当。孔孟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无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并实践。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庄子处世态度的价值内涵。“无为”的思想贯穿了庄子全部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生在世“身假设槁木”、“心假设死灰”。因而无所谓喜、怒、哀、乐。他在《庄子•天地》篇里要求人们做到“寿而不悦,天而不悲,通达不以为荣,穷困不以为丑。”《庚桑楚》中又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要求人们要像婴儿那样无知,忘掉自身,丢掉各种欲望,茫茫然彷徨于尘世之外,逍遥在无所事事之中。顺其自然,全生尽年,为人做事不偏不倚,这是庄子的处世哲学。人生天地之间,假设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身边,大自然养育了世间万物,但面对博大的自然,特别是近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如蜉蟾般渺小的人类理应顺其自然。而我们从小就学过的故事“拔苗助长”同样证明了违背自然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在现实生活中,顺其自然是应有之义,否那么就会输的一败涂地。由此看来,我们不仅要拥有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更要有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现实生活。【点评】“人应该如何面对现实世界”,大多数同学看到这样的话题会直接洋洋洒洒地开始写作,缺乏了对前半句“古圣先贤的不同态度启发我们思考”的结合。本文那么能全面的把握材料,运用自己所学展开独立思考。开篇引用名言,明确要通过“成认”来积极面对,暗含了小作者更认可的思想,进而展开对三位先贤态度的评述,针对孔、孟两人的思想,联系课堂所学的人物生平,细致分析,层层说理,语言平易近人。而在阐述庄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时,引用了大量课堂之外的《庄子》篇目中的论述,夹叙夹议,段末举出浅近熟悉的例子,将相对抽象的观点明了地进行解读,全篇娓娓道来,条理清晰的论述中交织了思想的火花。(李起瑞)热情地顺应自然冯悠庭面对“礼崩乐坏”、战乱纷争的社会现实,孔子认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满腔热情是面对现实世界挫折的良药,而庄子却将答案设置为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以一种缓和的方式迎接未来。先贤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态度给我们诸多启示,儒道两家看似立场相反,却能交错融汇成一个新的观点,以热情顺应自然。“顺应”也“热情”,看似冲突却处处表达在先贤的处世哲学中。李泽厚说过,中国人的外表是儒家的,但内心是道家的。暮春三月,孔子也会在舞雪台吹风,咏着歌归于自然,与弟子们清静地聊着人生志向,无顾当下;看庖丁解牛时,庄子也未尝没有看见庖丁几十年日复一日的实践,熟能生巧。他们拥护自己思想的同时,也同时自然而然地受着其他思想的浸润,熟练地化用生活经验与他人共鸣、直击人心。在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熏陶下,中国传统处世哲学早已不是倔强地一家独大闭目塞听,而是自然变通地融合了不同时期的不同观念。“热情地顺应自然”,去了棱角但未去锋芒,少了极端而更加得当,这就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的精妙。回到当下的现实世界,挑战与骤变从不会缺席。同样,活在当下的我辈也不必强作孤胆英雄固守我执,也不必无动于衷消极躺平;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先贤,热情地顺应自然。史铁生在最美好的年华突然失去双腿,他也曾自暴自弃,消沉面对无边的痛苦与终日的绝望。在地坛与母亲的帮助下,他重新拾起积极与热情,与这场天降浩劫后的生活和解,终于迎来阳光,看到了漫山花海簇拥盛开。他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说,虽然天道无常,我们无法人生旅途中将遇见的挑战;但无论面对什么,我们内心总要有一股生命的力量支撑起自己,再次抬起头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生活,知其已然发生而坚挺信念为之。即使双腿被生活压垮,也要在轮椅上看旭日燃烧着爬向山巅;即使走不了远路,也要让一颗辽阔的心砰砰跃动。自然不可期待,热情生生不息。在不可防止的现实生活里,只有顺应它、迎接它、面对它,像孔子般严肃地对待它,又像庄子般微笑着接受它,将热情投入在既定的自然环境下,不卑不亢、不冷不热,用热情顺应自然,将它作为支撑自己的力量,让它成为仅属于自己的自豪和慰藉,才能以最坚韧的姿态做到面对现实世界。【点评】面对“人应该如何面对现实世界”这一话题,初学议论文的同学往往会抛却材料大谈面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在行文中更多关注“如何做",缺乏归因的分析。本文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观点之后,结合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解释何为“热情地顺应自然”。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处世哲学的精妙之处就是“去了棱角但未去锋芒,少了极端而更加得当”。从论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第一单元所学的课文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这一点值得肯定。文章接着又从现实的角度,阐释如何“热情地顺应自然”,最后结尾点题,强化观点,思路清晰。在素材的使用上,作者能够灵活运用课文所学,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整篇文章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结合恰如其分的论据,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耿希睿)如何面对现实?范怡雯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在屡次碰壁之后,依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更是直言“舍我其谁”;而庄子却主张“顺应自然”。古圣先贤的不同态度启发我们思考:孔孟与庄子的主张是对立的吗?人应该如何面对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从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故事都可看出这种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的品格,反映了中国原始鲜明的意志品格,可以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而这种品格代代传承,可以说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基因中去了。我们都知道袁老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殊不知,在“做这个梦”之前,他也是饱受争议的,想法不被认可,甚至受到质疑和嘲讽。但这都没有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