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FZ 70002-1991 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法》是一项关于针织物测试的技术标准,旨在规定如何准确测量针织物中线圈的密度。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针织面料,包括但不限于棉、毛、丝、化纤及其混纺制品。以下是标准内容的详细说明:

标准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测量针织物线圈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确保不同测试条件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适用于针织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及贸易检验等领域。

定义与术语

  • 线圈密度:指单位长度内针织物横向或纵向线圈的数量,通常以线圈/厘米或线圈/英寸表示。
  • 线圈:针织物基本结构单元,由圈干和沉降弧构成。

测量原理

利用光学或机械方法,直接计数特定区域内线圈的数量,再根据测量区域的尺寸计算出线圈密度。

测量工具与设备

  • 测量尺:高精度尺子,用于确定测量区域的长度。
  • 放大镜(如有需要):辅助识别细小或复杂结构的线圈。
  • 专用测微设备(如适用):针对特殊材质或结构的精密测量。

测量步骤

  1. 样品准备:选取代表性样品,确保无变形、无瑕疵,且充分放松。
  2. 测量区域选择:横向和纵向各选一个测量区域,长度一般为5厘米或2英寸,具体依实际需求而定。
  3. 线圈计数:仔细数出选定区域内横向和纵向的线圈总数,注意区分完整线圈与部分线圈的处理规则。
  4. 计算密度:将计得的线圈数除以测量区域的长度,得到线圈密度值。
  5. 重复测量:为提高数据准确性,同一区域应至少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报告要求

测试报告应包含样品信息、测量条件、使用的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值及计算过程,确保测试结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注意事项

  • 确保测量过程中不改变样品的自然状态,避免拉伸或压缩影响结果。
  • 考虑到针织物结构的多样性,对特殊组织结构(如弹性针织物、花式线圈等)的测量可能需采用特殊方法或调整计数规则。
  • 实验室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也应符合纺织品测试的通用要求,以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

该标准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为针织物线圈密度的准确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及促进行业内技术交流。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1-07-06 颁布
  • 1992-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FZ 70002-1991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法_第1页
FZ 70002-1991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法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FZ 70002-1991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FZ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70002-91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法1991-07-06发布1992-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和70002-91针织物线圈密度测量法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织物线圈密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针织物的线圈密度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花色组织、经编组织的针织物。2定义单位面积内线圈的疏密程度。3原理针织物的线圈密度是地度在针织物上每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总数。。单位:圈数/100cm²。4设备和用品塑料玻璃板:一块中央每边为10cm的方形空框的塑料玻璃板。在每一方角上有-4.1一小针,可以防止测址时在针织物.上滑动,见下图。单位:Cm空框塑料板4.2也可采用量尺和分析镜5标准大气和调湿处理5.1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2℃,相对湿度(65士2)%5.2预调湿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7-06批准1992-01-01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