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年级高一科目语文备课组成员教科书板本人教版学习领域/单元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生命的诗意1.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那么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2.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的八首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八首诗歌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提升审美能力;.尝试写文学短.本单元安排8课时:《归园田居》《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1课时《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2课时;《琵琶行》3课时;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吗?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的旋律都有所不同。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济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消沉抑郁。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缓。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消沉,以至于停顿)。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品鉴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乐曲的变化,从而了解琵琶女的生平遭遇,进而体悟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了解诗人的愤懑不平。三、课后作业1、背诵第二自然段;2、查找抄写一些名家描写音乐和声音的诗文附:名家描写音乐和声音片段欣赏1、刘鹦《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写白妞唱歌:“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唯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2、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消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假设有假设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3、我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女高音》女高音一只鸟自地平线涌起,缓缓地,盘旋在西方的天际。它悠悠地飞下,又舒舒地飞上,如片帆飘浮於微波的海洋。那一片辽阔而温暖的洋水,荡得它懒懒地,有些微醉。不久,海上吹起了巨风;一波接一波向前淘涌。忽然它振翅向天顶疾升,疾升,疾升,要直叩天堂的大门!那么远,那么高,那么渺小!昂起头几乎都追眺不著。转瞬在太空它息下了翅膀,翻一个筋斗向下界飞降。但是还不曾触到平地,拍一拍双翼,又地飞起。哦,地,地,飞向西方,渐没於黄昏那无边的苍茫。

教学反思:.读得不够。诗歌是朗诵的艺术,多读才能体味出诗中的内涵。开头可以让学生先伴随着音乐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在分析完琵琶女的形象后读一读感悟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分析完诗人的经历后可以读一读体味诗人的情感;最后读一读全文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艺术的魅力。.理性解读,破坏诗意。在提高学习对文学作品感悟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的目标支配下,分析音乐描写的手法及技巧,虽理性解读了诗歌,但毕竟破坏了诗意。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片面强调感悟,淡化理解分析,事实上也会使学生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强调感悟,但不能废弃分析;需要理解,但需要结合运用。3.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2)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提升审美能力;(4)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章节教学设计课题《琵琶行》课型新授课口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1.教学内容分析:从教材结构上看,《短歌行》处在人教版必修上第三单元,与《归园田居》《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一起承当“生命的诗意”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2.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了解了诗歌等文学样式,能够理清文学作品思路,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创作意图不够了解,还不能够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一些学生还未养成写读书提要和记笔记的习惯,文学鉴赏经验缺乏。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学生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缺乏。3.学习目标确定:了解作者及体裁;2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及表现手法;3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4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背诵全诗4.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

(2)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导语: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学生活动1在教师的导引提示下,思考、聆听、初步感知音乐的感染作用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作用,激起学生对音乐了解的兴趣。环节二:知人论世教师活动2文体知识: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歌行),属古体诗其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屡次换韵。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字数754(含小序)“行”是古体诗的一种,音律比拟自由,句法参差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代表发言,总结归纳。.记好笔记变化,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情。教师活动3作者简介学生活动3学生试讲解,教师补充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任左裕遗、左赞善大夫。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会昌六年(846学生活动3学生试讲解,教师补充背景介绍:公元814,宰相武元衡在上朝路上被歹徒杀掉,实际上,是吴元济勾结朝中重臣刺杀的,长安一片混乱,歹徒放出话来,谁敢管此事就杀谁,当时朝廷上下没有人敢管此事,白居易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位居闲职,太子的老师,没有必要去管此事,也不属于他的职权范围之内,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疏请求缉捕凶手,陈词恳切。这就犯了一个罪,越职言事,皇帝当时贬他为江州刺史,但白居易得罪了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手中掌握大权,为什么得罪这些人呢?他写的讽喻诗引起了达官贵人对他的不满憎恨,这次就找到了一个把柄理由,说了白居易的很多坏话,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最后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官职很低很低,从九品,穿什么衣服呢?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的诗歌创作也由此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个积极向上,后期对国事就不那么关心了。“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涪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作者以及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时代,指导学生知人论世为深入理解文章做准备。

环节三:朗读课文,品读序言。教师活动4一、整体感知,疏通读音1、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2、播放朗读视频,初略感悟,正音。渝浦penpu铮铮然zheng商贾gu悯然min憔悴qidocui转徙xi恬然tidn谪zh6^寻阳xiin荻花di声声思si捻nidn霓裳n1chang六幺yGo迸bGng裂帛b6虾蟆hGma红绡xiao钿头dian银篦bi阑干Ian呕哑GuyG嘲晰zhaozha3、自由读课文4、解读序言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掌握序言中重点文言字词:1、左迁:降职(补充:右迁,升职)2、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命酒:酒,名词活用为动词,摆酒;4、因为:因此创作,为动词,写作,创作5、长句:古义:七言诗,今义: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6、歌以赠之,歌:名词活用为动词,作歌7、命曰:命,名词作动词,命名,题名序言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情基调。八、课后作业利用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梳理文句意思,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学的活动4.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代表发言,总结归纳。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序言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初步理清思路,初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环节一:回顾课文内容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一、组织学生齐读诗文,熟悉课文。齐读诗文,熟悉课文。活动意图说明熟悉课文,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环节二:合作探究,理解情感教师活动2一、利用课文注解,梳通文意,思考问题:问题(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写。①月夜江头送客②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③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④同病相怜伤迁谪⑤重闻琵琶青衫湿问题(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问题(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问题(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思路点拨: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局部,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京倡TOC\o"1-5"\h\z(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商妇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怨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局部,了解诗人的遭遇学生活动2学生思考,并用简介语言概括.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学生活动2学生思考,并用简介语言概括.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代表发言,总结归纳。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京官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谪官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诗人与琵琶女比拟:琵琶女自诉身世苦别白居易自叹谪居苦本是京城女有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幽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愁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暗恨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问题(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明确: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潺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沼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一一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问题(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问题(7)联系全文,请说说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思考,归纳原因明确: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历尽繁华,却美人迟暮,被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损害、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诗人是一个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被贬江城、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才华难以施展,孤独苦闷,饱受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析诗人与琵琶女命运、遭遇的共同点来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才华难以施展,孤独苦闷,饱受受压抑的读后作业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总结重点文言字词;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课时:品读诗文鉴赏领悟提升能力学生活动1背诵学生活动2学生活动1背诵学生活动2教师活动1抽查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环节二:仔细阅读课文,探讨如下问题:教师活动2问题探讨(1)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明确:①第一段开头,“丹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点明了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枫叶”“荻花”“瑟瑟”更妙,红红的枫叶,白白的荻花,微微的秋风,一红一白,冷暖相间,无需太多秋景,却秋意浓浓,内蕴丰富。闭目而思:微风过处,枫叶飘落,荻花纷飞,和着暮色苍茫,美不胜收。然诗人美不起来,乐不起来,今天诗人要送别一位挚友,此景虽美,而离别在即,更添诗人悲凉、忧伤之情。寥寥几笔勾画就将这如画的美丽秋景渲染得萧瑟凄凉,从而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②第一段结尾“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③第二段的最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读之令人为之陶醉,曲罢,此时的月亮不再“茫茫”,它是那样的“白”,白得清澈,白得爽朗,白得多情。乐曲声停,但又

似乎没停,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萦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