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_第1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_第2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_第3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_第4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望岳ur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和。(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B.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C.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D.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答案】(1)山北;山南(2)A【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在本诗中。山是泰山。“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2)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故答案为:⑴山北;山南⑵A【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进行简要赏析。【答案】(1)杨花、子规、明月。凄凉伤感。(2)作者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将自己的担忧之情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担忧。【解析】【分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写出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

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子规(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所以这句诗写了杨花和子规鸟两个事物,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这句诗是寄情于景,对友人王昌龄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把“明月”人格化,通过想象让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所以此句抒发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故答案为:⑴杨花、子规、明月。凄凉伤感。⑵作者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将自己的担忧之情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担忧。【点评】【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及意境的能力。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因此,此题第一问只需在诗句中找到描写的景物即可。理解诗歌的意境,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①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②展开联想想象;③明确答题思路。只有在掌握了诗歌意境的相关常识的基础上,多积累,多训练,才能真正做到考场不慌,心中有数。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②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③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表达效果。3.古诗鉴赏【甲】IJJNH风蘭人怖侧卧孤村不自【甲】IJJNH风蘭人怖侧卧孤村不自*,跚思为国戌轮台皆严”"“複tHlW丽鬲扶马冰河入梦来4;【甲卧」從別作君豹為常砾卧总臣:呱即聊的境込耶9低髓和輕应■雪出口:件魯哭TW】勢麻处境寂銘打迫、冷藻斷性;活關阻発閘看一种息哀的%殖4【乙】两楼【乙】两楼【朱]曾巩懈浪抽云去却回”北瑰吹起規俚佳“…播四面钩命?A卧疔曲i蔻由社【注料】①钩顾把帝予昭1)仿照(甲)处对“卧”字的赏析,给(乙)“卧”字也作一个批注。2)诗歌常常采用违背常理的急转手法,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请从两首诗中分别找出句子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卧”与“急”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2)【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解析】【分析】(1)“卧看”是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风雨欲来时的镇定、安详的神态。面对如此大的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据此作答即可。(2)甲诗首联“僵卧孤村不自哀”,通过“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境遇,“不自哀”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豪放,与前边的内容形成对比,情绪急转。乙诗“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的意思是“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常人面对风雨都会闭窗,诗人却拉开帘子,悠闲地欣赏风雨,这种行为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据此作答。故答案为:⑴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卧”与"急”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⑵【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进行解答。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答案】(1)上片:望月;下片:怀人。(2)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解析】【分析】⑴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⑵要求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故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词最大的优点是本首词的情感和哲理。诗人能从思亲的情绪中走来,转而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故答案为:⑴上片:望月;下片:怀人。⑵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根据上下片主要内容归纳。⑵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作答。赏析本词可从多角度考虑,如主题、语言、情感、写作手法。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赠苏绾书记①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学、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1)一二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意?(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①月夜: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M(fu)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答案】(1)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3)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本诗一二两句的意思为: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写明了苏绾的才能,这也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第二句的问句体现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2)结合诗意分析,“应计日”的意思为:计算着分离的日子,“莫经年”的意思为:不要长年滞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这是诗人设想苏绾走后苏绾的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实则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据此作答即可。(3)结合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赠苏绾书记》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月夜》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含蓄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焦灼和对妻儿及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⑴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⑵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⑶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分析写作意图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和写作意图,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⑶本题考查探究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想象、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渲染烘托等。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方法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诗歌诗歌内容和主旨之间的关系即可明确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两小题。春光好(唐)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寸,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1)欧阳炯笔下的初春最显著的特征是,《夜泊钱塘》末句“微吟寄短愁”的“愁指的是之愁。(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迸”字,请分别加以赏析。【答案】(1)生机勃勃;羁旅(思乡)(2)“笋迸苔钱嫩绿”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一句中的“迸”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离心”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解析】【分析】(1)《春光好》通过诗中“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等句子可以看出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夜泊钱塘》中“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据此作答。(2)“笋迸苔钱嫩绿”意思是“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儿”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迸”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以致迸落了树叶。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动魄,百感交集。据此作答。故答案为:⑴生机勃勃;羁旅(思乡);⑵“笋迸苔钱嫩绿”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一句中的“迸”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离心”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作,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从原作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分析作答即可。⑵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参考译文】春光好和煦的阳光,风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洒出满世界浓香。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夜泊钱塘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哪里可以让我栓住小船呢?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钱塘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7.补写出空缺部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停杯投箸不能食,(3),病树前头万木春。(4)不应有恨,(5)秋草独寻人去后,(6),雪拥蓝关马不前。【答案】(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拔剑四顾心茫然(3)沉舟侧畔千帆过(4)何事长向别时圆(5)寒林空见日斜时(6)云横秦岭家何在【解析】【分析】“忧”“拔”“斜”“秦”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故答案为: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⑵拔剑四顾心茫然⑶沉舟侧畔千帆过⑷何事长向别时圆⑸寒林空见日斜时⑹云横秦岭家何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南浦①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注】①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解析】【分析】(1)“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东风吹动了一江春水波光粼粼,摇动的新柳柔美地垂在岸边。“鸭绿”深绿色,代指春水,也就是“粼粼起”的水光;“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用了借代手法,以颜色代本体。(2)“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在南浦东冈吹东风的二月之时,美丽的景色让我诗兴大发。“撩”:引逗,挑弄。用了拟人手法,把“物华”比作诱人的美女,写出南浦风景之美,撩动我心,勾起我写诗的欲望。故答案为:⑴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⑵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鸭绿即鸭头绿,深绿色,代指春水。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鸭绿”、“鹅黄”都是借代的手法;⑵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②簪: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④夜榜:夜.(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TOC\o"1-5"\h\z首联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中间两联表现诗人爱上了永州,很喜欢这种安逸闲适的生活。()尾联表现了诗人在这种闲适潇洒的生活中忘却了被贬不幸,心胸旷达开朗。()这首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2)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答案】(1)A;A;B;B;A(2)早晨外出耕田,晚上撑船游玩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解析】【分析】(1)①首联的意思是“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作者将被贬说成是有幸,属于正话反说,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所以该句正确。②“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诗人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所以此句正确。③诗人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不是真正喜欢。所以此句错误。④“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所以此句错误。⑤纵观全诗,诗人似乎已经淡忘了遭贬的痛苦,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蕴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表面的平淡所蕴含的激愤,更让人为之怦然心动。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所以此句正确。(2)“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诗人的闲散之态,“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⑴A;A;B;B;A⑵早晨外出耕田,晚上撑船游玩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句赏析正误的判断。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⑵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诗中“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附参考译文】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仿佛是个隐居山中的人。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哔哗前进。独往独来碰不到世俗之人,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中的“酬”“翻似”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翻似”,是反而像,反倒像。(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写了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积极向上的情感。【解析】【分析】(1)读懂标题和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思:刘禹锡与白居易在在扬州相逢,在酒席上,白居易曾为刘禹锡作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就回赠了该诗来答谢白居易。“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到乡翻似烂柯人”:久谪归来,自己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翻”同“反”,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翻似”就是“反而像”。(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沉舟”二字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故答案为:⑴"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翻似",是反而像,反倒像。⑵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写了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积极向上的情感。【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回答,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表现手法的运用等。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等进行分析。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选文有删改)【注】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乃募能使者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宇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以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月氏遁而怨匈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无与共击之何陋之有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答案】(1)出使;俘获;到往;离开(2)A(3)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4)骞持汉节不失;(骞)俱亡归汉。【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得”“诣”“去”都属于古今异义词。(2)A把。B表承接;表转折。C代词;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和;比。(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强:坚强。力:有毅力。蛮夷:匈奴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语句,“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和“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都表现了张骞对国忠诚。故答案为:⑴出使;俘获;到往;离开⑵A;⑶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⑷骞持汉节不失;(骞)俱亡归汉。【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20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⑶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译文】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月氏王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赔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1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shT)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不求闻达于诸侯隔篁竹,闻水声明灭可见以伤先帝之明兵甲已足不足为外人道也陛下亦宜自谋肉食者谋之(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语段【甲】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答案】(1)D(2)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3)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4)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曾发明木牛流号、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争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所以,他被称作“千载人”。【解析】【分析】(1)A扬名;听到。B亮;英明。C充足;值得。D谋划。(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有时:因此;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3)结合诸葛亮的经历分析,正是由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有辅助刘备的机会,刘备在临死时把国家重担托付给诸葛亮并请诸葛亮辅助刘禅,这都是对诸葛亮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大事,由这三件大事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赏识。刘备投之以桃,诸葛亮也会报之以李,因此诸葛亮在这里追述这三件事,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4)结合这两个文段的内容分析,【甲】作者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由这三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他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这在【乙】文中也提到。【乙】中写他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可以说他是“智慧”“正义”的化身,被誉为“千载人”一点也不为过。结合两个语段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⑴D;⑵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⑶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⑷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曾发明木牛流号、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争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所以,他被称作“千载人”。【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⑶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具体方法是: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星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J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答案】(1)C(2)B(3)B(4)①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②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5)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解析】【分析】(1)ABD划分正确,C这句话的意思是: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出来,“才美”是主语,后边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停顿划分方法是:才美/不外见。(2)ACD理解正确。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这句话的意思是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这里的“食”是通假字,通“饲”,喂养。(3)ACD理解正确。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而“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直接原因。(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这两句话的关键词语是:①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②且:犹,尚且。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5)联系现实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千里马”比喻人才,结合现实分析,要成为“千里马”首先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这是从主观因素方面来说的。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反过来说,就是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以千里称也。这是从客观因素方面来说的,联系现实从客观因素方面分析,要成为“千里马",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故答案为:⑴C;⑵B;⑶B;⑷①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②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⑸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⑸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人鸟声俱绝三大白客此(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这样写使文章弥漫着一种淡淡愁绪,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也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写景的顺序:从局部到整体。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顺序。【答案】(1)消失;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2)①(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3)D【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句子意思,注意“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白”这里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属于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客居的意思。(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莫:不要;更:还。痴似:痴于,痴过。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3)ABC分析理解正确。D.此句分析不正确。写景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顺序。故答案为:⑴消失;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⑵①(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⑶D【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及写作顺序,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沧浪亭记(节选)

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⑤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注】①阜(fu):土山。②并(bang):靠近。③杠(gang):独木桥。④碕(qi):弯曲的堤岸。⑤榜(bang):摇桨,划船。(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其地益阔自以为大有所益(司马光《孙权劝学》)旁无民居居无何(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水之阳又竹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草树郁然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4)写景散文继范仲淹后呈现偏于议论的风气,请你分析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答案】(1)C(2)B(3)D(4)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故选C。(2)ACD符合文意,B纵广合五六十"寻"中的寻不是"里”,古代八尺为一寻,相当于两米多,而一里是500米。(3)A更加/好处;B居住/停留;C水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叫作阳/太阳;D形容草木生长茂盛。故选D(4)结合语句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据此可知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故答案为:⑴C;(2)B;⑶D;⑷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⑶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⑷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附参考译文】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土山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依傍着水边在杂花修竹掩映中得到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椰子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垄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1)“但微虚”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答案】(1)只,只是(2)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3)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解析】【分析】(1)“但微虚”中的“但”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只,只是的意思。(2)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3)通读文意可知,古人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据此答题即可。故答案为:⑴只,只是⑵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⑶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有关内容即可。【参考译文】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块瓤肉,形状像瓜蒌,上面有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剐取下来,都可以与瓤、糖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瓤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当日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1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安禄山将三道兵①六万以讨契丹,以奚②骑二千为向导。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③,遇雨。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④。大将何思德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降。”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解)①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②奚: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③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④弓驽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将:率领)B.独与麾下二十骑走(独:仅)C.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会:正赶上、适逢)D.吾兵虽多(虽:即使)(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奚族骑兵临阵倒戈。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答案】(1)D(2)B(3)D①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②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解析】【分析】(1)D项的解释有误,"虽"的意思是“虽然"。故选Do这句话的意思是:安禄山率兵昼夜兼程行军三百余里,来到契丹的大本营,契丹十分惊骇。当时因为大雨连绵,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以使用。正确的停顿应为: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故选BoD项正确。通观全文可知,安禄山没有听从何思德正确的意见,急躁冒进,结果导致了失败。故选Do"欲”"请”"类”"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故答案为:⑴D;⑵B;⑶D;⑷①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②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⑷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附参考译文】安禄山亲自率领范阳、河东、卢平三镇兵马六万去讨伐契丹,用奚族骑兵两千人作为向导。过了平卢一千余里,到了土护真水,遇到大雨。安禄山率兵昼夜兼程行军三百余里,来到契丹的大本营,契丹十分惊骇。当时因为大雨连绵,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以使用。大将何思德对安禄山说:“我们虽然兵多,但长途奔袭,士卒疲劳,战斗力不强,不如暂时休兵不要交战,只与敌人对阵,这样不过三天,敌人必定投降。”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这时奚族也背叛了唐军,与契丹合兵,前后夹击,唐军死伤殆尽。安禄山的马鞍也被射中,还折断了帽簪,丢掉了鞋子,仅与部下二十个骑兵逃走。因为天黑,追击的骑兵松懈下来,安禄山才得以逃往师州城。安禄山把战败的罪过归咎于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并杀了他们。18.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①儿子的媳妇。②馔(zhuan):食物。③W(luan):切成小块的肉。(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谒公谒:拜见B.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前往C.其人已心怪之怪:怪怨D.萧氏子颇骄纵颇:非常(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约之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意为公必盛馔贤能为之用C.觉饥甚而不敢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D.留其四傍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答案】(1)B(2)C(3)A【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去”:离开。(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A.前者代词“他”;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C.前者代词,指"胡饼";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王安石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是王安石俭朴的生活作风的体现。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故答案为:⑴B;(2)C;⑶A【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虚词意义、用法的理解及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虚词进行积累。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1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人鸟声俱绝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金陵人,客此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和天气状况。“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了渲染烘托的写景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一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全文笔调淡雅流畅,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看似自然无奇,却又耐人寻味,西湖因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答案】(1)全,都;酒杯;客居(2)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白茫茫一片。②不要说相公您痴,(原来)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3)C【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白”这里是酒杯的意思,“客”这里做动词用,客居。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一白,全白。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白茫茫一片。②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过。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原来)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ABD分析理解正确。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的不是渲染烘托的写景手法,而是白描的手法。故答案为:⑴全,都;酒杯;客居⑵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白茫茫一片。②不要说相公您痴,(原来)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⑶C【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关键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2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