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璧研究论文》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玉璧的形制和用途研究报告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7000多年玉器使用历史的文化古国。玉璧作为一种神秘的礼器,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不同时代关注的问题不同,玉器在不同时代的主要功能也不同。本文主要研究古代玉璧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礼器;玉璧;古代玉璧的定义在原始社会,人类认为食物是上天赐予的,也非常害怕雷雨雪等自然灾害。所以为了感谢上天,并祈求避免灾难,就会举行祭祀仪式。在祭祀活动中,用于祭祀的玉称为玉礼器。周朝时,毕、屈、贵、张、方、琉被称为六器。古人用玉的颜色和形状,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形成天地的祭祀器皿。玉璧是圆的,这与古代“天圆地方圆”的思想有关。玉璧的发展(一)商周时期从玉器的发展史来看,商周是玉器产量最大的朝代之一。玉的大小比新石器时代的要小,表面大多没有纹路。周代玉璧壁平,内外壁厚相同,外壁圆,两边有洞,一般很规则。有很多龙凤纹的线条,线条自然流畅,造型柔美。一般说来,周代玉器装饰的主题是龙、凤。雕刻的方法通常是由宽而细的阴线和隐藏的阳线组合而成。(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有许多优秀的玉璧,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玉璧有很大的不同。战国时期,玉质较好,多为蓝宝石和白玉。此时,由于生产工艺的进步,玉璧在造型和雕刻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战国时期,玉璧外形瘦小。这一时期出现了玉璧新品种,即玉璧生产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战国时期玉璧纹样丰富复杂。早期,钩云纹在后期非常流行,以五谷纹、龙凤纹和动物纹为主。也有两三组不同装饰条布局的装饰图案。粗线和细线的结合在雕刻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两汉时期汉代玉璧总体风格沿袭战国风格,主要为白玉和蓝宝石制成。汉代玉璧的纹样、形制、风格都突破了过去的传统。与战国时期相比,玉璧上的图案发生了变化。当时,人们采用浮雕、镂空、凹雕等新的雕刻技术,增强玉石的装饰效果和立体感。汉代玉璧的三角边与战国玉璧明显不同,玉璧边缘变宽,垂直边缘的轮廓为正方形。(四)隋唐五代时期南北朝玉壁上雕刻的图案与东汉时期的相似,但从整体风格上看往往比较柔和。唐代玉璧一般两面都有花纹,有的是花纹或濮纹,有的是动物纹。轮廓模糊,几乎与底座齐平,但制作和抛光都比较精细。有些玉璧上装饰着花卉图案。其中,叶子上刻有短而整齐的阴影图案,是唐代玉璧的典型风格。宋至清时期随着宋代仿古玉的兴起,开始出现许多仿古玉。古代玉器虽多为宋代仿制,但也反映了当时玉雕的多种方式。宋代雕刻工具多为拓子所制,故有拓子痕迹。元代玉璧大多仿照唐代的造型,一般来说,元代玉璧大璧则较少。元代玉雕粗糙、深邃,常有变形。玉雕多为单面雕刻,形状厚实,纹理稀疏,排列不规则。明代玉璧多为蓝宝石、白玉,但是加工粗糙。有仿战国和汉代图案,其他装饰都是在整体边缘之外添加的,明代用八卦装饰玉璧。清代的玉石是由白玉和蓝宝石制成的,使用吉祥图案和图形图案。同时,它还创造了清代独特的宽频带几何玉璧。玉璧的功能祭祀新石器时代以来,玉璧就承担着祭祀天地的功能。在早期原始社会,人们认为玉璧是天空和大地的轨迹,其中的孔洞代表他们的联系。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器。先秦周代,玉璧被列为六器之首。玉璧很特别,因为除了玉璧之外,其他五件器物都不同于五行。敛葬目前,对玉璧的研究主要是在墓葬发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玉璧的收藏和埋葬功能为大多数考古学家所熟知。另一方面,由于它独特的外形,它相信人死后可以升天。郑和在《周礼》中写道:“圆璧如天”。他们相信把玉佩戴在死者的头上,可以帮助墓主的灵魂升天。货币良渚出土了大量玉璧文化遗产,一个墓穴最多可发现几十个玉璧。正如汉唐墓葬中出土的大量方孔铜币一样,玉璧的价值远高于铜币,但二者之间的文化意义是一样的,即都是以货币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大量墓葬玉璧被火烧,这种现象反映了古代的观念,即真金白银燃烧后会变成冥河,死后成为墓主的财产,便于墓主死后使用,这可能是烧玉璧的原因,也证明了古代玉璧的货币功能。参考文献[1]王娜.马家冢子汉墓出土“宜子孙”玉璧[N].中国文物报,2019-08-06(006).[2]方向明.玉见良渚,超时空的精神与艺术[J].杭州(周刊),2019(26):50-55.[3]张强禄.从华南所见有领璧环看夏商礼制南渐[J].古代文明(辑刊),2019,13(00):57-91.[4]沈辰.文化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