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单选题1.西周,周人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保民”。由此可知当时(

)A.天命观不适应统治需要 B.出现了早期民本思想C.道德是君主专制的根本 D.诞生了朴素民主意识2.《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

)①维护权贵利益②重视宗法伦理③注重公平正义④保护私有财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春秋时郑国的子产认为:“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由此可知,子产强调(

)A.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B.要求君主推行仁政C.构建社会等级秩序 D.借助刑罚维护秩序4.据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记载:“‘害盗(捕盗官)别(背着)徼(巡察)而盗,驾(加)罪之。’可(何)谓‘驾罪’?五人盗,臧(脏)一钱以上,斩左止(趾),有(又)黥为城旦(筑城的劳役)……”这一条文表明,秦朝(

)A.阶级矛盾尖锐 B.团伙盗窃严重 C.残酷压榨民众 D.严惩执法犯法5.叔孙通是一个儒生,他参加了刘邦起义军。刘邦称帝后,为“正君臣之位”,命叔孙通按照“礼”制定朝廷礼仪法规。叔孙通制定的礼仪法规受到刘邦高度赞许。这反映出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趋势 B.礼乐制度得到恢复C.法律儒家化趋势凸显 D.治国理念发生转变6.汉初,利用“三老”的率众作用“导民以善”稳定局势,做出以“三老”为“民之师”暂替“以吏为师”的政策性调整。后来,文帝、景帝虽重提“以吏为师”,这时的“吏”已远不同于秦代纯粹的主法之吏,而强调廉吏为民表率,倡导官吏在地方行政治理的同时亦参与教化。汉代这些措施意在(

)A.选拔利于基层治理的人才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C.构建天下一家的社会秩序 D.削弱地方官吏职权7.268年,晋武帝颁布《晋律》,规定血缘关系越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轻,相反,处刑愈重;关系疏远者,以尊犯卑,处刑相对加重,以卑犯尊,相对减轻。这一内容说明此时(

)A.儒家思想渗入法律 B.重视民生与民意C.法律与教化相冲突 D.中华法系已完备8.《北魏律》最早规定“存留养亲”制度,对那些非犯“十恶”死罪或应判处徒流罪犯,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老或疾病而无其他男丁侍养者,得停止或免除刑罚的执行,返家侍养其亲,直到去世后再继续执行或予以改判。这反映出北魏(

)A.减轻对老人处罚 B.中央集权加强C.法治观念的淡薄 D.律令的儒家化9.《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这些规定(

)A.标志唐朝经济领域法律完备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推动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D.保障经济秩序正常运行10.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氏乡约》提出:“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这表明宋代(

)A.儒学逐渐向基层渗透 B.基层组织编制严密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D.地方监察制度加强11.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三字经》更为经典,几乎家喻户晓。这些读物都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渗透到百姓生活 B.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C.文学世俗化惠及市民阶层 D.思想界出现个性自由倾向12.明朝中后期刊刻的日用类书籍,摘引了许多古代贤达关于童蒙教育和四礼仪节方面的著述,如《司马温公家仪》《袁氏家范》等,使得“原来均属上层社会教育其子弟,维系家门及延续家风必采之道”,如今为四民共同参考使用。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上层社会的门第观念淡化 B.儒学思想开始向基层渗透C.社会动荡促进了思想活跃 D.儒家伦理的平民化趋势13.按照清朝法律,各地的死刑案件要层层审转上报,最后由皇帝裁决。而自咸丰三年(1853年)“各省军兴,地方大吏遇土匪窃发,往往先行正法,然后奏闻。嗣军务敉平,疆吏乐其便己,相沿不改。”这反映了晚清时期(

)A.司法权力下移 B.基层自治成熟 C.君主专制加强 D.法治重于德治14.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其中的内容有:“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材料反映清朝乡约的特点是(

)A.约律融合 B.以经注律 C.引礼入法 D.礼法之争15.“礼”和“法”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两种重要工具。有学者指出“礼”和“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只是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礼是靠传统的习俗来维持。关于中国古代的“礼”和“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礼法始终尖锐对立 B.秦律体现了礼法结合C.唐朝治国重礼轻法 D.清朝乡约与法律合流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秦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先秦时期的法治思想,确立“事皆决于法”的原则。秦始皇改“命”为“制”、改“令”为“诏”,他“昼断狱、夜理书”,把行政司法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秦在推崇以法为本的同时,把重刑原则推向极端,其刑罚种类繁多,行刑方法之残酷,为其他各朝所莫及。为了实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秦的成文法包括刑事、民事、经济、行政、诉讼等大类,涉及军事、外交、皇室警卫、社会治安、商业、金融、手工业、农田水利、司法诉讼等方面,秦朝鼓励并要求全体臣民学法、知法,规定为官者必须通晓法律,民众学习法律则应“以吏为师”,自商鞅“以法代礼”为主的社会变革以来,秦的法治使秦国飞速发展,但也是使秦灭亡的罪魁祸首。——摘编自《秦朝的法律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法律制度的影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为人处世等。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颜氏家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材料二

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已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切毋造孽。”1921年严复弥留之际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的家庭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家训文化的看法。1.B2.D3.D4.D5.B6.C7.A8.D9.D10.A11.A12.D13.A14.A15.D16.(1)特征:重法轻礼,厉行法治;法自君出,专制集权;轻罪重刑,刑罚严酷;万事管制,体系严密;以吏为师,以法为教。(2)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法治理念,建立起有效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秦将商业(社会各方面)纳入法制管理,促进了封建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创了依法治国的先河,有利于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基础;秦朝严刑峻法,加速了秦的灭亡,为后世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