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水体水量(km3)%地表水海洋水1
338
000
00096.54冰川、冰盖及永久积雪24
064
1001.74湖泊水176
4000.0127沼泽水11
4700.0008河流水2
1200.0002地下水重力水(饱水带水)23
400
0001.69土壤水(包气带水)16
5000.0012地下冰(永久冻土带固态水)300
0000.0216大气水12
9000.0009生物水1
1200.0001合计1
385
984
610100表1-1地球浅部层圈水的分布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第1页/共45页1.2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定义: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构成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即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按:
1)循环途径的长短;
2)循环速度的快慢;
3)涉及圈层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第2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第3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图1-1水文循环示意图1.2.1水文循环定义: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第4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图1-1水文循环示意图第5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2.1水文循环特点: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周期:大气水总量虽然小,但是循环更新一次只要8天,每年平均更换约45次。河水(16天);海洋水(2500年)。地下水根据其不同埋藏条件,更新的周期由几个月到若干万年不等。内因:外因:常温范围内,水的三态(固、液、气)转化特征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循环途径的不同:大循环和小循环第6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意义:自然界物质运动、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重要方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的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①直接影响气候变化②改变地表形态通过蒸散发进入大气的水汽,是产生云、雨和闪电等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蒸发产生水汽,水汽凝结成雨(冰、雪),吸收或放出大量潜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直接影响气候的湿润或干燥,调节地面气候。降水形成的径流,冲刷和侵蚀地面,形成沟溪江河;水流搬运大量泥沙,可堆积成冲积平原;渗入地下的水,溶解岩层中的物质,富集盐分,输入大海;易溶解的岩石受到水流强烈侵蚀和溶解作用,可形成岩溶等地貌。第7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③造成再生资源水文循环造成巨大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再生水资源,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源和能源,为一切生物提供不可缺少的水分;大气降水把天空中游离的氮素带到地面,滋养植物;陆地上的径流又把大量的有机质送入海洋,供养海洋生物;而海洋生物又是人类食物和制造肥料的重要来源。④水文循环带来洪水和干旱,会给人类和生物造成威胁第8页/共45页1.2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2.2地质循环第9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软流圈中水的地质循环第10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2.2地质循环定义: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上升流区,上地幔熔融物质进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时,地幔岩石中的水分也随之上升与分异,转化为地球浅层圈的水。(初生水,据推算2×108t/年)软流圈下降流区,含有大量水的地壳岩块俯冲沉入地幔,使地幔得到浅层圈水的补充地质循环还发生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等过程第11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2.2地质循环地质循环还发生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等过程
在这些地质过程中,不仅有分子态的水(H2O)进入矿物(或称为矿物结合水)或从矿物中脱出,同时还常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例如,区域变质作用时,粘土矿物与碳酸盐岩重结晶时,即分解出H+和OH-及其它组分。在形成新的铝硅酸盐岩石的同时,H+和OH-合成为H2O,形成再生水。风化作用中也有水的参与。如长石的风化过程:矿物结合水(结晶水):Ca(SO4)·2H2O,Cu(SO4)·5H2O第12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2.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比较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过去被忽视随着对各种成岩、成矿地质作用认识的深化,水参与各种地质作用过程的意义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重点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于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水文循环地质循环第13页/共45页1.3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第14页/共45页1.3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对流层最接近地表,水汽也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的下部。因此,对流层的物理状态及运动规律是影响水文循环和水资源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赤道地区可达17~18km,中纬度带10~12km,极地地区为8~9km。对流层受地面的热影响,其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因此,对流层经常发生上升和下降气流和大规模的水平对流。其物理状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决定着气象要素的复杂变化。第15页/共45页1.3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太阳的热辐射是地表和大气的最主要热源。据近年来宇航观测资料,大气层的上界面每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约8.16J。由于大气的主要成分氮和氧几乎不吸收太阳辐射能,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光线,而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故大气所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仅占15%,其余部分约有42%通过反射和散射返回宇宙空间,43%达到地球表面。地表接受辐射增热后,自身再向大气和宇宙空间辐射能量。此类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故大部为大气吸收而增温。此外,空气与地面直接接触,由于热传导、对流而升温,更是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因此,地表是大气的二次热源。地表(海洋表面)热力状况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直接引起大气物理状态的变化。第16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气温由于地球是大气的第二热源,因此地表的热力状况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必然导致气温的相应变化。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是指一个地区气温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
气温随空间的变化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高度相同的地区,气温变化主要受纬度的控制,一般自赤道向两极由高到低。以同一时期各地区气温平均值绘制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水平变化。垂直方向的变化,是指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气温的变化。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约降低0.5℃。第17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气温北寒带(北纬66.5度到北纬90度)北温带(北纬23.5度到北纬66.5度)热带(北纬23.5度到南纬23.5度)南温带(南纬23.5度到南纬66.5度)南寒带(南纬66.5度到南纬90度)第18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气压大气的质量施加在地表或地表物体上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力,常用毫米水银柱高度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气温为0℃时,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气压为760毫米水银柱高度,即约相当105Pa。由于大气的质量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压力也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而地表热力状况的差异,则造成气压在水平方向的变化。
赤道地带气温高,热气流上升猛烈,对流层厚度较大,故在赤道上空,气压较两侧地带大,大气向两侧运动。两侧地带由于发生下降气流使近地面处空气密度加大。第19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气压
因此在邻近地面的下部,赤道地带形成低压带,两侧则形成亚热带高压带,地表遂产生由两侧向赤道运动的气流。两极气温低,空气密度大,也形成高压带。在两极和亚热带的高压带之间形成相对低压带。
地表覆盖状况不同,热力状态有很大差异。
例如,由于水和岩石的热容量差别较大,因此冬季大陆气温较海洋低,气压则高于海洋地区,夏季则正好相反。这就造成了海陆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了周期性的季风。气压差别引起气流,气流运动使大气中的水分与热量重新分配,从而引起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第20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气压第21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湿度大气中水汽含量构成了空气湿度。水汽具有重量,所以也有压力。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可以用重量或压力表示。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采用重量单位时,用1m3空气中所含水汽的g数表示,重量单位绝对湿度代表符号为m。
采用压力单位时,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以毫巴表示(1毫巴=102Pa),代表符号为e。第22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湿度
绝对湿度只能说明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而不能表明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因此又有相对湿度的概念。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大(表1-2)。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同样也可用重量单位(代号为M),或压力单位(代号为E)表示。第23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湿度
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即为相对湿度(r),相对湿度以百分比表示之。
由此可见,由于饱和水汽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当绝对湿度不变时,随气温下降,相对湿度随之增高。当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相等,相对湿度等于100%。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称为露点。当气温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过剩的水汽即凝结而形成不同形式的液态或固态降水。第24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蒸发定义: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地表水(水面蒸发)地下水、土壤(土面蒸发)植物(叶面蒸发)大气中的水汽水面蒸发温度饱和差风速气压土面蒸发温度饱和差风速气压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颗粒大小叶面蒸发第25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1气象因素——降水定义: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过程。降水的表示方法:单位(mm)(0.1mm)降水在水循环中的重要意义降雨降雪、冰雹①直接影响气候变化②改变地表形态③造成再生资源④水文循环带来洪水和干旱第26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2水文因素——径流定义: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径流分为地表径流(surfacerunoff)和地下径流(groundwaterdischarge),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1.3.2水文因素——水系和流域河流(地表径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周期性地沿着流水本身造成的槽形凹地流动。干流支流水系集水区域流域地下径流、地下水分水岭、地下水流域第27页/共45页1.3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3.3水文因素——(地表)径流的表征参数第28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流量(Q):系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流量Q等于过水断面面积F与通过该断面的平均流速V的乘积,即:径流总量(W):系指某一时段了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计算式为:径流模数(M):系指单位流域面积F(km2)上平均产生的流量,以L/(s·km2)为单位,计算式为:第29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径流深度(Y):系指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单位为mm,计算式为:径流系数(α):为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Y(mm)与降水量X(mm)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第30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第31页/共45页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站名河名水位流量警戒水位柏泉泸溪水155.092.67158崇仁临水49.2754廖家湾抚河34.8765.741.3娄家村临水33.743638.8马口临水75.056.2679马圩黎滩河29.463.2334南城抚河63.1767.5南丰盱江74.0218.278.5沙子岭盱江120.255.6123双田盱江110.252.59113桃陂临水66.4664.469.5芜头临水84.652.5387河道水清(2011年4月7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技术服务费合同1
- 工程装修合同范本2篇
- 新版房屋回购协议完整版
- 著作权使用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承包合同的工程描述和承包方式3篇
- 精美的课件教学课件
- 门面房合同范本
- 物理化学 第12章 独立子系统的统计热力学
- 种植收购合同红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分层作业课件
- 可编辑公章模板
- 诗词大会训练题库(九宫格)课件
- 《铁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400题(含答案)
- DB15T 1700.1-2019“蒙字标”认证通用要求 农业生产加工领域
-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定稿;共7课)
- 妇产科学课件:子宫内膜异位症(英文版)
- 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
- 铁路线路工起道作业指导书
- 酒店安全生产规范要求
- 幼儿园:幼儿园食育课程的五个实施途径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3Food and Culture Reading Cultureand Cuisine课件(13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