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1页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2页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3页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4页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目录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31.1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31.2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研究综述……………4二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探究…………42.1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理论基础……………42.1.1利益与损害原则…………42.1.2意思自治的原则…………52.2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历史演变…………7三民事法律法律行为的效力反思………………8参考文献………………8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摘要本文将在民事法律行为的基础上,探究其效力大小,并针对其历史发展,综合评价其效力运用。关键词: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历史发展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1.1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法律行为基于德国民法典而发展的,萨维尼的定义在于针对“行为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此定义强调的更多是其自身的法律行为。目前,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法律行为的定义有着新的发展。以下是简要的分析:1.强调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2.强调法律行为的效果是依据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而发生;3.强调法律行为是合法的行为,基于合法的行为均是可接受的结果。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是在其民事行为成立后,能否引起行为人执行相关规则,并表示其所达到的民事法律效果的不同状况。其主要包括:可变更可撤销、效力待定、无效等。倘若民事行为并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我们就不能确定当事人所需要的民事法律效果时,民事行为因此也判定无效。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条件之一为主体应有相关的民事能力,即缺乏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不仅如此,对于违反法律或社会公益的民事行为也判定为无效。以下是简要的分析:1.已确定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缺乏民事法律行为的非根本性生效条件,此民事行为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从一开始成立时,就有相关的民事行为生效条件,但其法律效力是相对而言的,权利人依法行使变更权或撤销权,而民事法律行为经变更、撤销后,效力溯及到民事行为成立时,撤销使其无效的,自始无效。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变更权、撤销权的,该民事行为即成为确定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2.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主要是:1.无权处分行为;它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处分权人承认无权处分人的处分行为,无权处分行为也就成为确定有效的民事行为;二是处分权人不承认无权处分人的处分行为,则就成为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2.无权代理行为;在本人确认之前,其效力处于未确定状态。只有本人予以追认,才能对本人的行为发生法律效力。3.债务承担行为对债权人自身有效,并通过债务有第三人承担的效力,就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如果法定代理人同意则可确定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反,如果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确定其为无效的民事行为。1.2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研究综述就自身观点而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就是针对当事人民事行为的约束力或拘束力,其约束力的权威更多的是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通过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分析,目前国内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研究较少。以下是简要分析:付建平(2002)在《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法理研究》中介绍到通过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探究,运用合理化的假设,研究其差异化的成因的,并深入讨论其理论组成,并按照相关的原则,更好地确定其效力大小。朱同杰(2003)在《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建立》中引入民事法律行为的历史发展进程,并积极探究其在商品经济影响下的发展趋势,如何才能真正保证其法律的效力,将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通过现有的市场经济体系,持续有效改善我们的制度,并通过合乎法律的标准,规范我们的管理,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黄娟(2008)在《民事法律行为的缺陷与出路》中介绍到,目前民事法律行为仍存有自身的缺陷,并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强化其自身的设计,通过弥补其法律上的缺陷,更好地发展法规,并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杨蓉(2012)在《浅论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中介绍到,通过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我们不难知道其实际的含义,通过对其效力的分析,总结并归纳我们不能离开法律行为方面的不同要素,否则将会影响自身的发展,针对缺陷的补充说明,我们仍需要强化解释,只有重视对公民的解释,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确保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不被降低,始终维持其权威性。二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探究2.1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理论基础2.1.1利益与损害原则一个法律制度的确立,将会为社会的发展奠定法制的基础,目前,我们更需要维持自身的法律秩序。在此司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此利益的合法性,并努力确保其在规制之内,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增加。针对利益损害而言,是指对通过法律效力所能确定的利益侵犯。就社会人而言,其在社会中的每一步将会涵括短期或者长期的效益、他人或者社会的效益等。我们均需要认真地权衡利弊,并作出明智的抉择,以利于我们在法律上更好地保护自身所能认可的利益。为此,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区分其行为的效力。可撤销的法律行为可能已引致一方利益的损害;通过效力待定法律行为,我们可能会损害其经济效益。通过无效的法律行为,我们可能损害其公共利益或私法自治的法制精神。针对有效的法律行为而言,它则符合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目标。我们必须要以利益损害作为核心研究其价值所在。我们知道,当任何一个主张或要求(利益)己被拒绝承认或己得到承认并被划定了界限时,法律对其主张或要求的任务还没能完成。部分尚未被采纳的建议,还在持续要求被法律所承认。部分己经得到承认的主张,则在不断地争取获得更高的评价。为此,我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于经济利益的观点,正在悄然地改变我们的精神境界。就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而言,它就是对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所创造的利益关系的承认。通过赋予其买卖合同以效力,法律赋予当事人利益保护的权利。通过对遗赠人的要求的承认,让遗赠人的欲望能够最大地满足;通过对婚约的效力承认,能够确保婚姻缔结双方对家庭关系的要求。相反,无论何时何地,假设一个合同、一个婚姻、一个遗嘱并不能保护当事人或双方、多方的利益以及社会的利益,即此行为总体上已损害人们通过法律行为所能确定的利益关系—不论是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那么此行为将不会被法律制度所能有效保障。因此,通过深入透析其法律行为,我们不难知道法律背后的利益关系。我们知道,法律行为效力的制度是我们对单一或复杂的利益的承认。倘若所确定的法律行为对被承认和保护的利益已构成损害,那么此法律行为则被判定为实效行为。我们在了解已确立的法律行为的形式标准或依据之后,现在,我们即将确定的是法律行为的实质标准—它就是对其主体所意欲达到的经济利益考量、对此经济利益的肯定和顾及其经济利益的态度。2.1.2意思自治的原则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又称为私法自治原则,“指私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于个人之自由意思。只要不违反其法律之根本精神,个人之法律关系均可按照其自身的意思,自由创设。”意思自治原则强调的是尊重个人意思自由,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权依自己的真实意志决定其自身的行为,不受其他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民法中,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问题始终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中心问题,它关系到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能不能得到法律的确认、能不能产生私权的得丧变更的后果,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影响。从民法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范来看,处处贯彻着意思自治原则的思想,具体而言,意思自治原则在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上的作用表现如下:1.民事法律行为依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或者说,意思表示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之一。意思自治原则决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由此决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以意思表示为效力要素。换而言之,意思与法律后果之间的联系紧密相关。“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旨在引起法律效果之意思表示的实现,在于法律制度以承认该意思表示而于法律世界中实现行为人欲然的法律判断。”因此,民法在确认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时,即把意思表示真实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之一,以保护当事人在交易中的意思自由不受不当干涉和妨碍。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就是能按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设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效行为。这种意效的实质即自治的本质。”2.民事法律行为的变更和解除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依照意思自治原则,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或多方民事法律行为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方可成立,同理,当法律行为有效成立后,原则上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对其内容进行变更或者将其废止,其当事人也不能单方面进行变更和解除,只有在当事人相互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对法律行为予以变更或解除。3.民事法律行为对当事人须具有强制力。因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按当事人的意愿而有相关的法律后果的,因此我们的法律关系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缔结的,因而也就要求此法律关系对当事人有着法律强制力。此要求在合同法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同一经成立,任何人并不能限制或干预。倘若当事人所约定的内容与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发生冲突,则当事人约定的内容应优先于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强行法除外);二是合同当事人得严格遵守并履行其自由订立的合同,否则,依法得强制实现该合同的内容,“合同的精神在于:因为合同是在它的每一方缔约人都在自由地行使自主决定权的基础上进行协议形成的,合同因此而有效力,公正就是这样实现的。”4.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具有相对性。既然因民事法律行为而生的权利义务是当事人意志的产物,则只有表达这种意志的人才能受该法律行为的约束,也即该民事法律行为发生相对效力,只能约束其当事人,也只有其当事人才能承受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原则上不能为第三人创设权利或义务。此特性也突出地表现在合同成立所产生的法律效力上,称为“合同的相对性”。2.2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历史演变通过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历史发展分析,我们不难知道,尽管民事法律行为没有自身的历史发展,但是通过探究其轨迹的变化,我们能够绘制其历史的框架。不妨从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幼年开始谈起,在罗马社会,有两类人的权利或者利益处于无比尊崇的地位,他们是家父和自由人。家父的权力被认为是家庭存在和社会安定的重要祛码它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人作为罗马市民,是社会中优秀等级,他们的利益也被认为是首先应予考虑的。所有其他的人如奴隶、未成年人、禁治产人、他权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利益为他们的主人、家父或保佐人的利益所湮没。此利益的格局决定了法律行为效力制度必须反映与保护这一要求。早期的罗马法并没有对有所规定,更多的是重视其身份的认证。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经历着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向另一阶段逐渐过渡。而从形式主义到非形式主义的过程,则是从何谈及?在罗马法上,重形式而轻意思是它的一般原则。早期罗马法对契约行为规定有繁琐的套语(口约)和行为程式。代法中着重于附着在仪式上的言语和动作的倾向与成熟的法律学着重于仔细分析提供一个特定的口头同意的心理条件恰好相反。在罗马法中,如果有一个形式被遗漏了或用错了,则誓约就不能强行。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所有形式经表明己完全正确进行,则纵使以允约是在威胁或欺骗之下作出为辩解,也属徒然。在经历着数个世纪的发展,1804年,非形式主义(同意主义或意志主义)己经成为法律上的当然原则,以至于法国民法典对之无须作任何直接的明文规定。从20世纪开始,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正逐步加强,个人本位的法制观念逐渐为社会本位所代替。伴随着这一变化,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经历了从家庭(家族)本位到个人本位、社会本位的变化进程。历史一直延续,法律不断发展。从前近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再到现代社会,我们的利益中心伴随着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逐步发生变化。在前近代社会,家族的利益是社会的焦点;在近代社会,人们似乎己经从蒙昧的状态中苏醒过来,.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尊严与价值,于是,个人就成为经济利益的核心;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又重新发现了社会的利益,同时开始反思原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之弊端,使得这一时期成为诸多利益并存与竞争的时代。这一利益的历史运动造就了法律行为效力的历史运动。三民事法律法律行为的效力反思目前,经过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更应该需要反思,目前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我们并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或他人的权益。我们难以其法律行为是否对社会的发展有利,我们难以确定,但是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构建持续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必要性,只有符合历史发展时期的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其法律的实效,只有我们能够合乎法律的标准,理性判断我们的民事行为,并承认其法律的地位,其效力必然能够保障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结论本文只是初步探究,希望未来能够深入探究,并努力实现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发展。参考文献[1]付建平.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法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2]朱同杰.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建立[J].百家谭.2003(1):66.[3]许颢.略论我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J].法治视角.2008(3):57-59.[4]黄娟.民事法律行为的缺陷与出路[J].法制与经济.2008(12):33-34.[5]杨蓉.浅论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