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问题现状及应对策略9300字【论文】》_第1页
《老龄化问题现状及应对策略9300字【论文】》_第2页
《老龄化问题现状及应对策略9300字【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老龄化问题现状及应对策略目录TOC\o"1-2"\h\u19504“老龄化问题”之我见 -1-2373摘要 -1-5082一、绪论 -2-12365(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24910(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19052(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3-11550二、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4-13207(一)相关概念 -4-14954(二)理论基础 -5-9576三、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成因 -5-15226(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5-13264(二)人口老龄化成因 -6-7196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9-11392(一)导致人口结构性失衡 -9-10220(二)影响劳动力供给 -9-22155(三)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9-13305(四)加重社会保障压力 -10-15362五、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10-28251(一)实施积极人口政策,促进人口自然增长 -10-13732(二)提升现有人口综合素质优化劳动力存量 -11-19385(三)整合公共资源提升配置效率 -11-28887(四)健全养老服务法律及标准体系 -12-2520结语 -12-10873参考文献 -12-摘要中国领衔世界超级人口大国多年,人口的极速增长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进入21世纪之后“银色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做为当前全世界来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直接影响着全球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人口老龄化引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还给我国带来诸多的不良社会问题。如何从思想、物质、制度等方面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有效减轻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得出了切实可行的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计算,到2050年,预计中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将达到顶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5亿人,占总人口的34.9%。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4-2-2”的家庭结构将成为以后的发展趋势。所有这些都将增加中国家庭在养老、生活护理和经济支持方面的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压力的增大,如何保障老龄人口的生活水平,以及一系列的养老问题,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群体的生存,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有效解决老年养老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2.研究意义养老产业的发展与完善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促进社会进步。解决老年人口服务管理与现行制度的矛盾、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养老负担的安全非常重要。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作为刚刚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应对的准备。时间短,压力大,在未来的二十几年内,我国要从思想、物质、制度等各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养老问题的研究当中,针对中国的国情以及人口状况而分析的文献资料较少,比较多的理论研究成果为针对世界范围内的老龄人口以及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如Schellenberg等人在《Preparingforretirement》一文中认为受教育程度是与退休规划具有相关性的,其研究结果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未受过教育的人所做的退休规划更加全面;Lusardi在《anessentialtoolforinformedconsumerchoice》中指出收入水平和经济生活水平呈正相关收入,有了充足的资金同时对生活水平有要求,他们会对自己的养老做更加充分的财务准备。2.国内研究综述关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最初于2006年张良礼,蔡宝珍,李杏生等人共同出版《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此书针对中国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当前老年人的福利待遇问题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以及家庭的养老责任,为中国老年福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2020年徐丽婷,陈维肖,徐辰等人发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宜老性研究——以南京市4个社区为例》一文,通过对社区的宜老性的理论内涵和研究进展分析,利用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宜老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以社会撤离理论为指导对老年人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得出社区的宜老性水平会受到地理区位,建造年代和社区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同年,杨茜,王学义则在《人口老龄化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双边效应:溢出还是挤出?》一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挤出FDI的作用会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从上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各学界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格外重视,无论在社会服务、经济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都有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这也为本文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以及数据来源。(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方法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与养老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案例,从中搜索有关老龄化人口的理论基础以及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有利的解决方法以及措施;第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养老服务以及政策的现状,并分析我国老年人口对于现如今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通过分析,探索改善社会养老服务的办法。2.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分析,第一是从现如今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理论进行论述,为后文做好铺垫工作;第二部分主要就当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赘述,从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探索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最后通过针对以上所发现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措施,希望能给现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提供一些有利帮助。二、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一)相关概念1.老年人口老年人口指的是在60-65岁及这一年龄段以上的人口,从人口学的角度所反应的某一个特定年龄段的人群。中国老年人口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60-69岁年龄层的低龄老年人口;二十70-79岁年龄层的中龄老年人口;三十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2.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年轻人口不断减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所产生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形势,这也就是人口老龄化。在国际上,一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这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老龄化,通常采用老年人口比和老年抚养比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老龄化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老龄化发展水平的快慢就是老龄化速度来进行衡量。3.老年型人口社会联合国在人口年龄型分类上,65岁以上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4-7%为成人型社会,4%以下为青年社会。通常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基本进入现代化行列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但我国却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未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于19世纪末开始成为老年型国家时,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而我国直至2011年,在迈入老龄社会多年后,人均GDP仍仅5397.2美元。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个人的家庭经济收入无法承担养老的义务,必将为我国带来一系列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二)理论基础1.人口均衡理论人口均衡是指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财力相协调,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人口系统内各项因素协调平衡发展。2.人口转变理论人口变化是指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传统模式转变为现代模式的过程,其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和人口再生产的内在联系,人口转化理论最初是指欧洲人口再生产的动态而得出,这是由W·W汤姆逊最先提出,后经A·兰德里、F·诺特斯坦等发展完善,形成了在宏观人口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口转变理论”3.公共战略管理理论公共管理是一般管理范围的子集,公共性即依法利用公权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受到公众监督。这是公共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的根本标志。三、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成因(一)人口老龄化现状1.总人口情况自1953年起,我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6亿,到了1964年,上升到了7.2亿,1982年则上升到了10.3亿的人口数量,通过对几十年来的我国人口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者得出,我国将在2025年,人口总数达到15-16亿,十几年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计划生育,且成效显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得到来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依然很大,所以每年仍净增人口还有1500多万。2.人口自然增长情况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率很快从1970年的5.8%下降到1980年的2.24%,人口结构开始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从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大约需要50—100年,然而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从1982的4.9%上升到2000年的7%,仅用了18年时间。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3.人口老龄化情况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基数的基础之上,人口数也不断增长。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已经高达7.10%,这一比例也代表着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到2010年之后,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果,我国的老龄化人口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已经达到8.92%。至21世纪以来,我国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且比率较低。(二)人口老龄化成因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生育高峰的错峰叠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4117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68844万人,占48.76%。全体人口性别比(女性100人,男女比例)为105.07人,与2010年基本持平,但略有下降。如今,80后、90后都在为了买房焦头烂额,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再加上父母的逼婚,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当代许多年轻人已经放弃了婚姻的观念,选择“躺平”。性别失衡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们传统重男轻女思想是根本原因,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要想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超和人工性别鉴定为性别选择生育提供了条件。第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决定看女孩在生产生活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影响了生育时性别的选择。第四、计划生育政策制订存在不合理性,尤其在农村第一胎为女孩可以再生第二胎,而头胎为男孩则不可以再生,虽然有效控制了人口数量,但直接导致了男孩的出生率高于女孩。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快。人口老龄化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虽然老龄化程度和世界水平相当,但是具体国情却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发达国家都是先富后老,或者同富同老,而我国却是“未富先老”,社会负担加重,劳动资源短缺,养老医疗体系都不完善等等问题都已经显现出来,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巨大的养老费用将成为压在新一代独生子女身上沉重的担子,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需要年轻、健康、高素质的人才,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造成人才供求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之家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系等各方面的改变必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系等各方面显现出来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内进行大幅度调整。2.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滞后性和地方政府的强执行力相叠加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作用,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一系列变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人口结构的改变,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短短几年内,两轮机构改革和两次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迎来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总基调发生变化,逐渐从控制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成为新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生育权从政府管制逐渐向家庭为主转变,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也面临从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形势面对新的挑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人口结构的改变,自2013年开始,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首先是机构改革方面,2013年国家卫生部与国家人口计生委整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计划生育”第一次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名称中被拿掉,工作职能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到“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从限制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管理为主;其次是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2013年和2015年生育政策连续两次进行调整,从“单独二孩”政策很快过渡为“全面二孩”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内容也进行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与低生育率的双向拉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在人口政策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都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且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幸福,人民的生育思想以从传统的多生低成本养育转变成优生优育的思想。因此,在各方面的推动之下,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能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从死亡率的曲线可以看到,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的死亡率较高,这主要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对于我国将走什么样的社会道路以及我国的经济政策均还在探索阶段,因此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低,我国人民普遍寿命较短,因此死亡率较高。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医疗和保险服务越来越贴合人民的实际需求,因此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寿命不断延长,从而使得我国的自然死亡率逐渐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4.生育成本不断上升与三孩配套政策不到位的矛盾由于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及产后恢复阶段需要休产假,同时公司还需要支付怀孕的女性员工不低于平均水平的工资。这三个多月的工位空缺无疑会对公司效益造成不利的影响,于是在应聘者工作能力相近的情况下公司更倾向于聘用男性员工。这给女性就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于生育隐形成本的上升,使得很多女性不愿生育。现如今随着我国三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不少女性员工选择生育三胎,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承担三次产假造成的人力成本,无形中使企业将女性员工,特别是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员工看作公司的负担。从生育角度看,女性25-35岁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也处于最佳生育年龄,生育期与职业晋升期重合度高。这时由于没有好的政策的帮助,而使得生育给企业以及女性带来巨大的压力。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一)导致人口结构性失衡近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成效显著,目前中国家庭人口结构大多为“4、2、1”和“4.2.2”。并且已婚的年轻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必须承担起照顾父母,以及儿女的责任,抚养的负担很大。根据中国老人协会和劳动保障部获得的最新人口统计,65岁的老人中有64%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这一比例如果放在农村还会更高,与此相比,65岁到79岁之间的67%的老年人与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80岁以上和孩子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则更多,这也表示,老年人对后代的经济依赖性很强。(二)影响劳动力供给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与日俱增,导致了适龄劳动人口的相对减少。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既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的老年人口对养老的各项需求日益强烈,需要子女及全社会共同完成老年人的供养。社会在赡养、医疗保障、看护、精神护理等方面受到来很大的压力。(三)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目前的养老方式一是由政府承担基本的社会养老,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三是以个人储蓄为基础的个人年金。由于计划生育的强力执行造成了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社会养老所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然而,承担赡养义务的青年一代由于生存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已无法较好地完成赡养义务,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从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老龄化人口增长率没有放缓,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社会保障基金的困难越来越大。在经济发展还不够强大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高龄化社会中高龄者需求我们还无法满足。这实际上增加来国家财政负担,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四)加重社会保障压力中国在经济还未完全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来老龄化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适龄劳动人口的短缺,造成我国养老形势严峻。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老人都可以领取养老金,但经济收入受相关企业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水平很难提高。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家人的养老支持,其生活水平主要依赖于农村经济,不仅受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孩子实际抚养能力的制约。加之我国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使得子女承担着赡养老人绝大部分,这也给年轻一代造成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五、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一)实施积极人口政策,促进人口自然增长从技术服务资源方面优化配置。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指出,在生育政策调整后,应根据生育需求的变化合理配置包括妇幼保健等方面的保障资源,以满足新时期群众在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领域的新需求。各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整个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重要组织部分。加强其能力建设,对于保障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优生优育、儿保妇保等职责任务落实至关重要。整合之后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理顺工作职能,明确以妇女儿童公共服务为新的工作重点,对科室设置进行重新规划,尤其对于业务交叉或存在空白的领域要格外关注,确保职能有效融合。同时,原来计划生育服务职能在合并到乡镇卫生院的时候,其承担的宣传教育、避孕药具发放、信息采集、奖励扶助政策兑现等工作,应合理划转到相关职能科室,确保群众该享受的权益不中断、不受损。推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从“管控”走向“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性质从“国家计划”转为“家庭计划”,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突出“服务”为主的工作理念,对推进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顺势而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顾客为导向”的改革思路,从根本上实现从“管控”向“服务”的转变。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摒弃原来“管理者”的姿态,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服务者”。要充分尊重家庭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对象主要限于育龄妇女和计划生育家庭,新形势下,应将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全部纳入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不仅要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还要为所有群众提供包括优生优育、身心保健等。(二)提升现有人口综合素质优化劳动力存量“积极老龄化”现如今最新研究出来的国际老龄化发展对策,其意义是“健康、参与、保障”,鼓励全社会接受老年人,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共的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老年人的价值。当代很多老年人退休时仍然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愿意待在家中无所事事,更不愿意浪费他们拥有很多知识与实践经验。因此,要积极实施老龄化战略,积极开发和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在生产经营技术型、知识型老年人才资源、社会公益、科技咨询、教育传授、隔离教育等活动中充分发挥社会作用,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不仅能转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还能弥补未来劳动力不足。(三)整合公共资源提升配置效率我们可以实施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服务为辅,公共福利设施为补充,建立保障社会保险制度的在家养老系统,有机地结合老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作用,发挥最佳效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年轻人应当积极承担养老义务,政府应合理安排住房结构,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和生活,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在城市建设计划中应充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就近建立老人咨询,购物服务、清扫服务、陪服务伴、护理服务、紧急救助等各种服务,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健康、交流等社会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根据城乡特点,设置多阶段,多功能的社区老年服务系统,让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里,持续接受家庭的照顾的同时,能够接受到社区的服务机关和人员所提供访问服务和托诊服务。(四)健全养老服务法律及标准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保障老人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多数的老人,自己之力根本无法解决,又没有求助的办法,只能是悲痛的同时加上经济的窘迫,对此政府应该为这一类老人提供相应的法律咨询和免费的法律援助,加大法律作用宣传,从而鼓励老人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对自身的不法侵害。应尽快出台专门针对老人的扶助政策,并规定相关细则,加入立法章程,利用法律约束,有效提高相关制度规定的执行力。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各地设立专门的老人资金管理中心,为老人在发放、领取补助金方面提供更高的保障,大力修建养老院,扩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结语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规避的。我们需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将贯穿21世纪的中国,并于2030年到205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需要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如何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制定一条积极乐观的人口老龄化之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让全社会都携手并进,共同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和乐安祥的晚年。参考文献[1]SchellenbergG,TurcotteM,RamB.Preparingforretirement[J].Canadi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